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第3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宝乐公主势大,能与身为部落首领的丈夫分庭抗礼,首领宠爱毕勒贡,却又不肯将毕勒贡选为继承人。
首领同样在害怕,害怕毕勒贡继承了部落后,部落就彻底归属于阿古拉。特别是现在阿古拉和魏国休战,关于阿古拉身世的传言已传遍了草原诸部,凶名赫赫的草原王要面对诸部的质疑和挑衅,首领嗅到了机会,就更不肯在此时宣布毕勒贡是继承人了。
如果阿古拉草原共主的地位动摇,甚至是瓦解,首领不仅不会选毕勒贡当继承人,还会趁机吞掉属于宝乐公主的一切,彻底将宝乐公主的丰厚嫁妆变成部落的势力!
这就是摆在宝乐公主面前的局面,荣九都不用问别人,来了部落五次,他还分析不出这些东西,那被程卿按着读书学习的时间才全是浪费了。
太阳底下无新事,书里什么都有,现在发生的事,过去也曾发生过,都在史书上记载着呢,不过是换了人名和地点嘛。
“只为本公主效力?”
宝乐公主听出了荣九的潜台词。
这个魏人可真敢说,一点都不怕触怒她!
可一个在草原贩货的魏人,能起什么作用?
宝乐公主不以为然:“你先替本公主将琉璃器具寻来,你说的事本公主要考虑一番。”
宝乐公主似乎没把他当回事。
荣九也不气馁,向宝乐公主行个礼就退出了帐篷。
“公主,小人能为您做的事,可不止是带来稀罕的货物,小人现在与草原六个部落保持着联系……”
荣九的话点到为止,宝乐公主反而一怔。
荣九走后,毕勒贡掀开门帘进来。
“母亲,您不会真的信了这个魏人的鬼话吧?魏人天性奸诈,让他为我们寻点好货物来还行,真要将重要的事托付给他,晚上睡觉都不安稳!”
知母莫过儿,毕勒贡看出了宝乐公主在考虑荣九的提议,赶紧提醒宝乐公主:“谁报出的价钱低,我们就和谁交易,不能给魏人专营权,他把其他来草原贩货的魏人赶跑了,以后就轮到他来给货物定价了!”
怎么能把主动权让给魏人呢。
哪怕这个魏人很是讨喜,对自己和母亲够恭敬,但魏人就是魏人,骨子里的奸诈不会改变!
宝乐公主看向儿子毕勒贡的眼神中全是欣慰:
“毕勒贡,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没有因为魏人小恩小惠的奉承讨好而失去警惕心,母亲为你骄傲。”
宝乐公主让侍卫退至账外警戒,才对儿子说了实话:
“魏人再怎么奸猾,也是人,和我们一样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你想要什么,魏人就想要什么,魏人不是不能用,要看怎么用。你舅舅也用过魏人,你当他为何能快速崛起,除了他骁勇善战,离不开魏人的出谋献策!”
宝乐公主不得不承认,在搞阴谋诡计这种事时,魏人就是比草原人擅长。
毕勒贡大惊。
舅舅阿古拉的崛起,还有魏人的原因吗?
宝乐公主却不肯细说了,只告诉他,阿古拉得了魏人的帮忙,却从未放任自己受控于魏人,如今更是彻底清除了魏人存在的痕迹。
“你父亲他们都以为你舅舅陷入了困境,却不知这是你舅舅有意为之,等你舅舅腾出手来……哼!”
宝乐公主没把话说完,剩下的话却不言而喻。
等阿古拉腾出手来,现在质疑和挑衅的部落,日子就不好过了!
毕勒贡的三观遭受了很大的冲击。
宝乐公主让他自己想清楚,魏人可以用,但不是每个魏人都有用,荣九的本事需要毕勒贡自己去判断。
“雄鹰早晚会独自飞翔,母亲不能永远都站在你身后。”
毕勒贡现在拥有的条件已经很好了,有亲生母亲在部落里替他周旋,有舅舅阿古拉遥遥为他撑腰。遥想当年,阿古拉可是什么都没有,如今的一切全靠阿古拉自己打拼。
如果一直将毕勒贡庇护在羽翼下,毕勒贡永远都不会真正长大。
毕勒贡也没有让宝乐公主失望,经过一夜思考,第二天荣九启程前往下一个部落前,毕勒贡还特意去送了荣九。
“你向我母亲请求的事,我会替你说情的,希望你下次再来能听到好消息。不过我的朋友,你想要我母亲的支持,你就必须要有价值,你懂我的意思吗?”
毕勒贡试探荣九,荣九哈哈大笑:
“公主的事,就是荣某的事,我当然会为公主分忧!”
