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我在大宋开饭馆[美食] >

第9部分

我在大宋开饭馆[美食]-第9部分

小说: 我在大宋开饭馆[美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了约摸半个时辰,黄俞实在等得有些不耐烦。
  黄俞瘪瘪嘴,小声暗语,“大相国寺早就听闻汴京城中的大相国寺很是有名,今日或可去看看。”
  在现代时,黄俞赶在国庆前,坐高铁前往开封,到开封时已快晚上,便到夜市中吃了几嘴后回旅店休息。第二天她早早起了身,前往清明上河园。现代的清明上河园是由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修建,再现千年前大宋朝的市井生活、民俗娱乐。
  黄俞叹息一声,眼前的汴京才是真真实实存在的,等到千年之后,一切皆化为虚有。千年间,水火两灾使汴州满目疮痍。然而,纵使天灾人祸,先祖们仍旧锲而不舍地在故土上重建家园。
  崇祯十五年,黄河决堤,往日繁盛的汴京城遭受灭顶之灾,无数人葬身洪水。至于具体原因,如今已不可考,崇祯末年战事连连,可惜了汴京。
  一年一度的大相国寺施舍饭粥,黄俞自然是不肯错过的。
  “老人家,再等上一会儿,怕是这粥都要凉了。要不,您带我去大相国寺寻你家主人?”
  老人自然知道黄俞说的是真话,但也心知主子出门不喜人跟着,思量片刻后正要拒绝。
  黄俞见老人眉头紧蹙,“这样吧,我将饭粥留下来,等你家主人回来尝尝。若是合胃口,便告知我。”
  “我该如何与小娘子你取得联系?小娘子可否告知住处?”
  “瓦子旁边,对了,您可知往日的四家铺?”
  老人点头,“这家店子的位置还可,就是店铺也忒小了些,连几个人站着都成问题。”
  黄俞无奈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如今银两不够,连一家大小适中的铺子都租不起。”
  “小娘子莫要太过忧心,若是您的厨艺能得到我家主人青睐,在汴京城内,买个大铺子是迟早的事儿。”老人宽慰道。 *
  “那就先谢过老人家的吉言了。”黄俞将食盒递给老人,随即独身一人前往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位于大内的正门前,从柳音阁到大相国寺距离并不近。
  走了好一会儿,黄俞才远远看到州桥。这桥平平正正,故而得名“州桥”。州桥上挤满了人,走过州桥,便可进入大相国寺。
  眼见这么多人,黄俞打心底里害怕这小桥会被压断。纵使被人群挤得有些不适,但众人的欣喜激情却没有半分衰退,反倒是越来越浓烈。
  “真不愧是全国最大的佛教寺院!”黄俞见眼前的大相国寺巍峨壮观,两边翘起的屋檐似是鲲鹏展翅,金碧辉煌,其上还似有佛光隐现,更显佛系威严。有那么一瞬间,黄俞觉得自己走进了天宫。
  “果真是应了那——金碧辉映,云霞失容的称号!”
  黄俞身在人流之中,旁边不少人都拖家带口来到大相国寺,祈福求平安。
  大相国寺占地五百余亩,众人进入大相国寺后,就不似在桥上那般拥挤。
  黄俞看到百姓在大门口摆摊,大多都是卖一些家禽宠物、珍禽异兽之类,顿时反应过来, “原来今儿个还是佛寺对外开放的日子。”
  大相国寺每月对外开放五次,每到这天,百姓可以进入大相国寺做生意。
  走进大门后,只见庭院中挂满七彩斑斓的帷幕纱帐,恰似漫天云霞悬挂天边。走近了一看,还发现不少商贩卖棉花枕套、屏风弓箭之类,应有尽有,看得人眼花缭乱。
  在大殿的回廊处,里面装满了抹额、头饰、镶嵌金线、彩色丝、幞头等物件,都是各个寺院内的尼姑们亲手所制。而在大殿后面,摆放着多类古玩字画和各种新奇的小玩意儿。
  黄俞踏入后廊,发现里面有好几个算命先生。而其中一个算命先生的摊位前,排队的人很多,而另外的几个算命先生摊子前却门可罗雀。
  只见那算命先生眼睛上蒙着白布纱带,瞧不出他的真实面目。但单看他那俊朗的下半张脸,以及那高挺的鼻梁,和并不鲜活的嘴唇……黄俞料想,这人一定是个美男子!
