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 >

第86部分

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第86部分

小说: 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兼祧两房在亲事上的确比较难处理。
  纪家不愿往低里找,纪皓才单身到了二十岁没定亲。
  纪家出过尚书不假,纪老尚书能让一群书生围着打转也证明纪家还有价值。但退休的哪有在位的厉害,纪老尚书已是致仕,南仪程氏却也有人做着工部尚书……加上程知远死后被朝廷追晋,程卿家的门户并不算低。
  纪家有把握,正因为大娘子今年已十九岁,前头又退过亲,还与纪皓互生情愫——哪知程家没同意!
  纪大太太颇有不忿,还要再说什么,纪老尚书已摇头:
  “南仪程氏如今正是上升之势,不结亲罢了,何必结仇呢?就是那程卿,明年若能中举也大有前程,不必得罪他家。”
  纪大太太立刻闭了嘴。
  然心中是不服的,皓哥样样都好,除了要兼祧两房,那也是没法子的事。
  程家不能包容这件事,错过了皓哥,她倒要看看那程大娘子年纪越拖越大,将来能说到什么好亲事!
  嫁不出去就在家当老姑娘吧,皓哥将来却会儿孙满堂,把纪家的香火长长久久传承下去。
  纪大太太陷入了自己的臆想中不可自拔。
  以时下的环境,也不能说她想的错。
  程卿没管纪家人心里是否舒服,离开纪家她还去拜访了俞知府,嘴里是感谢俞夫人热心帮忙,其实是希望俞夫人不要宣扬此事。
  俞知府闻弦知雅意,回家后就交待了妻子。
  俞夫人反应和纪大太太差不多:
  “我本是好心帮忙,还做错了不成!”
  “那纪家少爷是要兼祧两房的,换了是夫人,愿意将女儿嫁过去?”
  俞知府反问,俞夫人气呼呼的,“那当然不行!”
  那程大娘子怎能和她女儿相比?
  俞知府看穿妻子的想法,不住摇头,“程家三位小姐虽丧父,却有一个争气的弟弟,日后前程未必就差了,人家不愿意嫁女给纪家,纪家自己都不纠缠,你这个做中人的急什么?此事莫要再提起!”
  俞夫人根本就不信。
  弟弟再有出息,也才十五岁。
  当姐姐的可是十九岁了,能等到弟弟有出息的一天吗?
  仅仅做个案首还不够,在有权势的人家眼里,一个小案首不过勉强够资格站着说话而已。
  俞夫人觉得,程家大娘子错过纪家,婚事上能挑选的人家只会越来越差。
  不过俞夫人却没能亲自验证这一点,在程慧的自由恋爱无疾而终后的两个月,吏部一纸调令,将俞知府调回京城——从地方官员调回去当京官,虽是平调,却是很有实权的官职,俞夫人哪有空去关心别人家的事,忙着打点行囊阖家进京去。
  俞知府高升了。
  连程卿都送了一份盘缠,城中大户也纷纷解囊,这是要与俞知府结个善缘。
  俞家都搬走了,俞三自然不会再留在南仪书院。
  他倒是想留,俞知府不同意。
  若没有家人看着,俞三还不知要闯多少祸呢,俞知府一定要将儿子带走,俞三心里很不得劲。
  他想使劲摇一摇他亲爹,看看能不能让他亲爹改变主意。
  “我就快赶上了,就快赶上了,差一点!不让我赢了他,我如何甘心?”
  他最好的一次,已经考到了乙字班第14名,四舍五入一下约等于前十,和程卿就只差一点点,他爹要这个时候进京?
  说句不孝的话,俞三情愿亲爹没接到这调令。
  俞知府被不孝子气到吐血,似笑非笑看俞三:“吾儿这是督促为父继续上进,再升一品,就能送你进国子监继续和程卿做同窗了是不是?”
  国子监是官办的最高学府,三品及以上的官员有资格送子弟去国子监就读,俞知府平调回京,算是四品京官。
  俞三眼睛一亮。
  “那就辛苦爹了!”
  “滚。”
  俞三被赶出书房脸上还挂着笑。
  他差点忘了,朝廷给程家的恩典,就有程卿乡试后可入国子监读书这一条。
  此时距离明年乡试不到一年,程卿中个举应该问题不大,程卿终归还是要去京城的,这下俞三又觉得朝廷的调令来的巧了。
  国子监不好进,连他爹也差了点资格。
  不过四品和三品差得也不多,找一找门路,或者有机会求个恩典,自己还是能进国子监的。
  倒是崔彦那个讨厌鬼,整天和程卿黏在一起,乡试以后,却要和程卿各分东西了。
  程知远虽然死了,程卿仍然和自己一样是官宦子弟,崔家却是商户,门户都不同做什么朋友!
  俞三心中有了底,不为这件事纠结了,反倒开始舍不得程珪。
  “要不你让程叔父努努力,也往京城调,你就能进京了。”
  “……谢谢!”
  程珪很是无语,自己的前程不自己挣,反而指望长辈去努力是什么道理:“除了三品官可以送子弟进国子监,各省也能选送优秀生员进入,你我继续当同窗也不是什么难事,就是那崔彦,虽是商户之子,只要崔家使的银子够多也能去。”
  本朝国子监有四种方式可以进去。
  第一是三品及以上官员子弟和朝廷勋贵子弟都能去,这叫‘荫监’,皇帝特许进入的称恩荫,也算在荫监里。
  第二就是程珪说的,由各省各府择优选贡送入国子监,这叫‘贡监’。
  第三是‘举监’,是进京参加会试的举人落第后,翰林院从落第举人里选出一些比较优秀的送入国子监。
  第四种则是‘例监’,就是国子监里有缺额,暂时无人补上,平民商户之家向朝廷捐一大笔钱物,也能把家中子弟送进国子监占据缺额。
  这四种进入国子监的方法,例监是最让人瞧不起的,但想必那崔彦是不会在乎的。
  想到崔彦还会追着跑到京城去,俞三一万个不爽!


