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空间坑着去快穿 [金推]-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这次刘宛妙是跟里正的儿子一起去谈的交易,他知道刘宛妙谈下的价格,私底下将刘宛妙赚钱的事提前说了,村里的人一听都沸腾了。
刘家的丫头弄那个什么养殖基地,才弄了一年多的光景,居然就净赚一百两银子,这在以前他们可是想都不敢想,毕竟以前攒一百两银子,他们攒个五十年都攒不到。
看到养东西这么挣钱,大多数人当然是更想自己当老板了,不过也有比较保守的人,愿意去给她打工,毕竟光是喂个兔子每个月就有一钱银子拿,做得好的还有奖励,这可比自己养兔子好多了,起码不用承担风险。
刘李两家人看到刘宛妙跟李翠兰憋了个大招,竟然挣了这么多钱,后悔得肠子都绿了,早知道就不放她们离家,现在那什么蘑菇房跟兔子棚都是他们的。
两家人气不过,就找上门去。
最近要招人上门做工,刘宛妙将基地的大门开放,谁都可以进来,所以两家人都混了进来,非要闹着争夺基地的所有权,让来做工的人看了好一顿笑话。
刘宛妙几次三番说他们已经签订了断绝亲缘的文书,朝廷也认证了的,他们现在来闹事是不占理的。
可惜他们非要抓着血缘亲脉是斩不断的,要求刘宛妙跟李翠兰继续孝敬她们的父母。
这两家人拿了买断关系的钱,还这么不要脸,可真把刘宛妙给气笑了,
正好这次出去外面她也见识过了,顺便看了一下这个朝代的律法,毕竟是要做生意的人,得好好了解一下当地的法律。
见到两家人闹腾个不停,刘宛妙冷笑着说:“你们知道大历的律法里有一条叫‘金作赎刑’的法律吗?”
刘李两家人见她突然笑起来了,有些莫名其地说:“什么金的银的,我们不懂你什么意思?”
刘宛妙说:“那就是朝廷允许犯人用纳钱、出缣、输作赎免刑罚,你们也知道现在我有了钱,可以做很多事,如果我现在去找人把你们的腿全部打断,然后把钱送给朝廷来免罪如何?反正都是做白工,我宁可将钱送给朝廷,也不交给你们这群没脸没皮的人,起码交钱给朝廷,还可以在知县大人那里混个眼熟,以后跟他有了交情就更好办事。”
虽然“金作赎刑”并不完全是刘宛妙说的意思,不过用来骗骗这群法盲足够了。
刘李两家人没想到刘宛妙这么大胆,居然想雇凶打人,不过见她这么有恃无恐的样子,就知道她说的应该是真的。
刘宛妙见他们还不走,又说:“还不走吗?反正我的养殖基地只要一直在,就能不停生钱,打一次你们不怕就打两次,直到把你们打怕为止,倒是你们非但在我这里拿不到钱,还要花钱请大夫。”
刘宛妙太刚了,刘李两家人没占到什么好处,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那些来打工的村民也被刘宛妙的狠辣吓了一跳,没想到这个小丫头,小小年纪心肠这么黑,虽然她是跟家里断绝了关系,但正常人不至于像她这样吧,说打人就打人,连后路都想好了,肯定不是在说笑的。
她对家人的态度都这样了,这些做事的村民也发现不能小看这个小女孩了。
说来也是,她哪里是能被人小看的,十四岁就敢闹着跟家里断绝关系,然后出来自己搞了一年就能挣了一百两银子,要是没两把刷子谁敢像她这样,村里的人哪个有她能干的?
