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 >

第172部分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第172部分

小说: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旧钞两贯白银一两,新钞两贯也是白银一两,到底何者为准?”

    王德冷冷地说道:“新钞为准。”

    徐宗仁则淡淡地开口:“这上面已经写的很清楚,北朝新的规制,旧钞五贯,兑新钞一贯。”

    杨国舅张大了嘴。

    北元新政最核心的问题,其实就在这里,因为过去的中统钞两贯为白银一两,而现在十贯才相当于一两。这就相当于使天下人手中的白银,一夜之间缩水了八成。

    从忽必烈的角度来说,桑哥之策既帮他保住了过去的中统钞,又帮他的大元朝赖掉了天下人八成的银子,且他还可以用赖掉的银子再发行新的宝钞,更顺便整治了朝廷钞法虚弊之病,如此一举四得的妙法,他怎么可能放弃?又岂能不因此心情大好?

    只不过当朝廷剥夺了天下人八成的白银后,别人拿老忽没有办法,可为政的桑哥,少不得就会被人恨之入骨。

    历史上桑哥的败亡,事实上主要是因为这个缘故。至于《史书》上所记载的、他的其它劣行,怕全都是枝节。

    安童反对桑哥更事出有因,因为他不会不明白其中的玄机,这种“与民争利”之事,像他这种人,不会不从内心里就有抵触。只不过他拿不出更好的办法来反驳对方、并解决北元的问题罢了。

    至于叶李,在抛出他的“砖”之后,之所以少有言语,未必是有些“玉”他想不到。毕竟北元和大宋所施行的钞法,有着根本xing的不同,以他的脑子,不可能意识不到。但谨慎的他如此所为,很可能更多的是不愿意成天下众矢之的。

    话说回来,在真实的历史上,他都已经退休了,仍然还有人上书,要追究他是桑哥的同谋,也并非无因。

    忽必烈恐怕就比任何人都清楚其中的关系,这从历史上他赐叶李数千亩良田、甚至在有人上书后,仍维护叶李就可以看出。

    实际上,这里面的事情只要让朝廷的夫子们都了解,他们不是看不出其中的问题。

    陈宜中在内心里就很瞧不上杨亮节的“无知”,他也懒得和这位外戚罗嗦,而是直接和陛下说道:“陛下,依臣所见,北朝此举,实为在掠天下百姓之财。”

    所有的大臣全都颔首。

    赵樵更冷:“狄夷之辈之举。”

    东暗地里是内牛满面滴。老忽这样做都被人写为“圣明”,兄弟我放弃了皇家小金库,真的是有点亏大了啊。

    他在诸位大臣开过口后,也说道:“陈相所识,不愧为灼见。朕以为,咹,礼部要好好琢磨一下北朝之举,这个……”

    没等这个邪恶的小子说完,老陈早已心领神会。

    “陛下,臣自会将此事在大宋邸报上予天下之人以揭示,省得有些人还以为狄夷是什么圣君。”

    咱们的老陈心眼也有点小,对当初史格的话始终耿耿与怀。只不过他一上劲,兄弟我不知怎地,竟然对老忽产生了点同情。老忽,您老这回怕是彻底完完鸟。

    从某种程度上讲,东其实并不太看重北元的这个举措,因为这种事情在以后不要太多。

    您就想想,当初后世的各国zheng fu放弃了贵金属本位制,包括米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放弃了它的“双挂钩”政策,它们所导致的后果,其实与老忽的赖帐也没什么两样。

    他要的,实际上是朝廷从中汲取相应的经验和教训,并在眼下加以利用。

    因为严格来说,纸币与贵金属挂钩的货币制度,它有不可克服的缺陷。这个制度的要求是:一、朝廷必须维持发行的纸币与金、银之间的兑换率;二、又要兼顾流通中货币的需要量。在现实中金、银不足的情况下,要想同时做到这两点,是非常难的。

    二战后,美国的黄金储备最高时,曾一度达到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总额的73。4%。可它依然玩不了多久就玩不下去,原因就在于它胃口太大,想满足整个世界所需,这远远超出了它自身的能力。

    这个制度的麻烦还表现在,在关键的时候,它与所谓的“扩张xing财政政策”存在冲突。

    其它都可以不论,基本上每个人都知道,战争期间zheng fu最需要的,恰恰是财政扩张,因为此时,朝廷要大把大把地花钱。

    而多发行货币,它必会导致“钞法虚弊”,也就是后世所谓的“货币贬值”。少了,战争耗费巨大,朝廷肯定不够用。

    所以,不管条件是否具备,东是根本不会在这个时候采用这个制度的。

    当然,这小子其实还非常清楚,自己在经济上连二把刀也算不上,以后的有些事情,他又不可能全说,所以,他更希望的是帝国能对此多加总结。

    当这个小规模的朝会结束后,他又单独留下了陆秀夫和赵与珞,并和他们说道:“老师,赵爱卿,朝廷对北元的举措,要多加琢磨。凡事有其弊,必也有其利,这对帝国的将来,未必不是一个教训。”

    赵与珞回道:“户部自当谨遵陛下圣喻。”

    随即他又有些不确定地问道:“陛下,北朝如此举措,它们是否因缺钱?”

