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开局一条小渔船 >

第105部分

开局一条小渔船-第105部分

小说: 开局一条小渔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鲲本来在哪儿都是训练,至于赛前适应水土气候,提前十天也就够了,于是便欣然应允:“喝几杯还用等结果么?现在就能喝,罗兰,你是不是舍不得你家的好酒啊。”

    艾默里奇欣然一笑:“什么话,你有雅兴,那今天就喝几杯。你喝什么?”

    顾鲲扫了一眼客厅背后的酒柜:“琴酒或者伏特加、白兰地都行,只要别是威士忌,我不喝布列塔尼亚酒。”

    艾默里奇露出一个“你懂的”的表情,一边去拿酒,一边随口吐槽:“你这家伙,看不起布列塔尼人的脾气,都写脸上了。不过不关我鸟事,其实我也看不上。”

    艾默里奇是德国人,只不过最近几年电影事业来好莱坞混罢了,他当然不用看得上布列塔尼人。

    90年代中期,在欧盟建立、德法和解的大背景下,德法对布列塔尼搅屎棍的感官,也跌到了一个低谷。觉得布列塔尼人自古以来就是破坏欧洲和平、挑拨离间的下贱坏种。

    于是,艾默里奇就在自己酒柜里,挑了几瓶非常民族注意特色的高度白酒,北欧的阿瓜维特酒,跟顾鲲畅饮叙谈起来。

    阿瓜维特酒其实跟伏特加大同小异,不过这是瑞典的酒,典型的日耳曼文化风格的高度白酒,在国际上比较小众。

    甚至可以说,“伏特加”和“阿瓜维特酒”,分别是古俄语和古瑞典语里“生命之水”的发音罢了。(但酒的酿制材料选取也确实略有不同,玩过大航海时代ol的都懂)

    两人喝着喝着,就顺便聊到了电影生意上,顾鲲直接了当地表示,以后还有别的酷炫视效大制作,一定要让他投钱,最好能去兰方取景。

    他愿意为纯特效电影专门布设拍摄地、给各种优惠甚至能按照VIE结构给特技公司以技术服务的税务转移。

    这些条件,听得艾默里奇着实眼前一亮。

    他强行让自己的酒意清醒一些,详细追问:“给特效公司VIE架构的税务转移?能说清楚点儿么?好像听起来有点玄机,好莱坞这边难道就避不了税?

    这世上愿意靠减税抢好莱坞生意的城市太多了,据我所知隔壁加拿大的温哥华,多年来就一直念念叨叨各种税收优惠,可还是没抢走多少业务,你说的那个难道能比温哥华的政策还更优惠?”

    后世到2020年代,加拿大的温哥华通过了20多年的坚持不懈努力、各种税收优惠吸引,以及对工会的压制,总算是撬走了洛杉矶或者说好莱坞60%的低端产业岗位,都转移外包到了温哥华。

    税收其实还是次要原因,毕竟知道外国人税收优惠了,加州当地政府也能倾斜性减税的,如果配套产业链都在好莱坞,转移走之后上下游配合不畅,别人还是不愿意走的。

    就好比后世越南的人工成本比华夏低了之后,依然没有成功挖走富士康这类的产业链,就是因为他们的上下游供应链配合体系都还在深镇,只把组装厂搬走不方便。

    真正让好莱坞的低端岗位挤出的,主要还是大洋国的工会太强大了,对无竞争力低端岗位从业者保护太厉害,让资本家都不甘心了,才愤而出走。

    在温哥华挖走大量低端岗位的同时,后世好莱坞很多特效外包团队,则转移到了华夏。

    所以,千万别喷后世华夏影视公司做不好特效,这不是技术问题,是观众审美和投资洗签的问题。

    大约2010年代中期,华夏人的特效团队就已经是绝对的世界一流了,只是观众爱看小鲜肉流量狗,不愿意为特效买单,所以国片国剧不在特效上花钱罢了。

    面对艾默里奇的疑问,顾鲲也不得不稍微假装推心置腹地提点回答:

    “具体的,我也不好多说,这是一些法务上的窍门,值钱的商业机密。我跟你说了,你绝对不能跟其他投资人或者产业政策政客身份的人透露。”

    艾默里奇:“那是当然,咱们是朋友嘛,我又没有其他政客朋友,干嘛出卖你。”

    顾鲲:“VIE架构呢,是我们华夏人发明出来的一种给互联网企业避税的方式,就这几个月才刚刚诞生。

    你有兴趣可以去观察一家名叫搜虎的华夏新生互联网公司,他们这几个月就要接受来自硅谷的风投了,具体用的架构,是一位叫刘刚的律师发明的。

    总而言之就是规避‘在华运营的互联网公司,必须注册在华夏本国’的限制,弄运营公司和技术服务公司双重嵌套,然后实际运营公司其实几乎是零利润,所有利益都输送到提供技术服务的海外公司。”

