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打飞机 >

第39部分

打飞机-第39部分

小说: 打飞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途岛的陆基侦察机有最新的报告了吗?”弗莱彻又向情报官询问。
  “将军,还没有最新的报告。”情报官回答到,“但据截获的无线电得知,日军正在攻击白令海的我国阿留申群岛。”
  “阿留申群岛,日军这是什么意思。”弗莱彻皱了皱眉头,毕竟阿留申群岛也是美国的领土。
  “我认为这只是日军的牵制性攻击,无需理会。”声东击西的法子,蒙特也有得出售,一眼便看出了这是日军的佯攻。
  “看来我们必须加大侦察力度,既然日军的战列舰编队己经进入1000米海域,作为先头部队的敌航空母舰编队估计应该进入800…700海里的范围。密切留意中途岛陆基侦察机的报告。”弗莱彻说。
  “是的,将军。侦察机每次起飞的数量,将增加2架。”蒙特点了点头。
  可以这么说,美军在中途岛战时的侦察效率要比日本的要高得多。美军的主要侦察兵力包括20艘潜艇,30架岸基巡逻机,若干舰载侦察机,强有力的无线电侦听、破译部门。主要战役侦察行动包括对日军无线电通讯的侦听、破译,建立潜艇警戒线,岸基巡逻机与舰载侦察机的巡逻警戒和侦察监视。正是这种严谨的近乎天衣无缝的布置,令美军准确地掌握了日军的进攻企图和方向,而且在战中能及时发现并掌握日军的动向,为美军在即将到来的战斗中捕捉战机、用兵施计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相反,日军的侦察显得错漏百出。作为作为先期警戒的潜艇,竟然于6月4日才到达预定海域,美特混舰队早已通过该海域,潜艇警戒成了“马后炮”。作为战时战役侦察行动的k计划,居然没有计划预案,最后因为美军的行动不了了之。而值得一提的是,在战时原定在搜索扇面中央担任侦察任务的“利根”号和“筑摩”号两艘巡洋舰上的4架侦察机却因弹射器发生故障而未能准时起飞,起飞时间延误了整整30分钟。在搜索的过程中,“筑摩”号的6号侦察机,在搜索时出现引擎故障,被迫提前返航。这对于日军来说是一个严重致命的失误,美特混舰队刚好就躲在这架提前返航的侦察机的侦察范围之内。(呵呵,或许是有主角在战舰上吧,上帝帮了美特混舰队一把。)
  6月3日,特混舰队的高级军官们在焦急的侦察、分析、等待中度过。蒙特也只是在深夜后匆匆地在船舱里睡了几个小时,便在黎明时分准时醒来,继续向侦察机中队下达起飞侦察的命令。
  “有消息了。”6月4日清晨,情报官兴奋地拿着一份刚从通讯密码室里接到的电报,向弗莱彻报告。
  正坐在舰桥指挥室的椅子里,闭目养神的弗莱彻立即跳了起来,伸手接过情报官手里的电报译文。这是一份由中途岛陆基“卡塔林娜”侦察机发回来的报告“敌战舰,方位262度,距离700海里,11艘军舰,航向090度,航速19节。”
  标图官马上把敌舰队方位标在了海图之上。特混舰队的参谋人员马上紧张了起来,立即着手分析新发现的敌舰队是否为预定要攻击的敌南云忠一所属航空母舰编队。几个参谋人员各执一词。
  “从方向、距离和航速上判断,我认为这依然不是我们需要攻击的目标,估计这只是日军的运输或者登陆部队。建议我特混舰队继续原地等待。”蒙特力排众议,向弗莱彻少将一再强调自己的推断。
  反复衡量后,弗莱彻少将最后采纳了蒙特的建议,暂时按兵不动。这个决定何其正确,仅仅相隔了大概半个小时,又收到了另一份来自中途岛陆基侦察机,美军艾迪中尉在距中途岛西北200海里处发回的报告:“2艘航空母舰和主要舰艇,方位320度,航向135度,航速25节,距离180海里。”紧接着不久,中途岛上也发出了遭受空袭的信号。
  “全舰队,最高航速,向日舰队方位前进。”由于美日双方舰队相对距离较远,作为战场总指挥的弗莱彻少将立即命令美第16、第17舰队火速向日军舰队接近。
  就在蒙特所在的特混舰队,不惜一切赶往战区海域,缩短距离,力争进入作战半径的时候。中途岛上已经进行着激烈的战斗。
  由日本南云忠一中将率领的日本第一航空舰队,于4日清晨5时左右从“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起飞水平轰炸机、俯冲轰炸机、战斗机各36架,合计108架,对中途岛实施第一波攻击。
  凌晨6时整,日军第一波机群到达中途岛上空。由于中途岛的侦察机早一步侦察到日军的战舰,美军在中途岛机场上的100多架飞机已经升空转移,机场上空空如也,偷袭珍珠港的那种便宜再也没有了。中途岛的空袭战斗警报声,响彻整个基地。
