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剑颂 >

第151部分

剑颂-第151部分

小说: 剑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比殷人喜欢鬼神事,周人喜欢问星宿,而秦人以法为度,什么鬼神星宿都不看,只拿着人头当信仰。
  到了汉代,则是天人合一的理论占据了上风,喜欢图谶,祥瑞之事。
  亦或是后世的红色洪流。
  这就是时代的烙印。
  很少有人能够跳出当前时代的桎梏,如果出现了,那么这种人已经超脱了圣人的范畴,圣人可治一世,但不能治十世百世。
  思想会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亦会滋生很多杂乱无章的解释与累赘。
  就好比如今的儒门分有八派,虽然在这个世间,孔丘未死,所以八派仅仅是儒门内部的学书见解不同,他们还是共同尊奉至圣先师,然而在正确的,没有超自然力量的历史线中,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这八派又有分化,后来的公羊派,名教,理学,乃至于心学,在各个时代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辉…或者铺满晦暗。
  程知远跑回了太学,当他踏进那扇门扉的时候,特意回头望了一眼。
  远方的桑田已经看不见越王的身影,但程知远知道,这位剑道的圣人当然不可能就此离去,当然,他似乎也没有那么容易把连山剑阵解开。
  程知远长长的舒了口气。
  但现在的危险依旧没有解除,不过不需要程知远去寻找了,因为太学祭酒已经慌忙迎了上来,并且恰好在他开口之前,看到了遥远方向的一道惊天剑气。


