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锦_沐非 >

第70部分

帝锦_沐非-第70部分

小说: 帝锦_沐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辰楼的人手真是出神入化,堂堂一个藩王,说杀就杀了,全府上下,居然血流汪洋……”
    宝锦半是叹息,半是称赞道。
    季馨目光一闪,楼中高手如云,区区一个藩王府邸,还不在话下。”
    宝锦的笑眼越发明亮,“那么,要在这大内禁苑取人首级,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何至于此……这宫里好好的,又何必要动刀动枪?”
    季馨深深地望了她一眼,想了想,仍是如此回道。
    宝锦扯出一道微渺的笑容,“世事无常,谁也不知道下一步会怎样……”
    她望着窗外,柳眉微微蹙起,有些喃喃道:“这几日宫中很是安静,却有些风雨欲来的味道,我也有些说不出的心惊肉跳。”
    秋风吹起,她的笑容清婉,却终究带出些萧索的意味——
    “自我入宫以来,虽然诸事顺利,但仍觉得有些束手束脚的蹊跷,所以急着起事,也有些去除心障的意思——操之过急,若是坏了你们什么计划,也只能请你多包涵了。”
    季馨自从身份挑明后,再没见她如此平和低婉的说话,这一瞬,她望着这临窗微笑而坐的少女,只觉得心头一阵不祥,好似有什么阴絮缠绕在宝锦身上,她心中咯噔一声,只觉得一阵心惊肉跳。
    季馨只觉得心中一酸,不自觉地郑重道:“殿下说哪里话来,正如您方才所说,辰楼之中,要在这大内禁苑中取人首级也不是什么难事,即便对方有什么阴谋,殿下在这其中,也是安如磐石,再不会有什么闪失!”
    她望着这孤伶伶的少女,继续诚恳道:“我等与殿下同心一意,再无半点贰心,也请殿下暂时忍耐,等时机一到,天下便会重回元氏的手中”
    宝锦深深的凝视着她,微微一笑,眼中亦是清澄一片,“我信你。”
    她随即起身更衣,宽大的裙幅在地上拖出潋滟的光影,季馨低下头,帮忙整理着腰间玉带丝绦。
    “已经妥当了,殿下可以动身去乾清宫了。”
    宝锦轻盈起身,外间的小宫女替她揭起帘子,她一手挽着云锦披帛,一边侧身回眸,嫣然一笑之中,恰如千树繁花盛放,“我会早早回来的,我们说好的,明晚我们要一起去见楼中统领们的。”
    此时候正是日暮初时,天边残阳似血,暗金余辉照拂在她身上,华衣珠帘都仿佛淡去,这一笑之间,那身影近乎半透明的苍凉。
    “是啊,我记得的……”
    季馨茫然应道,这一瞬,她仿佛产生了荒谬的错觉……就好似,从此之后,就要长别不见……
    乾清宫的国宴仍是平日般庄重端雅,倒是不见几个后宫中花团锦簇的女子,宝锦到了一会,就见锦粹宫两位也到了。
    宝锦还未及招呼,就听身后有清脆一声,“你来得真早……”
    转头一看,却是明月,只见她与平日着装殊然不同,虽然也是左衽曲裾的宫裙,却用的是亮红绣彩的厚缎,上面镶嵌了星星点点的珠玉,一头璎珞珠冠简直璀璨不可直视线。
    “你这是什么打扮……”
    宝锦低声叫道。
    明月苦涩一笑,却不回答,眼睛只是朝着大殿正门不时看去。
    “是为了你父王派的使者?”
    宝锦猜测道,却在见到明月瞬间惨白的脸色后,心中若有所悟,不再开口。
    此时殿中气氛也有些诡异,原本谈笑风生的低语声越来越小,到最后,竟是鸦雀无声的僵凝。
    鸿胪寺引宾已经将几位着五彩毡裘,头戴古怪高冠的黑壮贵客引到了座位上,而早该尽地主之谊的帝后二人却杳无踪迹,这对接见使节来说,是大为失礼之事,堂堂至尊,却怎么会犯这等卤莽之错?
