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第2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流民们对此没意见,虹县的百姓们也不排斥流民们进城了,还有稍微宽裕的百姓家里,给流民送生活用具的,破瓦罐旧盆子,别管东西值不值钱都是一片心意,是百姓们自愿拿出来的。
排在流民后面的,则是虹县普通的百姓,以户为单位,每一户必须出一个青壮作为候补。
如果虹县这么多青壮都顶不住,还有运粮的两千多民夫!
程卿说了,不到最后关头,不会派运粮的民夫们上城墙杀敌,运粮是他们的责任,修城墙也算他们服役,但虹县不是他们的家乡,他们不用拼命抢在最前头杀敌。
除非,程卿召集起来的流民、虹县百姓都顶不住了,运粮的民夫们就必须上了!
唇亡齿寒,城破了,运粮的民夫们同样有性命之忧,拿起武器与贼人厮杀,不是在保护朝廷命官,不是在保护虹县百姓,是在保护自己。
“留着自己的性命,才能回家见亲人。”
程卿把道理掰开揉碎了讲,她安排的守城次序,大家都觉得很公平。
不管是流民,虹县百姓每一户出的壮丁还是运粮的民夫们,这两日都被程卿集中起来训练。
县里不能给每个人配上兵器,趁着长巾贼攻城之前,大家都用家里现有的铁器改造下。
有菜刀的出菜刀,没菜刀的把镰刀磨锋利。
重新镶嵌了结识的长柄,同样能当兵器!
不仅是菜刀、镰刀,真要杀人,锄头、铁锹、铁杵和扁担,这些就不能杀人了?
用程卿的说法,大家要发挥想象力嘛!
“城里的老百姓,是又敬你又怕你。”
何老员外欲言又止。
程卿好像给所有人打开了一扇凶残的大门。
何老员外从训练“候补兵丁”们的队伍旁走过,居然听见几个瘦巴巴的流民,在请教虹县一个屠夫,刀砍在脖子上要怎么用巧劲把骨头剁开……那股孜孜不倦的好学劲头,让何老爷子不知是夸他们上进呢,还是该骂他们变态!
杀人和杀猪宰牛一样了?
程卿不甚在意,“那您觉得,见人就杀的长巾贼和牲畜有什么区别?”
程卿可以救流民,但她绝不会将同情心分给长巾贼。
想要加入长巾贼,手上必沾染人命,没有一个长巾贼是清白无辜的。
何老员外说不出话了。
在何老员外的提醒下,程卿觉得该给这些候补兵丁多上一课——如何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贼人的要害,让贼人失去战斗力!
这堂课必须安排上。
不仅要请李百户和郎千户来授课,还有虹县的刽子手、屠夫,这些特殊职业从业者,都有十分丰富的经验,极适合当授课老师!
倒塌的城墙有人有材料倒是好修缮,用石灰砂浆和糯米汁一起调和而成的粘合胶剂两天的时间根本干不了,但老百姓的智慧是无穷的,大家可以用柴火把修缮好的城墙烤干啊……荣九被程卿捆在城墙上两天,现在已是半死不活的状态,他就眼睁睁看着程卿利用了虹县所有可以团结的力量,把虹县打造成了一个民心凝聚的堡垒。
荣九有种错觉,虹县的人现在不怕长巾贼来犯,他们似乎在盼望着长巾贼来攻城,才能检验下大家的准备工作有没有做好。
这些人,生怕长巾贼不来了……
整个虹县都染上了同一种疯病?
荣九已经在怀疑人生了。
泥腿子们跳得这样高,也不怕闪了腰!
第480章 :淮安差点失守!(2更)
虹县的男人们在忙着做兵器搞特训,城里的女人们也没闲着。
小磐选了一些胆子大的妇女,教她们如何处理伤口。
从京城带来的酒精和长巾贼打了一回就用完了,好在蒸馏器的图纸程卿随时能画,召集虹县的工匠连夜赶制,在长巾贼打来之前能蒸馏出新的消毒酒精。
小磐好不容易才挑出敢拿针缝伤口的妇女,一些妇女不敢缝伤口也想帮上忙,就被分派去缝护具。
召集起来的“候补兵丁”需要护具。
没有足够的盔甲,也要竭尽所能做些防护。
会针线的妇女们把陶片、铁片甚至是竹片缝进了“候补兵丁”们衣服的前胸后背,还有手肘膝盖等地方,只要不影响活动,有一层保护总比一点保护都没有强。
帽子也要缝,头部也是要害。
何婉则带着另一群妇女在做军粮。
真要打起来,不是一时片刻能结束战斗的,饿着肚子没力气杀敌,想停下来吃饭哪有闲工夫,趁着歇战的时候才能吃点东西填饱肚子。
何家有钱,何婉也是个没被亏过嘴的,但她懂得不耻下问,在做过一番调查后,何婉定下了军粮的配方。
南方人喜食米饭,何婉就带着妇人们蒸制饭团。
成年男人拳头大小的饭团,里面有一层豆面,黄豆炒熟磨成粉,和米饭混在一起喷香扑鼻。
再往里咬,饭团里包着一团咸菜,主食有了,菜也有了,咸菜还能提供盐分。
饭团的中间,是核桃大小的肉干……程卿尝过一个,都觉得这样的军粮规格不低,捆在城墙上的荣九恨得要死,守城的泥腿子都比他吃得好!