  “话说,这儿明明有好几个算命先生,你们为何都想找他?”黄俞轻声问道。
  旁边一姑娘倒是实诚,“这位最好看哪!”
  话音未落,一老妪反驳道,“你们这些小姑娘懂些什么?这位公子的本事可大着了,前些日子,我问他,我家姑娘多久能找到如意郎君,他说一月后。”
  “结果呢?找到没有?”
  老妪神采飞扬地回答,“果真找到了,昨儿个我家姑娘大婚,我今日来给算命先生送点儿喜糖吃。”老妪见旁边的小丫头甚多,便掏出一大包喜糖,“今日遇到你们,也算是缘分,大家也来沾沾喜气吧。”
  老妪将喜糖分发给众人,“你们也是来算姻缘的?”
  “是呀是呀,让我也来沾沾喜气。”
  “您说的不错。”
  ……
  黄俞一言不发,在众多求姻缘的女子中间,她总不好说自己是来看热闹的吧?
  黄俞正想离开,却见身后有人叫住了她,“下一位人呢?”
  “在这儿哩!”旁边的一个女孩儿将黄俞推过去,“排到你了,你怎么还不好意思地离开了?”
  算命先生启唇道,“你可是求姻缘?”
  “那你算算吧。”算命?黄俞一向不相信,眼前的这人看样子还是个年轻后生,只怕会胡乱说个结果。她倒是想看看,这人说自己几年后成婚?
  “生辰八字?”
  “正月初一。”黄俞在古代的生辰就是正月初一,还记得在山寨时,每逢过年,山寨中总是热闹非凡。这日子本就是普天同庆的大日子,再加上寨主过生辰,众人自然都心喜欢乐。
  算命先生又问了黄俞几个无关痛痒的问题后,而后沉思。
  过了好几分钟,还未等算命先生回答,只听得旁边的老妪惊叹道,“呀!这倒是个好日子!”
  黄俞微微颔首,见算命先生仍在掐指凝眉盘算,又多看了他几眼,不知为何总有种莫名的熟悉感。
  “这位姑娘,你这辈子,恐怕是成不了婚的。”
  黄俞目瞪口呆,难道我就是传闻中的“注孤生”?
  黄俞还没心急,旁边的老妪倒是先急了,“那她难不成当一辈子的老姑娘?这可如何是好?就没有办法挽回了吗?”
  “办法……”算命先生拍手大笑道,“自然也是有的,找一个相当的人则可,化解此危机。”
  “相当的人?”
  “正是,找一个注定成不了婚的男子结婚则可。”
  注定成不了婚?两个注孤生的人就能凑一对儿了吗?


第14章 红糖蒸糕   虽说你黄姐姐出了山寨,但她……
  “对啊,丫头,这位算命先生说的极是。”
  黄俞对上老妪惊喜的目光,如鲠在喉,愣是一个字也说不出。
  “下一位。”
  排在黄俞身后的一姑娘笑靥如花,“在这儿哩!”
  黄俞给钱后,心有不甘:这算命先生可真能忽悠人!将她的姻缘算成这样,竟然也还有人相信?
