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窃听系统-第5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能耗多久?
如果洪承畴这支明军失败的话,就等于把整合起来的草原骑军给败了。另外,战败也会影响已经归附的草原各部族,有些原本就不甘心归附的蒙古人,就很可能会出幺蛾子。也就是说,一旦洪承畴所领大军被准葛尔部打败的话,是会引发一系列后果的。
虽然崇祯皇帝是有把握,如果洪承畴战败了,他可以领军再出征,凭借着金手指的优势,应该也能打败敌人。
可是,如果这样的话,第一个,洪承畴所部战败而损失的人力物资,就全都浪费掉了,会影响大明经济的发展;另外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是崇祯皇帝已经三十八岁了。虽然大明已经强大起来了,可离崇祯皇帝的目标还很远。时间,才是崇祯皇帝最缺的,要是洪承畴所部失败的话,至少要耽搁两年时间,他耽搁不起。
虽然在崇祯皇帝领军出征之时,已经是崇祯二十二年五月初,孙传庭所部已经推进到了江户,估计到年底,最多明年就能占领整个本州岛,可以说,倭国差不多已经拿下。可是,南北美洲的事情都还没提上议程;洞吾造船厂也才刚建造完成,造船出来也还要时间,中东那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出现明军的身影。
另外还有一点,通过洞吾巡抚阎应元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崇祯皇帝已经知道,大明征服洞吾所带来的蝴蝶效应,已经影响到了印度莫卧儿帝国。崇祯皇帝用脚趾头想都能想得到,对于大明帝国伸手过去,莫卧儿帝国肯定是不乐意的,后面会有什么动作,都是一个未知数。
更不用说,国内的经济建设,攀科技树这些,也都离崇祯皇帝不得。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崇祯皇帝不可能有时间可以浪费。
因此,对于剿灭准葛尔部的叛乱,崇祯皇帝不想冒着要损失两年时间的风险,决定了这次的御驾亲征。
一路西向,在原有官道的基础上扩建修筑水泥双向三车道的新官道,对于骑军来说,其实不是很友好。水泥太硬,会损害马蹄。如果火车修好的话,就可以坐火车,真正地日夜兼程赶路。然而,这西向的铁轨,修筑的难度比起南下铁路要困难多了。至少这两年,是压根指望不上的。
崇祯皇帝巡视了一番水泥官道的修筑情况之后,索性从张家口出了关,在草原上疾驰赶往归化城。准备到哪里歇息之后再去包头,最后赶上洪承畴的大军。
这一次,他虽然是御驾亲征,不过却没有下旨让洪承畴领军等他。他相信,以洪承畴的能力,不至于在他赶到之前会打败仗。
在崇祯皇帝还没出张家口时,洪承畴就收到了旨意准许出征,同时还知道皇帝也领骠骑营出京的消息。
说实话,洪承畴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算他城府很深,也是失神了一会,有点失落感。在他看来,要是换成卢象升的话,估计皇上就不会御驾亲征了吧?
不过失落之后,他便立刻下令,西进征讨准葛尔部。
五万骑军,主要为蒙古族军卒,只有五千多是秦地边关骑军,驱赶着牛羊群,当然也少不了随军押送粮草物资,分前后两军,浩浩荡荡地杀奔天山而去。
洪承畴当然不是无能之辈,他知道这一次的战事关键,是要逼准葛尔部和官军决战,或者是攻其必救,或者是围堵让他逃无可逃。也是因此,虽然准葛尔部就算吞并掉了卫拉特部其他部族,最多也只有三万骑军,但他还是带上了将近多一倍的军队出征。
出发之前,他当然有了解过准葛尔部的情况。
原本准葛尔部族主要活动在塔城区域,北到准格尔盆地以上,南到伊犁区域,在准葛尔部的东面,主要是活动在乌鲁木齐区域的和硕特部。然而如今,准葛尔部已经吞并了卫拉特部的其他部族,势力范围大大增加。
游牧民族虽然居无定所,但也是有迹可循,准葛尔部原本的牧场,明军肯定要去光顾的,还有准葛尔部原本的汗帐所在,塔城地区,也是要去的。
洪承畴的策略,就是派前锋出甘肃,直袭准格尔盆地区域,然后进军塔城地区,主力则取乌鲁木齐区域,如果准格尔盆地发现敌人踪迹,就主力北上合围于准葛尔部,如果没有发现敌人,两军就在塔山地区汇合。到时候,就看情况,或者南下伊犁地区,又或者继续西进追击。
大明原本最西的地方是永乐四年修筑的哈密卫,控制哈密地区;但是,这个地方被吐鲁番多次侵占,和大明反复争夺。
一直到大明嘉靖初年,大明朝廷原本就因为大礼仪之争内斗得不亦乐乎。结果得到哈密被吐鲁番又给夺去,于是,政治斗争就波及到了哈密这个事情上,党争不断,弹劾追究对头,屡兴大狱,许多大臣牵涉其内,捕杀甚多。最后嘉靖皇帝只好以罢兵息民、专图自治为口实置哈密于不顾不了。
