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唯有谷宏泰没走,瞅着俞三犯愁:
“你是不是被那壶酒淋坏了脑子?杨戴杰他们都说不与你来往了,嫌你太怂,丢人!俞三,你有没有听见我说话!”
谷宏泰恨铁不成钢。
俞三回神,“听见了,你话真多。”
他再次拢了拢衣襟。
“不来往就不来往,你当小爷喜欢和那群废物来往?他们嫌小爷丢人,小爷还嫌他们又蠢又笨,这些日子没少花小爷的银子,都是些喂不熟的白眼狼。你别瞪眼,小爷没说你,你和他们不一样,你这人还讲点义气。”
谷宏泰重重哼了一声。
俞三用手勾住谷宏泰肩膀:“说正经的,国子监你也回不去了,就这样整天混日子也不是个事儿,你有没有考虑过将来的出路?”
出路?
谷宏泰迷茫。
大家都是混吃等死的纨绔子弟,提‘出路’二字可太扎心了呀。
他原本想的是讨好柔嘉,想娶贵女,靠老婆提携。
结果不仅没办好柔嘉交待的事,还被赶出了国子监。
转头柔嘉被赐婚给了三皇子,谷宏泰有十八个胆子也不敢去和皇子抢女人。
所以俞三干嘛提这一茬?
谷宏泰答不上这题,恼羞成怒:“我又不如你会读书,你与我们厮混在一起,其实也瞧不起我们!”
谷宏泰愤愤离去。
俞三在原地站了一会儿,莫名其妙笑了。
他的确瞧不起那群纨绔。
纨绔是风流不下流,是肆意张狂,哪像杨戴杰那些人,遇到身份不如自己的就使劲欺负,遇到比他们厉害的就怂。
能叫俞三瞧得起的人不多,程卿算一个。
程卿今日很瞧不起他,所以当众淋他酒。
俞三一点都不生气。
像程卿那么聪明的人,从来不多管闲事,如果程卿不关心他,不管谁去求程卿,都不会来青楼找他——不就是没考过会试嘛,小爷还是个举人,小爷照样能入仕!
俞三慢慢骑着马回家,带着一身酒气,让俞夫人唠叨半天,俞三换了件衣服,又骑马出门去拜访自家的一门亲戚。
这位亲戚姓骆,是俞三的表姨父,也是现任的锦衣卫指挥同知……嗯,基本上是俞大人生平最讨厌的亲戚,没有之一。
第341章 :弃文从武!(3更)
锦衣卫在本朝成立之初还名声还比较好。
在宪宗皇帝在位时,锦衣卫的声誉达到了巅峰。
宪宗皇帝之后,大魏的皇帝们一代不如一代,锦衣卫接受着并不英明的皇帝指挥,自然也慢慢糜烂。
这就是个臭名昭著的特务机构,文官吵架是用嘴,锦衣卫则是一言不合就破门抓人。
落在锦衣卫手里,家破人亡就是最常见的结局。
作为正统科考出身的文官,俞大人厌恶锦衣卫无疑是正确立场。
对于自家和锦衣卫的指挥同知骆大人有亲,俞大人一直拒绝承认,哪怕俞大人调入京城,俞家也从不和骆同知来往。
除了俞三。
俞三与表姨父一见如故。
骆同知大权在握,家中除了正妻还有姬妾无数,偏偏没给骆大人生下一儿半女。
是的,骆大人比需要兼祧两房的纪老尚书家还惨,纪老尚书一房是只生女儿没儿子,骆大人是两个女儿都没有。
有人说骆大人是缺德事做多了,老天有眼,要叫这个恶棍绝后!
骆大人没有亲生儿子,养了几十个义子,嗯,写作‘义子’,读作‘打手’,个个都如狼似虎。
想给骆大人当儿子的人多了去,有个义子是外地的官员,年纪比骆大人还大两岁,照样管骆大人叫爹,从年头的到年尾,每个节礼都不落下,只要骆大人手里的权不丢,义子们会做得比亲儿子还孝顺!
不过骆大人收义子,是需要义子们做爪牙,义子们也指望着骆大人当靠山,双方是公平交易,各取所需。
直到俞三进了京,骆大人很喜欢俞三。
要不是俞家是山东大族不好欺负,骆大人都想把俞三抢过来做儿子算了。
怎么看,俞三都更像是骆大人的儿子,一身精瘦的腱子肉,和文绉绉的俞大人根本不像!
俞三来骆府,骆大人很高兴,骆夫人也很高兴。
娘家侄子这么讨丈夫喜欢,骆夫人挺骄傲的。
反正家里一群姬妾连个蛋都不会下,骆家这些东西便宜外人,还不如便宜娘家的侄子。骆夫人脑子清醒着呢,那些义子们个个亲热叫她是娘,其实没有一个是真心的。
不过俞三这次来骆府,可是抛下了一个惊天大雷,见惯了大场面的骆大人都惊了:
“你说什么?”
