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如你一老七小全靠我-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当然好了,他们心里预估的也就是这么一个数了,至于什么契书,他们什么都不懂,自然还是不插手最合适。沈依依点头点的飞快,边点头还边扯了大郎的袖子,让他跟着感谢。
“谢谢大叔,谢谢牛叔,我们什么都不懂,也就是你们公道,才能说得这么明白,这是让我们学本事呢,我们见情。等回去,我让我爷爷画几张平安符,六畜兴旺符,明儿给两位叔叔送来,谢谢二位叔叔了。”
识趣又懂事,还知道感激,哪怕这会儿感谢还在口头上呢,这两个汉子也挺满意,谁也不会对孩子要求太多对吧。
大郎更是机灵的眼珠子一转,一个快步就将手里牵着的草绳塞到了那黑瘦汉子的手里,转脸还一脸老实的说到:
“我信得过大叔,牛大叔能喊您,必定是您最公道本事。”
这马匹拍的水平相当的不错,两个汉子都十分的高兴,这不是黑瘦的那个立马就开始从怀里掏银子了,边掏还边叨叨:
“真是个实心眼的小子,银子还没给呢,这羊就塞过来了,也不怕我坑了你们,呐给,拿好了赶紧的回去,这街面上可不安全。”
街面安全不安全的不知道,不过这会儿银子到手了,姐弟两个心里落定了是真,揣着银子走出牲口市的时候,大郎的心都是雀跃的,眼神都带着几分梦幻。手小心的捂着胸口放荷包的位置,低声嘟囔:
“居然这得了这么些钱?羊真值钱。”
“好了,别说钱的事儿了,你赶紧回家,一路上机灵些知道不?”
机灵些?大郎眼睛一眨,立马回神,肃着脸点了点头,然后一脸看谁都像是小偷的表情,快跑着往家冲了去。这模样看的沈依依都牙疼。
去了这么几个显眼的大东西,沈依依卖兔子的速度十分的快,等她回家的时候,大郎还在爷爷的屋子里开说书大会呢,说的就是那几只羊的事儿,弄得像是这羊全是他猎的卖的一般,还引得那些小的一个个跟着欢呼,热闹的不行。
沈依依瞧着院子里大郎的背篓里野菜都没倒出来,十分的无奈,有心想喊吧,想想这些个孩子,因为没了大人,又要做手工,日日的在家忙乎,日常也十分的憋闷无趣,今儿也算是难得撒欢了,所以到了喉咙口的话还是压了下去,只自己提了背篓做到了水井边上开始忙乎了起来。
她这里一提水,孩子们许是没注意,只顾着听大郎说话,炕上一直分心,牵挂着大孙女的沈清明却听到了动静,忙将头探出了窗子。
“大丫回来了啊!”
看到孙女也安全回来了,沈清明也安心了,虽然他也明白这些个钱实在不值得人惦记,县城治安也不至于这么糟糕,可孩子没回家,他又动不得,心里总是不免多牵挂几分。甚至隐隐的还有些担心,大郎是个粗小子,只顾着羊啊,钱啊的,也不知道大孙女这猎羊有没有伤着,那到底是山里,再是陷阱也难说安全。
如今看着人好好的,还能利索的提水,自然是放心了,跟着越发的为孙女欢喜起来。这年头运势好、带财的女子,说人家也能比旁人说的好些,大孙女年级可不小了,今儿这事儿是个好兆头。当然别的地方也要上心,大孩子归大孩子,该叮嘱的还是要叮嘱。
“二郎惹了粥,你先去吃饭,这些活计放着你弟弟们也能干。到底是上山,耗费力气多,要多吃些才不会亏了身子。”
“知道了爷爷,一会儿洗好了就吃,快的很。”
这边沈家的爷爷在叮嘱沈依依,另一头还有一个爷爷也在叮嘱孙子。被叮嘱的就是沈依依在山坡上看到的那个捕快小哥,而说话的则是义庄的守棺人简苍头。
“和你说了多少回了,让你别往山上去,别往山上去,你怎么就不听呢,咱们爷俩如今都有了月奉,加在一起都快2两了,县里就是小户人家也不过是如此,平常过日子不愁!就是房子,去了日常开销,再把那些个来接棺木的人留下的赏钱凑一凑,也能攒出来,你这还往山上去干啥?”
简苍头的眉头皱的死紧,坐在义庄大门边的条凳上,整个人都带着几分恼怒,可惜,那边正拨着獐子皮的简放却像是没感觉一般,只忙乎自己的,看的简苍头火头都能窜到头顶了,忍不住憋出了个大招来。
“你说说你啊,你爹……”
“我爹那是进的深了,又遇上了熊瞎子,那才没的命,我知道轻重,就在外围,能有什么事儿?没钱,没钱你的腿怎么办?大夫说了,只要有好药,重新接一次骨,你的腿就能恢复七八分,以后就不用拖着腿走路了,这不是大事儿?这能不赶紧的挣钱?你都57了,再过几年,可就错过了重新接骨的岁数了。这事儿不急?”