荣玉娘还没嫁入石家时,荣九是吃过苦的。
那种苦无非是被家里的一众兄弟姐妹欺负排挤,说到吃食,荣家是不缺的。
可荣九被抓后,程卿想到这人往路边倾倒的饭菜,再没给荣九见过一点荤腥,每日两餐,都是粗粮粥,荣九第一天时很有骨气不吃不喝,饿到第二天就头昏眼花,粗粮粥挂嗓子眼吞不下去,荣九全靠着一腔恨意才勉强自己把粗粮粥咽下肚。
连喝三天粥后,荣九浑身无力,看着自己胳膊上的肉都恨不得咬上一口解解馋。
守城的兵卒们已经吃上了何婉带着人做的饭团,荣九闻着那香味,很没有骨气在咽口水。
如果不是他嘴被堵着,他一定要拿身上值钱的东西贿赂守城的兵卒。
不是求兵卒们放他走,是换一个饭团解解馋。
真香啊——
这样的饭团,他愿意花一百两银子买一个!
等他获救了,这样的饭团,他能买一百个!
不对,等他获救了,什么样的山珍海味吃不到,要和这些泥腿子抢饭团?
荣九唾骂自己没出息。
现在不仅是虹县上下盼着长巾贼来,荣九也盼着长巾贼来,他想趁乱逃走,也想获救。
长巾贼来虹县,证明淮安城守住了,就有人来救他了……
程卿接管虹县的第五天,面黄肌瘦的流民都她养出了一点点肉,长巾贼还没来。
临时召集的“候补兵丁”们也有了点模样。
虽然身上穿着的衣服不同,手上的武器也千奇百怪,就算叫郎千户来看,这些候补兵丁精神面貌瞧着也挺不错的。
到了第五天还不见长巾贼的踪影,郎千户都怀疑长巾贼是不是从别的地方溃逃了,不会经过虹县。
“又或者,长巾贼把淮安城给攻破了,此时忙着打扫战场?”
李百户站在城墙上眺望远方。
程卿既没有郎千户的乐观,也不似李百户那么悲观。
不过淮安城的状况应是不太好,程卿派了茂国公府的两个护卫带着信物快马去淮安城报信,不知两人是否顺利进了总督府,反正两个护卫迄今也没折返。
程卿很是过意不去。
那是茂国公府的人,每折损一个,程卿欠下的人情债就要厚上一层。
她不怕欠人情债,也不怕给抚恤银子,她是不想有人死亡。
这不是游戏,死掉的人再也无法活过来。
一条条性命,程卿把债都记在了长巾贼头上。
……
在虹县上下隐隐期盼着长巾贼早来早完事儿,免得终日人心惶惶的时候,繁华的淮安城内,还有没有熄灭的火光。
五万长巾贼是夸张了,攻打淮安城的长巾贼应有三万。
要命的是长巾贼围攻淮安城时,石总督并不在淮安,城里无人能调动淮安的漕军,淮安知府匆忙组织人手御敌,没能抵挡住长巾贼三万大军。
贼人在城里似有内应,竟晓得淮安城的兵力布防,最终攻破了防御最差的城门,涌入到城内。
长巾贼一进城,淮安立刻陷入了混乱。
长巾贼以杀尽天下狗官为宗旨,一进城就直奔漕运总督府而去,毕竟淮安城里最大狗官不是淮安知府,而是漕运总督!
石总督的儿子拿了石总督的印鉴调漕军抗敌都迟了,长巾贼已经杀到了总督府门口。
关键时刻,一名锦衣卫百户,带着五百卫所兵士援驰总督府,撑到了漕军大部队赶到。
长巾贼攻打淮安城四天三夜,漕军的人数多过长巾贼,战斗力却不行,而且统帅不在,没有主心骨,就是石总督的儿子也不能完全指挥这支队伍。
一时是漕军占了上风,一时是长巾贼占上风。
进入城内的长巾贼烧杀抢掠,给淮安城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百姓伤亡。
第五天,石总督赶回来了,接过漕军的指挥权,将长巾贼重创击溃!
长巾贼们带着抢到手的粮食和财物匆匆撤离,石总督满面肃杀。
这一战,淮安城内是满目疮痍,总督府的情形也很糟糕。
石总督的独子身体不好,殚精竭虑与贼人周旋拼杀,还没撑到石总督返回淮安力挽狂澜,石少爷就吐了两回血。
荣玉娘被贼人惊吓,身孕也没保住。
她自己倒下了,丈夫也指望不上,还不知弟弟荣九如今是什么光景。
荣玉娘的担心都化作了眼泪。
她哭自己刚成型的孩儿,也哭病情加重的丈夫,更哭生死不明的亲弟弟,不顾刚刚小产的身体,挣扎着要爬起来去见公公。
——只有公公石总督发话,才能救弟弟!
