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吗?
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他从程卿手里拿货,卖多卖少都自负盈亏,凭他的本事,借着崔家的渠道,他能把那些香露卖到一瓶五十两以上!
只一个扬州,一年就能轻松消化掉千瓶香露,若是像程卿说的那样,他再寻其他地方扩种玫瑰……
崔彦做了一会儿梦,忽然反应过来:不对啊,他赚了银子,却和程卿生分了关系,他们从合伙变成了供需!
崔彦的美梦一下醒了大半。
还有一小半,是又过了些天,七月的月考成绩出来,才彻底被抽醒了。
升入乙字班后还是逃不了月考。
原先在丁字班和两百多人比,到了乙字班,排名的总人数变少了,竞争却更激烈了。
乙字班原本有学生九十二人。
去年院试,程卿这一批去赴考的,整个书院有十九人获得秀才功名,而今年院试,则有十七人升入了乙字班。去年和今年都没有乡试,乙字班无人能升到甲字班,旧的人数就没有变动,加上去年和今年的两批,乙字班总共有126名学生。
这126名学生,有像程珪那样,只比程卿早两年考中秀才的。
也有早三五年,甚至和孟怀谨同一批进入书院,人家孟怀谨都当了翰林院侍讲学士了,这些老同窗还滞留在乙字班没中举。
当然,还有学问水平够了,不过想在乡试中取得更好名次,要更有把握才去参考的,那就是个人的选择。
总之,乙字班的学生有新有旧,个个都不容易小觑。
像程珪,常年能考乙字班前二十名以内,发挥的好了,还时不时能闯入前十。
像俞三,去年升班后,一开始也只能考七八十名。今年情况好了不少,这一回,俞三甚至考入了前三十名。
程卿为了不坠小三元的名头,到了乙字班就没松懈过,也不过是能保证自己不掉出前十。
崔彦受程卿的影响,在学业上很勤勉,他比俞三更早爬进入前三十名——那是上个月的事,七月的成绩一出来,崔彦傻眼了。
他一下掉出了前五十名!
——他也没做什么杀人放火的事啊,不过是课间偶尔走神,去想那香露生意的事。
第183章 :吃错药的五老爷(3更)
崔彦被月考成绩惨打脸。
用他的话说,这次月考成绩,扼杀了一个商贾巨甲,想要大赚特赚的富商之子崔少爷死了,活下来的是要为官做宰,官居一品的崔秀才……
程卿笑到把嘴里的饭菜喷了。
崔彦真的是聪明人,短暂的迷茫后很快清醒,不再执着要去扩大香露生意的规模,学着程卿的做法:赚多少都随缘吧!
崔彦能醒得这样快,和他自身的聪明有关,也和他生于巨富之家的成长经历有关。
他迷恋的本也不是银子本身,而是赚钱的快乐。
一旦发现这快乐和学业相冲突,崔彦立刻悬崖勒马。
但程卿的大姐程慧,长到十九岁,第一次谈恋爱——齐延松那回不算,那是齐延松未婚夫加表哥的两重滤镜在作怪。
程卿已经表达了反对的态度,程慧却不是那么容易收手的。
转眼又是一年八月十五,连续三年,南仪的中秋文会都在纪老尚书在河畔的别苑举行,老尚书慷慨好施,赞助了许多经费。
原来没资格去文会时,削尖脑袋都想去。
如今随意进出不用交门槛费了,程卿对这文会的感觉就很寻常了,处于可去可不去之间。
崔彦也是。
第一年凭着解题进入文会,觉得十分激动。
如今他也是秀才了,随便走进去都无人拦他,反而没了那种激动的感觉。
但程卿又不得不去。
文会是重要的交际场所,孟怀谨这个‘南仪之光’去了京城,程卿这个小三元再不去,中秋文会岂不是黯淡许多?
今年的文会,已经见不到沈学道了。
一省学道只任三年,期满后沈学道就要调任他职。
大魏的许多官位都是三年一个流转,像程卿比较喜欢的李知县,再有几个月,也要去别处任职。是不是还当知县,会不会升官,程卿也不知道。
不过应该会升吧?