    殿中众人面面相觑,都觉得十分古怪。
    第一百九十八章舌锋
    宝锦凝神望着一旁摇曳不定的灯烛,也觉得心神不定,抬头看那几个土司首领,却见明晃晃的耳边硕大金环正在左右摇曳,他们面色悻悻,有些羞恼地左顾右盼,有人甚至在抓耳挠腮,已是心急如焚。
    宝锦今日不当值,皇帝又让她早早回去妆扮,所以并不知道皇帝的行踪,她探头朝四周望去,也没见到张巡的人影,偶然一瞥,却只见那几个土司中,正有两人窃窃私语后,对上首地贤妃一席目露凶光,甚是不善。
    这又是闹得哪一出?
    宝锦凝神细看了半晌,终究从这些土司的高冠上看出了名堂——这是前藏来的,他们的封地与蜀地犬牙交错,名义是属于蜀地管辖,却历来离心离德,也不大不小的闹出过不少生分来,皇帝把他们郑重其事地放到朝堂国宴上,之以是对付蜀地的一步好棋。
    但他们初次见面,却为什么对着后宫妇人这般神情,难道是……?!
    这一瞬,宝锦心中滑过云时的英毅深情的面容,电光火石地,她的心一沉,未及细想,只听大殿之外司礼监尖利响亮的声音——皇帝终于到了!
    顿时满殿寂静,跪了满地的人们偷眼望去,只见皇帝携了皇后娘娘,正大步流星地跨过门槛。
    他微微低着头,灯焰的阴暗遮去了半张面容,唇边线条紧紧抿着,几乎成刀凿一般,一手僵硬地挽了皇后,步子越迈越快。不知是青金砖地面太滑,还是她的心绪不宁。他脚下一溜,几乎踉跄倒地。
    一旁的太监唬了一跳,几只手急忙伸出,皇帝却冷哼一声,袍袖一拂,劲风将他们驱退,他面上的线条更冷,也不开头,将皇后扶到右首,自行在御案前坐下。
    一旁鸿胪寺的官员看得心惊肉跳。职责所在,硬着头皮上前,向皇帝引荐了几位土司小王,皇帝抬起头,声音竭力缓和地笑道:“几位倒是稀客。朕今日琐事缠身,倒是怠慢了。”
    那几人轰然应答,连道不敢,起先目露凶光的一人作出谄媚笑容道:“圣天子如此仁慈,我等只有感激涕零,又怎会有怠慢之说。”
    他仿佛见到了崇拜的神佛,无限激动而景仰,絮絮谄媚,随即却又能露出悲苦状,哭诉他们历年受到蜀王府的打压和蹂躏。
    最后,他话锋一转,“小王等做梦都在等着天朝派人来救我等于水火之中,上个月,好不容易来了位云大人,却没曾想,他反而与那新王沆瀣一气……”
    他在这里绘声绘色地比划,将云时比作阴险篡位的汉时王莽,倒也亏他知道些汉人典籍,说起来言辞恳切,欲哭无泪,又将云时与李桓的默契和暗合三分说成了十分,最后说到他去质问云时,他几乎扭曲了脸,学了云时冷冷的嗓音道:“我家中两位娘娘正在万刚身边,任有什么风吹草动,都极是灵通。你要上告只管去——只怕你未必能平安见到圣上,就要人头落地了!”
    这话一出,云贤妃和徐婴华惊呼一声。眼望帝后二人,却见两人神情平淡莫测,云贤妃咬咬牙,当殿跪了下去,“舍弟一向沉稳,又怎会说出这种气焰嚣张的话来?!”