因此,这个时候,大明实际势力范围最西是甘肃,再具体一点就是嘉峪关。
这次出征,明军就是从嘉峪关出关,过哈密入新疆。
哈密同样是新疆入关的必经之道,在丝绸之路上有“西域襟喉”之称。不过人口只有三千左右,实在是太贫瘠了,养不活太多人。
明军前锋统帅是甘肃巡抚吕大器,领军一万五。此时,吕大器就站在嘉峪关城头上,看着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关,心中不由得豪气万丈。
此时的吕大器,已经六十多头,这个年纪,原本是不合适领大军出征了。不过如今天下太平,难得邻近地区发生了叛乱,有立战功搏一搏爵位的可能,吕大器便请旨,最终得以在洪承畴麾下听命,领到了前锋主帅的职位。
如今大明国力强盛,军队的装备都是不缺的。铁甲出关,非常地壮观,这让吕大器忍不住就吟了几首诗来应景。最后,在诸多将领的簇拥下,出关而去。
在临出发前,洪承畴定下的策略,他是赞同的。如今的准葛尔部趁着冬季交通断绝的机会,吞并了卫拉特部的其他部族,这个时候,第一要务,肯定是要消化、彻底控制住其他部族的人口。
吕大器和洪承畴的看法,都是觉得前期估计很难找到准葛尔部的踪迹。大概率在准格尔盆地以及乌鲁木齐地区都难以有决战的机会。
这次的战事,对于朝廷大军来说,自然是速战速决的好,不过准葛尔部肯定不会让朝廷大军如愿。想到这里,吕大器就感觉有点腰疼,就算是坐在马车里,也不知道要走多少路,够受的了!但这辈子机会只有一次,也只有咬牙坚持了!
……
嘉峪关到哈密,有一千两百多里,如果换成后世的话,高速公路上一脚油门,也就六个多小时,差不多半天时间就能到了。
可在这个时代,哪怕吕大器所领的乃是骑军,也是走了十二天才到达哈密。
明军到达这里的时候,哈密当地人很少,多是听到要打仗就躲出去了。朝廷大军倒也没有骚扰他们,立刻安营扎寨,准备在这里休整一天。
之所以下这个军令,还是吕大器有点熬不住,感觉太累了。每天赶路,哪怕坐车上,这一路颠簸,老骨头也是够受的。当然,骑军也不能连续行军,必须要保持战力,必要的休整也是要有的。
说实话,这个时候,吕大器喝着暖和的羊肉汤,身上裹着毡子,对于建功立业的心思已经淡了很多了。
想想看,这都才到哈密,这老骨头就这么不经折腾了,要是继续下去,要绕路到准格尔盆地,再去塔城,这都不知道还要走多久。如果遇到敌人进行追击的话,那更是要加快行程……
想到这里,吕大器都不敢再想下去了。或者就派手下总兵去搜寻追击,自己则去乌鲁木齐那边等洪总督算了。
吕大器这么考虑着,便早早地睡了。不睡也不行,还是一句话,英雄迟暮啊!
然而,让吕大器再也想不到的是,他压根就不用去那么远,受那么多的罪。
第二天的凌晨,大军都还在休息,唤醒他们的,不是东边升起的太阳。
第774章 忠烈祠再会
“嘚嘚嘚……”
急促的马蹄声从远处飞驰过来,立刻惊动了轮值的明军岗哨。定睛看去,却见红色军服的骑士正飞驰而来,不用说,那是散出去的明军夜不收了。
就见那些狂驰的明军夜不收离得近一些之后,就扯开了喉咙大声喊了起来:“敌袭,敌袭……”
岗哨闻声大惊,还没有动作,就借助黎明的光线看到极远处有一条黑线正滚滚而来,与此同时,大地似乎都颤动了起来。
不用说,是有敌人大规模来袭了。
“铛铛铛……”急促地警锣声立刻敲响,清脆而刺耳,响彻在哈密上空。
凌晨这会,是人最疲惫,最想多睡会的时候。但是,被警锣声吵醒的明军将士们,感觉到大地隐隐在震动,他们又都是骑军,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顿时大惊,困意立刻消失,替而代之的是慌急。
甘肃巡抚、前锋统帅吕大器也被他的亲卫唤醒,知道被敌人突袭,顿时大惊,当即衣衫不整地冲出了房子,放眼看去,只见明军将士都是乱成了一团。
有的明军将士,冲出了营房,却是盔甲不整;有的明军将士,冲出营房后才忘记带武器,又匆忙回营房去拿;还有的明军将士,第一时间冲向马栏……没有次序,你挡我,我挡你,乱成了一团。甚至吕大器还发现,有的明军将士已经在阻止抵抗,但也有的明军将士,却是骑马往嘉陵关那边跑了。
西边方向,远处的骑军已经离近了不少,无数马蹄声,犹如天边的惊雷,滚滚而来,声势非常地吓人。
只是就这么看了一会,吕大器在这凉风习习的早上,都是冒出了一头的汗。他连忙下令,让诸军全部依托哈密低矮的城墙防守。
虽然这个时候的哈密,只是一个镇子而已,可多少也有一点矮墙,还能阻挡下敌人骑军的冲锋。
被敌人突袭之下,各军乱成一团,压根就无法有效地传达军令。吕大器虽然知道这个军令不妥,但也只能先这样了。
不过就算这样,明军也还是有点混乱。实在是谁也想不到,竟然会在哈密这个地方,遇到敌人的突袭!他们听到朝廷大军来打他们,不是应该躲得能有多远就有多远么?