估计也就是那个夏猎户能比得过她了,因为村里的水泥方子据说是夏猎户给的,一个方子就能挣这么多钱,夏猎户还如此随意的给了出去,估计他手里头还有更多值钱的东西。
之前村里的人想不明白刘宛妙脱离家里之后,怎么就入了夏至的青眼,现在看来,她们估计就是一路人,都是有本事的,不像他们只能跟在有本事的人后面捡东西吃。
经历过这么多事之后,村民也涨了一些见识,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比不过聪明人。
至此之后也没人敢传夏至跟刘宛妙的闲话了,毕竟她们来帮忙做事之后,才发现夏至几乎从来不出现,而且刘宛妙御下的功夫也越来越炉火纯青,谁敢偷奸耍滑的,绝对要被她整治一番,然后赶出基地,谁来求情都没用。
她的威严也在村里建立起来了,没像之前单纯请人过来做短工的时候那样好说话。
柳童生的娘看到李翠兰日子越过越好也心痛呀,早知道当初就应该早早找人将她定下,何苦现在找了媒人李翠兰都看她儿子不上眼。
想到这里柳大娘也恨,觉得李翠兰没良心。
当初在李家不好过的时候,就勾搭她的儿子,结果现在自己发了财,就将她的儿子丢到一边,偏偏儿子又一副看上李翠兰的样子,非她不娶,若是不能娶到李翠兰,他连科举都不想考了。
柳大娘没办法,只能自己亲自上门去找李翠兰。
李翠兰知道柳大娘的来意之后,还错愕了一番,然后解释道:“大娘,其实我之前跟柳公子并无什么交情,只不过在路上碰过几次面,说过几句话而已,我实在担不起柳公子的厚爱,我跟柳公子碰面的时候,刘妹妹也是在一边的,我们二人的来往坦坦荡荡,所以我不明白柳公子为何会说出这番话,不过对此我也爱莫能助,你还是回去劝劝自己的儿子吧。”
第142章 古代穿越34
“就是呀; 你儿子有问题,总不能怪到别人身上来,我们家李姐姐都多久没下过山了; 别把什么罪名都往她身上扣; 我觉得你儿子之所以不想读书,肯定是知道自己考不上秀才,所以才故意这么说话的; 真是太坏了,居然把自己是考不上秀才的责任推给李姐姐。”刘宛妙也在旁边帮腔; 声援李翠兰; 因为李家比刘家奇葩多了; 所以她自从脱离了李家,基本都在山上,从来不下去,怎么可能有机会勾引柳童生。
这都一年多的时间了; 他们俩当初也没私相授受私定终身; 话都没讲过几句; 柳童生怎么就如此深情了?刘宛妙严重怀疑柳童生对她娘这样说话的目的。
李翠兰坚持不承认自己曾经喜欢过柳童生,柳大娘本就郁闷,明明以前她还给儿子送过吃的; 怎么现在就当没那么回事情?她想将这些事情说出来的,没想到刘宛妙却在旁边拱火,说他儿子不行,她一下子就气到忘记李翠兰的事了。
“你说什么?谁说我儿子考不上秀才的?”柳大娘气得身子都发抖了; “你这个人也太恶毒了; 居然这样诅咒我儿子。”
刘宛妙翻了个白眼说:“我怎么诅咒他了?如果不是我说的那样; 为何他早不说晚不说; 偏偏在这个时候说?院试快开始了吧?他自己书没读好,觉得考不上了,先找个考不上的理由,把责任推给别人,多好。”
刘宛妙这么说不无道理,柳大娘虽然很生气,但却很在意儿子的科举,因此非常关注儿子平日的学习情况,好像真的像刘宛妙说的那样,儿子是最近才开始用不读书来威胁自己的。
柳大娘这么想着,不由得着急地离开了,往家里走,想去问问儿子是不是因为预感自己考不上,才用这个借口骗自己。
她走了之后,刘宛妙说:“感觉我们两个该开始自己的人才培养大计了。”最近挣了些钱,欠夏至的钱都还清了,她们俩有闲钱可以造了。
李翠兰也同意她的意见,于是刘宛妙找到里正说她愿意出钱给村里请先生,坪山村的孩子只要愿意读书的,她都可以资助,不过她只资助学费,其他笔墨纸砚的学杂费得读书的人自己负担,反正现在村民赚了不少钱,寻常的笔墨纸砚应该买得起。
里正没想到刘宛妙居然有这种想法,跟她确认了几次,她都表示没开玩笑,现在就让里正的儿子去帮忙寻教书先生回来,她要开始叫人盖学堂了。
连学堂的选址刘宛妙都看好了,看来是真的没开玩笑的,于是里正便将村民们召集起来,跟他们说了这件事。
村民们得知这事之后,都有点不敢相信,没想到刘宛妙一个女孩子居然想得如此长远,为村里盖学堂请先生,资助村中的孩童读书。
这些村民们赚了钱之后,其实也有想过将孩子送去读书的,只不过他们见村里唯一一家读书人,为了读书家徒四壁欠债累累,柳秀才还因为读书科举英年早逝,所以有些畏惧,以为读书这件事非常难,一直没下定决心送不送孩子读书。
而且大部分村民家的孩子多,不能全送去上学,还得有人留在家里做事,因此供哪个孩子读书,还得做选择,这才迟迟没有人送家里的小孩去镇上学习。
现在可好了,有人负担了大部分的费用,还帮忙请先生回来教学,孩子们上学不用离家,学堂就在村里,他们下学之后还可以兼顾家里的活,干活学习两不误,大部分人都决定,等学堂弄起来之后,将家里的小孩全部塞进去,即便读不出个所以然来,但能占点便宜就多占一点。
里正宣布完这件事让大家知道后,刘宛妙就在村里申请了一块地,雇村民们盖学堂,村民们想到这学堂是自家还是要用的,干活特别卖力也仔细。