“姨父,您没听错,小侄说自己不想继续科考了,想托姨父在锦衣卫给小侄某个缺!”
俞三收起了脸上的嬉笑,很是认真。
骆大人呵斥他:“年轻人怎这般经受不起挫折,不过是一科没中第,你再等三年继续考就是了,弃文从武,小心你爹打断你腿!”
弃文从武,俞三的腿肯定保不住。
要是弃文从武还进了锦衣卫,俞大人估计会冲进骆府,与骆大人同归于尽。
骆夫人也劝俞三莫要耍小孩子脾气。
俞三拱手,“小侄已经下定决心,明日我便去国子监退学,姨父若不收下我,我便要浪迹街头了。”
骆大人定定看着他。
俞三是认真的?
“你先告诉我,为何想进锦衣卫。”
“因为锦衣卫厉害!小侄想过了,若是继续科考,下一科可能会中进士,但中了进士也要从七品小官慢慢熬,熬个二十年,成了九卿之一,不还是怕锦衣卫吗?兜兜转转还要受气,小侄不如一开始就选最厉害的锦衣卫!”
锦衣卫的名声可止小儿夜啼。
骆大人被俞三给逗笑了,话说的是直白,却也不假。
哪怕做到了九卿之一,照样会怕锦衣卫,锦衣卫是皇帝心腹,成立目的就是为了监督官员的不法行为,锦衣卫上门肯定没好事。
名声不好,权力却够大。
“你这小子,不想当文官慢慢熬,进了锦衣卫就不需要熬了?”
俞三的表情很是奇异。
“姨父您是锦衣卫指挥同知,再往上一步就是锦衣卫指挥使,小侄若进了锦衣卫,您肯定会提拔小侄,我爹却不是吏部尚书,做文官他帮不了我太多。”
俞三能把走后门升迁一事说的如此轻松,骆大人直接笑出了声。
俞三宽肩细腰,身形高大,天生就像武官。
又有如此的厚脸皮,做锦衣卫倒也合适。
锦衣卫的升迁的确和文官不同,不需要三年一考核慢慢熬资历,锦衣卫的升迁靠立功。
立功怎么立?
全看上面的长官给不给机会呗。
骆大人笑完了没有再直接拒绝,他也很认真告诉俞三:
“你把你爹叫来,老子让你进锦衣卫!”
……
程卿一壶酒把俞三淋醒了。
俞三是彻底觉醒了。
一个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枪的人,要不是被家里压着读书,又恰巧在南仪书院碰到了程卿这样的竞争对手,俞三不可能年纪轻轻考上举人。
可考中举人之后,再叫他往上考,俞三的动力连崔彦都比不上。
果然在会试中俞三就落了榜。
程卿还以为自己把俞三给鄙视“醒了”,俞三追出来,就是向她道谢。
却怎么也想不到俞三的觉醒是下决心弃文从武,要改走武官路子,还要进入臭名昭著的锦衣卫!
程珪也没想到。
程珪为好友高兴,与程卿分别后回到家中才知道母亲和祖母她们上京了。
不过祖母朱老夫人的情况不太好,一到京城就吐血昏迷。
一问才知道,朱老夫人是自己气着了自己,到了京城就要去长安左门看黄榜,看完黄榜又接受不了程卿六元及第的事实。
程珪不解:“祖母还盯着程卿做什么,我们早已分家!”
这里是京城,姓程的自己先斗起来,别人更好各个击破,哪里有窝里斗的道理。
程珪不仅疑惑,还颇为失落。
是自己不够优秀,让祖母失望了吗?
二甲第七名,已经是很好的殿试成绩了,算上一甲前三名,他正好排全国第十。
也就是说三年一场的大比,整个大魏只有九个人比他厉害!
但这与程卿的六元及第相比仍然是不够的,所以祖母才失望……
钟氏瞧着儿子黯然的表情,后槽牙都差点咬碎。
——真是个死老婆子,竟害得珪哥如此伤心!
若不是怕婆母死了后丈夫和儿子要一起丁忧,钟氏根本不想救朱老夫人。
第342章 :俞总旗(1更)
钟氏都知道严重性,程知绪就更紧张了。
吏部侍郎的面子不小,好药和好大夫轮番上阵,朱老夫人的命险险被保了下来,不过留下了不小的后遗症。
从前朱老夫人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拿“心绞痛”出来摆弄家人,这次急怒攻心,大夫说她真的伤到了心肺。
病根是在来京城的路上就埋下的,从听了程卿考中会元的消息,朱老夫人不曾有一刻痛快,进京后又受了大刺激,病情很是凶险。
大夫虽然妙手回春救下了朱老夫人的命,却也直言无力为朱老夫人根治。
“这病不能受气,不能急,病情没发作一次,病症就严重一分,若再来一次……程侍郎只能另请高明了!”
另请高明?