李知县在南仪任职期间,县里没发生过重大恶性事件,南仪学风鼎盛,县里每年出的秀才比别处多,自也是李知县的政绩。
程卿还挺舍不得李知县的,换了新的知县上任,也不知好不好相处。
李知县都要调任了,俞知府大概也不会久留。
程卿在文会里听着八卦,遇到了何老员外。
老爷子今年是一个人来的,何婉没跟着。
程卿以为何婉是忌惮去年落水事件重演,何老员外喜忧参半的告诉他,何婉没来是因为带着人去府城谈生意了,中秋都赶不回南仪。
何小姐厉害了哈,程卿想说佩服,何老员外把她拉到一边:
“小郎,你知不知道你五叔爷是怎么了,前些天,内务府的人到了宣都府,要选内供的缎子,老夫看程五老爷有意参选,已是上下打点了内务府的人。这和我们几家先前商议好的可不同,汪布商家的事是前车之鉴,汪家从前多风光,如今落得个什么下场?“
为内务府供货,的确是有丰厚的利润,织坊只给宫里进一种缎子,都能借此带动其他货品的销量。
可皇商哪有那么好当的。
什么胭脂水粉之类的东西,都是最容易惹事的。
今天这个妃子用胭脂下毒,明天那位娘娘擦了粉又起了疹子,追查下来,斗来斗去的娘娘们会不会有事不好说,经手脂粉的内务府相关人士肯定要倒大霉。
内务府又往进贡脂粉的商户头上查,明明不是商户的错,上面说你错了,那肯定要倒霉的。
汪家就因为类似的原因出了事,卷入宫闱争斗中,不过几年时间就败落。
受到汪家影响,像何老员外这样的老牌布商都不肯往内务府跟前凑。宣都府的丝绸全国闻名,可经营丝绸的也不止何、程两家,就让那些人新冒出来的布商争这个荣耀去吧,何老员外再三告诫儿子们,都不许他们走门路。
程五老爷从前也和何老员外一样,对内务府是有多远躲多远。
南仪程氏的声誉,哪能和商贾扯上关系?
族里的确有桑田,但织坊和绸缎生意,全是挂在别人名下!
外人不知深浅,像何老员外这样的老街坊老同行,自然晓得。正因为晓得,何老员外才奇怪,程五老爷这是吃错药了么,怎么主动跑去和内务府做生意。
程五老爷这样做,出于什么目的?
是不是有什么事,程五老爷知道了,自己还不知道?
程家毕竟有人在朝当大官,何老员外就疑心程五老爷的反常是事出有因。他没有直接去问程五老爷,反而来问程卿,就是要借着程卿传话,当个缓冲。
程卿一听,心里就咯噔一下。
何老员外不知程蓉的死因,自然不会把两件事联系在一起。
但程卿知道啊!
内务府是为皇宫采购的。
皇宫里除了皇帝和妃嫔等主子,还有宫女和内监,后两者加起来有一两万人,没有内务府的采购,皇宫里上到主子下到宫人的日常用品就没法解决。
宫女和内监不到很高品级是不能穿绸缎的,内务府采购的绸缎主要是供给各宫的主子……五老爷要去做贡品生意,程卿很难说服自己相信,五老爷就是单纯想赚钱。
五老爷想做什么啊!
这事儿到底稳不稳?
程卿心中担心,面上却还要佯装无事,答应替何老员外传话问一问五老爷。
何老员外也就略过此事不提,一群人热热闹闹往这边走,何老员外探头一看:“咦,怎是纪老尚书,他老人家可是有两三年不曾见外客了,没想到今年在文会上露面。”
纪老尚书已经致仕了。
不过宦海沉浮几十年,人家也留下许多门生故旧,人是回乡养老了,过去的关系还没丢光,这文会上的读书人,至多是举人功名,到了纪老尚书面前当然要客气说话。
程卿一眼望去,就看到了纪皓。
年过古稀的老尚书要来凑文会的热闹,自然是为侄孙纪皓铺路。
何老员外却误会了,有点郁闷问程卿,“那些读书人对纪老尚书热情,是想当老尚书的孙女婿,纪府有好几位小姐还待字闺中……小郎也要上前去奉承下老尚书?”
她要敢说对纪家小娘子们感兴趣,何老员外肯定要打她。
程卿又不傻。
她只对纪家的少爷感兴趣。
——哈,那纪皓竟抛下了纪老尚书朝她走来!
第184章 :人贵有自知之明!(4更)
纪皓见到程卿,是非来不可。
自从在庄子上被程卿撞见,程小姐就再也没去过乡下田庄,纪皓自然也没有机会见到心上人。
纪皓好不容易等到了中秋文会,果然等来了程卿。
向伯公纪老尚书告罪一声,纪皓就匆匆走过来。
纪老尚书老眼昏花,没看清程卿,还问旁人那是谁。
“是程卿,去年的案首,连中了小三元的那个。”
“原来是他,老朽听过,好好好,他们年轻人正该多亲近一下。”
天下的长辈都喜欢自家孩子和学霸做朋友,纪老尚书也不免俗,程卿就是当之无愧的学霸,而且和纪皓俩人都是秀才,平等来往,谁也不必瞧不起谁!
老尚书不仅是嘴上说,还要往程卿方向走去。
他一动,他身边一群年轻人也哗哗挪动,大家把程卿团团围住,纪皓刚和程卿寒暄完,还来不及把话题拐到大娘子身上。
程卿也是如此,本想给纪皓一个机会,问一问兼祧的事是真是假,听听纪皓的解释。
结果哗啦啦跑来这么一群人,还问什么?