    这点您不必奇怪,大宋过去的经历,早已使官员遇到类似的事,第一反应就是考虑是否缺钱。

    东点了点头:“老师,赵爱卿,从北元的国策来看,他们发钞以银为本,银不多,它就不能多发钞。可眼下是战时,而与其为敌者,更并非仅我大宋。”

    事实上,中国的白银在明朝以前,其实也并不多。虽然具体的数字不详,但历史的记录中也不是不可以找到点蛛丝马迹。

    《新元史》中有条记载:“(至元)三十一年八月,诏诸路交钞库所贮银九十三万六千九百五十两,除存留十九万三千四百五十两为钞母,余悉运于京师。”

    它告诉我们,当时北元留在各地、作为发行宝钞准备金的白银不到一百万两。

    我们完全可以推测,当时的朝廷肯定还有存银,但也不会多到哪里去,否则它无须仅将不足二十万两留在各地,其余的全运往大都。(上一章将此事给提前了。)

    对此可以佐证的另一条,就是以前所说的中统钞的发行量。银子真的多了,老忽没理由发行他的货币如此小家子气。煌煌大宋朝都按“亿”来玩钱了,老忽绝对不会没这点魄力。

    陆秀夫缓缓地点了点头:“仅凭朝廷战时耗费之巨大,北朝想必更好不了多少。”

    在看了看赵与珞之后,他接着说道:“如此看来,朝廷更要加大凤宝兑换的力度,臣以为,此事应提醒泉州的苏景瞻多加留意。”

    东的脸上露出了邪恶:“为了能将银两暂时留住,防止它们落入北朝,朝廷能否考虑,凡将白银存放在帝国宝行里一年的,给年利五分?”

    因为帝国宝行现在所定的规矩,主要针对的是铜钱,朝臣们根本舍不得给出银子的利钱。朝廷给海上众人的补偿还没着落呢,这就给他人?

    陆秀夫和赵与珞相互看了一眼。这小子就是个坏透了的主。

    老赵艰难地回道:“陛下的提议,可否容臣等回去商议一下?”

    东没有犹豫:“可以。”

    陆秀夫和赵与珞走后,吉安给陛下送上了一杯新茶。他站在哪里好一会之后,才轻声问道:“陛下当初弄出龙宝、凤宝,是否早已想到要用它们来对付北朝?”

    东看了看他,笑了笑,却没有说话。

    这个时代的确还不适合采用银本位制,兄弟我也是在反复考虑之后才决定的。只是利用大洋来玩玩损人利己之事,实也很有必要。谁让咱在争霸天下呢?

    帝国陛下不言,可吉安已经明白了,而走出皇宫的陆秀夫和赵与珞却都心思很重,他们都低头不言。

    赵与珞看了一眼又一眼身旁的陆秀夫,如此反复几次后,他终于忍不住问道:“陆相,陛下他当初弄出凤宝,是否早已有预谋?”

    陆秀夫身子一哆嗦,怔怔地站在了哪里。
………………………………

第二百四十五章 隆中策

    ( )东和行朝的众人正式进驻广州是在景炎十二年的初夏。// 欢迎来到阅读//

    其他人就算不提,他和太后、卫王赵昺,当然现在还有陈皇后,要“移驾”,自然是朝廷头等大事。当初廷议之时,按他的意思:礼仪从简,只举行一个入城的阅兵仪式即可。可夫子们不乐意。

    这主要是由于在很多人内心里,当初朝廷流亡海上,众人只落得了两个字,“仓皇”。也许辛弃疾的“赢得仓皇北顾”词句,就是这种心情的另一种写照。而这么多年过去,大家终于又可以回来时,就必须要找回这个脸面。

    这里面态度最坚决的要数陈宜中。

    陈宜中现在在朝廷里其实很尴尬,因为他的地位落差很大。但他非常明白,无论是在临安,还是海上的行朝,他当年的两次出走,实在于众人的眼中,算不上什么光彩之举。所以,他很想通过有些事来挽回自己的颜面。

    从另一个角度讲,他所在的礼部,管的也就是些礼仪之事。过去没事也就罢了,如今事来了,可哪个狡诈的小子竟然来了句:“朝廷将行在改在广州,朕以为,此事应一切从简。”

    正准备一显身手的老陈立时就有了点憋屈之感,他当着众人面说道:“陛下,朝廷的礼仪不可废。圣人云……”