    (注:刘刚这个是史实真名,这位大律师是华夏VIE之父,当初搜虎新郎黄易三家的风投法务模式,都是他承办的。不过本书中不会出现这些人的剧情,以上纯科普,不侵犯任何人名誉权。)

    顾鲲停顿了一下,继续解释:“我呢,也算是借鉴了这位刘律师的计策,我觉得,特效其实是最容易实现异国外包来降低工会话语权的。

    目前好莱坞的导演工会和其他几个工会,不允许直接把特效制作整体打包,但我们可以通过一家海外离岸公司的特效为本土特效公司提供‘技术服务’,然后利润都留在技术服务公司,好莱坞本地的总包方几乎零利润,也就不用交税了。

    同时,我们在兰方的技术服务公司,也不会收取任何所得税,你们可以尽情地分赃,就像其他加州互联网避税大户,准备在开曼群岛、巴哈马和维尔京群岛做的那样。一年之内,我就可以说服兰方政府,把自己的高新产业税制,改造成开曼群岛那样子。但我们比开曼群岛多更多的配套。”

    视觉特技公司,说到底是属于IT产业的,只是为电影产业服务,所以这是最适合用互联网公司的逃税架构转移出去的。

    只不过,如今才1996年,正儿八经的互联网公司都还没全部想明白这个架构呢,只有一两个头部翘楚想明白了。

    所以,娱乐业那些反应迟钝的家伙,完全没有意识到这里有一个转移逃税的时机环境悄然成熟了。

    既然如此,顾鲲这个重生者凭什么不能喝第一口利润,为自己的文旅大业铺路呢。

    至于他将来为兰方拉到一个特效影城,就算没有税收上的利益,也可以从旅游业和城市名片上捞回来。

    就好比21世纪后,曰本人在关西的旅游业萧条成啥样了,大阪都得靠一个环球影城撑回来一些门面。对顾鲲来说,这样的交易绝对是赚的。

    当然,区区一个艾默里奇,带动效果还是有限,但路都是一步一步走的,顾鲲完全可以指望这个突破口,渐渐把一群“郭德纲型”不容于好莱坞传统圈子的特效炫技派导演拉到他那儿取景、外包特效和大场面道具。

    至于那些相对风雅的文艺逼,顾鲲肯定是绝对指望不上的,他们爱留好莱坞就继续留好莱坞好了。

    在顾鲲眼里,这些文艺逼也就是个半吊子,他们看不上炫技媚俗派,可惜本身也没见的多高雅,真要高雅艺术家你去混欧洲三大电影节啊,去法国德国意呆利拍啊,来什么好莱坞。

    都来了好莱坞了,就不要端着脸了,要俗就俗到底。到了窑子里还装清倌人,像什么话。

    阅读网址:


………………………………

第26章 丧心病狂

    艾默里奇其实并不是很懂法律,VIE架构什么的法律细节听了一遍后也没理解多少。

    但他听顾鲲提到“开曼群岛、巴哈马群岛、维尔京群岛”这些地名的时候,大致也能曲线理解顾鲲到底想干什么了。

    这些都特么是著名的洗签避税胜地啊。

    后世华夏N多互联网巨头,哪个不是注册在开曼群岛的。

    后世大洋国N多互联网巨头,哪个不是注册在巴哈马群岛的。

    只要你输出的不是有物质实体的货物,而是虚拟物品,比如代码、视频、音乐、无物质服务,你都能到这些群岛完成利益的最大化。

    兰方群岛这种肮脏的化外小国,似乎也很适合略加改造之后做这种事情,唯一的区别,只是人家位于东南亚。

    一个对比,一个例子,有时候比千言万语的理论解释,更能给分赃合作者信心。

    艾默里奇脑补了一个“东方开曼群岛”的奸毒形象,瞬间就觉得顾鲲这事儿十有七八真能办成。

    当然了,只有顾鲲自己知道,他的兰方终究是做不了“亚洲开曼群岛”的,这主要是兰方的政治环境和其他预期不符合互联网巨头投资人们的期待。

    毕竟兰方还是君主制的,有大公,别人还要担心将来资金流入流出政策会不会有变化,担心长期预期的不够一致,等等。

    所以,暂时只是吸引特效团队这一个细分门类的转移外包,从好莱坞身上抽血。

    不过这也已经足够让如今常住人口才十万的兰方吃饱喝足了,说不定兰方的旅游业物价将来也能因此而整体上调两成。

    ……

    对政策预期和税务优惠再无怀疑后,艾默里奇最后只剩下一点疑虑:

    “顾,你这样做的话,就不担心拉低了你们兰方旅游业的‘逼格’吗?你不怕那些清新文艺的游客从此厌恶兰方,让你们损失客源?”