  等待着日本机群的是26架早已升空,严阵以待的“野猫”式战斗机。但可惜的是,中途岛的战斗机飞行员都是些刚从训练学校出来的,没有实战经验的新兵。而日本战斗机的飞行员却都是久经战阵的老手。再加上日军“零”式战斗机的性能要优于美国“野猫”式战斗机的性能。短短15分钟的激战,日本战斗机便击落了15架美机,而自己却1架未损失。完全控制了制空权。日本轰炸机安全抵达中途岛上空,肆无忌惮地对包括东岛机场、机库、机场跑道及其他地面设施在内的目标进行了袭击和轰炸。岛上的设施大部分受损,但因为机场上的飞机早已转移,日军想消灭中途岛上的飞机的战斗目的没有达到。
  鉴于轰炸中途岛的情况不理想,日本第一波攻击机群指挥官友永丈市大尉向南云忠一的舰队发回了“需要进行第二次攻击。”的电报。正是这一电报,成了日军航空母舰出现指挥混乱的导火索。
  按照原定计划,日本航空母舰的舰载机,估计只对中途岛进行一波次的攻击便能有效摧毁该岛上的设施。所以停在航空母舰甲板上的第二波次战机,装备的是鱼雷和轰炸军舰用的重磅炸弹。但如今却需要对中途岛作第二波次的攻击,这就必须将鱼雷和炸弹全部卸下来,换成攻击陆地目标用的80号炸弹。一卸一换,将需要1小时到1小时30分钟的时间。
  接到友永的电报后,南云司令部的参谋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人主张为防备美国特混舰队,应维持现状。但也有人认为此次作战的目的在于攻占中途岛,应趁此机会彻底摧毁敌人的基地,掩护登陆部队顺利登陆。
  还没等南云作出决定,收到友永电报后的5分中,从美国中途岛机场上先期起飞升空的陆基飞机便搜索到南云中一的第1航空战舰编队。在没有任何战斗机的掩护下,向南云的航空母舰编队发动了第一次攻击。
  要是蒙特这个时候在现场,定会惊奇地发现,这时的美国飞机,就像日后日本的神风敢死队。完全不理会日本护航战舰猛烈的对空炮火和在空中警戒巡逻的零式战斗机的攻击。一架又一架向日军舰队发动如飞蛾扑火般的自杀式袭击。在整个中途岛海战中,美军陆基飞机先后分四批对日舰队进行轮番攻击。
  这时来的是第一批的四架陆军B…26轰炸机和第二批的6架海军“复仇者”式鱼雷机。他们既没有战斗机护航,也不打算和日本战斗机纠缠,更是不顾日舰发射的猛烈炮火,径直扑向日本旗舰“赤城”号航空母舰。当4架B…26轰炸机从“赤城”号左船舷以70米高度掠海而来正想投掷鱼雷时(这次B…26是挂鱼雷出战),日本在空中警戒的近十架“零”式战斗机一拥而上,拦住美机的去路,顿时就有3架美机被击落,剩下的一架匆匆扔下鱼雷,转身便逃。
  还没等日本人欢呼,“赤城”号的右船舷上空便出现了6架美“复仇者”式鱼雷机。这正是鱼雷机攻击群惯用的左右夹击的战术。航行在“赤城”号右侧的战列舰“雾岛”号首先开始射击,重巡洋舰的对空高炮也跟着射击。但却没一命中。这时三架零式及时从“赤城”号左侧赶回,拦截并击落了其中三架美机。但另外三架没有受到拦截的“复仇者”鱼雷机,不顾一切地飞向“赤城”号,并最后投下了鱼雷,抽身撤退飞走时有一架被炮火击落。三条鱼雷翻滚着浪花向“赤城”号奔去。可是美国的鱼雷出名的垃圾,“赤城”号轻易地躲过了慢慢行进的美国鱼雷。那些冒着生命危险,做了炮灰的飞行员,这次又是白搭了。令人气愤的是,这样的一幕还要重复上映。
  美国中途岛陆基飞机的轰炸袭击,使日本南云忠一中将下了决心,下令:“己作好攻击敌舰准备的第二波飞机,立即更换弹药,准备再次空袭中途岛。”这样一来已挂上鱼雷的日轰炸机不得不返回机库更换对地轰炸用的炸弹。日本四艘航空母舰上的第二波飞机都没有起飞。
  但在半个小时后,南云却收到了来自“利根”号上因故障晚起飞半小时的4号侦察机的侦察报告“发现敌军舰10艘,方位10度,离中途岛240海里,航向150度,航速20节以上。”这一报告立即又使南云忠一推到了两难抉择的地步。为了稳妥起见,南云忠一作出了暂停更换飞机弹药的决定。由于侦察报告中并没有指出敌战舰的舰只种类,使南云及其参谋暴跳如雷,严令侦察机查清美军舰只种类。正是由于这一延误,令日军飞机耽误了更换弹药的时机。直到8时20分左右,侦察机才确定美军舰队中有航空母舰。
  就在这个决定性的时刻,日本第一波攻击机从中途岛返回到日军航空母舰的上空,由于这些飞机的燃料已快用完,要求立即降落。但是现在四艘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上已摆满了准备起飞的第二波飞机,这些飞机装着对地轰炸使用的炸弹。
  这样一来南云又遇到了一个艰难的选择题:要么立即起飞俯冲轰炸机和换上炸弹的鱼雷机去攻击美军舰队,然后收回第一波飞机,但这第二波飞机将要在无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冒险攻击;要么立即将甲板上的攻击机撤回机库,先收回第一波飞机和战斗机,完成战斗准备后再攻击敌舰队,但这要耽误进攻的时间。