两人拥抱,相互碰了碰拳头,虚伪的友情落地安家,扎根在了这片土地上。
毕勒贡和宝乐公主要考验荣九,殊不知荣九把对宝乐公主说的话在别的部落也说了一遍。
毕勒贡的担忧没有错,荣九的确想垄断大魏到草原的走私渠道,把渠道握在他手里,由他来制定规则,那什么东西能卖到草原,一年能卖多少,就是他说了算。当大魏和草原的交易形成规模,阿古拉想禁止都不行了,那样会触犯太多人的利益。
要做成这件事很不容易,但太过容易就做成功的事,又如何凸显出荣九的重要性?
荣九想起程卿描述的前景,非常有干劲。
他要尽快为宝乐公主搞一套玻璃器具来。
必须比送给宝乐公主的那套更好更贵。
想到玻璃器具如今被炒高的价格,荣九都心疼自己的银子。
——程师啊程师,你可知自己赚到的银子里,有小九的一份贡献呀?!
第782章 :新启元年的恩科
程卿鼻子有点痒。
总有人在背后念叨她。
“那些人就是眼红。”
程卿摸着鼻子,对何婉吐槽道。
何婉被她逗得发笑,“是是是,他们都眼红嫉妒,谁叫程大人不仅才华过人,还有着点石成金的本领呢!”
北齐和大魏的暂时休战,何婉终于不用像去年那么辛苦赶工了,她可以在保证织坊正常生产之余,慢慢准备军需物资订单,反正那些羊毛制品要到冬天才能派上用场。
“何氏纺织机”几经改良,现在的版本比起第一个版效能又强了很多倍,而且已经在程卿的授意下,由秦安县传遍了西北,逐渐往南方传去。
西北是棉毛纺织,南方是丝绸纺织,技术的革新必将为整个行业带来剧变。
“何氏纺织机”在附近州县传开后,就有人说何婉是天上的织女转世,有些无知村妇,私下里都叫何婉是“织娘娘”,想偷偷供奉何婉,让何婉哭笑不得。
她哪里是织女转世呀,明明是程卿的功劳。
何婉要辩解,程卿却不让。
名望这种东西,程卿已经不缺了,何婉却很缺。
名望有时就是护身符,比如在兰州城开医馆的小磐,当一个女子有了名望,那性别的束缚无疑会减少很多!
程卿除了狠抓地方经济,在教育上也没放松,大魏和后世不同,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远不如对教化的重视。
程卿能为国库搞多少税收固然是政绩,最大的政绩却是她在秦安县的教化之功。
孟怀谨去年登基,按照祖宗规矩要今年才改年号。
改年号“新启”之后,孟怀谨开了恩科,今年春闱得中的进士,是新皇的第一批天子门生,将来的前程不言而喻。
春闱早已放榜,殿试也出了结果,南仪书院多人中进士,因它出过程卿这样六元及第的状元郎,连新皇潜龙在渊时都曾在南仪书院求学,如今早已是天下第一书院,能有多人考中进士并不奇怪。
当然,随着南仪书院名震天下,南仪程氏的影响力直线上升,只要南仪书院还在为朝廷源源不断输送人才,程氏家族不再出高官,都没有人敢轻视南仪程氏!
程卿特意留心了一下殿试发榜,的确有她熟悉的人名,但没有纪皓。奇怪,纪皓在南仪书院求学也不是一两年了,竟还没有考中进士……当初不是说很有才吗,一次落榜,人就蹉跎了?
今年的春闱与秦安县学的学生们关系不大,但县试和府试,县学一部分学生是参加的了。
不容易啊,堪称科考荒漠的秦安县,一口气考出了十九个童生。
这十九个童生还能继续参加院试,只要通过院试,他们就是秀才了。
十九个童生激动的不得了,没想到科考之路比想象中容易多了,程卿却给他们泼冷水,不让他们参加今年的院试。
“你们的基础还不够好。”
接触四书五经还不到两年时间,程卿希望学生们多面发展,没有让他们只是苦学科考书籍,他们能考中童生,是因为整个西北的科考水平都很差!
十九个童生如果去参加院试,肯定有人能考中秀才,程卿却不愿意他们这么快就走上仕途。
太年轻了。
还有太多东西需要学习了。
程卿自己很早就入仕途,那是因为她两世为人,三观什么的早已建立,不会轻易因为外力干扰而改变。
这些学生却不同。
他们就真的是一群少年人。
像胡小郎和邵元志这几人,聪明是聪明了,做事还是一团孩子气,这样的水平放他们早早做官,是对朝廷和百姓的不负责。程卿相信自己教出来的学生做了官不会鱼肉百姓,但能力不够清官的危害有时更胜过贪官!
县试和府试每年都有,院试却要三年两次。
新启元年的院试是孟怀谨登基的恩科,并不影响明年正常举行的院试,这十九个童生,程卿想压一压他们,让他们明年再参加院试。
县学的教谕扼腕叹息:
“十九个童生若参加院试,今年必出秀才,这样的教化政绩,程大人竟不要!”