    听了这个问题,顾鲲不禁哈哈大笑:“我当然不担心,小清新小文艺,爱去哪儿玩去哪儿,我不在乎他们的生意,我的路线,跟目前中东一个叫迪拜的小部落,正在暗中谋划的路线差不多。”

    顾鲲可是打算过几年、等东南亚金融危机过后,控制兰方彻底脱离西方影响,然后找个合适的时机就把后世的兰方油田给发现了,然后就走迪拜炫富路线。

    后世那些装小清新文艺范的网红,会去迪拜打卡种草么?

    当然不会,迪拜都是炫富表去的。

    但这辈子,顾鲲做的就是这个生意,文艺青年已经与他绝缘了。

    文艺青年将来对他的厌恶,会超过对王X聪的厌恶。

    欲登巅峰,必受其重。要付出什么代价,顾鲲都是早就心里明白的,所以不存在事到临头后悔。

    听他说得这么决然透彻,艾默里奇倒是多了几分肃然起敬:

    “顾,没想到你看得这么远,这么决绝。说实话,你这番言行,倒是给了我更大的鼓励,我也愿意继续在这条‘炫技卖爽’的创作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了,希望我们的生意和作品,都能一直火下去吧。”

    顾鲲:“别,这世上没什么能一直火下去的生意,都是十几年一波的大流行风口,过了之后迟早要还的。特效炫技这种生意,我判断,如今属于刚要上升期的风口,十几年后,大家都看腻了,就不会在乎了。

    同样的,对土豪炫富的追捧,或许也就持续十几年,将来大家都不那么差钱之后,就会有小众文艺的需求冒头了。没有人能做一辈子的风口生意的,上一个时代赚了的,下一个时代就要付出代价。你最好有这个心理准备。”

    后世好莱坞的特效成功转移到华夏外包,除了成本原因外,更重要就在于好莱坞本身也不流行推崇特效了。

    这个观众审美的转变,是中外皆然的,因为技术的爆发已经到了一个瓶颈,大场面看多了大家都疲劳了。所以卢卡斯影业、工业光魔这些都无法自力维持下去,不得不卖S给迪士尼。

    而迪士尼虽然后世还在赚钱,但也陷入了为了炫技而炫技的选材怪圈,就好比特地拍个《疯狂动物城》,只是因为“传统阿凡达、异形那样光滑油腻的生物已经满足不了建模师渲染师的炫技了,你得上毛茸茸的小动物,而且做到每一根毛都飘得清清楚楚来炫耀你技术的牛逼”。

    但其实想看特效的,依然可以回去看90年代末或者2010年之前的老电影,都足够满足了,没必要年年堆砌新的高特效。

    游戏界也是同样的道理,最后一款靠画面让世人追捧的,无非是《刺客信条》系列,再往后,玩家再也不会因为“哇,这个游戏的画面居然这么逼真”而特地买单了。

    因为牛逼的都见得多了,再有点进步,普通票友也看不仔细。

    除非是极少数骨灰级爱好者,会强调“这个游戏的下雨跟其他游戏的贴图下雨效果不一样,这个游戏的雨滴是会滴到枪上的、能看出真实物理引擎对液滴碰撞的计算”;或者是“这个恐怖游戏里的镜子是自带光线追踪效果的,反射画面会根据视角变化”。

    所以,2010年之后,几乎再难出影视和游戏界的大IP,业界都碰了几年壁之后,回去重新玩旧世代大IP的三四五六续集、或者是高清重制版,继续收割“千禧一代”的怀旧钱。

    (注:大洋国那边对“千禧一代”的界定,相当于国内的85后加90后。)

    只可惜,如今身在局中的导演、游戏开发者们,并不知道自己手上握着的大IP的改编权、续集权,未来会多值钱。

    詹姆斯卡梅隆还会在两年后的1998年,以极低的价格把《终结者》系列的后续瞎几把改编权,随便卖给了派拉蒙,为期20年。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顾鲲此时此刻渗透好莱坞,还有一重目的,显然就是来干低价套取未来优质怀旧IP的事情。

    ……

    顾鲲在艾默里奇府上住了好几天,大家每天聊聊产业投资,休闲开派对。时间悄然就进入了7月份。

    因为大家有共同的产业眼光,艾默里奇也挺仗义,陆续给他介绍了一些圈子里的人脉,主要是其他一些“炫技爽片”型的导演、编剧,以及著名特效公司工业光魔的几个高管、技术负责人。

    谁让艾默里奇是今年在工业光魔砸钱最多的大客户呢。

    顾鲲甚至有机会跟卢卡斯影业的大老板乔治卢卡斯,在首映前的一次酒会上,一起喝了一杯,聊了几句天。

    乔治卢卡斯是工业光魔的母公司、卢卡斯影业的大老板。

    工业光魔这家公司,连带着做音频特效的天行者音效,那都是乔治卢卡斯二十年前为了拍《星球大战》才成立的子公司。

    能跟这样的头面人物搭上人脉,对顾鲲自然是颇有臂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