    皇帝点头道:“阿时平日里寡言内敛,这不像是他的口气……”
    云贤妃刚要松一口气,却听皇帝又笑声漫道:“只是一人大权在握,成功在即,就不必太过韬光养晦,年少得志,口出狂言也没什么奇怪。”
    这话虽然听着不坏,可结合先前那土司的哭诉,殿中众人听着,心中却中咯噔一声,不约而同浮上个念头——
    云时此人危矣!
    皇帝瞥了一眼瑟瑟发抖的云贤妃,笑容不减道:“爱妃你冷吗,秋日夜凉,也该多穿些才是。”
    徐婴华见小姨急得说出话来,知道这次真是危险到了十分——先前历次劫难,都是皇后发作,皇帝却多少有回护之意,如今皇帝雷霆轻作,却几乎将她们推入万丈悬崖。
    她咬咬牙,也在一样跪下,“万岁容禀……无论我小舅在宫外做些什么,贤妃娘娘与我久居深宫,却不曾有半点插手。”
    她盈盈大眼认命而虔诚地望定了皇帝,“一次奏折失窃的事,已经证明我等无辜——我等一入宫门,就是万岁的人,死也不敢让您蒙羞。”
    这最后两字,她若有若无的加了重音,既表忠贞,又有弦外之间:她两人都是皇帝的妃妾,若是以外戚之事株连问罪,丢脸的还是皇帝。
    皇帝平日里对她印象不错,平日里软语求个什么,也十有八九能应,这次她如此精湛的深情,却不曾得到皇帝半分怜惜,他略为冷淡地想了一会,大概也是不愿把家事事后为当廷丢脸,于是淡淡说了句:“是否涉及你们,还要稍后再论。”
    略一示意,一旁早有健婢出现,不由分说,将两人“请”出了殿堂,朝着锦粹宫方向而去——这次幽禁,只怕是凶多吉少了。
    殿下群臣议论纷纷,皇后却咳嗽了一声,斥道:“如今靖王只是受了弹劾,并不是证据确凿,为两位妹妹清白起见,只是暂时禁足……你们在那窃窃私语,胡乱传谣,倒是我天朝应有的礼仪吗?”
    这一说,很多人安分了下来,但是他们对“证据并未确凿”之说,却是半点也不相信——已经闹到这般大张旗鼓,难道还能扳回来不成?
    此时那几个土司喜笑颜开,如释重负,三跪九叩之下,一齐称颂天朝皇帝圣明,皇帝微笑受了,又道:“还有几位新朋友远来,朕为着你们这事,先请他们在殿外稍候,如今也可一并请来,大家把盏言欢,岂不快哉?”
    第一百九十九章辨真
    于是派人去请,不多时,就见殿都有几个人鱼贯而入,这些人皆是奇装异服,无论男女皆是重重纱帛,配以金玉。
    这装扮简直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宝锦的重眸不自觉地凝成两点,静静看着这一行人走来。
    “这是北郡十六国的几位使节,长途跋涉而来,实在是难得。”
    皇帝的话虽然简短,却句句是实——北郡十六国处在瓦剌与天朝之间,地形复杂,国域林立,各怀心思,虽然都声称服从天朝赦封,但其实大都是墙头草,两边讨好。这几个使节能代表国主公开前来,这是毫不迟疑地站在天朝这边不顾瓦剌蛮骑的威胁了,
    皇帝说完,仿佛不胜疲倦的低下头,半支着下颌,幽沉沉的黑眸扫向宝锦与明月这一边。
    他的目光清漠离远,好似极为倦怠,什么也不在意,间或的那一点强烈光芒,却又昭示他心中颇不宁静。
    宝锦只觉得周身肌肤一凉,好似被寒冰浸润,再转眼看时,却见皇帝已经把目光转开,而皇后仍是一径微笑着,笑容精致华美,实在无懈可击。
    宝锦挪开眼,只觉得那抹微笑绚烂高燃,却又刺目异常,看在眼里,不由平添几分诡异。
    她还未待反应过来,只见那几人中有一人小步奔出,趋前上殿,伏地泣道:“皇帝陛下仁慈大度,恕了我兄长全族冥顽顽扰之罪,我等念及天恩,无不感激涕零。”
    这是个穿了染绣帛衣的女子,身量不高,发丝微卷,头巾将眼睛以下全数遮档,只从眼角地细纹、才可看到她年约四十上下。
    皇帝对她仿佛特别优容。平身赐座后,道:“王后不必多礼,朕不是那暴虐之君,从不做赶尽杀绝之事。”
    那女子又跪谢,随即伸长了雪颈,向着一旁的嫔妾女官席上望去。哽咽道:“我那苦命的侄女在哪?”