纪老尚书十分和蔼,古稀之年添了耳背眼花的毛病,一丈以内还能勉强认个人影,一丈外,连是男是女都不好分辨。到了他这岁数辈分,说话已经是无所顾忌,有什么话都是直说,和程卿不过才说几句话,就问程卿可有定亲:
“……老朽家中有一孙女,温良恭顺,可配程小郎君。”
老尚书,您老说真的?
纪皓都傻眼了。
程卿也有点卡壳。
何老员外要嫁孙女给她是有迹可循,纪老尚书这又是闹哪一出啊?竟这么随便就要嫁孙女,真是像司墨打听的那样,纪家孙辈的小娘子太多了,纪老尚书遇到合适的就赶紧抓一个去当孙女婿?
何老员外眼里要喷火。
那火气不知是冲着老眼昏花的纪老尚书,还是冲着程卿。
好在程卿很快回过神来,直言谢绝了:
“多谢老尚书厚爱,不过程卿已有了心仪之人,没有福分做您的孙女婿。”
周围的年轻书生们看着程卿,颇有不平。
若不是连中小三元有个案首名头,纪老尚书哪能瞧得上程卿呀。
不如他们挺拔,不如他们玉树临风。
可程卿偏偏还拒绝了纪老尚书的垂青……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强扭的瓜不甜,纪老尚书说了句可惜就把此事丢开了。
何老员外这下心里比较舒服了——程卿这小子还挺忠情的,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他,也拒绝了纪老尚书,可见不是孙女婉娘不好,换了别人程卿也不会同意!
纪皓好不容易找到机会和程卿单独说话,终于问到了大娘子。
程卿态度很是冷淡:“纪公子请自重,被外人听去,还以为家姐和你有什么首尾。”
纪皓傻眼。
所以真的不是他疑神疑鬼,他见不到程小姐,是因为未来小舅子反对?
为什么反对啊。
他已说了乡试后会上门提亲,上次在田庄,程卿也没拒绝,纪皓以为他和未来小舅子已经有了默契。
纪皓灵光一闪,或许程卿是嫌他上门求亲的时间拖得太久?
“纪某对程小姐的心意绝无半点虚假,我明日就回府城向父母禀明此事,请媒人到贵府提亲!”
是他想的差了。
可以先定下名分,以安程家之心,明年乡试后再迎娶程小姐嘛!
纪皓自说自话,也不管程卿有没有答应,难掩兴奋的走了——纪老尚书不顾年迈体衰来文会露面,纪皓也不能离开伯公身边太久。
崔彦已经满场溜达一圈回来,刚好瞧见纪皓离开。
“这个姓纪的还敢往你身边凑,难道你没把话给他说明白?”
程卿奇怪看他,“我为什么要去当这个恶人,我说不行,他觉得是我棒打鸳鸯,等他自己回家撞个头破血流不是挺好么!”
“……!”
真狠,真够狠啊,崔彦都有点可怜纪皓了。
兼祧两房并不是错,纪家的特殊情况摆着,大房就是生不出儿子有什么办法。
但兼祧两房,娶两房妻子,议亲时只敢往下挑。
高门嫁女低头娶媳,寻常人家挑儿媳妇往往会略低自家一等,那要给兼祧两房的男子挑妻子,就不仅是略低一等的问题了,而是要低很多!
纪皓本来和大娘子是门当户对,两个人结亲刚刚好。
他这按照礼法要娶两个妻子,和程卿家门楣相仿的人家,疯了才把女儿嫁过去。嫁给别人顶多是丈夫纳小妾,正妻对小妾有天然压制,嫁给兼祧之人,平白要忍受丈夫被分成两份,一半属于自己,另一半属于别人,两边都是名正言顺,谁压谁?
纪家若真要让纪皓兼祧两房,就绝对不敢来程卿家提亲。
提亲时隐瞒不说,那叫骗婚。
以后事发了,程家可以上衙门告纪家骗婚,官府依律多半要判个婚姻无效。
提亲时若不隐瞒……对不起,当场被拒是常态好么!纪皓要兼祧两房,妻子就要往门户低的人家去找,人家只图女儿高嫁,不在乎纪皓娶两房妻子。
程卿是这样想的,她万不料这世上有许多人都是没有自知之明的,她觉得自家门槛不低,纪家不这样想。
纪皓第二天就跟着纪老尚书回了府城,说自己要娶妻。
纪家两房都炸开了锅。
这是哪跟哪呀!
送他去乡下别苑静心读书,距离明年乡试还有一年呢,怎么忽然开了窍?
纪家担心纪皓是在乡下被哪个不要脸的勾坏了,一问之下却是想娶程家女儿。
“就那程知远的女儿?南仪程氏的家风不错。”
“是属程氏二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