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第2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骆竣又是皇帝最忠心的狗,这事儿说到底还是皇帝的意思。
只不过锦衣卫向来习惯为皇帝背黑锅,朝臣们心知肚明,不敢指责皇帝,就一股脑去骂锦衣卫。
什么时候把皇帝骂烦了,或者锦衣卫做的太过分激起众怒,皇帝就把锦衣卫的头子丢出去平息众怒。
锦衣卫头领罕有善终的先例,比如现在的骆竣,新皇登基后,大概就是骆竣的死期。
俞三纵然能逃过新皇的清算,也不过是重复骆竣的老路,成为新皇手中的刀!
在俞三选择加入锦衣卫起,程卿就预感到俞三终会面对这样的局面。
但那时,程卿与俞三的交情,仅能支撑着她将一杯酒浇到俞三头上,那是她对俞三自甘堕落的不满。
现在……现在她又能做什么呢,俞三还袖弩,见面如陌路,已表明与她断交的态度,程卿纵然想劝俞三,俞三也不会听。
俞三如今在锦衣卫里权柄越大,将来想抽身而退就越不可能。
……除非,新皇是五皇子。
若是五皇子登基,靠着大家一起南下并肩作战的情分,五皇子应该愿意拉俞三一把,把俞三拽出锦衣卫的泥潭。
程卿掩下心思,跟着黄内监到了干清宫。
“臣詹事府少詹事程卿,见过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干清宫里,程卿大礼参拜。
皇帝没让她起身,龙颜大怒:
“朕给你升了官,就是让你速速回京,你回了京城去吏部报道,为何不来见朕!你这是还记恨朕将你革职一事,要对朕的旨意消极抵抗?”
程卿惶恐:“微臣岂敢!陛下对微臣一片爱护之心,若微臣连此都看不明白,不是愧对了陛下的信重吗?陛下将微臣革职,是保护微臣……微臣奉旨赈灾,在淮南行事冲动,没脸面来见陛下。”
皇帝哼了一声,语气稍缓:
“你知道就好,赶紧起来吧,叫外人看了,还以为朕薄待你这个赈灾大功臣!”
程卿起身,笑道:“微臣算什么大功臣,纵然有点功劳,那也是仗着陛下的信重。”
“好了,不要拍朕的马屁了,朕问你,你被革职的几个月里,可有想清楚自己错在哪里,若有下次,能不能避免再犯?”
皇帝好像不生气了,还与程卿随意聊天。
程卿低头看脚尖,“陛下的问题,微臣有答案,可微臣不敢说。”
皇帝都被她气笑了。
“你放心大胆的说,朕先恕你无罪,说错了也不要紧。”
程卿飞快抬头。
“真的?”
皇帝身边的刘内监都看快看不下去了。
程少詹简直是恃宠而骄啊。
御前对答,一板一眼的纵然不会出错,也难以出彩。
有时皇帝就想听些与众不同的答案。
比如皇帝要让一个商户做官,商户觉得自己难当重任,不仅拒绝了皇帝,还没有惹皇帝生气,那就是商户自己的本事了。
适当唱反调,可以拉近君臣之间的关系,一直唱反调,那就是挑战皇帝的容忍度呀!
刘太监觉得程卿差不多该适可而止了,就听见程卿大声回道:
“微臣想来想去,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陛下您说微臣错了,微臣不敢反驳,但微臣内心并不认同!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微臣还会继续做‘错事’!”
第567章 :陛下,臣赖定您了!(1更)
“程少詹,你大胆!”
刘内监尖着嗓子呵斥。
皇帝脸上布满阴云,“……你不觉得自己做错了?”
殿内的气压极低。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都有可能,何况是砍掉程卿项上人头!
当然,皇帝轻易不会诛杀文臣,只是程卿这刚起复呢,又这样顶撞皇上,如此倔的脾气,恐怕要被皇上打发去坐冷板凳,好好磨几年性子——
刘内监是这样想的。
程卿浑然不觉刘内监的吐槽。
她关心御前内监做什么,她该关心的是狗皇帝怎么想,怎么看她!
程卿一脸倔强,又有委屈:
“是陛下叫臣畅所欲言,臣才说的。陛下想听真话,现在又怪臣说真话,那臣到底还说不说?”
皇帝这下真的被程卿的二皮脸气着了。
主要是程卿演的太不走心,好像笃定皇帝会包容她,不会处置她!
七八本奏折从御座上被扔下来,摔在程卿脚边。
“看看这些弹劾你折子,如果不是朕将折子压下,现在你还能升任詹事府少詹事?你早就被贬谪去偏远之地……朕现在修改旨意也不晚,让你去偏远之地熬几年,才能磨掉你的桀骜!”
帝王之怒,是狂风骤雨。
寻常的年轻臣子,恐怕早就腿软了。
程卿却在想,隔着这么近距离,七八本奏折扔过来,也就挨着了她的袍角,没有劈头盖脸砸在她身上,可见皇帝的怒火并没有看起来那么严重。
退一步说,皇帝真想砸她,御桌上的砚台能把她砸的头破血流,岂不是更有杀伤力?