第三百章 一夕阳,两白衣
  这是太学卷宗被放出来的第七天。
  不论是稷下学宫,还是云梦宫,都没有半点动静。
  整个天下似乎都被那一卷小小的竹简所难住了,困锁在某个障碍点上不得寸进,而诸圣们已经有人前去学宫询问,今年太学的卷宗有没有发放过来。
  监考们神情自然是很不好看,并且人人自危。
  于是以罗,彭,蒿三人为首,诸学宫监考联名上书,请求涂山王帮他们隐瞒这个事情。
  而青丘山上,一百七十四代王苏羡,同样对这个请求表示困难。
  圣人们来这里是讲学的,要想瞒过诸圣,必然要通过姜氏的家主与荀卿,只有他们二人同意,再加上自己,这才可能让外界不知道卷宗的事情。
  说起来惭愧,涂山王自己也有些抓耳挠腮。
  他这几天都陷在这卷卷宗中,而甘棠说她会解这个,但是一百七十四代王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坚持说不用,结果现在发现,这个事情似乎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容易。
  但之前狠话已经放出去,现在去找甘棠,岂不是给先王耻笑?
  一百七十四代王自觉得丢不起那个人,别刚刚迎回先王,却被先王数落,说如今的青丘也不过如此,那自己可就真的把一世英名都毁在这道题目上了。
  而先王之前所说,要去见一见那个儒门的龙素,自己已经给她引荐了,学宫方面说龙素现在在单独的院子内,作为解答这道题目的主力,暂时不和其他监考待在一起。
  青丘的卷宗是很多。
  但是唯独没有《连山》。
  没看过的东西,其实也可推衍出来,但是数字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所以无法推导出一个巨大的规律公式,那就必然不可能解读出那五十个阵列。
  涂山王找到了几个规律公式,所以他已经解开了第一题,没有参照龙素的答案,而是用他自己的解法。
  龙素是用假设法,苏秦是用阴阳变化。
  而涂山王,用的是“实复颠倒。”
  复者虚也,实者定变也。
  复虚之数是神灵遁迹,是那精微而玄异的归乡,存在和虚妄之中来回摇摆,就像是一根银针悬于大海之上,针尖影响的地方,是风,是气,是涟漪,是水面之下的倒影。
  这种智慧比龙素的假设更上一层楼,是在她的基础上延伸来的变法,甚至不太属于传统的易学,不过在易学之中的一无之变,同样作用于实复颠倒之法。
  但饶是如此,涂山王也仅仅解出了四个阵列。
  其实这是可以解出来的,依靠涂山王的智慧,乃至于整个青丘,整个学宫,哪怕不请教圣人们,也是可以解出来的。
  但是十二天,这个时间太短了。
  阵列有五十个,虽然越到后面越是容易解,但同样的,越到后面也越容易错。
  然而根源问题不在于这个,是在于时间。
  如龙素所说,解题肯定是可以解的,不知道就去试,反复的试验总有一天能够试出来,况且这么多人也都不是傻子,大家在不断的失败之中总是可以找到一些灵光,再依照这些灵光,就能逐渐推导出正确的公式。
  但还是老话,依旧是龙素所说的那样。
  时间不够,不够把五十个阵列全都解出来,而如果不把五十个阵列全都解答,这道题就等于白做,毫无进度。
  因为这五十个阵列,合在一处,才是这一次完成的一道题目。
  其实之前龙素说一百二十天,那都是说快了的。
  毕竟大家每日耗费的精气神明也需要补充,损之又损的话就会沦为颜如玉一样的下场。
  大家是来做学问的,死了的话就没有办法做学问了,过劳死这种加班制度是要不得的,但是眼下即使再不愿意加班的人,也必须要拼死拼活的去写去算了。
  时间已经过去七天了。
  还有五天,这一次稷下学宫的解题时间,就会超出最大期限,从而对稷下学宫的解题期限进行一次刷新。
  在外人看来似乎没有什么。
  但是对于监考们来说,这绝对是一次巨大的羞辱。
  他们从各个圣门内被选拔出来,不是为了到这里被这道题目打倒的。
  而且即使再退后一万步,当稷下学宫的卷宗被整理完毕之后,也就是说,在明年开春之前,至少要留三十天的时间把试题传阅天下,并且再给各个宗族去解答,这里面涉及的东西有很多,并且并不是每一张卷宗都是一样的。
  现在已经是秋末…不,事实上已经是冬初了。
  而二月二,就已经是学宫入学的时候。
  在这个月底,学宫的试题就要发放给天下众生,学生们有三十天的时间进行答题,而这其中还要算上往返快递的时间,所以很多学子们会提前三个月到达学宫附近,前来齐国,这也间接的促进了齐国的商业繁荣。
  提前三个月,一个月是准备时期,在这个月底接到卷宗,然后就可以省去路上的传阅时间,就地答完交上去,不然的话,若是楚国最南方的学子想要回答卷宗,这一来一回,都已经二月二开春了,结果卷子还没送上去。
  学宫还有一个月用来批改卷宗,确定收录名单。
  所以三个月的准备时期,此时被太学的这道题目挡住了步伐,这如何让监考们不心中焦躁?
  涂山王对此也十分无奈,他其实也抱着和这帮监考一样的心思,反正暂时解不出来,不如使用拖字决,然而他又想到这个卷宗进来的事情,荀卿当然是知道的,要问也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于是他给予学宫前山的回复就是这样,一字不差。
  晚死不如早死,早死还能死的好看点,而且这一次的题目确实是困难。
  但是涂山王觉得没有所谓,可是那些监考们却认为自己的脸面恐怕要被扒下来了。
  但是让姜氏家主与荀卿知道自己这帮人解不出来,那还得了,那不就和告诉各个圣门中的圣人是一样的了吗?
  那他们找涂山王的意义又何在呢?
  ……
  学宫前山的一处僻静院落。
  龙素埋首在书海之前,她的身边卷宗垒砌,堆得极高,而那道白衣倩影则是拿着笔墨,不断在竹简以及粗纸之上写写画画。
  门外。
  甘棠依旧着白衣,她的侧脸在门前,端着一盘之前从青丘侍女手中要来的吃食,来到这个院落,见到了她之前十分好奇的那个姑娘。
  龙素并没有关门,但她已经说了,暂时不接待任何人,所以当甘棠出现的时候,她抬起头,有些愕然,随后感觉到对方身上的气息,这才了然。
  是青丘的姑娘,是来叫自己的?
  那应该是晚食的时候到了。
  她的目光望向远方的天外,低矮的小墙上,那轮火红的太阳正在向着西山沉坠而去。
  将落入昧谷,会有四至六个时辰,消失在这片美好的人间。
  甘棠没有说话,却也顺着龙素的目光向外望去。
  她看到那轮夕阳,觉得很漂亮。
  夕阳的光洒落在龙素的身上,白色的衣袍上染上金辉,无比神圣。
  那自然是更加漂亮。