第188章 :乡试必须争口气!(4更)
  俞家连年都没在宣都过,腊月里全家老小带着行李启程进京,众人像送孟怀谨一样送别俞知府。
  俞家乘坐的船已经开了,岸上的人也渐渐散去。
  俞三居然骑马折回,专门拦住了程卿:
  “县试最后一场,有一家子无赖找你麻烦,是小爷替你挡下的,你还记得吧?”
  程卿很是无奈。
  她的声音未变,胸也没发育,个子倒是真的在长高。
  她现在应该有一米六多一点,从承平六年不足一米五的个子,两年涨了十多厘米,程卿勉强算满意。
  这个时候大多数女性都不太高,程卿差点以为自己这辈子过不了一米六,那就太郁闷了。个子太矮会影响她殿试,不到一米六的个子,怎么都不能和仪表堂堂扯上关系,如果因为长得矮皇帝就把她排名押后,多憋屈!
  现在她大概是一米六三。
  在同龄女孩子里不算矮了,不过程卿的心理预期是一米七,能长到一米七几最好……但俞三这混蛋是怎么长得,从前就比她高一个头,现在好像还比她大半个头?
  按她的身高去估算,俞三得有一米八了。
  在古代,一米八的身高绝对是大高个儿,俞三若站着不动,绝对不会有人当他是文弱书生。
  “喂!”
  程卿走神,俞三又叫了她一声。
  程卿懒洋洋道,“别喊,知道啦,欠你一个人情还没还,你这是离开南仪前要把人情债收回去?说吧,只要我觉得合适都能回报你……人情归人情,就是加上利息也没多少,你别太贪心!”
  程卿已经做好了俞三会狮子大开口的准备。
  如果要求不是太过分,程卿是准备答应俞三的。
  俞三这一走,书院里没有了和她作对的人,程卿还真有点寂寞。
  哪知俞三低头笑了笑,忽然凑过来:“哪有这么简单,你以为自己甩脱我了?程卿,本少爷在京城等你,你乡试可要争口气,别让本少爷瞧不起你!”
  你瞧得起瞧不起很重要么。
  这是第几个说要在京城等她的?
  程卿在心里骂两声,到底还是赏了俞三一个笑脸:
  “在南仪书院比不过我,难道京城的风水还特别旺你?行了,赶紧滚吧!”
  俞三又看了程卿一眼,一鞭抽打在马臀上,快马而去。
  小黄脸还是那个小黄脸。
  然而个子长高了,五官也逐渐长开。
  俞三在马背上时还在想,程卿知不知道自己变好看了?
  应该是不知道。
  若是知道了,不会和崔彦那么黏糊。
  崔彦那厮,减去了一身肥肉,勉强算有几分俊俏……呵呵,和小爷比还是差了许多,不如小爷身姿伟岸!
  冬天的风呼呼吹在脸上,俞三骑着马跑的飞快,很快就只剩下一个影子,再过一会儿,连影子也不见了。
  崔彦看见俞三就烦,哪怕知道俞三可能没他想象中坏,就是没办法对俞三改观。
  俞三觉得崔彦和程卿黏糊,殊不知在崔彦眼里,俞三才是那个百折不挠的贱皮子,明明又赢不了,就是要挑衅程卿。
  两人相看两厌,有俞三在的地方,崔彦都不愿意过来。
  直到俞三走了,崔彦才问那厮临走前说了什么。
  程卿随口道:
  “还能是什么,下战书呗,说是要在京城等我,我看俞三应该会托关系进国子监,他不赢我是不会死心的,听那口气他是要先去国子监里开疆辟土摆开阵仗等我了!”
  崔彦哼了一声,“他也就在南仪书院作妖,真进入了国子监,他爹就是一个四品官,国子监里可不缺高官勋贵之子,俞三去了,也算不上什么人物。”
  话是这样说,崔彦心中暗暗发愁。
  崔彦嘴上说俞三算不上什么人物,心里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俞三跋扈张扬,身上有一股匪气,要说以官位高低来论英雄,程珪他爹已经和俞知府同阶了,程珪也依旧跟在俞三身后……而且俞三他爹是四品,在国子监不算什么的话,崔彦还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去国子监呢!
  程卿能去,是皇帝下旨恩荫。
  崔家却没有享受恩荫的可能性,崔家是商户。
  难道要捐一大笔银子,换一个‘例监’的名额?
  这个念头才刚冒出来就被崔彦否决。
  不行,例监太丢人了,进了国子监是地位最低的,和程卿走得近,会连累程卿一起被人瞧不起。
  还是要想想办法,每个省都有‘贡监’名额,只要他乡试排名靠前,在花点银子疏通,以‘贡监’身份进入国子监,也是很有希望的!
  崔彦想明白自己的前程,心中大定,只恨不得立刻回书院用功。
  其实最简单的是乡试后不去国子监,留在南仪书院,按部就班升入甲字班,南仪书院的甲字班人数少,有大儒讲课,未必比国子监的教学水平差,甚至可能更适合崔彦。
  但这种选择,他根本没考虑过,程卿去哪儿,他就去哪儿,这不是应该的吗?
  国子监的权贵子弟多,他若不跟着进去,程卿被欺负了也没个帮手!
  ……
  俞三走后,程卿的日子果然过得很安静。
  承平九年悄无声息就到了。
  正月还没过完,已到了程蓉的周年祭。五老爷赶在年前和内务府搭上了线,一个并不挂在程氏名下的织坊,成了内务府的供货商。
  程卿略问一问,五老爷就发了脾气,不许她插手这些商贾之事。
  “卿哥,今年乡试,你要全力以赴,叔爷没有别的念想,也就指望着你们这些小辈能有出息,你可不仅是在为了自己而考。”
  说的程卿沉默。
  她的确不仅为了自己在考。
  生活不是戏本子,拒绝了纪家的提亲,大娘子至今也没寻到什么好亲事。
  那个稍微出格的大娘子又缩回了安全线以内,重新变回了循规蹈矩的闺阁小姐。田庄还在管,却不曾再去过乡下,也从不提起纪皓。
  程卿不知道大娘子这变化是挑战世俗规则遇挫后的反应呢,还是假意顺从,让柳氏心安。
  大娘子甚至不再坚持那个未来丈夫“不纳妾不许有通房”的要求了。
  但随着年龄增长了一岁,上门的媒人给大娘子说的亲事还是越来越差。因她二十岁没有定亲,二娘子和三娘子也不能定亲,这是不行的,族里的女眷很为程卿一家操心,已有人向柳氏建议,要么就不要再挑了赶紧把大娘子嫁出去,要么就越过大娘子,先让二娘子、三娘子有着落!
  外面的人说话可难听了,说程卿家是专养老姑娘。
  说到底,还是程卿把门户撑得不够高!
  ——她真的需要快一些了,今年的乡试,只许成功不得失败。


