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庚子-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显只是表示接受了王七蛋等人的心意。
余显摆脱了王七蛋等人后,赶往王占元的院子,余显联系自己这边的情况就感觉的王占元那边估计也差不多这样。可是余显远远地还没有进院子就看见有一帮头戴着用美玉、翡翠等宝石当帽正来装饰的圆形帽檐为上翻形,帽顶有红缦作为装饰。凉帽,无檐,形状颇像东北农村酱缸上的缸盖“酱斗篷”的暖帽,穿着长袍或长衫配马褂、马甲,穿尖头靴的乡绅走出来。余显看着乡绅这身穿着就心理直犯恶心,满清自从入关时段开始推行剃发易服,顺治九年(1652),钦定《服色肩舆条例》颁行,从此废除了明朝的冠冕、礼服。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清时则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但官民服饰一律泾渭分明。清朝是以满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机构,满族八旗服饰随朝代的变更冲进关内。旗人的风俗习惯影响着广大的中原地区。从公服开始逐渐推向常服。
在武卫右军的军营中因为袁世凯在小站以德**制为蓝本,制订了一套近代陆军的组织编制、军官任用和培养制度、训练和教育制度、招募制度、粮饷制度等为内容的建军方案,基本上摒弃了八旗、绿营和湘淮军的旧制,注重武器装备的近代化和标准化,强调实施新法训练的严格性,成为中国近代陆军的草创先河。所以武卫右军的军服都是西式的,从军官到军佐(从将军镇统到下士班长),一体三式,有礼服,常服,野战服。简单分别,军礼服领口,袖口都镶配有团蟒(也就是断爪龙)滚边,戴的则是传统花翎帽,军常服是配领肩章,戴欧式大檐帽,野战服则是除了帽徽,什么标志都没有,防恐被狙击,识别靠的是临时佩戴各款袖章。至于普通士兵,没有礼服,只有常服和野战服。这近2个月在游戏中看到的npc虽然穿着五花八门的清朝服饰,可是一是余显没有太注意,二是游戏中npc底层穷人居多都是穿着和乞丐差不多;这次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多人穿着气质猥琐的清代服饰大摇大摆的走路。
余显一边犯着恶心一边敲了敲王占元的院子,只听见一个王占元亲兵一边打开院子的门一边嘟囔着:“我家王大人最近生病了,你们还是改天再来拜访吧。”待他抬头看见是余显赶忙殷勤的说:“这不是余大人吗?我家王大人在院子中等着嘞。”余显没有注意亲兵的话,只是皱着眉头闻了闻空中那浓浓的中药味,余显明明记得昨天还见到王占元神采飞扬的样子。待余显走进院子里,刚开始王占元背着余显说:“不知道是哪位先生前来拜见我这个粗人。。。。。”走在余显身后的王占元的亲兵赶紧咳嗽了声,王占元这才回过身看到是余显,余显也是大吃一惊,昨天还是神采飞扬的王占元今天却是一副病恹恹的样子,脸上是无精打采的眼睛看着余显,让余显心里直发毛。呼吸也是气若游丝,看着像是奄奄一息,面色苍白,好像是已经危在旦夕。
余显心里总是感觉怪怪的就中国古代来说,一般来说亲兵是跟将领同乡同族或者有过出生入死的经历中选拔的士兵。在甲午战争中丁汝昌的“亲兵”,是从安徽故乡追随老提督南征北战的淮军老底子。在北洋水师中,他们充任陆战队和宪兵队的角色。在北洋水师覆灭之际,这些丁汝昌的子弟兵、淮军最后的种子乘坐小船发动了对日军的突袭。他们登陆的地点接近已被日军占领的龙庙嘴炮台,在那里发起了一次自杀性冲锋。在日本1895年出版的《日清战争实记》中记录了这支只有约两百人的小部队最后的战斗。“敌军拚死前进”,一度打得日军混乱败退,一名中国战士翻墙跳进了日军的师团部指挥所。但终因寡不敌众,这支陆战队终于渐渐不支,残余人员被压制到了海边。“使人感慨的是有的中国兵知道不能幸免而自杀死去……登陆水兵几乎无一人逃脱。海岸上积尸累累,不可胜数。有的敌兵在海中遭到狙击,二十间(1间约合18米)平方的海水完全变成了红色,像蜀锦一样绚烂”。
这次战斗在世纪之交得到了证明。威海在房地产建设时开发龙庙嘴,挖开海滩后,下面发现了很多人骨和锈蚀的枪械。这些应该就是丁汝昌亲兵最后的遗迹。他们是追随着丁汝昌走出大山的,当丁汝昌选择以身殉国的时候,按照当时的道德,他们做出的选择和一般军人不一样……作为亲兵他们也要与自己的恩主同难。
按照游戏设定来讲,游戏的背景1900年离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的甲午战争之间不到5年,丁汝昌的亲兵与自己的恩主同难,王占元的亲兵却是懒洋洋的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发生一样。5年的时间风气改变的也太大了吧。感觉有诈的余显大着胆子说:“既然王大人身体有恙,我就不打扰你了,回头我和王大人(王士珍)说一声,请他老人家另找高明陪我去泰安审案子吧。”王占元这时候才中气十足的说:“既然余大人已经看出来了,咱们都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就明人不说暗话,”说着,王占元拿去炕上小桌子上的水一口喝下接着说:“泰安这个案子复杂的很,余大人是知道的,我也不说了,这趟审案子本来就不合乎朝廷法度。”
