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窃听系统-第6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虽然如此,他们还是抱着万一的希望,在心中一个劲地告诉自己,那是不可能的!粮食肯定没事!
就过了这么一会的功夫,那支明国骑军往这边过来,已经越来越近了。
这个时候,波斯帝国的军队,已经顾不得惊慌失措了,连忙开始结阵备战,骑军也出动,策应步军的防御。
然而,那支明国骑军却并没有攻上来,而是在这边的攻击范围之外,就往这边丢什么东西过来。几乎每一骑,都在扔东西。只是一会的功夫,在两军之间,就已经扔满了一地。
眼尖的波斯帝国军卒,看清那一地的东西之后,顿时,一个个都大惊失色,脸色份外地惨白。
那些东西,都是首级,而且能看出来,那些首级都是波斯或者莫卧儿人的。这都不用说,种种迹象显示,这些首级都是送粮队的!
“噗……”阿巴斯二世看明白了眼前的一切之后,就感觉胸口被人猛地一锤,一口鲜血便吐了出来。
第872章 有了
粮草被劫,就注定了接下来的战事没法打了。
直到这时候,阿巴斯二世才明白,为什么明军会突然有异动,一反之前的作风,突然就黏了上来,不让大军再动,这是要把自己这支军队给灭在这里啊!
十五万大军,是阿巴斯二世从国内带出来的精锐,还从新占领的莫卧儿地区抽调出来的兵力总和。如果全部都毁在了这里,那么之前的所有心血白费不说,帝国实力也会遭受重大打击,至少短期内将难以恢复!
在吓了手下一跳之后,阿巴斯二世想着这些,倒也是果断,立刻派了人,前来见崇祯皇帝,请求投降,奉崇祯皇帝为主,臣服大明!不过条件是放他领着军队回去,他愿意为大明去开疆拓土。
这种情况下,崇祯皇帝傻了才会答应。想要投降很简单,放下武器再说!
阿巴斯二世听到回复,当即做出决断,立刻领着骑军第一时间撤退,把步军直接抛弃了。
看着阿巴斯二世领着骑军跑路,他手下的步军都懵了,没想到他们的皇帝竟然如此绝情!
不用说,皇帝都跑了,明显把他们抛弃了,那还打个什么,波斯帝国的步军军卒们,纷纷丢了武器投降,甚至还有人愤怒地想着,一定要向他们以前的皇帝报复回来。
崇祯皇帝倒也有点佩服阿巴斯二世,没想到他这么果断,一见要陷入死局,就毫不犹豫地断尾求生,够狠!
如果如此一来,还真把明军给迟缓了速度,至少十来万的步军,几乎和明军兵力等同,必须要妥善安置才行。
这一次,崇祯皇帝没有把所有军官给杀了。而是给予他们温暖,准备让他们领兵为前导,前去攻打拉合尔。
他正在部署这个行动的时候,突然之间,他就又无语了。
回过神来,崇祯皇帝立刻点了手中的两万骑军,命他们立刻赶往拉合尔。
因为阿巴斯二世那个疯子,正在拉合尔大开杀戒,烧掉所有无法带走的东西。
没错,阿巴斯二世的打算,就是用焦土战略,让明军陷入困境。
虽然骑军是派出去了,可两百里的距离,波斯帝国有五万骑军左右,又不能是狂飙两百里就投入战斗,那样很难打赢敌人。因此,等大明骑军赶到的时候,阿巴斯二世已经领着他的骑军西撤,留下了满目疮痍,熊熊烈火和废墟。
这一次,轮到崇祯皇帝为难了。原因无他,也是军队粮草问题。
他这边,一下多了十来万军队,原本明军中的粮草也是比较困难的,这样一来,就一下更困难了。
于是,崇祯皇帝只能下令,留吴三桂本部人马以及再给他两万多的莫卧儿籍步军给他,让他驻守拉合尔,重建拉合尔。
其余军队,由崇祯皇帝领兵回撤德里,缩短己方的补给线,才能养活这么多人。
阿巴斯二世的断尾求生之策,成功了!
