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倾宋 >

第514部分

倾宋-第514部分

小说: 倾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将这些不值钱的东西全都随手扔出来。

    更触目惊心的,是不知道生前承受了多少痛苦的枯骨,靠在墙壁上或者趴在曾经存在的门槛上,大火吞噬了他们的肌体,也吞噬了他们的灵魂。而更多身异处的尸体,集中倒在街道两旁的小巷中,可以想象蒙古人曾经在那里进行了有计划的集体屠杀,尸体上的刀痕和被鲜血染成红色的土地,无声无息的控诉着曾经的暴行。

    看到这一幕,王翼周怎么都不可能笑出来。周围所有骑兵也都是脸色一沉,悄无声息的攥紧马槊。

    王翼周和其余骑兵一起在村子十多里开外游弋,等待信号,所以一开始并没有进入过村子,并不知道村子中竟然有这样的悲惨,还以为这只是一座被放弃的村落。

    “咱们终究是来晚了一步。”徐晨叹息一声,“之前实施暴行的那一队蒙古鞑子,不知道向哪里去了。不过至少咱们在这里消灭了不少蒙古人,还有一个千夫长,勉强算是可以慰藉这里死难的父老乡亲。”

    话音未落,徐晨回头看了一眼亲卫队长,亲卫队长会意,指挥手下前去收敛死难的村民尸体。

    前方的杀声已经渐渐平息,十多名蒙古骑兵跪倒在地上,双手高举,惊慌的看着围着他们打转的明军士卒。

    这些蒙古骑兵都是女真人,毕竟真正的蒙古人都知道,明军是不可能放过自己的,尤其是在这等刚刚被屠杀洗劫过的村落,所以他们就算是拼尽最后一丝力气也要抵抗。而女真人不同,本来他们就是被强拉的壮丁,在机上饥肠辘辘,实际上早就无以为战,蒙古人还在的时候尚且可以装装样子,蒙古人都战死了,他们自然也就没有抵抗的斗志了。

    毕竟在之前大家都饥饿不堪的时候,女真人分到的粮食远远比蒙古人少不说,那些蒙古人看向女真人的眼神,分明就是想要将他们也都一并吃掉的意思。

    王翼周低低咒骂一声,正想要催马上前,徐晨手中狼牙棒猛的一抬,拦住王翼周的去路。

    “旅长!”王翼周的眼睛已经通红。

    “旅长!”周围明军骑兵同时喊道。

    徐晨霍然回头,冷声说道:“大明现在需要战俘!”

    徐晨说的是事实,对于大明来说,不缺钱,也不缺少北伐的精锐士卒,但是缺少劳力,尤其是苦力。所以朝廷在北伐之前就曾经下达过明确的命令,尽量多抓俘虏。

    虽然徐晨知道这些女真人为虎作伥,跟在蒙古人屁股后面没少做坏事,甚至有的时候蒙古人懒得下手了还会让女真人去。所以这些女真人手中汉人的鲜血一点都不少,更何况华夏和女真,本来就是百年世仇!

    但是徐晨不能杀掉他们,甚至还要派人护送他们回去,因为这些人将会为大明直道的修建、运河的疏浚出力。

    被徐晨这一声大喝,王翼周虽然还想争辩,一句话梗在喉头,最后什么都没说。

    而在此时,站在屋顶上眺望的一名士卒喊道:“有人,骑兵!”

    村子中打扫战场的明军将士都是吃了一惊,纷纷提起手中的兵刃。

    一队足足百人的骑兵飞快冲向村子,而一面赤色龙旗在骑兵队伍中迎风飘舞。看到这赤色旗帜,将士们顿时松了一口气,而徐晨却是皱了皱眉头,冲着王翼周使了一个眼色。

    王翼周顾不上其他,点了点头便招呼手下将士跟上去。

    作为两淮军的精锐,第一旅自然当仁不让的充当北伐前锋,甚至在北伐还没有开始时候就杀入蒙古控制州府中,为两淮军扫清道路。所以第一旅是两淮军各部当中冲在最前面的,左翼的第二师和右翼的第三师距离第一旅实际上都有几十里的距离,而且就算是急行军赶上来,这两个师也不可能抽调百余人骑兵先行。

    毕竟骑兵对于明军来说,还是好东西,除非十万火急,谁都不会这样暴殄天物。百余名骑兵一旦被蒙古鞑子大队现,就算是想要逃命,也必然会被吃掉大半。

    所以在这个时候出现的明军骑兵,是真是假还真的难以辨别。

    这也是为什么徐晨让王翼周前去一探究竟。王翼周这小子勇猛不说,还继承了王坚、王安节一脉相传的聪慧,甚是机灵,所以徐晨相信,如果有什么不对劲的话,王翼周一眼就能看出来。

    而周围明军骑兵也都暗暗含了一口气。两淮军第一旅是精锐,这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第一旅是两淮军骑兵拥有数目最多的一个旅,足足三四百人。就算是对面来的是蒙古鞑子上百人本部骑兵,第一旅也有信心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更何况在这周围,大多数的蒙古骑兵实际上已经是女真人、唐兀人甚至渤海人在充数了,真正的蒙古骑兵已经难觅踪影,更不要说蒙古本部骑兵以及怯薛军这样精锐中的精锐。