  黄俞捏捏自己的脸,闷闷不乐喃喃道,“应该不是相貌的问题吧……”
  大相国寺确实很大,黄俞在里面闲逛了良久,才看到那尊鎏金五百罗汉像。佛像。在八角琉璃宝殿前,有青石高台,八角天井院和高亭共称八角琉璃殿。
  殿宇顶部上覆绿色的琉璃瓦,加上佛像金光闪闪,门楣窗棂上的雕花也极为精美,似是盘龙翱天,又似九凤腾飞。于细微之处,更显汴京城中匠人们高超的技艺,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只见前方排了一条长长的队伍,那是僧人正施舍煮好的七宝五味粥①给熟悉的施主。
  虽说黄俞刚到汴京城,但眼见许多百姓手捧七宝五味粥,有些心痒痒,下定决心试一试。
  汴京城中的七宝五味粥,是用八种新鲜的粮食瓜果煮成的,看着就不错。众人排队有序,不到一会儿,就排到黄俞。
  “这位施主倒是看着眼生。”
  黄俞只好实话实说,“我才搬进汴京城中,之前并未来过大相国寺。像我这种情况,可否有幸尝尝佛粥?”
  僧人含笑道,“今日是腊八节,又是佛寺对外交易的日子,自然可以。”说罢,递给黄俞一碗粥,“施主,请。”
  “阿弥陀佛。”黄俞顿时觉得自己有佛缘,一时兴起来到大相国寺,幸得僧人宽厚,竟有幸得了大相国寺的一碗佛粥。
  这碗七宝五味粥分量不多,吃上几口就吃完了。众人排队等佛粥,自然不是为了口吃的。在腊八节,得一碗佛粥,希望得到佛祖庇佑。
  吃完七宝五味粥后,黄俞顿时想到那位贵人。想来,那位贵人早已喝下一碗可口的七宝五味粥了。比起佛粥来说,黄俞自愧不如,这汴京城的佛粥自然是没有半分荤腥的,用极其简单的蔬果熬出食材本身的味道,吃起来令人神清气爽。
  然而黄俞为了调味,加入了极为少量的肉沫儿。南方的腊八粥多半是咸的,北方则多以咸腊八粥为主。而黄俞的家乡在中原地区,每逢煮腊八粥,总是少不了腊肉丝儿。今日黄俞在煮粥时,又顺手加入星星点点的肉沫。
  黄俞在大相国寺溜达了好一阵子,才回到自家店铺。
  “今日的腊八粥呢?都卖完了么?”
  夏夏粲然一笑,“小娘子做的饭粥,自然早就被一抢而空了。今日可挣了不少钱哩!”
  现在已经是卯时,再过一阵子天就要黑了。冬冬打了个哈欠,“要不,我们现在回去了?”
  “今日是腊八节,街上人多,我做点儿吃食,晚上拿出去卖。”
  一听到吃食,冬冬又开始双眼放光,“黄姐姐,你要做什么呀?”
  “红糖蒸糕。”
  夏夏疑问,“小娘子怎么忽然想做这个?”
  “这儿正好有糯米和粳米,晚上吃饭粥的人很少,不如吃点儿小糕点。”
  红糖蒸糕做法极其讲究,需将糯米两分、粳米八分混匀,得要来回过筛六次,心焦气躁者不可做。稍有不慎,一锅的蒸糕就全毁了。
  黄俞将糯米和粳米按比例混匀,在上面洒上凉开水,开始和面。黄俞的动作一向麻利,不一会儿,手中的面团细腻,犹如细沙,在麻筛中过滤一道,若有小团就再次揉搓,直至面团中的每一部分都和匀了。
  接下来就是拌粉,将锡圈和锡钱擦拭干净。每每蒸玩一锅,黄俞必定要重新擦拭一次。
  一层一层地糊层加热,再一点一点套上锡圈,用手将其抚平,将事先准备好的红糖放入其中,又轻轻拍打使之均匀,继而套在汤瓶上。
  一切就绪后,黄俞去掉锡圈,又用锡钱在食用胭脂上沾一下,点在小面团上。不断换圈添水,一锅做好后又开始下一锅。
  这工序比普通吃食要费神些,若是黄俞一人做,还真挺费事儿。正所谓慢工出细活,得亏黄俞和夏夏都是有耐心的人。
  “哇塞,这是红糖蒸糕!”冬冬兴奋地拍着双手,“我好久没吃到过蒸糕了。”
  “说你是个小馋猫,你还打死不承认?”黄俞笑吟吟地说,“我看你也是时候减减肥了,今日可不许再贪吃了。”
  连续做了五锅红糖蒸糕,黄俞将蒸糕用干净帕子捂住,以免热气流失。
  “可黄姐姐每天都做好吃的,我……实在是忍不住。”
  冬冬虽贪吃,但每次吃得也不算太多,主要是他每次吃后不消食,导致体内积食,体重自然也就跟着上来了。
  “冬冬!你想吃红糖蒸糕,倒也不是不行。”
  听到黄俞的话,冬冬顿时高兴起来,“真的吗?”