是程卿的教化政绩,同样会是教谕的。
想想程卿没有来秦安赴任之前,秦安县的县学破败不堪,教谕想做出政绩都不行,愿意送儿孙到县学读书的人家没几户。
就算有人愿意送儿孙来读书,没有好的老师授课,同样是误人子弟。
程卿一来,一切都改变了。
不仅是学生在学,教谕和训导二人都重新捡起了书本,程卿公务繁忙时,这两位还能帮着监督下学生们。
程卿在秦安县有教化的大功绩,这二人多少还是尽了协助之力。
训导想的更深些。
哪有人会放着功绩不捡?
“程大人要压着他们,不让他们今年院试,许是嫌考中童生的学生还不够多?再有一年,县学里的童生人数至少要增加一倍,三十多个童生参加明年的院试,中秀才的人数也多了……”
训导呼吸都放缓了。
明年不仅有院试,秋天时还有乡试。
程大人压着这批童生,难道是想他们憋着一口气,明年一口气冲击乡试吗?
若真是这样,考中多少个秀才固然是一大功绩,有人能考上举人,秦安县学才真是要引起附近州县的震动呢!
训导深知程卿在秦安县待不了一辈子,没有贪心到指望秦安县学能和顶顶有名的南仪书院比肩,在程卿的任期内,秦安县学要是能考出几个举人,整个秦安县的学风会发生根本改变。
即便是将来程卿任满离开秦安,这里有如此多好苗子,不愁请不来有学识的大儒当老师。
若没有程卿打下的底子,秦安县的大户们再有钱,捧着真金白银都无法打动有学识的大儒,大儒是要挑学生的,教导没有资质的学生,是浪费大儒的时间。
书中自有黄金屋并不是骗人,一个真正有学识的大儒,只要他想要金钱,很多人会抢着给他送钱,秦安县的大户,要想用俗气的金银打动大儒,都竞争不过南方的豪商!
训导想到这些,语气激动:
“大人自有大人的安排,你我二人只需好好配合大人就行。”
考中童生的那十几个学生若是有不满,非得好好骂骂他们,训导都恨不得自己再年轻个三十岁,和那些学生换一换身份。
第783章 :送孩子给程卿养
程卿刚压下学生们的躁动,俞显就给她找事了。
俞显命人送来了两个孩子。
大的八岁,小的只有五岁。
这是一对亲兄妹,生父是兰州城的民勇,守城时死了,夫妻情深,妻子得知丈夫死讯也一病不起,很快撒手人寰。
战争死了很多人,兄妹俩没有了别的亲人,俞显要是不收养,两个孩子只有卖身给大户之家当下人。
和这对兄妹俩同命相怜的孤儿实在太多了,萧云庭已经在竭力安置,但并非人人都有俞显这样的善心,大多数人愿意接手孤儿,不是带回家当养子养女,而是做仆从预备役。
天灾人祸,穷人自顾不暇,富人也没实力接济所有孤寡。
究其根本还是社会福利不完善。
然而要把程卿所知道的现代社会的社会福利搬来大魏,也不现实,社会生产力就跟不上,国库里没钱,如何建立社会福利体系?
像俞显这样,力所能及收养了几十个孤儿,已是在做好事了。
俞显收养的孤儿里有男有女,甚至女孩子数量还要多一些。
俞显把自己收养的小男孩们留在身边,小女孩们都送到小磐的医馆里——小磐在程卿的支持下,将兰州城的医馆规模扩大,一边行医一边教学,有马老大夫坐镇,让小磐大胆的做老师,成年的学生小磐要收,主要教缝合术,幼年的学生小磐还是要收,却是从医学基础开始教起。
俞显给小磐缴纳了大笔学费,一下让小磐多了二十几个小弟子。
这对兄妹的情况要特殊些,五岁的小姑娘特别胆小,一刻都不愿意和哥哥分开,俞显就把兄妹俩送来了秦安县。
程卿有未婚妻,有母亲在秦安,照顾这对兄妹问题不大。
男孩子拜托程卿帮忙启蒙,女孩子则求了何婉和柳氏照应,俞显还特别郑重,以晚辈的身份给柳氏写了信,说给柳伯母添麻烦了。
柳氏没想到当初专找程卿麻烦的纨绔子弟,如今竟有这么大的改变,收养了几十个战争孤儿。
俞显把大部分孤儿都安顿好了,只请她照顾一对兄妹,柳氏的心肠本来就软,又怎会拒绝?
“他心倒是好,可见从前都是年轻不懂事。”
俞显收养战争孤儿的举动,一下改变了他在柳氏心中的印象。程卿是欲言又止,俞显哪里是请她帮忙照顾孩子,分明是知道她打定主要女扮男装不会恢复女子身份,自然不会和谁生下子嗣,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