学堂很快就盖起来了,里正的儿子也托关系寻了一个秀才公过来当教书先生,老师过来之后,村里的学堂正式开学了。
柳童生不再是村里唯一的读书人,地位不再特殊,他现在空有一个童生的名头,其他什么都没有,家里还欠了一屁股债,柳大娘每天听着学堂里郎朗地读书声,一口牙都差点咬碎了,总觉得刘宛妙跟李翠兰是跟自己作对。
其实柳童生想去学堂里上学也是可以的,毕竟教书的是有秀才功名的老师,教他一个童生还是没问题的,不过他这个人心高气傲,不愿意吃嗟来之食,所以一直躲在家里。
要刘宛妙说柳童生这个人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不过这不关她的事,她的养殖基地越来越大,现在除了养兔子,还开始养鸡鸭鹅,她甚至还想挖鱼塘养鱼。
不过考虑到鱼的运输问题,附近的市场也吃不下,做成咸鱼感觉档次又比较低,而且大家能随便下河摸鱼,她除非养出一些比较稀罕的鱼才有人买,但稀罕的鱼价格肯定贵,买的人也少,最后一算成本跟收益不成正比,她就放弃这个想法了。
因为养殖基地地扩大,刘宛妙请了附近几个村的村民做事,他们见到坪山村有了学堂,刘宛妙还出钱供自己村的孩子做事,特别的羡慕。
刘宛妙见状想起后世的一些公司福利,便大手一挥说,凡是在她这里做事的人家,孩子也可以送去坪山村的学堂读书,待遇跟坪山村的孩子一样,学费她负责,其他费用他们自负。
来给她做事的没想到打个工而已,居然还有这等好事,感激得不得了。
因为自己的职员将孩子都带来上学了,刘宛妙不得不考虑扩建职工宿舍了,正好她也想给自己造个大房子,干脆一起弄。
刘宛妙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自然不能跟以前一样,随便在山里搞个地方就扩建了,这是占村里的便宜,得去找里正将村里的山头买下来,否则等哪天里正追究起来,她吃不了得兜着走。
不过她摊子铺得太大,得重新规划一下,然找里正买地。
坪山村的里正也不是什么坏人,并没有见刘宛妙干得好就心生嫉恨,给她制造麻烦狮子大开口,所以她的山头很顺利就买下来了,现在她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刘宛妙自己画了个图纸,想建一个半山别墅,她见夏至还住着她的破屋子,于是拿着图纸上前询问说:“夏至大哥你的房子也太老了,正好我最近想扩建养殖场,顺便给自己建个房子,你要不要也来一套?”
夏至看着刘宛妙手里的图纸,画的还挺好的,不得不佩服她,真是个全才什么都会。
夏至对住的地方没什么需求,不过刘宛妙劝了几次,说要统一建筑风格,总不能山上的其他地方都建设得美轮美奂的,就她这个破房子跟狗啃似的,破坏整体的造型,于是就同意了这个提议。
她同意了之后,刘宛妙就开始雇人搞建设,养殖基地就这样成功升级为养殖场了。
现在普通的蘑菇养殖场已经不培育了,交给山下的村民去搞,把买卖的市场留给他们,刘宛妙开始只培育珍稀的菌菇种类。
因为她的养殖基地一开始有夏至弄的聚灵阵,所以产出的东西质量都很好,种出来的蘑菇口感比其他地方的蘑菇好,养出来的动物肉质也比市面上的肉都好吃,连皮毛都更鲜亮顺滑,所以销路非常好,在外面几乎供不应求。
养殖场划定了新地方之后,夏至也过去布下了一个大型的聚灵阵,等到这个聚灵阵失效,估计刘宛妙的生意也稳定下来了。
刘宛妙不知道夏至背地里的功劳,只以为自己真的是养殖小能手呢,新的开始,目标又远大了不少,除了搞养殖,还想搞种植,她要弄一个果园。
夏至对此说:“你看着办。”
反正她是看出来了,刘宛妙懂的事情非常多,气运加身,估计没什么干不成的事,最多就是中间有些坎坷,现在有她在背后提供聚灵阵,中间的坎坷也没了。
现在养殖场的规模上来了,做事的人也多,刘宛妙早已抽身出来做统筹指挥的工作。
她也学着那些古代人买了一些下人,掌握了他们的身契之后,使唤起来会比雇佣来的人更方便。
反正她又不是什么会施加暴行的人,这些人除了卖身契在刘宛妙的手里,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工作的福利待遇都比照雇佣来的村民,甚至他们的工作岗位更高级,基本工资跟提成都更多,而且他们中若是有孩子的,也同样可以送去读书。
读书识字明理总归是一件好事,虽然贱民不能参加科举,即便刘宛妙想要将这些奴仆的身契消掉,转为良民之后,也要三代都不从事贱籍工作,而后方能参加科举,但她的福利待遇还是让这些仆从们感恩戴德。
刘宛妙也说了,这些仆从若是表现得好的,她愿意将他们的身契归还,帮忙去官府那里消去贱籍,所以这些奴仆们只要想变成良民,就得好好干。
因为养殖场的福利待遇好,所有员工干活的热情空前高涨。
夏至见她们的工作都上了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