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窃听系统-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将士们没有军饷,让他们饿着肚子打仗,你们谁有这个能耐,能用这样的将士去打赢凶残的满清鞑子?
到了最后,崇祯皇帝甩手走人,临走前,冷冷地给他们说道:“要是你们真为民着想,那就为朝廷好好想想,如何在不伤民生地基础上,增加国库收入,也好让朝廷能有钱赈灾救民于水火之中!”
这事,算是告了一个段落。可这些人绝不甘心就此罢休,又在酝酿更大的上奏。反正事情是死的,人是活的,一方面说不通就从另外一方面去说好了。
不过这些上奏章的官员却不知道,崇祯皇帝让身边的几个内侍把他们的奏章都整理了出来,记了个小本本,谁谁谁说了什么,都记上一笔,而后丢给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让他去暗查这些官员背后,是否有商人勾结。
忙完了这件事情,东厂曹化淳那边也把审讯祖宽的口供呈上来了。
祖宽虽然是武将,也抵不住那些东厂的手段,更何况他也没想着保密,还有他所领军中其他人可以作证,因此,他以前纵兵劫掠,强抢民女的破事全部招供了出来,还有随着首辅刘宇亮之后,面对十万满清军队,贪生怕死,保持着距离,一有风吹草动就撒腿跑路,也都一五一十地说了个明白。至于和晋州那一段过节,祖宽和他手下的口供,也都还了一个真相。
崇祯皇帝看着曹化淳递上来的这份奏章,那是勃然大怒。立刻下旨,祖宽身为大明一方总兵,却形如流贼,劫掠百姓,不知道多少百姓枉死,造成多少百姓家破人亡,实在是罪不容赦,斩立决,传首九边,让各地将领引以为戒。
这道旨意一下去,杨嗣昌就立刻赶来求见崇祯皇帝,向他奏道:“陛下,如今朝廷正在用人之际,这祖宽好歹也是一员虎将,可以令他戴罪立功!”
还是以前的腔调,原本的崇祯皇帝也吃这一套。
但是,如今的崇祯皇帝一听,丝毫不顾及内阁辅臣的脸面,厉声喷道:“朕要是放过了他,还要大明律法干什么?到时候,任何人都敢仗着自己对朝廷有用,就可以胡作非为了?那些家破人亡的百姓怎么办?公道何在,天理何在,王法何在……”
一声声地质问,就犹如一锤接着一锤地捶向杨嗣昌,让他惶惶然不敢招架。皇上如此雷霆大怒,是他从未见过的。
“……朝廷军队,乃是朝廷的军队,是保家卫国的军队,应该是保护百姓的军队!任何带兵将领,敢纵兵劫掠,杀良冒功的,朕决不轻饶。”崇祯皇帝厉声说到这里,忽然又坚定地说道,“犯法将领,朕绝不会姑息,就算杀光了这种将领也在所不惜。要是没有将领可用,朕就亲自领军,为朝廷,为百姓征战天下,就算战死疆场,也在所不惜,此乃朕之职责所在!”
蓝天保和陈宝庭等身边内侍,听到皇帝这番话,顿时就感觉心中有股热血,有如此爱护百姓的皇帝,实乃天下百姓之福也!
他们中的几个人,甚至有一种冲动,恨不得为皇上牵马坠蹬,做一名马前卒,为天下杀出一个太平来!
皇帝如此态度之下,杨嗣昌都被喷了个狗血淋头,其他官员,又有谁还敢乱说。
于是,祖宽的首级便很快呈送御前核验。
看着这首级,崇祯皇帝大手一挥道:“来啊,传首九边,以儆效尤!”
这话刚说完,忽然眼前一亮,就见窃听系统有了反应。
第111章 又得种子
崇祯皇帝心中一动,立刻定睛看去,只见窃听系统显示如下信息:
古之强军,历代皆有之;然要论最强军,则非戚家军莫属。为何?
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此为冷兵器作战时代的常见说法。然则,戚家军平均战损比,是为一比五十。即杀敌五十人,己方才有一人伤亡,是为历代军队战损之最也!
而戚家军创建者戚继光以为,将者,须有将德!何为将德?即将领须心术要正,要有不二之心。忠君、卫国、敬人、强兵、爱军、恶敌,视兵马为安国保民之具。
祖宽之流,何以为将?其,实为贼也!
祸害百姓者,必欺软怕硬,遇流贼屠之,遇强敌如满清则避之,实不可取也!
作为大明中兴之主,能认清此等事实,不为他人蛊惑而令其戴罪立功,坚决剔除害群之马,并以儆效尤,着实不错,故此,奖励甲级窃听种子一颗,加油!
崇祯皇帝看完这些文字,查收到了甲级窃听种子一颗,不由得心中高兴,不错,不错,我爱系统!