    宝锦见这两人没头没脑闹了这一出.心中一动.却见皇帝朝自己瞥了一眼,那女子便睁大了眼,细细打量着自己。
    她一步步走进。眼中狐疑不定,宝锦心中一沉,冷不防抬眼看到皇后,只见她笑庸如花。顾盼之间,却是神色跃跃,好似在等待什么。
    随着那女子一步步走进。这一片气氛逐渐变得凝重诡异,宝锦心中明白了几分,电光火石间却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正在这时,她只觉得肩上一热,一只细腻地手掌伸进了她的交领之中.轻轻抚摸着肩胛处。
    “别出声……”
    身旁明月仍是笑吟吟的,她的手伸入宝锦衣中。在肩胛处按了一个物件,随即不露痕迹地揽着她的肩摇晃,好似酒醉酩醺的丑态百出。
    那女子到了宝锦身前,凝视着她的脸庞。只觉得似像不像的。但那重眸极为罕见,亦是从天朝下嫁的嫂子身上遗传的。虽然有皇后谗言在前,她却委实不敢断定。
    “侄女仍在襁褓中,我便远嫁他国,只记得她肩胛骨处有个朱砂记。”
    说完,她上来来翻宝锦的衣领。
    此时殿中寂静无声,本是藩属小国朝见天子的格局,却莫名其妙闹了这一出,所有宾主无分贵贱,倒都是看得兴致勃勃。
    冰凉地指尖从她肌肤上划过,那冷漠不信地目光凝结在朱红地一点上,她不信她用手抚去,终究咽喉里吐出一声哭泣——
    “我苦命的侄女啊……”
    宝锦被她不由分说她搂在怀里,心中如释重负她吐了口气,抬眼望去,只见皇帝深深一愕,随即却是剑眉一振,眼中漾出湛然神光,无数烦忧仿佛在这一刻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却是冷怒和讥讽。
    他看向皇后,后者仍是巧笑倩兮,凑在他耳边说了好一阵,皇帝这才暂时按捺下怒气,却仍是不愿理会她。
    总算躲过了这一劫……
    宝锦任由这位善善国王后,自己名义上的姑母楼着自己泪湿襟怀,心中却是明镜一般,皇后故意让她入内觐见,恐怕是对自己起了疑心和杀意。
    这位姑母大人也没能多哭一阵,就被她的夫婿硬拉了过去,她虽然眼带愧疚,却也不敢在皇帝面前多说一句,要回侄女的自由。
    这一阵混乱总算结束,这亲人相见、抱头痛哭的一幕虽然让有些人唏嘘,但感叹几句,便置之脑后,所有人转而颂扬天子仁慈,对乱臣贼子之后也宽恕厚待。
    宝锦饮了一口酒,冷眼看着那些使节混合着好奇和色欲的笑眼……他们大概都以为,天子把自己“厚待”到床榻上去了,是以如此淫邪嬉笑……
    暗自敛起杀意和心惊,她仿佛不胜羞怯,转过身跟明月低语,“你贴到我身上的是什么,居然能瞒过她的眼睛。”
    “哦……那个啊,”
    明月嗝了一声,吐出浓浓酒气,眼神望定了不远处虚无的一点,笑得不胜苍凉,“那本来是我族中为我备下的奇药,平日镶在红玛瑙里,侍寝时只要往床单上轻轻一抹,便可冒充处子了。”
    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