余显连连点头表示明白,昨天王士珍发布任务后余显还特地下线查过资料,古代的民刑诉讼的主要途径:一是由当事人自己或被害者家属直接到官府告发,称为告。县衙大门东侧有一鼓架,鼓架上放大鼓一面,这是专供告状人击鼓喊冤用的。如没有人命案或大冤,告状人是不能随便击鼓喊冤的;但告状人击了堂鼓,知县就必须立即升堂理事。二是由监察御史或司隶校尉“察举非法”、“举劾犯罪”以及官吏之间互相纠举。古代司法实践中重口供,被告的口供往往是定罪量刑的凭据。在古代,用刑是合法的,公堂上常有县太爷大喝“不动大刑,量你不招”。重刑之下,罪犯招供画押,知县往往凭罪犯的口供,便可当堂定罪,这样就难免有屈打成招冤案的发生,如《卷席筒》、《窦娥冤》中的主人公,莫不是受刑不过而屈招画押。
古代知县公堂常用刑有:杖、夹棍、拶子,施刑者为三班中的皂班人员。刑审之下,很难保证案件客观公正地审理。尤其碰上昏庸无能的知县,草菅人命便不足为奇了。
取得口供后,三日以后再复审,以观其供词是否相同,复审以后进行判决,并向被告宣读判词,叫“读鞫”。判决后,允许犯人请求复讯,即乞鞫,期限为三个月。在民事诉讼中,原被告均有举证责任。审讯结束后,要求犯人书写状纸、画押,作为判决的依据,即当堂画押。对于死刑犯,在判决后执行前,由上级司法监察机关专差官吏,对在押犯进行审录,称为“录囚”,经过“录囚”认为无误方可执行,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复核”。执行死刑时,知县往往要当监斩官。
对于诉讼期限,宋朝开始有了明确规定:大事不过二十五日,中事不过二十日,小事不过十日。
审判后,犯人就被投入监牢,根据案情戴枷或钳、等刑具。监狱内也设有临时的羁押场所,即羁候所。凡与案件有干系的证人、乡邻、尸亲、嫌疑犯和初审后须审转复核的人犯,均为临时羁押处所对象。
实际上,古代也有复审制度,叫做秋审。秋审是复审各省死刑案件的一种制度,源于明朝,因在每年秋季举行而得名。古代执行死刑大多在秋季,于霜降以后冬至以前执行。古代执行死刑大概是受儒家“天人感应”、“顺天行诛”的理论影响,认为秋末冬初,天地一片肃杀之气,此时执行死刑是“顺应天意”。但是,也有例外,凡朝廷遇有登基、死葬、灾异而实行大赦,赦乃德化之道、仁政之端,也包括死刑犯。西汉200余年,大赦达80次。但“谋反大逆等罪”不包括,更不受秋后问斩的时间限制,往往斩立决。
让余显和王占元两个从来没有地方事务经验的军人审这个案子本身就说明里面有些两人不知道的事情,所以王占元决定和余显好好商议一番,余显直到中午吃过饭才走。
………………………………
第四十一章拖
1900年2月20日的下午余显和王占元终于出发了,出人意料的是余显对外宣布因为王占元“偶感风寒”,所以不能搭乘铁路。这个消息让所有泰安事件的参与者都大跌眼镜:清末的火车是有些颠簸可是总比其他方式走的快吧?可是后面的事情更是让人看不下去。
余显一伙人分2部分,余显带着自己手下14个刚刚招聘的hb枣阳籍巡防营兵搭乘3辆武卫右军的军用马车――三骡骡车,要知道直到1904年,四轮马拉的驿车与蒸汽列车相争终于失败,美国内华达州富庶市镇士诺巴与高非尔之间最后的著名驿车停驶了。马车的黄金时代宣告结束。在清王朝这个比世界慢了不只一拍的中国,马车还是除了火车之外唯一的交通工具。至于那个管伙食的大妈,余显给了她几个大洋就叫他留在济南。
至于在后面的王占元手下就明显比余显多多了整整10辆武卫右军的军用三骡骡车,让余显羡慕不已,要知道武卫右军的三骡骡车168辆、车夫336、骡504匹,但是由于预算不足,一直只有半数。余显磨破了嘴皮子也就借了3辆,王占元一口气就借了10辆,不过没有办法,谁叫辎重队指挥原来是张勋,张勋原来还任新建陆军工程营管带(营长),行营中军(督练处总务长)。后随袁到sd镇压义和团,1899年升至总兵。王占元与辎重队因此有点关系。王占元的10辆三骡骡车有5辆拉的是正牌的武卫右军官兵,余显看看自己手下14个刚刚招聘的巡防营士兵东倒西歪的躺在三骡骡车上,似乎有点明白泰安事件中的玩家们的感受了,玩家和地方乡绅npc起冲突了,玩家手中刚刚编练中的npc队伍怎么也打不过npc乡绅手中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就有的地方团练。
结果大家刚刚走出济南城不远的催马庄村正准备翻过铜锣山时,余显身后突然传来一阵枪响,还没有等余显反应过来,王占元的部队就已经枪声大作,还好三骡骡车当时武卫右军的,听惯了洋枪声音,没有四处乱闯,余显赶紧让手下的巡防营新兵下车隐蔽。还好王占元那边的枪声过了一会就停了,余显赶紧气急败坏的找王占元理论,此时的王占元在荒郊野外也不需要装病了,中气十足的和余显打招呼。至于余显的质问,王占元只是毫不在意的说:“余大人眼睛不好使了吧,我刚刚看到有几个土匪从西边过来。不如咱们一起去看看?”