当然,紧急之下,吕大器也没有忘记派出自己的亲卫,派他飞报后军洪总督处。
骑军的速度,是很快的。明军这块礁石都没有扎牢稳固,来袭的敌人,就犹如巨浪般拍了过来。顿时,人喊马嘶,乱成了一团。战斗,从一开始,就变得非常地激烈。
这个敌袭,确实是准葛尔部军队来袭。巴图尔珲并没有像一般人所想得那样,为了要消化刚吞并的部族,会尽量避免和明军决战,会逃得远远的。
相反,巴图尔珲知道明军要来打他,而从关内过来,哈密又是必经之地,因此,他反而兵行险着,派出游骑在嘉陵关外大概知道明军前锋兵力之后,就决定在哈密打这仗了。
此时,远处的巴图尔珲,看着手下滚滚铁骑冲击小小的哈密,不由得哈哈大笑。明显能看到,明军对于他精心策划的这次突袭,压根就没有一点准备。
此战,准葛尔部必胜!
笑声一收之后,他用握着马鞭的手一指前方,转头对身边的第五子僧格说道:“看到没有,明军有什么可怕的,还不是一战能定!前军被灭,明军还敢不敢再西出嘉陵关都未可知了。就算再出来,绝对也是畏手畏脚。这西域,始终是我们蒙古人的天下!”
“父汗威武!”僧格听了,衷心地看着他说道,“此战大胜,回师之后也更有利于其他部族归心!”
巴图尔珲听得点点头,孺子可教,不愧是自己最好看的儿子,当即说道:“没错,这次战事的胜利,还能很大地提高我们吞并其他部族的速度,只要假以时日,我准格尔汗国西抗沙俄,东拒明国,纵横天山脚下,谁能敌之?”
听他这么说,不但僧格,包括身边的其他头目,纷纷恭喜之。
在他们热闹声中,忽然,巴图尔珲却是皱了下眉头道:“怎么还在哈密?”
众人闻声一听,立刻转头看去。果然,过去了好长一会时间了,骑军之战,主要还是集中在哈密。这和他们所料想的,击溃了明军一路追杀很不一样。
当即所有人都定睛细看,只见明军确实有一部分抵挡不住,已经纵马东溃;可是,至少还有一万明国骑军,却依托哈密还在和准葛尔部骑军在殊死厮杀。准葛尔部军队这个大浪拍过去,确实拍掉了不少礁石碎末,但不管怎么样,礁石始终还在。
“呯呯呯……”依稀地火枪声音传来,不时能看到哈密那边冒出的硝烟。
这让巴图尔珲皱起了眉头,这战事没有想象得顺啊!
于是,他立刻策马驰近,要看个究竟,到底这战事打得怎么样了?
离得近一些了,巴图尔珲发现,在哈密镇中,一杆大旗迎风飘扬,从旗面上看,是甘肃巡抚的帅旗。而明国骑军有不少下马,就依托低矮的哈密城墙,死命防守,不给准葛尔部骑军再进一步。原本有些地方,已经被准葛尔部骑军冲进去的,却在明军犀利的火枪射击中被赶了出来。
“父汗,要拿下哈密的代价,好像太大了!”僧格看得脸色严峻,转身对巴图尔珲说道,“明军之精锐,非一般部族可比。如今怕是在突袭之后缓过神来,已经有越战越强的趋势了。”
这还用他来说,巴图尔珲自己也是有眼睛的,当然也能看出他所说得这些。
说实话,之前说明国有多厉害,灭谁谁的,至少对巴图尔珲来说,那也就是听听而已,再强,能有多强?
可是如今,却真是眼见为实。明军之精锐,就算已经逃了不少,死伤也不少,可至少还有一半多的明军却以他们的统帅为核心,正在拼死抵抗。而且在慌乱之后,明显看到已经有组织,有越战越强的趋势。
这一战,真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了!
这一刻,巴图尔珲的脸色阴沉,再也没有刚才的开心。
照这么打下去的话,就算能拿下哈密,他准葛尔部军队也要差不多葬送在这里,还谈什么西抗沙俄,东拒明国,纵横天山脚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