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贼 >

第516部分

曹贼-第516部分

小说: 曹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开始,他尚能靠着族学授课为生。
    可是后来,郊才的妹妹,也就是嫁给蒯家宗房子的小妾,鼓动丈夫出面为难蒯正。那位宗房子和蒯正素有矛盾,加之后来又得了猁良的赏识,在家丰地位不低。他这一出面,逼得蒯正根本无法在族学立足。最后不得已离开族学,与老管家在襄阳城里开设了一家小店面。
    虽得温饱,可是再也没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十年了!
    蒯正已经心灰意懒。
    可是没有想到,忽有一日,蒯良派人到襄阳找到了他,让他返乡觐见。
    蒯正,感到莫名惶恐。
    蒯良”那可是宗房嫡子,在族中的地位,仅次于族长蒯越。一般没什么事情的话,族人很难见到蒯良。而今蒯良突然要召见自己,莫非发生了什么事申亦或者是有人又说了我的坏话?
    说实话”这几年蒯正过的的确是大不如意,甚至可以用穷苦潦倒来形容。
    他可是想不出来,蒯良找自己能有什么好事弄不好,又是那位宗房子在后面鼓捣是非吧。
    这几年,这种事情可不少见。
    不过蒯良召见,蒯正自然也不能拒绝。
    时,曹朋抵达中阳镇。
    蒯正则满怀惶恐,来到了中庐县。
    蒯氏的乡党根基是在南郡中庐,也就是后世的湖北南漳。不过大家多称之为襄阳蒯氏”是因为蒯氏早已走出了中庐,成为荆襄豪门。但其宗房”仍建在中庐县。蒯正一到中庐,便觉察到有点不太对劲儿。首先,蒯良竟然命人在十里亭等候他的到来,说明事情一定非常重要。
    而迎接他的人,正是蒯良的心腹,名叫蒯弗。
    “伯平何以来迟,二老爷在家中,已等候多时。”
    “弗叔,究竟什么事,竟劳您亲自等候?”
    “伯平休赘言,快随我去见老牟。”
    正值年关,中庐县里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县城里,弥漫着新年即将到来的欢乐气氛“…
    蒯弗拉着蒯正进了县城,却突然停下脚乒。
    “伯平,何以穿着如此单薄?”
    寒冬腊月,蒯正还穿着破旧的秋装。蒯弗犹豫了一下,拉着蒯正直奔中庐县的一家成衣店。
    他为蒯正挑选了两套华美衣裳,让蒯正换上。
    “二老爷平素最终这礼仪,若你身着寒酸,只怕令二老爷不喜。
    伯平,我知你这十年来受了不少的委屈。不过你终究是蒯氏族人,今二老爷有要事召见你,你可不能推辞。若此事能办的妥当,你复起只在眼前。一会儿见了二老爷,要注意礼仪。”
    复起?
    这听上去,是一个何等陌生而遥远的词句。
    当年刚从棘阳返回老家时,蒯正也想着复起之事。
    然则十年过去…………复起之心,早已经淡泊。他甚至做好了准备,待老管家故去,他就离开荆州,到外边讨生活去。与蒯氏而言,多他一人,少他一个,似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弗叔,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你见到老爷,自然明白。”
    一个数年来,未曾返还祖宅的族人,突然在蒯弗的引导下,回到祖宅。
    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猜测。
    蒯正在蒯府后宅的书房里,见到了蒯良。
    心里面的惶恐,也越发强烈。
    “侄儿蒯正,拜见叔父。”
    蒯良满面春风,笑呵呵拉着蒯正坐下。
    寒暄几句后,蒯良突然开口问道:“伯平,我听人说,你当年在棘阳,曾与曹氏一家交好吗?”
    蒯正,心里不由得一咯噔。都过了这么多年,还要翻旧账吗?
    江夏黄氏已经衰顽,似乎没有必要,再追究自己吧。
    蒯正犹豫了一下,轻声道:“侄儿那时候年轻气盛,不晓得事。为一庶民而与黄氏交恶,实为不智之举。侄儿这些年来,常暗自反省”亦深感后悔。此事………侄儿已向宗房交代”还请叔父恕罪。”
    看着蒯正那苍白如纸的面容,还有眼眸中的惧色。
    蒯良却不由得一阵懊悔。
    当年的事情,不是你错了,而是我们错了,谁又能想到,昔年的小子,而今竟是朝廷钦封的南阳太守?看起来,蒯正这些年来过的极不如意。也不知,他当年怎来的勇气,为曹朋讨公道。
    “伯平,昔年之事”是非难辨。
    与家族而言,黄祖气焰嚣张,甚得州牧所宠信。我蒯氏虽定居荆襄累世,也不得不避其锋芒。我也知道,这些年来,想必你也受了不少的苦处和委屈。不过,不管怎样”你都是家族子弟。而今家族有重任与你,还希望你能忘记过往的不快,尽心竭力……我可以保证,会给你一个公道。”
    言下之意,无非是告诉到正”我会为你报仇。
    说着话,蒯良突然击掌,就见蒯弗手捧一个锦匣,走进书房。
    “这是为叔,给你的第一个公道。”
    “啊?”