正想着,他忽然一下醒悟过来,刚才从系统的解说中,不是说戚家军才是古代冷兵器时期的第一强军么!那为什么自己就不按照戚家军的练兵要求来严格要求大明兵马呢?至少可以先从御马监辖下的兵马开始实践啊!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就有种“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觉。或者说,虽然他认同戚继光的练兵治军之法,但并没有把这个提高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引起他足够的重视。
可是,如今得到牛逼的系统提醒,那不信系统还能信谁?
于是,崇祯皇帝二话不说,立刻下旨,搜集戚继光所作兵书,尽快呈送御前。
在这等待的时间点内,他又对大明首辅刘宇亮做出了处置。
经过东厂查实,原首辅刘宇亮不顾大局,只认个人利益,试图打击国之栋梁,守护晋州之能臣陈弘绪;且其贪生怕死,畏敌不前,却又在御前颠倒黑白,试图贪他人之功为己有,犯下欺君之罪!为振朝纲,以儆效尤,斩立决,首级挂于正阳门。
这个旨意一出,顿时震惊朝野。
有的惊诧于东厂,怎么又是东厂搞事?之前已经搞出了御马监大案,不过这个属于内廷,和外面的官员多少还是有点距离的。可这才过去了多少天,竟然又去查了大明首辅,外廷最高文官,百官之首,而且罪名还是欺君之罪!东厂的曹公公,到底要干什么?
一时之间,不少人开始担心了起来,不会厂公回头会来查自己吧?心中有鬼者,日夜睡不安稳了!
有的震惊于首辅刘宇亮竟然因为这个事情被斩立决。虽然是欺君之罪,可这种事情,大明官场上又有多少人没有干过的?出于各种目的或者利益,给自己讲好话,虚冒点功劳,不是挺正常的事情么?要是这样就严格按照欺君之罪来算的话,那以后在官场上岂不是要战战兢兢了?还能不能愉快地做官了?
与之相对应的,反倒是原总兵官祖宽被传首九边的事,反而不是那么显眼了。毕竟他虽然悍勇,可只是一个武夫,皇上不给戴罪立功的机会,也要杀鸡骇猴,那也随便了。至少京师这边的文官,都是这么认为的。
在自个府里养病的辅臣方逢年,听到家仆转述地这些消息后,不由得很是感慨,对他夫人说道:“看看,首辅说杀都杀了,眼下大明的官员可不好当啊!”
“老爷有先见之明,这官我们就不当了吧!”他夫人很是赞同道,“要不然,就那些事情,妾身一个足不出户的女人,都能听说这已是大明官场上很普遍地事情。东厂厂公又不知道在发什么疯,要是把这些事情都捅了上去,皇上一认真起来,还不知道多少官员要遭殃!”
说到这里,她又催促方逢年道:“老爷,要不,再上辞官奏疏?留在京师,总觉得心慌慌的。”
“嗯,老夫也是这样想的。”方逢年点点头道,“那曹公公地苗头有点不对,可不能被他咬到了,趁着病还没彻底好,就再上辞官奏疏吧!否则就算现在没事,等回头惊天大事一发生,老夫也难脱漩涡泥潭。”
他夫人一听,立刻给他打下手,再写辞官奏疏。
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奏章还没写完呢,就见东厂番役闯入进来,为首那人年纪很轻,也很瘦,对方逢年喝道:“你收受贿赂,为贪污官员说话的案子犯了,跟我们走一趟吧!”
一听这话,方逢年握在手中的毛笔再也握不住,一下掉了下去,墨汁沾了未写完的奏章上,黑了一片。
震惊之下,方逢年立刻喝道:“休得血口喷人!”
