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仵作王妃-美人红妆案 >

第176部分

仵作王妃-美人红妆案-第176部分

小说: 仵作王妃-美人红妆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贾大夫一点即通,“你怀疑他们吃错了东西?”
  “是,”她抿唇,“所以我还要你帮我检查一下他们的胃中残留的东西到底有什么问题。”
  贾大夫轻叹一声,将那两个木盘子收好了。
  木梓衿见他把盘子收好之后,又问:“贾大夫,你为什么没有与王爷一同南下?”
  贾大夫又叹了一声,“是王爷让我留下的……”他蹙了蹙眉,“原本是想和王爷南下的,可王爷没同意。”
  木梓衿点头,“那由谁来为王爷调理身体?他若是受伤……”她的声音戛然而止,语意担忧憷然。
  “我让我的徒弟跟去了。”贾大夫正色道,“那徒弟是我的关门弟子,你只管放心就好。”
  木梓衿暂且放心,再无话可说,只好告辞。
  “你要走?”贾大夫忽然诧异地看着她,“你刚刚回王府,你要去哪儿?”
  木梓衿怔愣地张了张嘴,却没发出任何声音,“我……我还会回来的。”
  贾大夫不解地看着她,他一直在这深院之中从未出过府,也不知府外的世事变化。也不知如今木梓衿已经入住了平安侯府。
  木梓衿抿了抿唇,“无论如何,我会等他回来。”
  贾大夫微微怔愣,见她眼神坚定,似无所畏惧。他点点头,“整个王府的人,都在等王爷回来。”他点点头,轻声笑了笑,“而且,也相信,王爷一定会回来。”
  木梓衿在楚王府停留到傍晚,在王府用了晚膳。王府之中寂静雅致,只有她和宁浚相对而坐。
  宁浚狼吞虎咽,抓着肉骨头啃着,丝毫没有理会木梓衿,木梓衿也插不上话,只是自顾自的吃了半碗饭。
  宁浚敲了敲碗,发出叮叮的声音,扬声道:“再给我来一碗。”
  身后的侍女立即上前,又为他盛了一碗饭。木梓衿暗自数了一下,他已经吃了三碗饭了,加上这一碗,就是四碗。他也不怕吃撑了。
  “红线,我告诉你啊,你别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秘密了,”宁浚打了一割嗝,摸了摸臌胀起来的肚皮,“我顶多在这里等五哥回来,就算有什么秘密,我也……我也等五哥回来再说。”他神秘兮兮地笑了笑,“有些秘密,这京城之中的人,承担不起的。”
  木梓衿蹙眉,“什么秘密?”
  “……”
  宁浚很没好气地看了她一眼,从侍女手中拿过饭碗,继续大口大口的扒饭,还含糊地说道:“总之现在不能说。”
  木梓衿白了他一眼,他哀叹一声,“哎……若是木梓衿在该多好啊,她若是在的话,一定把这……把所有的案子都破解了,那些个牛鬼蛇神,就统统被杀死干净了。”
  木梓衿沉默不语,用完饭之后,恋恋不舍地出了王府。
  王府之外,京城之内已是一片阑珊夜色,万家灯火,将黑幕之下的京城夜景照得繁丽旖旎,交织光影里,她似乎看见王府外的轮廓,变得隐约模糊。出了这个王府,京城似乎黯然失色。
  车夫依旧在王府之外停着,王府门口两盏灯笼将府外宽阔的街面照得明亮通透,那马车静静地停靠着,在灯火的映衬照耀下,变得朦胧,似一幅陈旧的水墨画。
  她走出去,刚刚出府,便见马车之下下来一人。那人身形英朗高大,灯光将他的身影和轮廓勾勒得简单硬朗,一如他平时的沉稳刚毅。
  她脚步顿了顿,见他已经走了过来。
  “将军。”她走过去,带着些许歉疚地看着她。
  顾明朗僵硬紧绷的脸色在看到她出府的那一刻松懈下来,他轻声道:“走吧,跟我回去。”
  两人上了马车,车夫快速驾驶马车辚辚而去,速度很快,但很平稳。
  木梓衿没有回头,只是平静地坐着。
  一路无言,穿越过京城繁华绮丽的街道,似一叶扁舟,划过波澜潋滟的水面。
  马车停下之后,木梓衿木讷地跟着顾明朗下了车。两人一同进入平安侯府。
  她突然觉得陌生,更觉得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无措迷惘的感觉,甚至比她初入京城时更加的深切黏稠。
  她很难受,胸口之中沉郁,却依旧面色平淡。
  “我到了,将军晚上好好休息。”木梓衿在自己的房门前停下,对顾明朗说道。
  顾明朗疑惑地看着她,“你用过晚膳了?”
  木梓衿没有多想,点点头。
  顾明朗脸色微微暗沉,身影隐没在淡淡的阴影之中,似有些落寞。
  “如此,我走了。”顾明朗深深地看了她一眼,缓缓转身离开。

