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 >

第203部分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第203部分

小说: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接下来的这章不好写,兄弟我还要琢磨一下,这个附录算是把背景材料先交代一下。
………………………………

第二百八十七章 依法治国(下)

    如果这不是陛下亲自召集的朝会,已经身为朝廷尚书重臣的谢枋得是不会来参加的。他现在是真没心思过问朝廷里的其它事。

    当然,“没心思”归“没心思”,这并不是说老谢就没有听说杨亮节之事。

    还是老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以谢大侠的xing情和为人,对此的态度就两字:鄙视。

    在他看来,朝廷该论功行赏的已经论功行赏,该给予补偿报答的也已经在办,你老杨不是不能从中得到大笔的钱财。眼下天下还未定,你就忙着揽私财,实在令人不齿。

    甚至在听说了此事之后,他还曾对他和宋瑞共同的好学生、赵昺童鞋耳提面命:

    “殿下当知,钱财乃身外之物。”

    ……

    “君子爱财,更应取之有道。”

    ……

    谢大侠是绝对有资格来这样教训别人的。也就是看在太后的金面上,他没有于赵昺童鞋面前直接点老杨之名。

    但谢枋得是真没有想到在这个朝会上,陛下嘴里竟然会冒出个“依法治国”,他顿时就急了。

    别人都还没吱声,他第一个肃然开了口:

    “陛下,秦政苛法,朝廷万不可实施。”

    听了他的谏言,东忽然露出了笑容,他半是认真、半是开玩笑地说道:

    “谢爱卿,苛政之法,朝廷和朕自当不应予以采用。不过这个‘法’,可也是儒门曾提倡的啊。”

    谢枋得先是一怔。

    陛下话中所指,他绝对是明白的。

    随即他就一翻眼,准备再教训一下面前这个善于狡辩的小子。但边上的陈宜中已经抢先言道:

    “陛下,荀子并非是我儒门中人。”

    好么,荀子就是这样被后代给逐出师门了。

    此时老陈脸se真的极为严峻,他瞟了一眼徐宗仁之后,接着说道:

    “陛下心念秦政之法,需知此非圣君当所为。……”

    随着他所言,朝廷重臣均死死盯着这个也许是大宋立国以来最胆大包天的官家。

    在所有人当中,只有两个人例外。

    陆秀夫的神情一直不变。在经过了那么多事之后,他现在的神经早已变得极坚强。而且也没人知道,到底有多少事他已心知肚明。只不过他同样大有深意地看了看徐宗仁。

    徐宗仁则面露复杂之容。

    徐大尚书怕是以后也要倒霉了,谁让他曾是陛下的“赞读”,而且动不动还喜欢念叨什么“朝廷纲纪”、“朝廷法度”呢?

    其实有些事情也怪不得众人,因为在我们的帝国历史上,秦代无疑在历代之中极为“重法”,且“更重刑罚”。它的这个特点,不仅使其在后世留下了刑罚严酷的名声,并且商鞅、韩非等人,包括秦政、秦法,都在史书中被当做了的反面教材。而“秦法暴虐”、“苛政猛于虎”等更早已是士大夫心目中固有的概念。

    东这家伙上来就喷个“依法治国”,尽管他要表达的观念并非如朝臣们所想,但显然他也是要“重法”。

    “重法”其实也不要紧,从史书上就可以看到,自秦以后的大一统朝代中,同样也无不重视“法令”、“法度”,只是罕有提“法治”这个词。另外就是必然还会再强调“仁义”,以淡化其中的严酷。

    关键是,东的很多做法已经暴露了他的某种倾向xing,这就不能不让这些饱学的夫子们多想。

    作为陛下的“铁杆”,谢枋得自不会认为“重文教”的陛下要成为一代暴君,他的本意是规劝,以防陛下走到“邪路”上去。

    但陈宜中和他则完全不同,因为老陈作为一个“旁观者”,其实早就认为,这个狡诈的陛下一直就在偷梁换柱地采用秦法。

    商鞅在秦国实施的变法举措,主要就是:奖励耕战;实施军功授田;打压宗室和贵族,取消他们的特权,只以军功论赏;并严峻刑罚。

    而面前的这个狡诈之徒,从他于琼州分地开荒伊始,实际上就是在一步一步地采用秦制。

    荒地先被开垦了;所谓的军功授田也颁发了;于田赋、兵役上,他更已经在事实上打压了帝国的宗室和士大夫;并且他还在军中弄了什么新军阶,这不就是大秦的军功爵位吗?