    东是真的不想那么麻烦,更不喜这个时代惯有的繁文缛节,因为这让他不自在。在他的看法中,行朝也就是搬个家而已,顶多算是“乔迁之喜”,将来到底会“搬”到什么地方,现在根本说不准,实在不是玩这些“虚活”的时候。故此,他对陈宜中的提议就很不以为然。兄弟我进个城还摆谱?省省吧。

    但他也认为正式弄一个宋军入城的仪式也很有必要。过去行朝不断地流动、总是在跑路,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各地人心的不定,他就是想通过这个仪式来告诉所有人:朝廷再也不会走了。以此来坚定臣民之心。

    在老陈讲完之后,他说道:“陈相,现在还远不是朝廷在这种事情上大费周章之时,朕觉得,让兵部的人弄个王师入城仪式即可。”

    听了他的话,陈宜中脸上一暗。他的副手邓光荐却站出来进言:“陛下,国制,……”

    东立马摆了摆手:“各位爱卿,真要庆贺,就把这一切都留在王师北定中原之后吧。”

    朝中的大臣顿时无语。这是他们从这个野心勃勃的年轻皇帝嘴里、正式听到了他的“远图”。

    东根本没有兴趣在这些事上耗费时间,因为他要考虑的,是帝国下一步的发展方向问题。

    行朝能够在此时返回陆地,自然是江西、荆湖南路的战事进展顺利。

    陈吊眼这个悍匪偷袭郴县成功,宜章的元军顿时陷入腹背受敌之境。文天祥更亲临乐昌督师,正面的卯大老指挥第五师再全力猛攻,很快宜章就落入了宋军的手中。

    打开关口的第五师不仅以一部兵力迅速控制了整个郴州地区,主力更毫不停留地直扑衡阳,阿里海涯就杯具了。

    也许对阿里海涯来说,至元二十三年就是他人生难以逾越的一道槛。

    如果没有南方的战事,这一年他将倒在桑哥的“检核”风暴下,因为在过去平定湖广之地时,他隐瞒民户数千,并将这些人全变成了自己的私户。这一点不要说桑哥,就是忽必烈也绝对无法容忍。

    历史上阿里海涯的这个行为,不仅迫使他自己自杀,而且在事发之后,还导致哪些民户全被忽必烈发配到北地,老忽更“籍阿里海涯家资运于京师”。

    而现在,桑哥的“检核”固然已很难再伸到这里,可他面对的,却是更凶狠的大敌。因为东是绝对容不得这个曾下令屠了静江的鸟人。

    严格来讲,阿里海涯当初不下广南东路却兵进江南西路,不能算不正确。

    江西前临大江,一旦它丢失,在宋军控制了福建路的情况下,北元的湖广行省和江浙行省就被彻底割离。以现在的宋军实力,无论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想单独对抗,全都会独木难支。反过来,假如双方协同,他们不仅可以抗衡琼州之兵,更可对福建和广东形成压制。

    但是,阿里海涯内心里对江南新附军的蔑视,范文虎的没担当,将他们的这种优势丧失殆尽。

    而无论是琼州的参谋院,还是宋瑞和张世杰,他们均至少能从图上看到,一旦夺得江南西路,再加上琼州水师,临安所在的东南之地就已被行朝完全围困。

    事实上,从水师进至鄱阳湖开始,宋军就已经在收网了。

    在广州商讨新的围攻荆湖南路计划时,宋瑞就曾对张世杰说道:“总使,从图上我等不难看出,趁此北元暂时无暇南顾之机,一旦夺取江南西路,再合力围杀阿里海涯,东南半壁,将尽入朝廷手中。大宋的中兴,即在眼前。”

    张世杰看着图,握了握拳,沉声言道:“文相放心,此战,东南都督府将全力以赴。”

    如果仅仅是江西宋军,阿里海涯应该能独自应对,甚至能进行一些反扑。可当衡阳受到威胁,且被困,他就不能坐视。衡阳如被破,潭州(长沙)直接受到攻击,他就哪里也不要去了。因为一旦战败,他现在能退的地方,一是过江去河南行省;而在江面被封锁的情况下,另一个地方,就是过去史格所说的,取道云南再北归。

    但他一不知道广西静江此时已被张应科占据,二仅仅是眼面前的江西宋军,他都难以摆脱。

    广南都督府一拿下宜章,宋瑞就按约定派人火速通知张世杰。张世杰得报大喜,他立刻将此消息晓谕江淮军,并下令:“全力攻击,与广南都督府合围阿里海涯。”

    衡阳最终的丢失,基本上决定了阿里海涯的结局。帝国陛下早已有言在先:“谁都可以释,阿里海涯不可活。”

    没什么好说的,“对等”里面就有“以杀止杀,以暴止暴。”

    广州,兵部参谋院新的作战室。

    刘师勇、高桂等人面对着两幅图,在细细地观望。帝国陛下和陆秀夫、文天祥、三人一起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