崇祯窃听系统-第5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不知道何人曾给皇上提过他,但皇上对他的喜爱之意,却是从一见面就表露无遗的。皇上这个知遇之恩,让他铭感五内,暗中发誓,必肝脑涂地,也要把洞吾治理好。
阎应元自然是不知道,崇祯皇帝之所以这么重用他,一是有感于他阎应元在另外一个位面的表现。为了大明,宁死不屈,他的那首绝命诗,曾一度让后世的他很是感动。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另外,严格来说,洞吾这边只是决战之后,算是歼灭了洞吾军队主力,杀了他们的王。但是,洞吾的南边,还没有平定,那个他隆王的儿子平达力,并没有活捉或者见到尸体。洞吾这边,是还有不少事情要做的。
崇祯皇帝不打算这一年都待在洞吾,继续往南一直到打下整个洞吾。这一战结束,他就准备回师云南,然后去处理安南那边的事情了。
洞吾这边的事情,就必须要有一个有能力的人来总领大局。
三边总督郑崇俭,还是要回三边的。如今三箭定胜利的阎应元,能文能武,绝对威震洞吾!有他在,相信洞吾接下来的事情,他都能搞得定。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崇祯皇帝才不在意阎应元的“文凭”,直接越级提拔阎应元为洞吾巡抚。
这个时候,如果根据以往的经验,离洞吾雨季的到来,也就十天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当然,可能提前,也可能延后。在没有天气预报的这个年代,只能瞎猜。
崇祯皇帝没有在阿瓦城停留过长时间,宣布了一系列的人事任命,主要是各地官府的主官,另外也接见了那些之前投诚了的部族,对他们勉励了一番。并让他们合适年纪的儿子,前往京师国子监学习。
当然了,少不了要介绍一番阎应元。这些洞吾部族的人,一听说管辖他们的,就是传说中勇猛无比的箭神时,说真得,他们一个个都非常敬畏。这种敬畏,不亚于对大明皇帝的敬畏。
在阿瓦之战胜利之后的第三天,崇祯皇帝就领军回云南,顺便把挑选之后的十五万俘虏押往云南。
而三边总督郑崇俭领着五千秦兵还要在阿瓦替阎应元坐镇一段时间,让阎应元有足够的实力能组建他自己的本地军队,安抚百姓,并等到云贵总督陈奇瑜那边再派军队过来。等到这边都安顿好了,郑崇俭就领秦兵回陕西,也不再去安南了。他们的战功赏赐,就要等回去之后才有。
崇祯皇帝启程这一天,阿瓦地区所有的男男女女全都来了。对他们来说,能见到皇帝御驾,这辈子估计也就这么一次。这要是不来的话,以后就再也见不到,就没资格给子孙后代吹牛了。
另外,也有崇祯皇帝的威名,在这段大喜的日子中传得飞快,让洞吾百姓都知道了,原来大明皇帝南征北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任何对手都是惨败结局。这也就难怪,为什么大明皇帝会带这么少一点人马就能征讨他隆王。阎中丞再厉害,那也只是大明皇帝手下一员大将而已。
特别是大明皇帝爱民如子的名声,也已经传开,洞吾省的百姓都非常期待他们成为大明百姓之后,会有什么生活上的改善。很自然的,他们也想送送如今也已经是他们自己的君主了。
这边是人山人海的送行队伍,而等崇祯皇帝到达云南时,这边又是人山人海的欢迎队伍。
因为事先已经有通报,不但以陈奇瑜和沐天波为首的官员赶来迎接,就是没有要求的普通百姓,那也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迎接。
洞吾带给云南的兵灾,可以说影响了云南多少代的百姓,如今皇上才用了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彻底解决了,谁人会不欢庆迎送?
在这边陷于欢乐的海洋中时,另外一个地方,也是有非常隆重的欢迎仪式。
第694章 衣锦还乡
大明南直隶常州府的州府城外官道上,全是密密麻麻的人头。成群结队的百姓,呼朋唤友的书生,戴着乌纱帽的各级官员全都有。
就只看这架势,怕是半个常州的官吏百姓都出城来了。看他们的样子,似乎是在等什么人。
不管是官吏,还是百姓,都在城外等人这种盛况,就算是上一次钦差大臣张大人来了也没见有这么隆重,那么他们到底是在等谁呢?
有路人经过,看到这个情况很是好奇,便凑过去听他们在说什么。
“你们说,卢大人离开家乡多少年了,如今总算是回来了啊!”
“是啊,卢大人为国征战,这一转眼都是多少年了,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天启二年中了进士之后,就再没有回过家乡了!”