一说到爹,简放就像是被点了炮,突突突的就往外说,直接将老头的嘴给堵上了。听得简苍头的心都酸了起来,老泪都差点掉了出来,指着孙子的手都有些发抖,颤着声说到:
“我还能活几年?腿好不好的又有什么要紧?拖着不一样能活?一样能混饭吃。怎么的你嫌弃我这老头子腿脚不利索不成?为了这个上山,你傻啊!”
这话说的,简放感觉头都大了,这老头是不想讲理了!手里的獐子就那么一放,转头指着义庄里头的那一排棺木,没好气的问:
“这么些棺材,若不是我在,连个帮着搬抬的都没有,也就是帮着烧点纸钱的本事了,这活还能干多久?我都听到风声了,说是衙门要换人。”
“这不能,王捕头和你爹有交情。”
“我爹没了,交情在你让我进衙门的时候也用的差不多了,别人家有人要安排他能怎么办?总不能为了我们家,其他交情都不要了吧!”
别看在外头简放不怎么说话,可真叨叨起来,那嘴皮子真心不差,还特别的明白事儿。你说他说的能不对?其实简苍头自己也知道对,知道自己这活怕是不长久。可这治病的钱……没了这活岂不是更不该乱花?
“那你更该顾着自己些,我,我还能做篾匠,咱们老房子收拾收拾,总能安身。你好好的,咱们攒了钱修了老房子,到时候给你娶媳妇,生儿子,太太平平的香火传下去,这才是大事儿。”
在老人的眼里,所有的钱都该为孙子考量,他自己又有什么打紧?腿不好又不会送命,花钱不划算,对,他就是这么想的。可简放不这么想,在他看来,腿一定得治,这是孝,是他爹最后的念头,他不能不做。钱也一定得用心攒,不努力,不拼这日子不可能好。
“治好了腿多活几年不比什么都强?哪怕治好了,你再去寻个什么活挣回来呢,那也容易些不是!修房子,咱们这会儿的银子能够?破房子能有女家能看上?爷爷,攒钱的事儿你别管了成不?我心里有数,这家不是让我当了吗?你才是该顾着自己的那个。”
呵呵,不同的理念这日子哪怕是只有两个人呢,也太平不了,还不如沈家那一大家子和气呢。
第13章 。 情分、纷扰 这一日许是事儿都赶到了一……
这一日许是事儿都赶到了一起,高兴的不高兴的都不怎么安生。三婆婆家这会儿也气氛不怎么好,起因却不是自家的事儿,而是为了简苍头。
“你丈人那活计做了都有十来年了,从来也没出过错,怎么平白的这衙门里就说要换人呢?你妹夫不是和成器他舅是生死之交嘛,怎么就不帮一把呢。”
三婆婆自打听说简苍头工作不保就开始发愁,自家老大她知道,自打大儿媳妇没了,对着简家的人就上心,等着简大郎没了,那更是满心的亏欠,这要是爷俩过得不好,怕是那负担又要往自己身上扒拉,他也是人,一样样的全负担到自己头上,可怎么吃得住哦。
说来这事儿也是冤孽,起因还在7年前,老头子三人带着简大郎一起进的山,最后虽说两家都糟了难,老头子也一样没了,老二还断了腿成了瘸子,可简大郎……那一家就这么一个顶门立户的壮丁,又是因为推了老大一把,让老大避开了危险而导致自己滑了脚,摔了一跤落到了最后送了命。这心里能没半点愧疚才真不是人。
最要紧的是,当初简大郎那就是衙门里的捕快,老大能借着女婿进了衙门的门,也有填补简大郎空缺的意思,你说,这欠的情分到了这份上,能不上心?
不说原本就有大儿媳妇临终遗言要多照顾的事儿,就是简大郎那一推的恩情,那填补空缺的遗德,那简家爷孙两个就是他们老段家的责任。
所以啊,一听说简苍头的活计要不保,别说段家老大愁,就是三婆婆也急的嘴角都起了泡,段家老二更是揉着自己的伤腿,垂着头跟着叹气。反倒是老三,许是当年年岁小,心里伤痛恢复的更快些的缘故,反事儿更容易往好的地方去想,
“简大伯不做那活计也好,那个活计虽说银子是多些,可到底阴气太重,搬搬抬抬的,他这岁数也使不上什么劲,连着简放那孩子说亲都受影响。脱手了这个,让姐夫和大哥帮忙再寻个其他轻省的就是,不拘是守门的还是看牲口的,衙门照管的地方多,总能寻出那么一个两个的。最多不过是银钱少些而已,简放如今上差了,有了月奉,日子比以往总强些。”
“话不是这么说的,你忘了,自打简苍头在义庄做活,他们家那老房子除了前几年,简放爹和你大嫂他们在的时候住过人,后来就一直空关着,你说,这要是一时要回去,那房子还能用?不大修都不成,那可是一大笔的银子。简放才干了几日的差?简苍头因为那腿病,又能攒下几个钱?这猛地来这么一出,你说可怎么好?”