  ☆、青青子衿

  是夜,似乎是要将前几日丢失的睡眠补回来一般,木梓衿睡得很沉。次日清晨起床,依稀见窗棂之上映着的树影摇曳不已,院内淅淅沥沥的声音疏疏落落的敲打着。
  她在被窝里缩了缩肩膀,把手伸出去,光裸的手臂感到一阵冰凉,白皙的皮肤上很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天气已经变得这么冷了。她再眯了眯眼睛,还未完全明亮的天际淡淡的光透过窗户,泛着轻柔的银色。
  这种银色,木梓衿并不陌生。起霜了,霜露反射晨曦,泛起银色,似纱一般映在窗棂上。
  不知不觉,红退绿瘦。
  她撑起身体起床,略微收拾了一番,门外的人双儿与双双听到动静,开门进来,端了热水和洗漱用品,还有早膳进来。
  “姑娘昨日睡得可好?”
  木梓衿观察了这双儿和双双两天,虽然这两人是双胞胎,可依旧又细微的差别。她是仵作,对人体骨骼和皮肉组织很是熟悉,哪怕细微的差别也能发现。所以她如今能够清楚的知道,双双和双儿的区别在牙齿,两人喜欢笑,因为牙齿的不同,笑容也不一样。
  所以木梓衿一眼就认出开口说话的人是双儿。
  “好。”她淡淡地点头,洗漱完之后,吃了早膳,拿上披风披好。
  “姑娘要出门吗?”双儿问道。
  “嗯。”木梓衿点头,犹豫了一瞬,说道:“我会乘马车出去,不必担心。”
  双儿和双双对视一眼,轻轻点头。
  木梓衿依旧乘坐马车去楚王府,经过一夜的提炼,相信贾大夫已经有了答案。马车辚辚而去,她进入王府时,见红袖快速地走了出来,见到她,脸色一喜。
  “红线,南方来信了,我原本还打算去平安侯府见你的。”红袖端正款步的走过去,双手拢在衣袖之中。今日气温骤然下降,她穿了一件厚实的衣裳,风起不动。
  “信?什么信?”木梓衿的心立刻悬了起来,既激动又起伏不定。
  红袖带着她进了水榭之中的暖阁,暖阁内温暖清透,红袖这才把袖中的信拿出来,信封上只简单的写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几个字,没有收信人姓名,可其中隐藏的“梓衿”两个字,知情人都明白。
  “悠悠我心……”木梓衿拿过信,轻轻地抚过其上的字迹,脑海之中有些空白。她慢慢将信拆开,拆得小心翼翼,生怕不小心将信拆毁了一般。
  薄薄的一封信,木梓衿的手有些颤抖,指尖感触不到任何内容,直到把信打开完,从里面拿出一个封好的纸袋,纸袋薄而轻,纯白色,没有任何杂质。
  她与红袖疑惑的对视一眼。打开纸袋,发现里面只有一朵不知名的白花。
  经过快马加鞭,星夜兼程,这朵白花依旧鲜嫩,花瓣舒展,绿叶葳蕤,静静地躺在木梓衿的手心里,轻柔得没有任何力量。
  木梓衿似能想象出,宁无忧或许在南方开满花的阡陌之上,摘下这朵最常见的连名字都不知道的花。
  这是从他所在的地方开出的花朵,辗转千里,从南到北,送到她手中。
  或许他明白,她在等着他,在牵挂着他,所以只能用这样隐晦的方式告诉他,他那里陌上花开,一切都好。
  木梓衿小心翼翼地把花放回纸袋之中,用信封装好。
  心思再转几圈,神色变得平静起来。既然她的信,宁无忧已经回了,那么京城之中的事情,他也定然是知道了。她抬头看了看红袖,微微抿唇。
  她把信收好,往贾大夫的住处而去。
  贾大夫将自己缩在屋子里,听见木梓衿敲门,一声都没吭。
  木梓衿蹙眉,刚想推门进去,一个小童走了出来,小童拉着她的手,说道:“姐姐,爷爷还在研究药物,需要再等半天。”
  “半天?”木梓衿蹙眉。
  “嗯!”小童狠狠地点头,“爷爷是这么告诉我的,他说,半天。”
  木梓衿缓缓地吸了一口气,点点头。
  这半天,她回了自己的勤居所。午时,王爷上来了人。
  是暗中而来的端王宁涛。
  他与木梓衿在善水堂相见。
  “我今日收到五哥的信,”宁涛说道。
  “我知道。”木梓衿点头,“我也收到了。”
  “看来你已经知道了。”宁涛蹙眉,神色凝重,“五哥告诉我,他还上书了奏折,至于内容,你明白吗?”
  “明白。”木梓衿点头。
  宁涛倒抽一口凉气,不可置信地看着这个女人。冷静、平和、从容,漆黑的双眸坚定睿智。她简直是一个矛盾的结合,分明看起来很柔,可内心却很硬。
  宁涛深深地看着她,无言一笑,眯了眯双眼之后,便轻笑道:“既然如此,我就去办了。宫里的人,我也已经去安排了,若是不出意外,会很顺利。”
  “一定会顺利。”木梓衿说道,“不过是将以前的事情重提,再顺水推舟而已。”