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丢官去职,也是因为给贪污官员说话,觉得抄家问罪,祸及亲人的处罚太重了。
此时,这名年轻人,其实就是姜冬,他对于贪污官员,管你官大管小,都非常地厌恶,也懒得和他争辩,一挥手,就有两名番役上前,一左一右,架起方逢年就走。
方逢年的夫人一见,顿时六神无主,哭喊着道:“老爷,老爷……”
想要上前去拦,可对方是东厂的人,就又不敢,只能哭着。
姜冬才不管她,又给其他人下令,搜查赃银。当然了,这和抄家不同,而且毕竟是内阁辅臣的府上,规矩还是要有的。
不过动静终归是不小,顿时又很快在京师传了开来。
这一下,简直是往沸水里加了油,京师的官员一下就炸了。
他们在私底下一边咒骂东厂,一边担心自己,而后又在想着怎么阻止东厂的发疯。事情一多,顿时,有关卢象升的奏章就明显少了很多,酝酿着的动静自己就不了了之了。
于是,在这些天内,五府六部,包括去皇城办公的官员,每天经过正阳门的时候,都会瞄到原首辅刘宇亮的首级,都能想到刘宇亮的罪行;而在宫内大门,宫里的人进出,都能看到原御马监掌印太监王之心等人的首级,也会想到王之心等人犯的事情。
当然了,也不是说没好事。就比如那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晋州知州陈弘绪,就被皇帝夸了,说是国之栋梁。很显然,战后这个人,必定会高升。
而此时,一队锦衣卫奉旨出京,直往晋州而去。
第112章 皇上圣明
满清军队未曾出关,晋州就一直是关闭城门戒严的。
这一日,城头上的人忽然看到有一队骑士飞马而来,到了近处,发现为首那人身穿白色飞鱼服,身后跟着一大堆穿黑色飞鱼服的,很显然,是一名锦衣卫百户带着将近三十来个锦衣卫过来了。
顿时,他们就想到自家知州大人和首辅大人的冲突。他们都不用猜,锦衣卫忽然跑来晋州,肯定是和这个事情有关。这么一想,他们就立刻担心了起来。
不同于上次来得是军队,眼下外面没有满清鞑子,对方又是皇帝亲军,赫赫有名的锦衣卫,谁也没胆子,敢不放锦衣卫入城。
正在衙门议事的陈弘绪一听锦衣卫已经到了城外,马上要进城,不由得也立刻紧张了起来。虽然他知道,卢象升会帮他说话,可这次得罪的,毕竟是大明首辅,百官之首,要说他不担心,那也是假的。
跟着他一起议事的衙门官吏,还有城中领头的几个乡绅也都吓到了,其中有一人立刻向陈弘绪建议道:“大人,锦衣卫此来,肯定不是好事。要不,就借口怕有奸细,不放他们入城?”
“对,别打开城门,锦衣卫进不来,就奈何不了大人的!”其他人也有附议道。
陈弘绪一听,立刻摇头道:“不行,本官毕竟是朝廷命官,锦衣卫肯定是奉旨而来,怎么能拒其不入?”
说到这里,看到他们似乎还想说话,他就立刻又补充道:“再说了,躲得了初一,难道还能躲得过十五?一起去迎接吧,也不一定就是坏事!”
虽然是说了这话,可他自己都不大相信。只是事已至此,唯有安慰自己而已,就往好的方面去想好了。
说完之后,他就率先大步往外而走。
其他人见了,互相看了看,都看到互相之间的担忧。不过确实没办法,只能随着知州大人出门。
不过,知州大人是为了晋州才得罪了首辅,不管如何,他们都不想陈弘绪有事。因此,他们稍微落后了一些,压低着声音,边走边商量了起来。
“要我看,锦衣卫这么快就来了,肯定是对知州大人不利的!”
“对,虽然听说卢尚书会替知州大人说话,可卢尚书还能大过首辅大人?我觉得皇上肯定会信首辅的话!”
“要不这样,我们不能再等了,要立刻派人赶往京师,联络在京为官的乡亲活动起来,为知州大人伸冤!”
“大家听着,一会要是锦衣卫要当场拿人的话,我们一起为大人求情,陈述大人的苦衷!不妨也塞点银子,让锦衣卫回去也能替我们照顾下大人,要是能转达我们晋州全城百姓的心愿,就更好了!”
“……”
他们这么说着,路人听到了,纷纷加入他们的行里。等到陈弘绪赶到城门口时,在他的身后,已经全是闻讯赶来的晋州百姓了!
城门打开,已经有点等得不耐烦的锦衣卫进入城门洞,抬头地第一眼,看到密密麻麻地人头时,顿时就吓了一跳。
不过锦衣卫百户陈浩看到领头那人,穿着晋州知州的官服,心中便定了不少,立刻问道:“你可是晋州知州陈弘绪?”
陈弘绪对于身后来了那么多百姓,心中感动之余也有点担心,就怕要是事情真要是往坏处发展,这些锦衣卫是来当场抓自己的话,万一引起民变就不好了。
因此,他听到锦衣卫百户问话,就连忙回道:“本官正是晋州知州陈弘绪,请百户去衙门说话!”
如果到了衙门里面,人少一些的话,应该不至于引起晋州百姓大的反弹。再选择一个人少的时间出城,说不定就能悄然离去,也不用担心晋州民变,反而引来祸事。
可谁知,那名锦衣卫百户确认眼前这人就是晋州知州陈弘绪时,心中一宽,又看到眼前一个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担忧之色,便露出微笑,大声说道:“皇上口谕,晋州知州陈弘绪接旨!”
陈弘绪一听,心中不由得苦笑,看来自己的苦心都白费了,竟然在这里宣旨。
不过锦衣卫百户已经说出口,他也没了办法,只能跪下听旨。身后的百姓也都跟着跪下,不过他们都抬着头,紧张地看着那锦衣卫百户,也看着陈弘绪的背影,一脸地担心。
“朕已令东厂查明真相,晋州知州陈弘绪不愧为国之栋梁,在十万满清大军围攻之下坚守住了城池不失,保全了晋州百姓,朕心甚慰,待战后回京叙功,朕另有重用……”
听到这话,陈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