不过从长期看,他绝对是得不偿失,从此以后,他就别想来拉合尔这边立足了。
等到崇祯皇帝回到德里,张煌言已经到了,因为连续的打仗,从地方上获得的补给已经不多,而从洞吾运粮过来的话,又太远,粮草都会耗在路上。
对此,崇祯皇帝不得不叹息,看来自己最拿手去攻击别人的手段,如今自己也尝到了缺粮的厉害。
于是,崇祯皇帝又立刻做出调整,开始整编军队,把一半的兵力改编为屯兵,让他们开荒种田。另外一半的军队,便开始向莫卧儿帝国其他区域进攻,扫荡莫卧儿帝国旧有的权贵,从他们身上获取粮草物资的补给,顺带着把整个莫卧儿变成大明的一部分。
……
昌巴尔河,是从北往南的一条大河,最终汇入纳尔马达河,流入印度洋。
在其中的一个河段边,一队明军夜不收刚下马,让战马饮水休整。
可没多久,轮哨的将士忽然发出警讯,其他夜不收一听,立刻进入战斗状态。毕竟他们从南边一直往北查探,这边还都是原有莫卧儿人的地盘。
不过他们只是看了一会动静之后,却忽然都欢呼了起来,大声挥手打着招呼,透着无比的热情。
原来,他们看到的,是穿着同样军服的一支小队,最为关键的是,对方的脸和肤色,都和他们一模一样!可以说,在这异国他乡,突然遇到真正的同袍,真不要太高兴了。换句话就是说,从此以后,他们不再是孤军作战了。
这一天,是崇祯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从德里南下的大明军队和从孟买北上的大明军队会师了。
不过,真正把整个莫卧儿帝国都插上大明的旗帜,时间上还拖了半年之多,一直到崇祯二十七年八月份。这还是明军兵锋所至,地方上基本就没有抵抗之力。因为莫卧儿贱民的意识已经被唤醒,知道明军来了,他们就有好日子过,都是“开着大门迎明军”为常态的。
这一次,崇祯皇帝的御驾亲征,算是历次出征以来时间最久的一次。但是,短期之内,他还是没法回去。
莫卧儿帝国太大了,崇祯皇帝手中的人手根本不够用。而且,长期出征的明军,也要回国轮换,总不能一直在异国他乡征战,毕竟他们都是人,哪怕一直打胜仗,离家乡久了,也是会疲惫的。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明军中减员的最主要情况,还是水土不服。这莫卧儿帝国,特别是越往南,就越热,简直不是人待的地方。
安排完这些事情,国内的藩王也决出胜负,前来莫卧儿就藩的是唐王和福王。崇祯皇帝给他们划好地盘,把地方上的事务丢给他们之后,才算是缓了口气。
到这个时候,整个莫卧儿帝国,就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以德里为界的以西地区,是为唐王就藩的唐国,孟加拉到阿拉巴哈德地区,是皇子朱慈炤的宋国,中间是福王的福国。这其中,朱慈炤因为到的最早,领军往南打。借助明军大胜的东方,基本上把印度半岛的南部给吃掉了。这么一来,福国最终是地盘最小的一块。
另外,孟买以及周边,北到纳尔马达河地区,是大明的直辖地,常驻海军,由郑成功统领,孔有德协助。阎应元返回锡兰,继续稳固大明在这里的统治,同时,协调洞吾从海路往前输送物资的事情。
拉合尔地区,暂时也有朝廷大军直辖,由吴三桂统领,李来亨协助。
和硕特部的达蓝泰至此已经完成任务,领兵返回西藏去回复固始汗。
完成了这些部署之后,崇祯皇帝便算松了口气,可以算是搞定了莫卧儿帝国了!
不过,由这一次攻伐莫卧儿帝国这件事,也给崇祯皇帝带来了思考。
就是离开本土太远之后的战事,必然受制于交通,不管是兵力补充,还是物资输送,又或者是受水土不服影响,语言不通等问题,哪怕自己开了金手指,行军打仗基本上都是自身损失极小的大捷。可就算是这样,却也没法在基本打下莫卧儿帝国之后再继续西进去攻打波斯帝国了。
波斯帝国肯定要打,还有阿拉伯半岛,也要占领,这是既定目标。但是,眼下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是蓄势再说。
如果物资从国内补充送过来的话,哪怕是后世的交通条件,代价也是很高的,更别说以如今这个时代的交通基础,这个事情根本就不现实。
想着这个,崇祯皇帝觉得有必要抓一抓三大藩国的粮食种植,以后军粮要这三大藩国提供才行。
兵力上,虽然比粮草物资供应要好一些。但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得攻打中东的兵力从国内大规模调动并不是很好。
崇祯皇帝想着这个,不由得皱了眉头,心中有了决定,这一块上,精锐之师还是要仰仗国内,不过也有必要在当地展开军队的整编,以这里的军队作为攻打中东的主力才行。
不过这需要时间,特别是因为语言不同,沟通不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要时间去消化。
另外,如果想长治久安,还是要大规模移民,把国内百姓迁移过来。另外,大明文化也要普及,才能让这里成为真正的大明文化圈。
但是,如此远距离地移民,必然又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这该怎么办呢?
想着这些事情,崇祯皇帝蹬上德里的城头,眺望远方,想着这些事情。只有把事情都理顺了,他才能回国去。
唐王陪在身边,小心翼翼地伺候着,不敢打扰皇上的思绪。
过了一会,崇祯皇帝回过神来,看着唐王便笑着说道:“藩国新建,百废待兴,卿就不用陪着朕,去忙吧!”