第189章 :崔家隐患(1更)
  承平九年二月,程卿满十六岁。
  这一年的时间好像过的特别快,程卿基本上放下了所有杂事,要在八月的乡试中奋力一博。
  她的起步比别人晚,寒窗苦读的时候也比别人短,但读书这种事除了努力,也真的要讲点天分,程卿觉得自己天分可能比不上孟怀谨,却也是超过南仪书院许多同窗的。
  五月份时,程家的下人发现纪皓在杨柳巷打转,吓得赶紧告知柳氏。
  柳氏也没让人打搅程卿温书,为母则强,自己就把此事处理了——她都不需要去见纪皓,只需派人给纪家送个信,纪家人自然会把纪皓带走。
  不过柳氏也奇怪,这拒亲都半年了,怎么纪皓还没放弃?
  也不知纪家是怎么和纪皓说的……别人家的事,程家也管不着,兼祧是解不开的死结,柳氏将纪皓视作洪水猛兽,生怕他闹出动静会影响到大娘子。
  如果有合适的人家,柳氏恨不得立刻将大娘子出嫁。
  大娘子都二十岁了,柳氏愁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一边是视若亲女的继女,一边是只比继女小两岁的亲女……
  最后还是李氏给她吃了颗定心丸:
  “莫要担心,等卿哥乡试后,我为她们姐妹保媒。”
  横竖都是已经耽搁了,早几个月出嫁和晚几个月出嫁有什么区别吗?
  李氏倒有合适的人选,不过姻亲求的是强强联合,程卿只有一个秀才功名还是差了些。
  叫李氏这么一说,柳氏也没那么慌了,一家人就盼着程卿乡试顺利!
  家里没给程卿压力,程卿自己心里明白。
  七月,南仪书院就给所有乙字班的学生放了假。考籍在外地的学生提前两三个月就动身回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