    蒯正愕然抬头,看着蒯良,有些不知如何是好。
    蒯弗上前把锦匣放在蒯正身边的桌案上,蒯正犹豫了一下,伸出手来,将那锦匣慢慢开启……
    蓦地,他瞳孔放大”脸色更加苍白。
    一股血腥气,扑面面来。
    只见那锦匣中摆放着一颗人头。脸上的血污,还未干涸,显然是刚被人杀掉。
    再仔细辨认,蒯正一下子认出来,这人头赫然是那位宗房子的爱妾,也就是邓才的妹妹。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他扭头向蒯良看去,却见蒯良神色平静,好似古井不波。
    “贱妇长舌,坏我族中法度,竟使德生迫害族人,实罪该万死。”
    蒯良看都没有看那锦匣一眼,沉声道:“至于德生,你伯父已派人将其召回,并决议罢去他夫夷长之职,让他回家潜心思过。这也算是给你的第二个公道,不知伯平心下以为如何呢?”德生,也就是那位宗房子。
    蒯正懵了!但他心下却很清楚,蒯良既然做到了这一步,若他拒绝,那么下场恐怕比那宗房子好不到哪儿去。
    别看蒯良的表字是子柔,但做起事情来,手段却丝毫不会柔和。
    蒯正连忙躬身道:“侄儿身为蒯氏族人,生为蒯氏人,死乃蒯再鬼。叔父若有吩咐,但请说明。侄儿必不推辞,愿为家族效犬马之劳。”
    蒯良,那张清癯而略显刚直的面庞,顿时浮现出一抹笑容,也使得他脸上的线条,柔和许多。
    “伯平怕还不知道,当年你所维护的曹家子,而今情况如再?”
    “呃……”侄儿这些年忙于生计,确是不太清楚。”
    “那你可听说过,曹三篇之名?”
    蒯正一怔,点头道:“曹三篇所做八百字奇文,侄儿能倒背如流。其三字经和弟子规,侄儿亦熟读于胸,当然知晓。”
    “那你可听说过,福纸楼?”
    “哦,也知道。”蒯正脸上露出一抹羞涩,“侄儿早闻鹿玟笺之名,可惜却无缘一见。”
    蒯良道:“那我告诉你,曹三篇,也就是当年曹家子。
    而那福纸楼,不过是他名下的一处产业而已。如今,曹家已然崛起,当年的曹汲,乃隐墨矩子,所造刀剑乃天下人所求。他如今官拜凉州刺史,那曹家子,便是朝廷所任,南阳太守。”
    嘶!
    蒯正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他就觉得,有一股气直冲头顶,而后迅速蔓延全身。
    他终于明白,蒯良何故召见他,又何故对他和颜悦色………不是他蒯正如何,而是他蒯正当年的作为,而今让蒯氏看到了巨大的利益。曹家子,便是曹三篇,便是那位新任南阳太守?
    咸鱼翻生!
    蒯正知道,这一次,他真的是咸鱼翻生了……,…
    “我要你前往舞阴,以你私人身份,拜访曹友学。
    此次拜会,你需要什么支持,只管说明。我已命人为你准备百金……我的要求是,留在曹朋身边。我不求你能得一官半职,但至少要想办法,加入曹朋的幕府,保持和曹朋的友谊。
    伯平,你可愿往?”!~!
第574章 荆州事,荆人治
    第574章荆州事,荆人治
    端坐在厅上,蒯正看着眼前这英武青年,也不由得感慨这世事无常。
    想当年,谁又能想到,那个文弱少年,而今竟然有如此的成就?当初他念在鹿门山庞氏的情分上,给予了曹朋一家照拂。却不想今日,却又凭着曹氏一脉,东山再起,真让人感慨。
    不过,蒯正非常高兴,曹朋仍念着他。
    当认出他的时候,曹朋显得极为兴奋,拉着他的手,不肯松开。
    连带着那位老管家,也颇受曹朋的尊重,硬是给老管家安排了一个座位。东汉时,讲究尊卑高下。若换个人的话,曹朋对老管家的这种态度,会立刻拂袖而去,甚至认为曹朋是羞辱他。可蒯正却不一样……十年来他历经坎坷,当年追随他的人都跑了,只有这位老管家,不离不弃的跟随他,照应他。在蒯正心里,老管家并不是奴仆,而是他最为信任的亲人。
    曹朋对老管家的尊敬,在蒯正看来,正说明曹朋的念旧。
    “伯平兄,我后来曾让人打听你的消息,却得知伯平兄被召回襄阳。不知而今,近况如何?”