三婆婆想的多,突突突的一说满嘴都是问题,段家老二眉头皱的越发的深,微微抬头,扫了一眼默不作声的兄弟,忍不住拍了拍腿,接口道:
“不成咱们家帮着收拾收拾吧,再不济老三总是个木匠,师兄弟那里总能喊道熟手。我这也能帮着寻几个搭把手的人,大哥去和妹夫说一声,请上几日的假,三五日的不说修的多好,好歹也能凑出两间能住人的屋子。至于活计,大哥,我记得你上次说,简放正攒钱给简大伯治腿?若是这样,这活计退了之后索性歇一歇,等着腿好了再说正好。”
段大春自打做了捕快,日日在外忙碌,家里的事儿,连着儿子都基本是老二两口子帮着照看,所以对自家这弟弟的意见一向愿意多听几句,如今听着在理,自然是只有点头的份。左不过是自家出几两银子罢了,如今他这捕快当着,虽说月奉不算多,一月不过是1两2钱,可零碎的好处三五日的就有些,手头还算松快。
“成吧,就这么着。我先拿5两银子给你,这事儿你张罗着,不够先垫垫,过几月我在给你。”
一说钱,三婆婆立马就开始往怀里掏,边摸索边说到:
“我这也有,这几个月生意不错,去了一应的花销,攒了十几两了,反正家里也没什么大事儿,先用在这上头吧。”
“我师兄弟那帮忙给点小钱就成,这个我有,不用那么麻烦,开销也就是些材料钱,不用那么多……”
明明是给别人家修屋子,这一屋子的段家人愣是没有一个说一个不字的,可见这一家的心啊,真的挺好,最起码记恩。
这里和谐一片,一家齐心,全家这会儿一样阴云密布,却戳心的很,特别是全大娘,看着自家老三的眼神都带着刀子。
“当初娘就说这人不成,不成,你非觉得好,如今可好?咱们家都成了笑话了,多少年了,这一片就没出过这样的媳妇,牢里一圈下来,还有清白人?便是男人,这街坊邻里的也没这样的。”
这话说的很极端,偏偏这年头就认这个,谁让名声清白不清白的也一样是个说头呢,所以即使三郎很想为自己辩驳几句,都找不到话说。垂头丧气的恨不得有个地洞可以钻,他才17岁,好容易娶上个看着就心里欢喜的,谁知会是这样的结果呢,谁知道那样看着好看的人,这嘴能毒成这样呢?人命啊!听着都吓死人,怎么就能变成这样呢?他也很沮丧好不。
“行了,少说几句,明儿估计就该判了,我一会儿去找邱师爷塞几两银子,请他看在往日我家曾给他家做过活的份上,帮着往上头递个信,就说这样的媳妇咱们家要不起,想请衙门帮着一起判个休妻。算了,看在老朱头的面子上,说和离吧,彼此留个脸面。”
一家之长的全大伯不等家里人絮絮叨叨的闹起来,一言而定的将事儿做了个了结。而这个决定除了全三郎眉头动了动,感觉有几分不舍,这一家子人愣是没有一个劝上一句,由此可见那全朱氏是真不得人心啊!就是全大娘看着都觉得那是个蠢货,嫁进来几个月,愣是半点的情分都没结下,也不知道老朱头家是怎么教的。
老朱头家怎么教的这会儿已经没什么可计较的了,反正如今老朱家已经快愁死了,老朱头坐在关了门的面摊子灶火处,垂着头发呆,而老朱家的婆子则一边哭嚎,一边扯着儿子的手臂,一个劲的让儿子找人说情,可惜她怎么说,朱家老大都不动,让她说的烦了直接一个侧身就进了里间,开始忙乎手里揉面的事儿,权当没听见。
这下倒是将自家媳妇留给了朱婆子,让这当婆婆的又起了兴,指桑骂槐的闹了起来,只是那朱袁氏原也不是个好说话的,(小商户人家出身,嫁到小商户人家,支撑生意的女子,不厉害都不成。)
“我说婆婆啊,您这闹的实在是没理的很,妹子这嘴是我教的不成?骂死是我撺掇的不成?新婚几个月就让人退回来的小姑子,我这当嫂子的没大扫把赶人,嫌弃她带累了闺女的名声,将来不好做亲,那都是好说话的了。总不能连着闯祸都要赖我吧!那是成过亲的大人了,难不成还能当七八岁的孩子看?就是七八岁的孩子,也没有这么能闹事儿的。”
“你个生不出儿子的……”
“嘿,我说婆婆,您儿子才几岁?儿媳妇我才几岁?又不是生不出来,花儿不是你孙女?她才三岁,先开花后结果怎么了?你这么说是咒谁呢?这是盼着老朱家断子绝孙还是怎么的?我说你这怎么这么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