    眼下他再度抛出一个“依法治国”,在老陈的眼里,这就是要彻底复了秦制。这样下去,大秦帝国算是在这个大宋彻底复活了。

    不过陈宜中今ri如此言辞激烈,也有另外一个原因。他现在有种强烈的失落感、以及由此带来的不满。

    因为帝国朝堂在景炎十三年的变动,权利真正遭到削弱的,实际上只有一个,那就是老陈和他的礼部。

    户部拆分为民部和财部,冉安国被任命民部尚书,连带着原本属于户部的许多人就多有升职,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赵与珞的财部,看起来是被分了权,可在实施了所谓的财政预算举措后,几下一折腾,明眼人都已清楚,掌握了朝廷钱财分配权的老赵,实际权力根本没削弱,而是变得更重。

    以后怕是朝廷的各个部,年年都要找、求这个守财奴了,您说是不是?

    至于心情最佳的,肯定是以谢枋得、刘鼎孙为首的国学院这帮人。这是由于,无论是国子监也好、太学也罢,以及过去的科举考试,包括现在的国学院,按原本的朝廷体制,它们都属于礼部、更确切地说,属于二十四司中的礼部司所管辖。

    按后世的话讲,就是老谢的级别,以前顶多是个“司局级”。

    东把国学院单独弄出来另成立一个“部”,这实际上就是一举将他们拔高到与朝廷其它“部”平起平坐的“正部级”,他们当然上下高兴。

    可这也就意味着过去礼部的权力、职责范围、乃至于重要xing,均遭到了大幅削弱。

    不可否认,在过去的朝廷科举考试体制下,天下学子的命运可以说就掌握在礼部的手中,礼部的职责真的非常重要。

    陈宜中是朝廷的元老了,别人在升官、或权力在扩大,他却一直在被削减,他的内心里有强烈的失落感,甚至不满,也就不难理解。

    所以,今ri老陈终于放弃了一段时间以来的低调,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开了言。

    但老陈既然遇到如此“yin险”、“狡诈”之主,就注定在很多事情上他会杯具。

    因为“他的陛下”显然汲取了上次田赋之制廷议的教训,不愿再纠缠于某些细节上。

    陈宜中话音还没落,东立马摆了摆手。

    老陈,兄弟我也怕了您了,每次只要您一挑头,这个朝堂顿时就热闹了,吵得俺脑袋疼。兄弟我真怕这样下去,会得神经衰弱,连觉都睡不好。老话可是说了:前三十年睡不够,后三十年睡不着。您让咱这么快就进入后三十年,nainai的,这不是在害俺吗?幸亏咱今天仅仅把你们几个朝廷大佬给召集了来。

    “陈相,荀子到底是不是儒门中人,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治国能否没有法度?”

    陈宜中嘴角抖动了一下:

    “陛下,朝廷固然不可无法度,但秦政……”

    就是其他人也准备愤然而起。

    但帝国陛下将他们所有人都给堵了回去。

    兄弟我不想和你们这样讨论下去,咱知道,咱说不过你们。这样扯下去,真不知道要扯到什么时候。咱一定会给你们找扯的机会。

    “陈相,诸位爱卿,朕今ri可以坦白地告诉你们,朕不会采用秦制,因为它并不是朕心目中的依法治国。”

    帝国陛下这句话说出来,众人的神情才稍见松弛。

    “朕只不过是认为,既然治理天下必需有法度,那么,真正的问题实际上就两个。”

    “一是朝廷法度制定的是否合理,也即是否真的把仁、孝等圣人之意贯彻于其中。”

    “至于另一个,就是朝廷的法度一旦设立,能否做到人人都守,并且这点不仅是帝国的宗室,包括朕也必须如此。”

    “只有做到了这两点,这才是真正的依法治国。”

    是不是有人会冷笑:东就那么有觉悟?

    您别说,东还真有这个觉悟。

    以后最好啥事都按着法令来,别他妈的什么当恶人的烂事全推到咱这里来,弄得兄弟我里外不是人,你们却个个全都像好人。

    再说,就从这时代,再**治,也不可能将咱荒yin无耻的生活给“法治”没了,兄弟我的要求可是很低滴。

    况且兄弟我已经在内臧库一事上对皇权开始进行约束,事情当然不会就这样结束。

    既然咱已经玩了,怎么能不玩大点呢?不玩大有鸟的意思。

    您没见所有人的脸se又有点变白?说实话,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脸越白,兄弟我心里越舒坦、越有洋洋得意之感。

    当然咱也知道,有很多事情现在也仅是个开始,要一步一步慢慢来。

    听了陛下的斩钉截铁所言,众人都已呆呆地看着他们的陛下。因为虽然他们都已经明白了,这就是他们这个狡诈的陛下在借杨亮节一事所要进行的发挥。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某人这次不仅拿皇权来说事,更把自己也给抬了出来。

    然而,他们的帝国陛下仍然觉得不够,还要给他们重重的一击。

    “各位爱卿,朕想知道,有些事情,您是乐意于由朕、以及将来的国君来决定,还是乐意于由朝廷的法度来决定?”