程卿决定赌一把。
她不和皇帝贫嘴了,一脸正义凛然:
“就算陛下贬谪臣去偏远不毛之地,臣还是要说自己没错。臣在京城做官,少年高位,全赖陛下的信重。臣去了偏远不毛之地,照样不敢有负君恩,如果能让偏远之地的百姓过上好日子,教化他们,也算臣对得起自己身穿的官服了。如果臣知道做某一件事对陛下有利,对朝廷有利,对大魏的百姓有利,那臣就一定会去做,弹劾阻挡不了臣,革职也阻挡不了臣!”
程卿这番话,声音不大,语气不激烈,却又字字铿锵。
这意思是,她不在乎个人的得失,只在乎能不能完成皇命?
淮南赈灾的结果的确卓有成效。
时疫被控制在了一定的范围内,没有传遍整个淮南。
流民没有发生暴乱,冲击州县。
甚至在长巾贼的叛乱尚未被平息前,一些流民就投入到了挖渠修路,清淤筑堤的工作中,这大大稳定了淮南的局势。
这些事,不是程卿一个人的功劳,但若说把程卿剔除出去,淮南那边还能取得如此局面,那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大魏国土辽阔,这么大个国家,不是这处旱就是那处涝,每次都要派官员赈灾,灾情平复的速度和效果,不仅是皇帝看在眼里,御前伺候的这些人也都知道。
刘内监小心翼翼去看皇帝的表情。
——皇帝的怒火已经慢慢平息了,看着程卿的眼神,甚至露出了满意?
哎呀。
程少詹赌赢了!
没有功绩的臣子在皇帝面前说自己愿意“肝脑涂地以报君恩”,那是马屁。
做出了功绩的臣子在皇帝面前说“为报君恩纵死无悔”……试问哪个君王会怪罪这样耿直的忠臣?
程少詹去年才入仕,并不是朝堂上的老油条子,年轻的状元郎,胸中热血未灭,想着忠君报国,不是挺正常么!
这样一想,连刘内监的脸上都露出了笑意。
刘内监揣度着圣意,替程卿求情:“陛下,程少詹做事冲动,您骂他归骂他,可别气坏了龙体,老奴愚见,程少詹忠君之心是有的,只是第一次担负重任,处事不够周到细致,陛下您就原谅程少詹吧。”
刘内监一边说,一边使劲给程卿递眼色。
程卿表情放软了些,“陛下说臣错了,那臣就是错了,臣不该惹陛下生气。”
刘内监递了梯子,程卿就顺着梯子下来了。
装逼太过是要被雷劈的!
皇帝重重哼了一声,“忠君之心尚有几分,做事毛躁,还得历练几年,朕才放心让你辅佐新君!”
刘内监心里咯噔一下。
皇上这是在试探程少詹?
居然提起了新君!
程卿不好意思笑笑,“臣是天子门生,也就陛下会包容臣的莽撞,陛下千秋鼎盛,现在别说新君,就是储君都尚嫌太早,臣就赖着陛下了,等臣到了刘公公的年纪,许就能学会不惹陛下生气。”
刘内监笑眯眯道,“程少詹,你今年才十八岁,奴婢今年已经四十有七,你且有的熬呢!”
等程卿熬到刘内监的岁数,还有二十九年。
皇帝可没把握自己可以再活二十九年,但程卿觉得皇帝可以再包容她二十九年,这个盼着皇帝龙体康健的马屁,拍的委婉又动听,皇帝连最后一点火气都继续不下去了。
“你呀你,去了一趟淮南,别的本事不见涨,倒学会了拍马屁!”
皇帝语气变了,整个殿内都是松快的气氛。
刘内监凑趣说了几句,皇帝还笑了。
程卿越发不好意思。
“新君”这个话题就被皇帝跳过了,再也未提。
除了詹事府少詹事,皇帝也没有给程卿更实质性的官职,不过让程卿把淮南赈灾的详细经过写一封奏折上来。
提到这个事儿,皇帝又有几分恨铁不成钢:
“漕运总督难道不比你忙?人家一天能给朕连发三份问安折子,就你一声不吭,去年朝臣弹劾你,朕想为你说话都没理由!”
程卿心想,自己怎么能和石总督比,人家的请安折子是和加急军情一起送上京的,一天别说写三份请安折子,就是十份也不奇怪。
不过程卿没为这点小事和皇帝犟嘴,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呗。
到最后,皇帝才似随口一提,让她闲时就去工部,跟在程尚书身后做事,反正程尚书是程卿同族长辈,肯定会尽心教程卿。
去工部?
牛头不对马嘴的,这安排程卿没怎么搞懂。
不过还好,她去跟着程六老爷做事,比去吏部跟着程知绪强些!