第481章 :因为舍不得啊(1更)
石总督现在哪有心情救荣九。
长巾贼虽然被击退了,淮安城仍处于一片混乱中。
长巾贼有没有撤干净?
或是有长巾贼趁着混乱,冒充了他人的身份留在了淮安——这在别的地方不太容易操作,非当地百姓事后一查就要暴露,但淮安是运河上的大粮仓,异常繁华,码头船来船往都是外地客商,长巾贼攻打淮安时,那些客商一些死于贼手,一些则逃进了城内。
客商们操着天南地北的口音,若在淮安城内找不到熟人证明身份,石总督不会认可客商的路引凭证,就是怕长巾贼杀了客商夺了路引冒充客商的身份!
石总督要做的事有千头万绪,没空派兵去救荣九。
再说了,就是要救,又以什么借口去救荣九?
石总督自己都要想一想,要如何写奏折上报此事呢,荣九又不是石总督的亲儿子!
石总督的亲儿子因长巾贼攻入淮安一事,耗费心力御敌,累得吐了两回血,如今尚半死不活躺在床上,能不能活下来都不好说,石总督对此亦是忧心忡忡。
虽然儿媳荣玉娘已为石家生了三个孙子,石家的香火是传下去了,但对石总督来说,孙子毕竟隔了一辈,石总督膝下就一个独子,他对儿子是疼爱的。
荣玉娘着急救弟弟,石总督并不能感同身受。
荣玉娘想求公公救人,石总督却要处理淮安城的事务,总督衙门人来人往,荣玉娘根本见不到石总督的面。
两个来送信求救的茂国公府护卫,蹲守在总督府外,后知后觉回过神来。
石大奶奶并不像传说中那么管用啊,真不知荣九少爷何来的底气嚣张!
那现在怎么办?
其实茂国公府两个护卫快马赶到淮安报信时已经迟了,长巾贼已经包围了淮安,不用他们报信,有眼睛的淮安人都知道了这一消息。
两个护卫也是花了很大功夫才进了城,一路杀到了总督府,用荣九身上扯下的玉佩做信物才进入总督府。
石少爷疑心病重,认出玉佩是小舅子荣九的,却对两个护卫的身份怀疑,放两人进府后就把两人给软禁起来了。
等长巾贼围攻总督府时,趁着监管不严,两人从总督府里逃了出来,又不敢走远,就在总督府附近晃荡,盼望着能见石总督一面。
石总督要是不派兵去虹县,程大人那边怎么办?
就靠虹县那点兵力,根本抵挡不住长巾贼。
两个护卫也不敢把希望寄托在长巾贼的逃跑路线上。
长巾贼不经过虹县最好,可万一经过——两个护卫见不到石总督,也没有更多的选择,只能去找在仍在淮安城的俞百户。
俞百户和程大人不是有同窗情谊么,一路南下,两人也算亲近,只不过先前在淮安分开时,俞百户和程大人闹了点矛盾。
这一次,俞百户带着五百卫所兵士救了总督府,现在俨然是石总督眼里的少年英才,是总督府的座上宾……
茂国公府的两个护卫找到俞三时,俞三正要去见石总督。
俞三倒是一眼就把两人认了出来。
这两人,不是跟着程卿去了淮南吗?
以运粮队的速度,现在也差不多该到和五皇子约好的碰头地方了。
已经离开淮安城的人忽然出现,俞三就觉得情况不妙。
等两个护卫说明情况,俞三简直要气疯了!
“你们既回了淮安,竟不找本官。”
姓荣的简直该死,居然把长巾贼的游兵引去了程卿的运粮队。
程卿只是把那一股长巾贼游兵杀完了……不,只是把看得见的长巾贼杀完,长巾贼在淮安城内都有内应,在别的地方恐怕亦有探子,程卿带有两万石粮食的消息,一定会被长安贼大军得知!
长巾贼攻打淮安城的兵力有两三万,在攻城中折损了好几千人,后又被石总督俘虏了将近两千人,就算这样,溃逃的长巾贼仍然有一万多。
一个虹县,哪能抵御住一万多长巾贼的抢掠?
长巾贼没能攻下淮安,牺牲了几千兵力,从城里抢掠到了不少财物,但据俞三所知,长巾贼在仓促间带走的粮食并不多。
俞三不知道长巾贼抢走了多少粮食,具体的统计数量也不会交给他看,估计只有石总督才知道。
这些贼人很是恶心,面对带不走的粮食,他们干脆纵火一烧了事。
俞三负责押送的五万石赈灾粮在长巾贼破城之前调离了粮仓,在长巾贼抢烧下幸免于难。
抢走财物没用,长巾贼连商人都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