余显虽然搞不清王占元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是也毫不示弱的说:“去就去吧。”余显等人从铜锣山向西披荆斩棘,只见山顶上,有两排石屋建造得较为整齐,中间有一条不足2米宽的道路。石屋的面积都不大,小的仅有2平方米,大的也不足10平米。走进一间石屋,屋子很矮,来者必须弓腰探头才能进入。进入室内,屋顶早已损毁,地上散落着大小不一的石块,石墙上有几个石洞,用来放油灯、日常用品等。
王占元让余显把大家的亲兵召集起来,从三骡骡车取出几个铁桶和一打鞭炮。和余显说:“余老弟,这荒郊野外我也明人不说暗话,咱们现在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这摊子混水我是不准备趟了,不知道你是什么意思?”余显这个时候看着周围围上来的王占元的亲兵,又看了看这荒郊野外,四下无人的环境,明智的点了点头。王占元大笑了一声:“那好,这些鞭炮你们也拿一点,再拿一个桶,咱们看见山就放鞭炮停下放一会再走。”
于是从济南到泰安之间短短的50公里就热闹了,从唐王寨所在的山叫做“宝泉山”,海拔360米。据说,唐朝时候,李世民兵败后曾在此山顶修建数十座石屋,做临时避难之用。经过1400余年风雨的洗礼,几乎所有的石屋都已经破败不堪,但却卓然而立,这个范家庄村附近一座十分有名的山寨,唐王寨,传说唐朝皇帝李世民曾率部在此避难。21世纪由于唐王寨剖面属于华北寒武系标准剖面,早在2001年就被sd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然而由于疏于保护,唐王寨已成孤岭,范庄村东部有两条上山之路,千余年的石屋也已经濒临倾覆。唐王寨据传是唐王李世民率部将所建。据了解,当年还是秦王的李世民率领10万大军攻打刘黑鞑农民起义军,但是由于起义军力量强大,李世民兵败,无奈之下退到大崮山村北边的宝泉山上,并在此建造了数十间石屋,后人称之为“唐王寨”。被围困后,李世民派两员大将突出重围,直奔长安求增援。接到消息的李渊派齐王李元吉和幽州总管罗艺两面夹击,李世民从中里应外合,把刘黑鞑打败。
从这里开始,只要是经过山附件的时候,从马鞍子山、王老顶、馒头山、龙山、鸡鸣山、鸡冠山、长城岭、瓷盆山、竹杆顶、米粉山、凤凰台、葫芦山等山余显和王占元都要“凭吊”一个小时左右。“凭吊”的方式自然是放鞭炮了,拿起现实中那种十万响的那种粗糙的鞭炮,待对外说是凭吊山上的名胜古迹,反正历史上sd很nb吗,于是余显一个入门工程师,一个王占元因家贫投身淮军刘铭传部以贪鄙闻名,两个没有文化细胞的人爬上这些地图上有名有姓的山头,然后两人带着手下的亲兵开始放起了鞭炮,一响一响的放,过了一个小时让当地人目瞪口呆的是余显穿上堂堂清廷正五品武官服,王占元穿上从五品官服下山宣布在山上查出有土匪,经过一番激烈枪战把对方赶下山。至于后面的几座大山,两个人索性以追缴土匪的名义一座大山一座大山的“追缴”。直到22日的黄昏才看到泰安城的城墙。
余显心中却是在琢磨:庚子事变的已经快要开始了。
1900年5月28日,英国全权公使窦纳(claudemaxwellmacdonald有感使馆区有危险,要求泊在大沽附近的17艘外国战船增援。337名外国水手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