第三百零一章 二姑娘,献青鱼
  白衣的甘棠把那盘吃食端正的放在龙素的身前,而白衣的少女也回之以礼。
  甘棠仔仔细细的打量龙素,这种注视有些不礼貌,毕竟侍女是没有办法直接看着上位者的。
  这种尊卑之礼在很久以前就流传,但是在东周列国的时代,庶人见到各国的官差,却可以直视平视,甚至还有圣门会因为官员行为不检,不当,而一怒之下拔剑杀人。
  就如同程知远之前在赵国小巷中袭击赵迁一样,堂堂的王长孙,如果换做任何一个时代,被程知远这种高手突然袭杀,那么不论是有理还是没理,那都会变成没理。
  但是在东周列国的时代,有一点好处,那就是讲道理。
  不论是嘴皮子的道理还是动手的道理,总而言之,能够说服对方,那么,对方就一定会信守承诺,甚至久而久之,还会被你折服。
  墨家以前就干过这种事情,某位墨家非常著名的子弟用棍棒教育了一个憨憨,并且打一次说一次道理,最后对方确实是“心悦诚服”了,毕竟再打下去就要出人命了。
  嘴皮子的道理先讲,讲不通就用拳头去打。
  东周列国时代的逃犯身份其实根本没有太大的威慑力,齐国呆不下去不能去鲁国?得罪了鲁国不能去楚国?
  天下国家那么多,实在不行一路西进,只要你确实是个人才,那么秦国肯定是要的。
  而这种逃犯身份没有威慑力的时期,在后来的东汉末年也出现过。
  三国时期能说的上脸面的,从大将军何进上位开始,一直到三国归晋,很多人其实都是逃犯出身,或者说有了逃犯身份,只是因为政治混乱以及国家政策的轻拿轻放,使得逃犯…也就那么回事,改个名字,基本上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而尊卑之礼,也有一定的讲究,比如真正的侍女是绝不会犯这种错误的,纵然是好奇也不应该,况且青丘的女子都是知书达理之辈,敢这样用目光注视自己的,虽然不含半点恶意,但这种目光之中,尽是一种对于美好事物的探寻与好奇。
  龙素何等聪慧的一个姑娘,她立刻就明白了,甘棠并不是所谓的青丘侍女。
  她的地位必然很高,能够自由出入前山后山,青丘的侍女却不敢向自己通报,那么这个姑娘必然是青丘之中的王族了。
  而自己在前山待了也有许多天,之前在大监考院的时候没有人来看望自己,偏偏在自己搬进院落的时候,来了一个青丘的王族。
  再谈前些日子,前院监考们似乎把那卷宗交给了涂山王。
  龙素眨了眨眼,身前的晚食是两条鱼。
  朝食鲤,暮食鲈,儒门对于鱼肉是有讲究的,孔夫子对于鱼类最喜欢的是鲤,而他以前曾经说过八不食,其中第二条就是鱼肉不新鲜,他是不吃的。
  这个新鲜的定义,是从水中捞上来,三个时辰以内。
  而有一种说法,至圣先师喜欢食鱼,是因为穷天道尊的缘故,道尊在经文中提过一句,治大国如烹小鲜。
  小鲜者,鱼也。
  当年至圣第一次见道尊,那时候至圣还是一个以相礼助丧为职业的年轻人,后来约二十年后,至圣请求鲁昭公作为引荐,让他在洛阳的藏书阁内见到了道尊,这是第二次见面。
  直至出关之前,他们还见过一次,至圣一生中见过道尊四次,最后一次见面,道尊离开,完成在人间的轮转,西出函谷归天复命。
  据说道尊喜欢人间的肥鱼,而至圣亦很喜欢。
  众生如鱼,悠然自得。
  南华真君亦很喜欢。
  龙素当然也喜欢食鱼,暮色夕阳,送来的当然是鲈,于是她看到前面的两条鱼,忽然很虔诚做了一个祭祀的祈祷动作。
  儒家的前身事实上就是巫的一种,侍奉鬼神的事情,但是后来儒家逐渐从巫师的角色转变,成为了礼仪的拥戴者,彻底摆脱了以前的身份桎梏,而鬼神之说被墨家拿起,但这并不是说,墨家就真的相信鬼神。
  墨翟就曾经私下里和学生们说过《明鬼》的真正意义,即“天下失义,诸侯力正”,也就是说天下已经失去了义,诸侯们用暴力互相征战,这已经破坏了原本的规矩,而天子已经形同虚设,在这种情况下,用物质界的东西去约束诸王显然是不现实的。
  对于墨家来说,儒家丢弃的鬼神是一柄很好的利剑,如果诸王相信鬼神的说法,那么就能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一种危险,使得他们的行为行事,自然有所顾忌。
  那么鬼神是什么呢?明鬼中说,墨翟告诉那些人,鬼神除了最古老的天鬼(天规)之外,其他的大多数是自己的父母亲人,以及天下百姓的死去亲人所化成的。
  这句话事实上就是告诉各王,他们连年征战,可能会导致自己气运的衰落,希望借由这种唬人的方法,让诸王有所忌惮。
  而且,鬼神之事,注重祭祀,但墨子本身又提倡节俭,所以对于墨家来说,鬼神可以聚拢民众的心,有了百姓就有了群众基础,这东西能用自然就拿来用,不能用倒也可以放置于一旁。
  如果说后来的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春秋战国的墨家,倒是可以看做挟百姓以令诸侯。
  只不过这个行为终究没有做出格去,并且周代的人口密度实在是有些稀疏,而且各家经义的讲学,也注定墨家不可能用一家之言,把整个天下都拉到自己的身后。
  龙素简单的一个祈祷动作,让甘棠有些不明所以的眨了眨眼睛,她有些好奇,于是身体前倾的了一些,而龙素睁开眼之后,把两条鱼中的一条,将那盘子推到了甘棠的身前。
  并且把竹筷也放了过去。
  这叫做分胙。
  是祭神之后,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