  宁涛点头,“或许……”或许什么,他没再说,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木梓衿一眼,便起身离开。
  半日之后,木梓衿从贾大夫那里得到一个答案,她将答案写进线索之中后,离开王府。
  次日,京城之内发生一件大事。
  楚王不远千里上书,请皇帝下旨,将谢氏嫡女谢明娆指为楚王妃,并接入王府,等候他归来成婚。
  谢明娆原本就是定好的楚王妃人选,一应条件早已被当初谢家的人创造好,生辰八字等与楚王最是匹配,又有浑天监推算过,是楚王的最佳良配。当然,这些都是谢家人说的。
  端王宁涛进宫,与皇帝陈情,代替楚王,将谢明娆接入王府之中。
  那日,木梓衿站在街道人群之中,看着谢明娆的车架被仪仗簇拥着进了王府。谢明娆身着红衣,红得似锦,红得如霞,如同一身嫁衣。
  木梓衿紧紧地看着她的背影,似松了一口气,又似乎被沉重地压着,透不过气来。
  这是她给谢明娆的承诺,她做到了。
  可却无疑在自己心头狠狠地划了一道口子,血淋淋地难以直视。
  直到谢明娆进入王府,看热闹的人群在缓缓地散去。她快速离开。
  京城之中暗涌涌动,而千里之外的云南,瓢泼大雨之下,战火纷纷!
  大成延熙四年七月,云南王旧部,集结兵力,占领云南多地,率叛军,叛!
  大成延熙四年八月,大成楚王,奉皇命率兵再度南下,调京中兵力,与云南节度使大军汇合。
  大成延熙四年八月二十七,楚王调遣兵力,兵分三路,以极少兵力暗中攻入叛军所集之地。一军从南,一军从北,另一军,绕过云南苍茫大山与森林,攻入叛军后方。
  大成延熙四年八月三十,三军在云南百夷族最集中之地暗中汇合,楚王策马亲征,领北军正面直攻叛军根据地。三军三面应和,战事打响。
  与此同时,云南节度使奉楚王之令,分散部分兵力,散于云南散布叛军各处,短短十日之内,大军暗中巧妙攻入,夺取叛军所占各地,辗转由南至北,清扫叛军余力,势如破竹,如秋风横扫。
  云南各地百姓各族夷人,纷纷响应楚王殿下,应和暴露各叛军藏身之地,并配合捉拿,叛军被擒,楚王率人留下防守,云南被毁之地百废待兴。
  南方的战火之中,楚王万民拥戴。
  被擒拿的叛军,有的是为生计所迫,误入军中的贫民,有的是鸡鸣狗盗的歹徒,有的是作恶多端的江湖歹人,有的是占山为王的土匪强盗……
  楚王下令,放良民,惩暴民,除暴安良,军令如山!所被擒获之人,一律按大成律法所定。
  大成延熙四年九月初一,云南节度使兵力北上,与楚王所率领的三军汇合。消息一经传出,云南之地百姓振奋,叛军犹如困兽,越发肆掠。
  大成延熙四年九月初五,宁无忧已斩下叛军总帅头颅,夜色烽火之中,狼烟在细雨冷风之中滚滚而上,整片丛林弥漫在血腥战火之中。马蹄铁骑踏平葱葱郁郁山林草木。楚王大军埋伏于丛林之中三天三夜。
  将士们忍饥挨饿,承受风吹雨打,忍受原始丛林之中虫兽的威胁,匍匐于潮湿阴冷的地面,趁着夜色,埋兵布阵,布置陷阱。
  宁无忧与将士一同隐没在山林之中,等候着敌人进攻,落入早已布置好的罗网之中。
  大成延熙四年九月初六,被楚王三军与云南节度使等兵力攻围的叛军,欲意丢弃根据地转战退居,趁夜色行军逃离,却误入楚王早已布置好的兵阵之中。
  大成延熙四年九月初八,楚王率兵亲自守阵,一天一夜之后,叛军兵力,八千被斩,两千投降,余者老弱病残,不敢应战。
  这场战争,本不应如此惨烈,区区一万兵力的叛军,对于大成来说犹如蝼蚁,偏偏楚王只率领六千兵力南下,以少胜多,虽说军功赫赫,在大成历史之上留下光辉一笔,可终究战况惨烈,六千兵力南下,不适应云南齐侯地形,虽说将士英勇杀敌,可多少热血男儿,终于死在这云南的边陲之地,热血洒在了异乡,致死都来不及看一眼家的方向。
  那日,倾盆大雨,雨帘重重阵阵,涤荡整座大山深林,将将士的鲜血冲入潮湿阴暗的泥土之中。
  宁无忧一身战甲,手中一柄秋水青峰,矗立于战野之中。雨水冲刷,将他身上的殷红血色冲洗干净,将他的头发衣服冲得紧贴,将他一身银色的铠甲冲得锃亮锋利。他的双眼透过大雨,扫视着尸骸遍野,静看着血流成河,面无表情。
  风吹过,大雨之中,有顽强的花草,生长在参天古木之下,在血色的浸透晕染之中,妖娆蓬勃,与死寂的战场形成强烈的对比。
  他走过去,慢慢俯身,将一具年轻将士的尸体放好,发现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