“可不是,崇祯十年的时候,老大人亡故,当时刚好建虏入寇,卢大人被夺情,无法尽孝而为国尽忠了呢!”
“卢大人忠君报国,如今终于回来了,衣锦还乡啊,是我大明朝继文成公之后第二个文官封爵的,卢大人是我常州府人氏,实乃我常州的殊荣,与有荣焉啊!”
“……”
那路人一开始还听得迷糊,不过等到他听到说是大明朝第二个文官封爵的,顿时,他就惊讶地插话问道:“敢问诸位,你们在讨论的,是我大明朝的辽东伯?”
听到他这话,离得最近的一人,当即带着骄傲之色,昂首回道:“不是辽东伯,又有谁能让本公子甘心情愿跑这城外路边候着,就只为亲眼看上一眼?”
“就是,辽东伯乃是我常州府的骄傲!”另外也有同伴自豪地说道,“那些当官的怎么样我们不知道,我们这些人,包括所有的百姓,那都是听说卢大人早上会到常州府,因此就早早地来这城外等候,就只是为了看卢大人一眼!”
听到这话,这路人也是激动了,当即说道:“那我也得瞻仰下卢大人才行!”
说完之后,回头望了一眼远处,没看到有动静,就回过头来继续说道:“你们不知道,以前的时候,到处都是匪,还有建虏肆虐,真不敢出来做点小买卖。卢大人为大明南征北战,就我记得的,就到过京师、湖广、安徽、陕西、宣府、大同、山西、河北、山东、辽东、朝鲜,没错吧?”
听到他对卢大人那么尊敬,就立刻赢得了这些人的好感,其中一人便立刻友好地说道:“难得朋友记得这么清楚,没错!”
“古时有大禹治水,三国家门而不入!”另外一人跟着说道,“如今我们常州的卢大人,忠君报国,至少十九年都在为国征战,如今,是卢大人第一次回家乡!”
有一个年轻点的也不敢落后,抢着发言道:“你们不知道,我从小就听说大明各种动乱,那个时候,真担心我长大后这个世道会乱成什么样?后来听说我们常州府有人一直在平乱,虽是进士出身,却比武将还勇,厮杀一线,身先士卒。那个时候,我就想看看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竟然文能中进士,武能冲锋陷阵,勇冠三军。”
“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那路人听了,立刻兴奋地参与讨论道,“辽东伯真乃我大明之异数也,虽是书生,却能扛鼎……”
“……”
他们一如其他人一样,都在议论着卢象升的事情时,忽然,官道上有一名衙役打扮的人,飞骑而来,同时大声喊道:“辽东伯来了,辽东伯来了……”
听到这个喊声,这常州城外“嗡嗡嗡”的声音立刻消失无踪。所有人都停止了私聊,闻声看向那名报信的衙役,然后又立刻看向官道远处,想要第一时间看到他们想看的人。
不过很显然,这名衙役快马赶回报信,卢象升并没有那么快出现在视野中。不过就算如此,在这城外等候的百姓,就纷纷往官道两侧拥去。
看到这个情况,维持秩序的地方军丁顿时如临大敌,连忙喝斥,让他们不要乱。可是,难得见到卢大人的机会,又有谁愿意错过?
这个劲头,完全可以和后世某小说中著名的一句话来形容:平生不见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在这里,就是换成卢象升了!
看到这个情况有点不对,如果再这么下去的话,很可能会出乱子。有一名文官见此,眉头皱了下之后,便立刻交代了下去。
于是,就听到那些维持秩序的军丁一边维持秩序,一边大声地喝问道:“卢大人马上就要到,难道你们想让卢大人看到他家乡人乱哄哄的样子么?”
还真别说,一听这话,那些使劲往前挤的人,也都不再挤了,原本乱了的局面,立刻得到了控制。
很明显,他们敬仰卢象升,也就不想让卢象升看到自己不好的一面。
又过了一会之后,就见官道远处尘土飞扬,有一队骑士往常州城这边飞驰而来。
“来了,来了,卢大人来了!”之前报信的那名衙役见此,立刻高兴地大喊了起来。
顿时,场面又起了一点骚动,不过刚才那些军丁的问话还在耳边,因此这种骚动很快就平息了下来。
虽然如此,却能看到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带着兴奋之情。那眼睛睁得大大的。个子矮一些的,都垫着脚在张望。
“嘚嘚嘚……”
急促地马蹄声,隐约传过来,那队骑士的身形也越来越清晰。
只见为首那人,穿着大红绯袍,非常地显眼。在他的身后,还有一队红衣亲卫。只是远看,就能知道他们骑术一个个都非常精湛。
能穿着大红绯袍纵马奔驰的,相信在大明的文官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如今会出现在这边的,那就更是只有一人了。
顿时,所有在等候的官员、百姓都非常激动了起来,一个个伸长脖子想看个清楚。
没错,来得这个人就是卢象升。
他奉旨和孙传庭交接了工作之后,终于有机会,回乡省亲,想起自己从崇祯二年开始带兵南征北战之后,就再也没见过家人,就连父亲亡故,都没办法守孝,差点战死在贾庄。想着皇上如此体恤,特意给了省亲的机会,那是真得归心如箭。
因此,他完全可以说是日夜兼程,昨日连夜放舟顺长江而下,本来是可以入太湖再回乡的。当他嫌坐船太慢,过了长江之后就纵马奔驰,恨不得立刻赶到家乡。
不过等他到了常州城这边的时候,看到城外站着的密密麻麻的人群,就有点奇怪,不知道这些人是在干什么?