等程卿从宫里出来,宫门口有锦衣卫在等着,定眼一看,居然是谷宏泰。
谷宏泰一副公事公办的口气:
“卑职奉命请程大人去一趟北镇抚司。”
第568章 :程大人,锦衣卫有请(2更)
谷宏泰现在不是校尉了,是总旗。
就和俞三刚进锦衣卫时品阶一样,从淮南回京后就被提拔了,一起被提拔的还有跟着俞三去淮南的几个锦衣卫。
程卿冷脸:“谷总旗请本官去北镇抚司,是奉谁的命令?”
“程大人,您就别为难卑职了,反正不是卑职要请您去,卑职可没有这个胆子。”
谷宏泰姿态放得低,态度却很坚决,软中带硬,听其口气,程卿今天还非要去北镇抚司走一遭不可!
程卿想起在宫门口碰到俞三时,传旨内监说的话。
这两个月,俞三抓了不少人进诏狱。
程卿听了还担心,不知俞三将来要怎么善终,得,她是咸吃萝卜淡操心,有空想俞三的未来,不如想想自己的眼下!
锦衣卫本就有调查百官的权利,谷宏泰请程卿去北镇抚司,程卿不去还不行。
她怀疑是和章先生那伙人的事有关,骆竣对她的疑心没有完全消除!
那皇帝呢,是不是也怀疑她了?
程卿仔细回忆起面圣时的应答。
到底是她骗了皇帝,还是皇帝骗了她,她自己也不太确定了。
不过锦衣卫敢在宫门外将她“请走”,显然并不怕皇帝怪罪,是得到了皇帝默许的。
和谷宏泰纠缠无用,谷宏泰只是个跑腿的,即便被程卿强硬打发,锦衣卫还是会派其他人来“请”她。
程卿不想把事情搞得太难看,这才刚回京,肯定有许多人等着看她笑话。
程卿弹了弹衣袖,很是洒脱。
“谷总旗,带路吧,本官去尝尝北镇抚司的茶水是不是更醇香些。”
……
程卿猜的没错,她刚回京城,就被皇帝召进宫里,的确引来了各方关注。
大家关注程卿,可不是因为她年轻俊俏,是想看看皇帝会给她安排什么实际官职,从而去猜测皇帝立储的心意。
崔彦跟着五皇子去了一趟淮南,就被人划为五皇子党。
程卿和程知绪叔侄俩都去了淮南,说南仪程家倒向了五皇子也挺正常。
皇帝要是再给程卿一个重要的官职,那不就是在给五皇子增加筹码吗?
让各方势力没想到的是,皇帝给程卿安排的官职还没探听到,程卿刚出了宫就被锦衣卫带走了!
自从骆竣从淮南回来,两个多月时间,锦衣卫北镇抚司的诏狱人满为患。
朝堂里为此事怨气极大,骆竣我行我素。
骆竣不仅自己蛮横,还把表外甥俞显推到了台面上。俞显俨然是另一个骆竣……不,俞显不过及冠之年,凶名已直追骆竣,再给俞显几年时间成长,待其将锦衣卫彻底掌握在手中,朝堂上还能有忠臣良将的生存空间吗?
只怕所有敢说真话的声音,都被锦衣卫扑灭了。
山东是圣人之乡,山东俞家在当地口碑不错,俞家子弟出仕的也不少,全都是科考出身的正统文臣。
连武将都没有一个,不知怎么出了俞显这个异类。
俞显抓了许多人进诏狱,那些人现在还有没有活着都不好说,俞大人出门都要受人指点,已经请了半个多月病假,如果俞显再继续下去,俞大人大概只有辞官回乡了!
辞官是冲动的想法,俞大人外调入京惹人羡慕,如今很想再求外放,离京城远一点,眼不见心不烦,没准儿还能多活几年。
锦衣卫抓人,看似没有章法,仔细深究的话,又都和淮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皇帝是在借着骆竣的手,清算淮南叛乱之事。
锦衣卫把程卿带走,为了什么,背后的原因让人忍不住要多想。
接到这个消息时,三皇子夫妻正在长公主府做客。
大皇子坑了三皇子一把,害得三皇子被皇帝训斥,罚三皇子在府上闭门读书。
这一惩罚,直到去年年底才解禁。
三皇子解禁后,不如从前高调了,仿佛真的从书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对从皇帝手里领差事不感兴趣,放下了对权势的贪念,经常进宫陪太后,看望生母贤嫔,给皇帝请安,有时还会找机会向皇帝请教一些学问上的疑惑,更多时候会携三皇子妃一起,去京郊爬山,去皇家庄园小住几日。
这是对外。
对内,三皇子府上的门客们都变成了有学问的儒生,会弹琴画画的雅士。
如此几月,渐渐就有人说三皇子是纯孝之人,有魏晋名士的遗风。
说的直白点,就是三皇子想开了,不想争储了,要附庸风雅,纵情山水,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