  “先在铺子前来回溜达半个时辰,再来吃蒸糕。”
  冬冬听后大惊失色,从小板凳上一下子缩到地面上,“这都什么事儿啊?我都是一个大孩子了,老在店前转悠,会被别人笑话的。”
  “别人?哪个别人?”
  夏夏听后,解释道,“小娘子有所不知。今日你离开后,冬冬寻到了一个新玩伴……是个小女孩儿。”
  黄俞听后恍然大悟,冬冬现在八岁了,已经知道不能在小姑娘面前丢了脸面。
  黄俞沉思良久,见冬冬一副如释重负的模样,厉声道,“即使有小女孩儿看你,你也得给我溜达几圈。少时不减肥,老大徒伤悲。”
  对于穿越过去的肥宅黄俞来说,她也吃过减肥的苦头。在年少时就应该养成饭后慢走的习惯,让胃减负。饭后若是直接入睡,那简直犯了大忌。
  “冬冬,你现在年少,自然不知道变瘦的好处。等你变瘦后,你就知道了。”
  冬冬嘟囔着嘴,眉头皱成一团,“可我想吃……”
  “吃食和锻炼并不矛盾,你看,我平日里吃得也不少,但却不胖。”
  冬冬脱口而出,“黄姐姐身形不仅不胖,而且还很瘦弱。”
  夏夏若有所思,叹道,“对啊!要不是小娘子说了此事,我都没有发觉冬冬比同龄人胖多了。”她俯身劝告道,“冬冬,别废话,快去锻炼。”
  “可我……”
  夏夏正色道,“虽说你黄姐姐出了山寨,但她的拳头还是很厉害的!”


第15章 腊肉味?   他有个特殊的癖好…………
  冬冬的脸色瞬间刷白,黄俞下山有些日子了,冬冬都差点儿忘了这事儿。如今听得夏夏这么一说,额头上不禁冷汗涔涔。
  纵使黄俞始终对冬冬和颜悦色,但冬冬知道黄俞的武力,如果她真要揍自己,后果将不堪设想。
  “我去,黄姐姐别生气。”冬冬踏着小碎步在店铺前开始来回走动。
  夏夏提着蒸糕,在门口叫卖,“卖红糖蒸糕咯!卖红糖蒸糕咯!”
  一女子头戴白色帷帽,在夏夏身边停驻,“容我先看看你家蒸糕。”
  “诺,便是这个了。”夏夏拿出一小碟蒸糕,上面放着三块红糖蒸糕。
  “看这卖相,倒是不错,来上五六个。”
  女子当即吃下一块红糖蒸糕,蒸糕软糯滑口,红糖甜津津的,具有浓厚的甘蔗清香味道,味道纯正浓郁。
  牙齿最先接触的是松软的蒸糕,而后尝到清甜的红糖,一口咬下去,令人回味无穷。
  女子激动地牵过夏夏的手,“这是你做的么?”
  “我家小娘子在这儿哩。”夏夏指了指身后的黄俞。
  “小娘子好手艺,我本顺便买个吃食,却没想到如此好吃。我久居汴京城,小娘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