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崇祯窃听系统 >

第582部分

崇祯窃听系统-第582部分

小说: 崇祯窃听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他也在捷报中强调,明军必定会大肆反扑,因此御林军还不能回去。不但如此,甚至他还求援,以备下一战。
  ……
  因为有窃听系统这个金手指在,都不用那么远的地方派人奏报,崇祯皇帝在京师这里就通过张煌言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获悉了洞吾的战况,同时,也从李定国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获悉了孟买的情况。
  “又到了松松筋骨的时候了啊!”崇祯皇帝丢下手中的御笔,站起来伸了个懒腰,自言自语地说道。
  说真的,这一年一直在搞内政,如今想起那金戈铁马的岁月,还真是有点怀念的!
  随后,崇祯皇帝发出旨意,说莫卧儿帝国侵犯大明洞吾,屠杀大明百姓,他决定御驾亲征,灭了莫卧儿帝国为大明百姓报仇!
  这份旨意,要是早些年发出来的话,所有人都会质疑。因为京师这边压根就没有任何消息。再说了,洞吾离得那么远,皇上就是再有神机妙算,又怎么可能算到那么远发生的事情。
  不过崇祯皇帝在南洋之战中,已经展现过神奇手段,有仙器能听千里之外的消息,且这个事情,都是证实了的。因此,就没有人怀疑洞吾那边到底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他们都相信崇祯皇帝。
  而且崇祯皇帝不远万里要出征,只为大明百姓报仇,实践那“犯大明者,虽远必诛”的誓言,对于大明百姓来说,那都是感动地很,纷纷祈祷皇上凯旋。
  当然,也有人觉得,皇上贵为天子,哪能事事出征,要不,要那些臣子何用?
  不但民间有这种说法,那些文官武将也感觉丢脸,就纷纷请战,就连刚刚从南方回到京师的卢象升,也是愿意代皇上出征。
  对此,崇祯皇帝便看着卢象升等人说道:“卿等怕是不知道莫卧儿帝国的情况吧?”
  “微臣是有听闻,不过知之不详!”卢象升倒也实话实说。
  至于其他文官武将,这有卢象升出头和皇上奏对,他们旁听就够了,并不插言。
  “那好,朕就给卿等说说。”崇祯皇帝便对卢象升等人说道:“莫卧儿帝国是蒙古人后裔所建,其疆域大概有朕开拓疆土之前的一半大,也是农耕之国。且其国力正当鼎盛时,南征北战,剿灭了许多小国,如今也还在继续扩张中。换而言之,莫卧儿帝国并不是一个弱国!”
  卢象升听得一凛,没想到这个蛮国是个大国,而且还是能征善战的,看来真不可小觑。
  不过虽然如此,对卢象升来说,那又怎么样,又不可能怕了!
  因此,他便要开口继续请战。
  但是,崇祯皇帝明白他心中所想,就先他一步,又开口说道:“征讨莫卧儿帝国,卿等以为,大明要出动多少大军,消耗多少钱粮,方有把握灭之?”
  听到这话,就算卢象升南征北战惯了,对于这个问题却还是非常慎重的。当即眉头一皱,心中估算起来,发现又不好估算。因为他对莫卧儿帝国的情况一无所知,包括地形地势,还有风土人情什么的。所有这些,都会对战事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不考虑都不行。
  如果不知道这些,那只能往大里估计了,对方又是大国,国土辽阔,那不但兵力要多,粮草消耗也绝对要多。
  崇祯皇帝看着包括卢象升在内的所有臣子都露出了谨慎的神情,一时之间都没人答话,便在心中笑了下,然后又给他们补了一刀道:“还有一点,卿等不要忘记了,临近莫卧儿帝国的几个省都是物资贫乏,有的还需要从内地输送。且交通落后,卿等要考虑路上消耗的粮草物资。”
  “……”得到这个提醒,卢象升等人彻底无语了。
  在这交通不便的时代,粮食的运送,到达目的地的其实很少,大部分粮食都会消耗在路上,特别是目的越远,这消耗在路上的比例就越高。
  而莫卧儿帝国是远离大明的产粮区,大军要多,还要运粮过去,就算能打赢,估计大明也是会伤筋动骨的。
  这么一想,就算是卢象升,又如何能忽略这些事实呢!
  见他们都不答话了,崇祯皇帝便微笑着说道:“因此,这和莫卧儿帝国的战事,还须得朕亲征才行。朕不想因为莫卧儿帝国之战,就拖累了国内良好的经济势头!”
  如果说这个天下,有谁是最有把握灭掉敌人的,那么除了崇祯皇帝之外,别无他人!
  反正从崇祯皇帝领兵打仗一起来,全都是以极小的代价赢得巨大的胜利,从来没有例外!