  整整十分钟,南云中一为这个问题举棋不定。第2航空母舰编队司令山口闻多来电建议:“应立即命令攻击机起飞!”,但南云忠一没有采纳山口闻多的建议。为了不让第一波攻击机群的100多架飞机掉到大海里,南云下达了“清理飞行甲板,准备回收飞机”的命令及“收机作业完成后,我部队暂时向北挺进,捕捉并歼灭敌机动部队。”的命令。
  这样四艘航空母舰甲板上的攻击机再次被运回机库,更换鱼雷,同时回收第一波飞机。正是这种鱼雷换炸弹,炸弹换鱼雷的反反复复中,令到日本的第二波攻击飞机一直不能起飞升空,错过了有利的时间。反复更换拆卸弹药的巨大工作量,令各航空母舰立即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日本的航空地勤人员,忙得根本来不及将拆卸下来的普通炸弹按要求送回安全的弹库,而是顺手堆在了机库的角落上,甲板上,忙中出错,乱中生灾。日军未战,却已成败像。
    正文 第六十五章 决战中途岛(二)
     更新时间:2009…2…1 19:42:49 本章字数:6246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美国两支特混舰队一先一后乘风破浪,在太平洋的蔚蓝的海水上急速前进。以“企业”和“大黄蜂”号为主力的第16特混舰队在前,相隔一段距离后的是以“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为主力的第17特混舰队。
  “与敌航空母舰编队的距离已经进入150海里的作战半径,请将军批准突击机群立即升空轰炸敌舰。”经过连续两个小时的急速航行,美特混舰队于8时进入了作战半径。蒙特此时已经身穿飞行员套装,请求弗莱彻少将批准升空。
  “各舰保留一个战斗机分队作空中警戒,保留‘约克城’号侦察俯冲轰炸机中队作为后备,其余飞机全部起飞实施对敌舰队攻击。”由于是3打4的兵力对比,弗莱彻少将经过反复思考,最后作出中庸的作战决定,保留一部分飞机作为第二波次攻击的预备队。
  “成败在此一战,愿上帝保佑我们的勇士。”弗莱彻少将在甲板上亲自向整装待发的美国飞行员祈祷祝福。
  “请将军放心,这次一定要日本航空母舰有来没回,尽葬太平洋海底。”蒙特立正敬礼,向弗莱彻少将说到。然后回身手一挥“出发”,率领集合好的飞行员奔向了已经加满燃油弹药,排列在飞行甲板上的战机。
  八时许,筹划已久的对日攻击战就开始了。第16特混舰队的飞机首先起飞,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了35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15架“复仇者”式鱼雷机和10架“野猫”式战斗机。从“企业”号航空母舰上起飞了33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14架鱼雷机、10架战斗机。8时40分,17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12架鱼雷机和6架战斗机又从”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上起飞。共152架飞机,铺天盖地,呼啸着向日军所在海域杀去。
  二战时,在机载雷达没有广泛应用前,大机群的协调统一作战,是个极其困难的事。机群起飞后,要想向正确的方向飞去,并不容易。必须倚靠有丰富经验的飞行员在机群前方进行领航,指引后续机群。而这一领航职责通常是由飞在机群最前方的战斗机分队长担任的。152架飞机的庞大机群,是美国开战而来的第一次。由于起飞的次序问题,蒙特所在的“约克城”号的飞机处于后发殿后位置,空中导航的重责便落在了最先起飞的“大黄蜂”号战斗机中队长的身上。可惜的是,“大黄蜂”号在太平洋战争开战以来,并没有参加过重大战斗的经验,如此重要的领航任务,显然超出了该战斗机中队长的能力上限。
  天公不作美,战斗所在海域的天气开始变得恶劣。再加上美国战斗机、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的飞行速度参差不齐,起飞不久,机群便出现了混乱现象。庞大的机群缺乏配合,编队四分五裂。这样一来,很多飞机分队相互之间拉开了距离,特别是飞行速度较慢的鱼雷机分队,无论是“大黄蜂”号、“企业”号还是“约克城”号的鱼雷机中队,无一例外地都与飞在前面的战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