唐王听了,心中欢喜,便连忙答应了一声,随后感慨道:“陛下所言极是,到处都是事情,臣都忙得一个脑袋两个大了。呀,这治下还多是妇孺,劳力都不够!”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忽然眼睛一亮,有了!
第873章 无价之宝
移民艰难,兵力调动有困难,总得来说,就是没人,那么,那就造人好了啊!
军中将士,光棍汉不知道有多少,凡是留在这边,长期牧守边疆的,就给他们在当地找媳妇好了,一个不够,可以两个,反正莫卧儿境内经过连续不断的战事,早已经是男人少女人多。
就大明的审美观来说,可能是丑了点。可在这年月,除了皇宫和少量世家之外,都还没电灯,黑灯瞎火的,啥不都是一样!
崇祯皇帝有理由相信,这个法子一实施之后,不但如今的军中肯定会留下不少将士,甚至国内都将士,估计都会有很多人踊跃加入远征大军!
如此一来,只要后续的中华文明教育跟得上,等个十年二十年,这里就全是华夏的了,根本就不用费劲心思去移民。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还真就行动了起来。不止是可以让军中将士多娶媳妇,当然,这也是一妻多妾制,这和国内没两样,更为关键的是,相关配套也必须要跟上。比如说,多个媳妇就要多些田地。抓到的战俘可以赐为仆从,帮做农活,多少年才得自由等等。
虽然这个时候,大明的武夫地位,已经有了不少的提高。可再怎么提高,也不可能一下就完全扭转文贵武轻的这种世俗观念。因此,只要把这个政策在国内多宣传宣传,绝对是可行的事情。
崇祯皇帝还召集了将领讨论了下,最终拍板公告天下。
这道旨意一下,顿时,全军轰动。
明军的军纪严明,特别是由皇帝直接统领,就更是没人敢违背军纪,做些不该做得事情。因此,都是憋得慌的。
此时听到可以在当地娶媳妇,明军将士们当然知道,在这莫卧儿娶媳妇,那几乎是不用什么成本的,朝廷还会给你送上田地等贺礼,而且还能是娶多个媳妇,真是皇恩浩荡!
所谓的娶媳妇不用成本,当然不是强抢。
在这莫卧儿,原本也是轻视妇女,甚至哪怕到了后世,妇女都没有什么地位。
当然,最为关键的是,莫卧儿帝国的几代皇帝都是穷兵黩武,除此之外,还在全国各地大力修建寺庙等建筑,进一步把他们国内的男人给耗没了。再经过莫卧儿帝国的内乱,明军的征战等等,男女失衡的比例就更高了。
家中如果没有青壮男人,没有劳力,就会饿肚子,也很容易受人欺负。因此,作为莫卧儿女人这边,当然也是希望能有男人可以依靠。
而在这个时候,来自大明本土的明军,显然是在莫卧儿这片土地上最为尊贵的人,算是统治阶级。莫卧儿女人要嫁人的话,首选绝对是来自大明本土的明军将士。在她们看来,明军将士不但厉害,还更尊重女人,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都要好于莫卧儿男人。
这么一来,只要能嫁给来自大明本土的明军将士,这是何其之幸,谁还要索要高额的聘礼,那不是把男人往外推了么!
当然,作为原本莫卧儿的男人,心中肯定有点不舒服的。但是,如今是大明的天下,谁敢反对?
再说了,明军又没有强抢,如果女人真喜欢他们本土的男人,要是明军将士敢去强抢的,那是可以去衙门告的,是圣旨中明确禁止的行为。
就这么的,旨意一下后,趁着现在没有战事,到处都是迎亲队伍。以至于那些敲锣打鼓的,都忙不过来。一天到晚,累倒死的节奏。
崇祯皇帝看到这个情况,索性就给军中定了个集体婚礼。隔三岔五地举行一次,统一安排,只要不送错新娘就成。
其中,第一次的集体婚礼,规格最高,因为崇祯皇帝当了男方的长辈出席。
听说是皇帝出席自己的婚礼,原本还要搁些天才举办婚礼的,全都提前。甚至还有没打算娶媳妇的,都赶紧去找媳妇了。
好家伙,足足三千五百六十五对新人参与了这一次的婚礼。
别的地方也排不开,就在军中大营的校场上举行。红色礼服不够,最终就身穿红色军装代替。
鞭炮不足,索性用军中火炮代替。唢呐喇叭不够,索性用军中号角代替……
一拜天地,二拜皇帝,夫妻对拜,真不要太壮观了!
崇祯皇帝对此也是乐呵,在可惜没有摄像机的情况下,他调集了一批画师,从不同角度,画了一批画下来,随后赐给每对新人一张画。最宝贵的是,崇祯皇帝在每幅画上,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