    前面王翼周和那领队的都头交谈两句之后,立刻带着人回转。

    徐晨松了一口气,王翼周显然是已经验明过对方的令牌,这小子将门世家出身,实际上还算个半吊子皇亲国戚,在这方面自然很有经验,他认为没错的令牌,自然就不会有错,这一点上徐晨是信任王翼周的。

    “旅长,陛下诏书!”王翼周上气不接下气的冲过来,“来的这一队骑兵是禁卫军的人。”

    “禁卫军的人?”徐晨顿时怔了一下,禁卫军是陛下亲军,陛下动用自己亲军前来送诏书,说明这一道诏书真的是重中之重。

    “徐旅长果真是英勇异常,害的兄弟一番好找,没有想到徐旅长竟然已经冲到这里了。”那禁卫军都头是个爽朗汉子,从王翼周身后纵马上前,冲着徐晨拱手朗声说道。

    虽然对方只是一个小小都头,但是这气势阵仗看上去就非是凡人,徐晨也知道禁卫军是从各大主力战军中遴选的精锐,有的人甚至为了进入禁卫军,宁愿自降等级,所以别看禁卫军中一个小小都头,甚至有可能曾经是个旅长也说不定。

    徐晨当下里不敢怠慢,拱手还礼。

    “陛下诏书,徐晨接旨!”都头从怀里拿出来信封。

    周围的明军将士急忙下马,而都头也从马背上翻身下来,将信封递给徐晨:“徐旅长还请检验一下火漆。”

    旁边亲卫递上来小刀,徐晨接过来信封翻覆看了一遍,将火漆翘掉,展开里面的诏书,只是粗略的扫了一遍,徐晨脸色就是一变,旋即大声喊道:“拿舆图上来!”

    趁着亲卫拿舆图去,徐晨双手端着诏书,冲着都头点了点头:“辛苦兄弟了,这一份诏书,果然有千钧之重。”

    都头敛身一拱手:“陛下有令,请徐旅长接到诏书后立刻出,另外属下这百十号人也全部听从徐旅长的调遣!”

    徐晨嗯了一声,脸上更多的是凝重,显然他已经明白自己要承担什么重任,并没有因为平白增添了上百精锐的禁卫军骑兵而感到惊喜。

    舆图展开,徐晨看了一眼,闭上眼睛沉思片刻,方才扭头大声喊道:“传某命令,即刻启程!”

    一名都头急忙说道:“旅长,那俘虏怎么办?”

    徐晨想都不想,冷声说道:“军情十万火急,少一个人就减弱一份战力。这些战俘全部就地格杀,另外蒙古鞑子留下的战马足足有五六百匹,实在不行两个人分乘一匹,骑兵也都把副马分出来供骑乘,即刻出!”

    骑兵的副马,一般是作为替换所用,此时全部拿出来,显然真的说明军情十万火急,需要第一旅进行长途奔袭。而看徐晨调转马头的方向,是向北。第一旅是两淮军甚至整个主要战场各主力战军最北侧的队伍,继续向北······就是更加深入蒙古鞑子的腹心之地。

    所有将领都打了一个寒战,不敢怠慢。

    他们很清楚,这一战有的打了。

 第五百三十七章 燕兵夜娖银胡觮 上

    微雨纷纷,两淮田田。』『。2

    龙舟行驶于运河之上,两岸的淮南土地不断的后退,风雨中荡漾的水波拍打着船身,只不过因为龙舟体型庞大,所以在这小波浪面前根本没有丝毫晃动,可以称之为“如履平地”。

    两淮曾经是南宋和蒙古对峙的前沿,在两淮的风风雨雨中,双方曾经数十年血战拉锯。守江必守淮,宋廷明白这个道理,蒙古人也明白这个道理,当时在两淮集中的都是双方最精锐的军队,如果不是蒙古突然将目标转向襄阳,取中路南下,恐怕这两淮的土地上还要平添无数白骨。

    在大明成立之后,镇海军、两淮军席卷,整个淮南淮北也就全部成为大明的土地,而为了让因为兵荒马乱而荒无人烟的两淮恢复元气,大明着实费了一番功夫,无论是运河的疏浚还是从江南向北的移民,实际上都在带动整个两淮地区的繁荣。在加上淮水本来就连同运河、大河,所以沿着淮水两岸的城镇也因为大量南方商贾的到来而焕生机。

    上一次叶应武北巡,路过两淮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番大兴土木的景象,而现在运河航运催生的码头、城镇在河两岸鳞次栉比,两淮也自然而然的重新成为了大明南北沟通的中心。