    某人淡淡地问道。

    这次在场的所有人心中均一凛,官家这句话问的含义就真的太深了。

    ***********

    我把本来的一章给拆成了两章,因为觉得有些内容还是分开来比较好。

    总觉得生硬了点,兄弟们见谅。

    下一章就叫《秦制之谜》,其实它已经算不上是一个“迷”了。
………………………………

第二百八十八章 秦制之谜

    宋景炎十四年的这个廷议最后,所有人终于明白了他们这个狡诈的陛下召集众人前来的“真实”用意,那就是又要给他们找事做。

    针对廷议中的如下议题:

    治理天下要不要法度?

    法度应如何制定、或怎样制定才合理?如果已定的法度如果不合理,是否要修改?如何修改?

    朝廷已定之法度要不要人人都守、甚至包括帝国的君主?

    谢枋得的教部被要求在《国学月刊》上讨论。

    陈宜中等人没有尽言,(那是,某人就根本没让别人多说话,)可以著文在大宋邸报上刊出。按他的话说就是:

    “只要有自己看法的,不管是对秦制、秦法,还是本朝,甚至于先秦的诸家,都可以著文。一旦刊出,礼部还要给润笔费。”

    兄弟你一定要理解,咱当然不会立马就弄什么“依法治国”,做到这一步,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这事情完全可以先讨论,以求达成某种共识。

    什么事都要舆论先行,这其实就是咱们中国人的老套路。

    古时候出师,先来一段吊民伐罪是为什么?还不是先造舆论。后世国外也都在跟着中国人学。

    您没见西方想对别的国家动手之前,舆论动不动就铺天盖地?眼皮子浅一浅的都要被他们迷惑。

    说实话,在这时代就“依法治国”这件事,您只要能把观念竖起来、或留下来,您就已经成功了。

    以兄弟我所见,不见得是百姓做不到守法,往往还就是那些士大夫们会有问题。只要您一提到法律、**治,他们在潜意识里面就认为您是要采取高压政策。而且他们还有一个潜藏更深、甚至连他们自己都未必意识到的惯xing思维:别人受约束是应该的,自己受约束是不对滴。

    今ri的廷议,您还没有看出来有些玄机?

    向谢大侠、陈宜中交代完之后,帝国陛下又转向了其他人。

    徐宗仁领衔的刑部,以大理寺为主,从现在开始,对朝廷过去的法令、法度全面梳理,重新正式制定《大宋律法》,并将在以后刊印成书。

    凡《大宋律法》涉及到各部职责范围内的,各部要仔细审议并书面提出意见给大理寺。

    (这其实也是应该的,你比如说民法,民部显然要比刑部更了解民事,他们就应当参与进来。)

    同时他还交代夏士林:“《大宋律法》成稿之后,御史台负责最终的复核。”

    “在此期间,任何人都可以以书面形式向大理寺、御史台提出异议,并阐述自己的理由。御史台认为其中有不当之处者,也可以提出异议和驳回。”

    由于有杨亮节这个上司在,夏士林一直在朝廷里没有太显山露水。因为老杨近来正“闭门思过”,所以今天是他来参加了这个朝会。但夏士林实际上也是行朝当中的一个方正之士。

    依法治国固然不是短期内就可以达到,但眼面前的重新拟定大宋法律,实已到了刻不容缓。老杨这事说明了什么?法律有漏洞。

    有漏洞当然要补上。再说,兄弟我真没有时间等了。

    ……

    朝堂里已经没有人了。

    不管帝国陛下的用意究竟何在、众人是否明了,反正某人是又折腾了,而折腾出来的事,自然仍会是落到了朝臣们的头上。

    可拿着朝廷的俸禄,您不做谁来做呢?

    当离去的众人背影消失后,目送他们的帝国陛下与陆秀夫开始在殿堂外的回廊上漫步。

    漫步自然随意,可这俩人竟也一时无语。但这种情景显然不可能持续很久。

    在踱出了十几步之后,陆秀夫率先轻声言道:“官家如何看先秦之法家?”

    帝国陛下抿了抿嘴唇后,淡淡地回道:“作为先秦之一家,法家自有他们的可取之处,因为他们制定了天下的第一部法典。”

    --------------------

    所谓的法律,大约就是从人类早期的部落习俗、惯例、做法等等逐步转化而来的。自人类形成族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