  于是,就这么的,再没有人和崇祯皇帝来争论出兵这个事情了。
  于是,崇祯皇帝就领军出发了。
  这一次的出征,他带的兵力也不多。只有骠骑营的一部五千来人,总兵是周遇吉。
  其他总兵,很多都已经年纪大了,五十开外了。事实上,就连周遇吉都已经不年轻了,但相对来说年轻一点。
  在这支军中,还有一名三十多岁的年轻将领,叫做李来亨,周遇吉手下的参将。崇祯皇帝出征,其实是有意培养他的。
  另外,他还发调令,调了吴三桂、孔有德领五千余骑随驾出征。他们两个,在灭了建虏之后,是封了登莱总兵,驻守在登莱,其中孔有德就负责那边的水兵训练。
  这其中,孔有德刚好五十岁,而吴三桂是四十岁,比崇祯皇帝还小一岁。
  这次出征皇帝御驾亲征,比起以往,是有的路段可以坐火车,不但快,还能省体力。而且他也不用带粮草物资,直接走就是。军力不多,只需要地方筹集粮草就成。
  让人想不到的是,崇祯皇帝并没有领军南下!


第820章 惨了
  正如崇祯皇帝自己所说,贵州,云南,洞吾一线交通不便,哪怕这几年在大力发展基建,可因为时代的局限,进展也是有限。而且这几个省份如今都还不是产粮省份,本身的粮食都还要其他地方支持。如果大军从这边出发的话,后勤绝对是个大问题。
  另外,崇祯皇帝从窃听系统中知道了洞吾那边大概的战况,也就是莫卧儿帝国的入侵军队已经自己退了回去,在孟加拉防御;张煌言那边又集结了重兵,往边境赶去。以他的稳重谨慎性格,在得到自己的旨意之前,不可能大规模打进孟加拉。这边的局势,很可能是会有一段僵持的时间。
  因此,崇祯皇帝便决定从西部绕行。这么做,有几个好处。
  首先,铁路基建方面,因为之前是要支援天山那边,是重点抓的路段。除了一些因为地形地势原因,暂时没法把天堑变通途之外,很多地方已经开通铁路了。军队西进,可以坐火车赶路。
  其次,天山那边,洪承畴已经把周边几个小国家都给灭了。虽然没有明确的边界线,但此时明军可以控制的范围已经非常大了。崇祯皇帝便决定沿着当年莫卧儿帝国的开国皇帝攻入印度的路线一样,从中亚高原进入印度,直接威胁莫卧儿帝国的统治中心,也就是德里地区。
  这么做的好处,第一个是孟买以及洞吾两地,应该短时间内部可能结束战事,肯定会吸引莫卧儿帝国的注意,分散了他们的兵力。另外,从天山这边走,后勤就是如同游牧民族一般,除了可以运一部分粮食随行之外,还可以驱赶牛羊群为军粮,这是其他线路所没有的优势。
  最后一个原因,从这里向莫卧儿帝国发起攻势的话,莫卧儿帝国那边绝对想不到。
  就是因为这几个原因,崇祯皇帝便决定西行先入天山,汇合洪承畴那边,再调集这边的骑军,如此一来,骑军的总兵力都能达到三万左右。从兵力上说,机动性高,兵力也应该够了。
  还有,崇祯皇帝出发的时候,还没忘记事先为莫卧儿帝国这边埋下的一处伏笔。在他出发的时候,便派出了信使,前往西藏给固始汗传旨,让他之前集结于西藏边陲的军队南下莫卧儿帝国境内,不要求攻城略地,却要起到一个牵制吸引莫卧儿帝国的作用。
  ……
  再说孟买这边,这一日,英国殖民者的战舰终于出现了。还真别说,这一次的英国殖民者,那是真下了血本。光是战舰,就来了五十多艘,几乎是他们在东方这一带的全部力量了。
  风帆战舰组成的舰队,浩浩荡荡地出现,就在海面上铺开,挑衅式的靠近孟买,试图把大明海军迎出去决战。
  但是,李定国又不是没有打仗经验的人,又怎么可能上当,压根就没让一艘战船出去。
  英国殖民者见此,也没有立刻进攻,便停靠岸边,先去和莫卧儿帝国的军队汇合了。
  达拉希科其实已经等得有点不耐烦了,刚来的时候,被明军迎头一棒,让他丢尽了脸面,正急着灭掉孟买的明军,好挽回他的脸面。
  因此,一见到英国殖民者的远东总督麦克斯,便黑着脸,催着麦克斯立刻发动进攻,把明军灭掉,或者把明军赶到陆地上去。
  麦克斯听了,当然不会独立承担攻打孟买的任务,便对达拉希科说道:“尊敬的王子殿下,相信您也应该看到了,孟买的明军守卫森严,他们的岸防炮,修筑得到处都是。要是只有我军攻打孟买的话,恐怕损失会很大,这样我也难以向手下交代。你看这样如何?我在进攻孟买的同时,派船运送贵军登陆,如此海陆夹击之下,定能轻松打下孟买,消灭明军,您看如何?”