    手中拈着棋子,叶应武皱眉看向棋盘,不为外物所动。

    叶应武的棋艺在后宫中本来就已经是一个人尽皆知的笑话,所以众多嫔妃平时只要可以,打死都不愿意和叶应武下棋,因为赢了陛下脸色不对,可是想要输棋,就算是故意放水似乎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这也使得叶应武有一段时间在后宫中无人能敌。一直到格桑出现,叶应武才总算是“棋逢对手”。两人时常捉对厮杀,难解难分。只不过格桑是来到中原之后才接触围棋,而叶应武已经接触围棋十余年。两人这么大差距的“棋艺年龄”,之后还能杀得天昏地暗,真是让人啧啧称奇。

    “夫君,前面就要过淮水了。”惠娘急匆匆的从外面冲进来,身后婢女手忙脚乱的拿着油纸伞跟她进来。这丫头走路素来是风风火火的,脚力差一点儿的婢女根本跟不上她的步伐。这也使得那油纸伞倒有一半时间不在惠娘的头顶上。

    风雨中走了一遭,惠娘半边衣服都已经湿透了,贴在身上,勾勒出曼妙的身姿。如果不是这衣服是深颜色的,就算是湿透了也看不出来里面褙子颜色,而且叶应武也了解这丫头的脾性,恐怕还真的怀疑这丫头是不是想回来勾引自己。

    “你看看你,这是出去看风景还是去游泳了。”叶应武笑着站起来,几名婢女上前伺候惠娘更衣。叶应武直接上前一步,将惠娘拽到火炉边,这个时候虽然已经是四月天,天气暖和,但是毕竟下雨,而且惠娘身上湿漉漉的,叶应武当然怕她受了风寒。

    见到陛下明显是想要自己来,几名婢女都微微躬身低头。格桑也站起来,拿起来干爽衣服递给叶应武。

    叶应武揉了揉惠娘湿漉漉的秀,有些无奈的说道:“头不干,这样下去会受风寒的,罢了,来人,先去烧水,伺候娘娘沐浴。”

    惠娘三下五除二解开腰带,褪去外衣,然后从格桑手中拿起来衣服披上,回头瞥了叶应武一眼:“你想得美。别以为妾身不知道皇帝陛下是怎么想的,不就是外衣湿了点儿么,至于这么兴师动众?”

    格桑俏脸微红,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

    毕竟叶应武厚脸皮,这句话就当没有听见,直接招呼格桑回去下棋。

    而敲门声响起,叶应武怔了一下,江铁的声音隔着屏风响起:“启禀陛下,前方最新战报。”

    叶应武让格桑帮着惠娘换衣服,自己走出去:“让所有幕僚和进士去龙舟中间的御书房。”

    ——…——————————————————

    夜色低沉,遮挡了天空中的明月疏星。

    东宁府的大街完全被夜色笼罩,没有一道人影,甚至看不到蒙古巡逻队的身影。

    辽东本来天黑的就早,再加上城中只剩下了妇孺老弱,所以蒙古人并没有实行宵禁,毕竟守城兵力就已经捉襟见肘,早就抽调不出来兵力巡逻了。更何况守城的蒙古军中,有一半都是在城中抓的壮丁,平时不开小差溜走回家就不错了,蒙古人自然也不指望着能够靠他们实施宵禁、充当巡逻队。

    小巷子中的门被轻轻敲响,开门的是一名中年妇女,辽东苦寒,这地方就算是城中居民,自然也不可能温婉柔弱如江南女子。这中年妇女只是正常身形容貌,在这城中实际上已经算是一枝独秀了。或许是因为家中缺少粮食的缘故,女人的脸没有红晕,透露出一种城中几乎每个人脸上都有的蜡黄色。

    毕竟最后一点儿粮食差不多都让蒙古人搜刮干净了,家中的壮丁不是在城头上,就是早就战死,家中剩下一群妇孺老弱,面对越来越高的粮价,只能坐着等死。甚至就算家底丰厚,有的时候甚至粮食都没有,就算是有钱也不能当饭吃。

    大半夜见到这敲门人,妇人非但没有惊慌,还流露出喜悦神情,急忙开门将他让了进来,小心翼翼的点燃桌子上的蜡烛:

    “等你等了好几天了,如果再不来的话,恐怕这东西就用不上了。”

    进来的是个瘦削矮小的汉子,身上穿的一身黑衣,否则他也不可能整个人仿佛都融入黑暗。当下里点了点头,汉子解开外衣,取下缠在腰上的粮袋递给妇人:“这些天蒙古鞑子封锁城池,所以也就只能给你这些粮食,不过放心,明天大明就要开始攻城了,一旦城池拿下,要多少有多少。”

    虽然那粮袋看上去没有装多少粮食,单薄的甚是一只手就能握过来,但是妇人在看到粮袋的那一刻,眼睛都直了。今天家里就已经揭不开锅了,如果这汉子还不来的话,明天家中老人和孩子就只能喝水了。

    这是一家的救命粮,妇人怎能不着急,当下里就想伸手接。

    汉子却是猛地一摆手,沉声说道:“老规矩。”

    妇人怔了一下,慌忙拉开桌子抽屉,从里面取出来包的严严实实的包裹递给汉子,手还在不断颤抖:“就是这个了,昨天他就偷偷摸摸跑回来,扔到家中院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