    曹朋是真高兴。
    能重逢故人,绝对是一桩喜事。
    当年蒯正待他一家不错,这份情,他牢记在心中。
    哪知蒯正闻听,却露出苦涩笑容。
    “说起来,可是一言难尽。”
    将这十年来的遭遇,大致的与曹朋讲述了一遍,令曹朋也是唏嘘不已。
    “说起来,当年我虽是受黄射所迫,被逼拿下令尊一家。可这心里面,一直不太舒服。后来我虽据理力争,想要讨回公道,奈何黄氏势大,而我在族中地位不高,所以也没什么用处。
    思及起来,正愧贤弟多矣。”
    漂亮话人人都会说,蒯正身为蒯氏弟子,自然也懂得这说话的艺术。
    他讲述当年过往琐事,却没有责怪曹朋连累了自己,而只说他未能保护曹汲一家,而感到愧疚。
    他越是愧疚,曹朋也就越是愧疚。
    不管蒯正当时是出于何心,维护自己一家的利益。可他终究是因为自己,而遭受了这么多年的磨难。十年!算算日子,距离前往九女城,整整十年。一个人能有几个十年?更何况是蒯正最为关键的十年……而今,蒯正三十多。可那衰老的模样,看上去好像四十岁一般。
    曹朋咬牙道:“兄长休要说羞愧二字,你这么说,岂不是折煞了小弟?
    如今兄长既然来了,就别走了!小弟虽不才,未能与兄长大前程,可是出人头地却还有些把握。至于那些当年羞辱你的人,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待有朝一日,小弟定为兄长讨回公道。”
    老管家一听,连忙起身道谢。
    “朋公子,我家公子不需什么公道,但只请朋公子能出面,将我家公子少爷讨要回来即可。”
    “怎么?”
    “当初少夫人与公子解除了婚约,连同小公子一同带走。
    我家公子日思夜想,希望能得小公子重逢。奈何少夫人家中势大,而族中又不肯为公子出头,以至于小公子……公子所求无他,只希望小公子,莫从了他人姓,辱没祖宗的名声。”
    曹朋抬头,向蒯正看去。
    半晌后,他轻叹一声,“敢问那女家是和来历?”
    “便是零陵刘氏。”
    零陵刘氏?
    那岂不就是周不疑母亲的家族?
    曹朋一蹙眉,沉吟片刻后,突然高声道:“伯侯,可在?”
    “公子!”
    杜畿连忙走进大厅,躬身行礼。
    曹朋道:“持我名剌,立刻派人前往武陵,与武陵太守刘先知,就说要他刘家把伯平兄的公子交出来,就算我欠他一个人情。”
    刘先身为武陵太守,属于典型的曹派。
    他很倾向于曹氏,而且得曹操所重,才有了武陵太守的职务。
    虽说刘先在刘氏宗族中,并非是翘楚。可是地位,却也不算太低……毕竟两千石俸禄的大员,即便是刘氏而今最为出色的人才刘巴,也无法相提并论。也正因为此,刘先在家族中说话,还算是有些分量。曹朋和刘先,并没有什么交情。但这并不妨碍,刘先愿意结交曹朋。
    更何况,曹朋而今,已不是待罪之身。
    真两千石的南阳太守,在品秩上,可是比刘先那比两千石的武陵太守,高出两个级别呢……
    蒯正不由得涕泪横流,起身一揖到地。
    “贤弟恩义,正必永世难忘。”
    曹朋笑道:“伯平兄,你我也算相知十载,那些虚透巴脑的话,还是莫要再言。
    你我兄弟今日相逢,定要一醉方休。
    不过,我相信伯平此来找我,必身负使命。你单说无妨,能答应的,我绝不会推辞……待商量了正事,就请老管家回去报信。你留下来,待我熟悉了情况,必然与伯平兄一个妥善安排。”
    曹朋说话,没有拐弯抹角,而是开门见山。
    可越是如此,蒯正内心中就越是激动。
    他深吸一口气,对曹朋道:“贤弟,似你这般谈吐,真不晓得是怎么走到了今日。”
    话语中,也多了几分轻松,甚至还出打趣了曹朋。
    “拐弯抹角,我也会……
    不过却要看是对什么人。若是不熟的,或者看不上眼儿,我倒不介意与他虚与委蛇。但我与兄长,也算是故交。与朋友说话,何必耍什么心计?若有那精神,倒不如喝上两杯痛快。”
    蒯正闻听,不由得莞尔。
    “我此次前来,乃奉族中长者之命,送一封书信。”
    蒯正说着话,向老管家看去。
    却见老管家将身上的布袍脱下来,撕开了夹衣,取出一封书信,双手呈递给了曹朋。
    曹朋接过书信,当面打开来,迅速的看了一遍。
    蒯良心中倒是没有说什么大事情,只是说他有个侄儿蒯正,听说与曹公子你是故交。而今他在荆襄,也没什么出头之日,所以想要请曹公子为他安排一下,将来也能有一个照应。信中还提到了庞德公,说德公进来身体不是太好,并托他与曹朋带信,问他可读通了《尚书》。
    想当初,庞德公授曹朋《尚书》,从某种程度上,已经是认下了曹朋这个弟子。
    只是造化弄人,曹朋后来又拜师胡昭……
    蒯良的信中,并无一件事谈及公务,但却又处处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