  听到这话,达拉希科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当即便安排手下,就照麦克斯说得方法准备进攻。
  对于他来说,并不存在要借此机会消耗英国人的实力,让英国人和明军两败俱伤。他的目的,就是一个,要尽快灭了明军,好早点回去给沙贾汗一个交代。
  于是,英国殖民者连歇下喝口水的机会都没有,达拉希科就赶着莫卧儿帝国的步军上船准备开战。
  对于这一切,李定国通过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对此,他只是冷笑。这么长时间的备战下来,要是连敌人的这个攻岛方式都没想到,不做出准备的话,那就真是傻到家了。
  于是,他这边的军令也相应传下,然后就静待敌人的进攻。
  大约一个时辰左右后,英国殖民者装了大概一千莫卧儿帝国的步军,开始了第一次的进攻。
  英国舰队从四面围住孟买,压根就没在意任何一个方向的战舰会少于明军战船数量,就这么大摇大摆地开始了攻打。
  “轰轰轰……”英国战舰以船舷面对海岛,侧面驶近,同时开炮,声震四方。
  一发发的铁弹,呼啸着砸向孟买的七个海岛上,砸坏了不少海岛上的花花草草。
  但是,明军这边却并无动静,任凭英国战舰开火,就好像岛上没人一般。
  于是,英国战舰慢慢地,就离海岛越来越近。哪怕是运兵的那些船,同样在靠近,却没受到岛上明军的攻击。
  达拉希科一见,不由得哈哈大笑道:“看到没有,英国人终归是要厉害一些,打得那些明国人都吓得不敢还击了。看来日落之前,本王怕是能登上海岛看看了吧!”
  “这多亏了是殿下之威,先行吓住了明军,把他们的胆子吓破了!”站他身边的地方总督一听,立刻马屁送上,讨好未来的皇帝。
  然而,英国舰队的麦克斯却不这么看,明军没有动静,让他不由得担心起来,拿着望远镜一直在观察着岛上的明军。
  他心中其实非常清楚,海上战舰的炮击,听着虽然热闹,可实际上对岸上明军的伤害非常有限。不但是战舰起伏,火炮的准头不行,而且岸上敌人的防御工事也修得很好,压根就无法对岸防炮台造成威胁。明军不开炮,一些不明显的岸防工事也没有暴露。这些,都让他心中没底。
  如果说舰队这么声势浩大地逼近,岛上的明军就还击起来,双方开炮,打得轰轰烈烈,反而会让他安心不少。
  慢慢地,近了,更近了。
  其他几个方向的战舰可以停下,不敢再靠过去,继续进行试探,但是,装了莫卧儿帝国步军的那五艘战舰,却不得不继续靠近。
  看到离海岛越来越近了,战舰上的莫卧儿军卒兴奋地哇哇大叫起来。在他们看来,明军一直缩在海岛上,再不敢上岸,就是无能的表现。明军除了偷袭,还能干什么?有本事来打啊,正面打,谁怕谁!
  当战舰离海岛只有十丈左右远的时候,这些步军便纷纷握着武器准备登陆,而英国舰队这边却是更紧张了。周边的战舰也靠拢过来,纷纷向预定的这片海岛区域发射他们的炮火,以掩护他们靠得越来越近的战舰。
  那些插着明军旗帜的地方,有好几处都被炮弹砸中,但是,明军却还是没有还击,就好像岛上压根没人一般。
  近了,近了,终于到了。
  不管有多担心,装了莫卧儿步军的英国战舰终于靠到了岸边,不过不敢直接搁浅,只是催着莫卧儿步军赶紧下船。
  一艘艘小船被放下,莫卧儿步军要先坐小船靠岸登陆才行,要不然,直接跳下的话,那海水还是很深,就这些不会水的旱鸭子,便会直接淹死。
  可就算如此,这些旱鸭子坐大的战舰还不觉得怎么样,可在“轰轰轰”的背景音乐下,坐着摇摇晃晃的小船,顿时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紧紧抓着船舷,就生怕掉了下去。
  当然,也不是没倒霉蛋在这紧张的时候出错而掉下船的,又引得同伙赶紧救人。
  总之,从战舰上转到小船向海岛进攻这一环节,完全可以说,怎么乱就怎么来。
  这个情景,让运兵战舰上的英国人气得大骂,不过却没办法,他们必须把这些旱鸭子送上到去,要不然,难道还要他们自己进攻?
  就在他们忙乱的时候,忽然,海岛上响起了“轰轰轰”的声音,明军这边终于开炮还击了。
  一直用望远镜在关注这边战况的麦克斯,忽然发现,有几个显眼的岸防炮所在,竟然是假的,因为压根就没有还击,反而是几处意想不到的地方,有明军火炮在轰鸣。
  “轰轰轰……”
  只是第一轮炮击,就见停下来的几艘英国战舰就成了活靶子,不是桅杆,就是船甲被击穿,木屑乱飞,桅杆倒塌。
  麦克斯看得倒吸一口凉气,明军怎么打得这么准?不应该吧?
  在他的印象中,所有遇到的东方敌人,那火炮水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