也只有皇宫里才有更高明的大夫了。
可是御医哪是说请就请的,整个御医院都是为皇家服务,寻常官宦之家也请不到御医,除非是皇帝开恩。
程知绪的眉头皱着就没松开过。
看着躺在床上气若游丝的亲娘,程知绪叹气,嘱咐妻子钟氏以后要顺着老人家。
“你辛苦了!”
“都是妾身该做的。”
钟氏暗暗吐血。
婆母这次虽然捡回一条命来,以后却真成了二房所有人必须顺着的老祖宗?
程知绪初至吏部,自身就千头万绪,家宅还不宁,也是犯愁。
操心完老母亲的病,还要操心程珪考翰林院庶吉士的事。
一甲前三名最轻松,程卿、谭京崖和董劲秋三人,在拜谒孔庙后很快去翰林院报到,这三人是不用考庶吉士的,直接就有官职。
程卿是从六品的翰林院编撰,谭京崖和董劲秋则是从七品翰林院编修。
这是一甲前三名与众不同的高起点。
至于三人谁会先被擢升,就要各凭本事了。
程卿是不肯浪费机会的人,传胪大典上皇帝对她的策问很感兴趣,又允许她上折子,去翰林院报到后,程卿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殿试的试卷拓展深入,写成奏折递上去。
这事儿程卿很看重,放在了最优先的等级。
她也不是一个人闭门造车,一边写还一边询问孟怀谨的意见。
两人现在成了同僚,也是上下级,程卿觉得和在南仪书院时没什么区别,不过在翰林院她还是称孟怀谨是孟大人而非孟师兄。
在程卿闷头写奏折时,崔彦和周恒等这批新科进士也在准备翰林院的入院考试。
直到一日,程卿被程珪给拦住,才知道俞家发生了一件大事。
程珪眼底都是青紫,祖母病重,他还要忍着担心准备翰林院庶吉士的考试,这也罢了,好友俞三还闹了这么一出,程珪是心力交瘁:
“……程卿,你说我是不是做错了?”
程珪很迷茫。
或许不该找程卿去劝说,阿显自己颓废一阵就会重回正道。
这下好像起了反作用!
程卿也惊讶,“俞三真的进了锦衣卫?”
程卿也没想明白俞三是发什么癫。
真是被刺激狠了,破罐子破摔?
不太像啊!
那日俞三从青楼里追出来,不仅没有挽着袖子揍人,还别别扭扭向她道谢了,最后还撂下一句让她等着看,俞三爷从不轻易认输——好呀,这就叫从不轻易认输?特么的,直接放弃科考进了锦衣卫!
看见程珪点头,程卿知道这肯定不是假消息。
但这消息真的让人感觉不真实。
“俞大人都没拦着?”
程珪苦笑,“俞伯父肯定是想拦,但拦不住,阿显执意如此,俞伯父也非常生气,将阿显赶出了家门,阿显如今干脆搬去了锦衣卫指挥同知骆大人家里住着。”
程卿听完了来龙去脉,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俞大人肯定气疯了。
俞三今年不中第,再等三年很有希望考中。
俞大人自己就是文臣,哪会希望儿子弃文从武呢!
现在大魏是重文轻武,文臣的地位很高,就是地方军务,也由当地的文官提督管理。
只有天下不太平时,武将才有用武之处。
就算是弃文从武,进了锦衣卫这事儿也太扯了!
俞三这货是把亲爹俞大人的颜面使劲放在脚下踩啊,放着正统的康庄大道不走,却要去臭名昭著的锦衣卫。
这么有能耐,咋不上天呢!
有本事自宫一刀去皇宫当内监弄权啊!
程卿自己都难以接受这消息,可想而知俞大人会有多么生气。
俞三,真的有在对他自己的前程负责么?
程卿烦躁:“我不觉得你做错了,你是关心俞三才会带我去青楼找他,俞三也不小了,他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就算你想让我再劝一次,现在也晚了。”
的确是晚了。
俞三一进锦衣卫只是个普通的校尉,可没几日,锦衣卫的指挥同知骆竣就在御前为俞三讨了个“总旗”当。
骆竣是皇帝的心腹,皇帝也知道骆竣无儿无女,锦衣卫的官职本就可以世袭,骆竣要把自己的侄子安插进锦衣卫再正常不过。
俞三也不是拿不出手,他身上还有个举人功名呢,皇帝本想直接赏个“百户”,还是骆竣自己推辞,说年轻人该多历练。
锦衣卫里有许多勋贵子弟。
这京城里,挂着“锦衣卫百户”名头的人也有,不过大部分都是虚衔。
真正有没有权,还要看管不管事。
骆竣不要俞三当百户,只讨要了个总旗,显然要的不是虚衔,而是要让俞三当货真价实的俞总旗。
百户是正六品,总旗是正七品。
俞三一下从落第举人变成了官身。
在程珪和程卿为他担心时,谷宏泰只想抱紧俞三的大腿不放!
嘤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