于是,他便减慢了马速,想要问个清楚。这古代时候,如此之多的人聚集,绝对是有大事的。
让卢象升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一近人群之后,就看到了一张张欣喜的面容,纷纷在向他喊着:“卢大人,我们等您好久了!”
“卢大人,您是我们常州的骄傲!”
“卢大人,学生有幸目睹英姿,真乃三生有幸也!”
“……”
听到七嘴八舌地话,卢象升顿时就明白过来,原来他们都是在等他,就想着看他一眼。
一明白这,他不由得激动了,这是家乡父老特意在城外迎接自己啊!
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卢象升都已经四十六岁了,什么场面没见过。如今在外征战多年,如今终于回到常州府时,突然收到家乡父老如此隆重的礼遇,这让他也非常地感慨。
他就感觉,保家卫国,所有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不由自主地,卢象升放慢了马步,听着乡音,挺直着上身,双手抱拳,左右示意回礼。
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
那些在官道上等候的常州城官员,更是快步迎上去,一个个对卢象升施礼,其中官职最大的常州府知府代表他们说道:“下官并同僚,还有全城百姓听说大人要回乡省亲,特意在此恭候。大人为国南征北战,实在是辛苦之极,已在城中为大人设宴接风洗尘!”
卢象升听了,并没有下马,而是在马背上抱拳还礼,同时抱歉地说道:“诸位真是有心了,本官尽忠王事,乃是本官之本份,如今十七年未曾和家人团聚,未为亡父守孝,实在是归心似箭,还望诸位……”
说到这里,他又向四周百姓一礼,然后才再次道:“多多包涵,本官务必今日赶回宜兴!”
听到这话,所有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没想到卢大人为国尽忠,得有机会,便归心似箭,竟然还要赶回宜兴,那可是还有一百多里远啊!先前是忠孝不能两全,如今尽忠之后,便一心尽孝,真是忠孝全在心中。
要是换了别人,父亲都亡故那么多年,也不急在这一时了。如今衣锦还乡,不就是要在人前极尽荣耀么!
这么想着,不管是这些官吏,还是边上的百姓,纷纷对卢象升肃然起敬,都没有再开挽留之口。
就听常州府知府代表他们再次说道:“如今蒙古、辽东都已经平定,就连倭国也被大人打败,战事已经平息,大人当有时间在家乡多陪陪亲人了!”
听到这话,卢象升看到周边所有人都在附和点头,不由得眉头一皱。
第695章 居安思危
其他人没有注意到卢象升的表情,难得有见面的机会,忍不住都想表现下自己,纷纷跟着附和了起来。
“是啊,大人,如今天下太平,是该马放南山,大人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如今之大明,已经是强大无比,威震四方,远胜以往,大人南征北战之功不可没,以后有的是机会回家乡多看看了。”
“……”
这些人说话,都是类似,大同小异,这么说着,也显不出个性来,终于,有一个举人提了嗓门说道:“大人为大明杀光了敌人,都让学生们想投笔从戎,学大人之风范都没机会了!”
他这话,当然是带有一定的玩笑,准确地说,是奉承之意。
可卢象升原本就已经皱了眉头,不过一直忍着没有说话,但当他听到这话时,终于忍不住,严肃了脸开口说道:“你等皆是如此认为?”
他这一开口,而且说话间还严肃了表情。这让众人都为之一愣,仔细想想,都觉得自己好像没有说错话,就有点诧异,不过没人敢回话,只是拿着眼睛看着卢大人。
卢象升看他们的表情,便知道他们心中大概想得是什么。
于是,他一边扫视眼前这些官吏,一边严肃地大声说道:“说大明强大,可曾比过汉唐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