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六零甜丫头 >

第104部分

重生六零甜丫头-第104部分

小说: 重生六零甜丫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奶娃娃小五都蹦哒‘姐’‘坏’‘妈’类的气音。
  他如今越长越可爱,白皙的几近透明的小脸,一双清澈见底的大眼睛,充满对这世界的好奇。
  叶爸爸心里醋坛子打翻:……为啥不会叫爸爸?
  对此,小五抿一口甜蜜的温糖水,吐两个奶泡儿:“坏!”
  天一天比一天冷,小五特别喜欢粘着暖乎乎的四姐,昨晚还因此闹腾好一会儿,他不喜欢那个有硬胡渣的黑脸‘大叔’。
  叶家这么偷偷摸摸闹腾,也是有提前打预防针的。
  对于隐藏吃的玩的、不胡乱显摆这事儿,老俩口秋日闲,一天三顿拉着孙女们念叨事儿,黑白脸都唱,定要让她们懂得啥是低调做人,尤其是大大咧咧的晓丫头,一直都是重点关注对象。
  最闹腾的叶三叔,如今被迫‘长大’。
  叶奶奶端着吃的喝的,领着小儿子回屋,把乖巧小五递到他怀里,再帮他整理一下房间,她也不多话,以母亲的温暖身份,在一旁忙碌着,静静陪着他。
  叶妈妈叶二婶还有事情忙活,往队里赶去。
  叶老爷子拿起一块红彤彤的山柿子,咬一口,清甜软烂,汁水在口中散开,实在美味得很,他扯着大儿二儿,开始谈这几日村里发生的事情。
  基本还是那样,家家户户忙着备冬工作,唯一不同的是,公共食堂又有一点变化,粮食再次做微微调整。
  “食堂最近还是三餐,可能因碧水村粮食一天天减少,如今它们早上红薯杂粮稀饭。咱们村也不敢太过打眼,跟着减少一块大红薯,菜量也减少,现在村里有不少怨言呢!”
  叶二叔跟着点头。
  如今食堂的饭菜是有点少,以成年汉子来算,午餐仅能吃六分饱。
  “爸,二弟。张队长减少红薯,可不是因为碧水村,是因为碧山镇,明日开大会您就清楚原因。要不,今晚多听一下沿路经历啥的?或者我给你单独说说!”
  听大儿子这么一说,叶老爷子顿时觉得不简单,思考一会儿,皱眉道:
  “村民们一辈子被困在这山里头,对外面好奇的很,晚上恐怕基本人人到齐,热闹得很,老大你先给我们说说,心里有么子准备。”
  时间越久,讲的越多,或许因为热水变凉缘故,屋里的气温也越来越冷。
  “咋会这样呢?”
  **
  深秋南方,天黑的越来越早,五点半,食堂里篝火已经点起来。
  全村男女老少,都穿上厚厚的棉袄,抱着搪瓷杯,灰笼之内的,匆匆赶往西边平坝的大食堂。
  自从食堂销量供应饭菜,各家各户允许在家进食,难得见村民们这么积极,平日里晚上食堂来的人可都是汉子妇女。
  秋冬季节,哪怕杂事不少,但对比忙碌的春夏,村民们无聊得快生霉,如今有听山外面故事的机会,个个激动不已,恨不得立马听白老爷子他们讲。
  相当于镇上放电影一样。
  借着忽明忽暗、摇晃不定的火光,村民们特别积极,用木桩竹鞭等将食堂打整一番,除去一个出气窗,其他门窗都用竹帘封得死死的,食堂里再点燃木炭,温度有一点点回暖。
  因白老爷子回来,公共大食堂的八仙桌再次摆上,这次的‘丰盛’饭菜让很多人失望,一盘炒青菜一盘炒白菜,靑菜豆腐汤,去寒姜汤,主食南瓜与红薯。
  唯一能开胃的是,桌桌有三碗的泡菜胡豆。
  碧山村人什么都能做成泡菜,家家户户都有泡菜,肯定比那什么思密达国家历史悠久。这胡豆是用用酸咸菜水熬煮,冷却后,倒进泡缸里腌制。
  而泡菜缸里的调料,有制止的花椒、辣椒、大蒜、姜等。
  泡菜胡豆,咸、酸、麻、辣、香,五味俱全,入口刺激着味蕾,满口生津,令人胃口大开,回味无穷。
  尽管这样,无荤油、量太少,比起先前差得太远,不少村民们都在背后嘀咕,心里的小算盘自然打的噼啪噼啪响。
  有一位急性子年轻小伙子,当场直接开口问道:“张队长,白大夫今日回村,咱们是不是得好好戳一顿,给他们洗洗风尘啊!还有文老师初来咱们村,是不是得有个欢迎仪式?”
  此话一出,得到许多小年轻们的欢迎,甚至有人用筷子拍打桌子,笑嘻嘻起哄道,“加餐!加餐!加餐!”
  公共食堂的氛围最先达到一个小高潮。
  “那你瞅到白大夫他们抱怨了吗?”张队长反问,“出村的人,谁要是抱怨一声,哪怕三岁小娃娃,我立马把杀一只鸡,给他们庆祝归来!”
  很多人的目光,渐渐转向八仙桌旁边,最先的一个小丫头身上。
  甜妹儿换上一套蓝布棉衣,还有灰色的猫咪围巾,头戴可爱的猫咪线帽,浑身上下都写着‘萌’字,对比自家狗儿,村里奶奶婶婶们恨不得偷回家养。
  她也一点都不怕生,歪歪头,对着大家甜甜蜜蜜一笑,白嫩脸皮儿露出两窝儿,大大眼睛眨巴眨巴,软软嫩嫩的声音在食堂响起。
  “好多好吃的,白奶奶做得真棒!”
  小娃娃能吃多少饭,毛头小伙子们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心情不错的甜妹儿,则回他们一排小米牙儿。
  而旁边年龄大一点的老人们,却留意到,白老爷子、文家父子、叶家俩汉子、叶安诚,他们对待食物珍惜而满足的神情。
  文景深真心觉得,碧山村食堂饭菜,比很多县城工人家庭,更好吃,量也不少。跟不谈那些只喝稀饭米汤、吃野菜充饥的村镇。
  尽管有所抱怨,吃饭期间,村民们依旧你夹我抢,仅为桌上的三碗胡豆泡菜,争得一片闹哄哄。
  最后,不说碗底浅浅一层酸辣够味的泡菜汤水,连碗都被小娃娃们,舔得一干二净,亮晶晶的。
  实在太好吃啦!
  可以没吃饱!
  甜妹儿心里已经开始扒拉扒拉计划着,空间里,泡胡豆、炒胡豆、煮胡豆、五香胡豆的好事儿。
  吃香喝足后,七层以上的村民们都未散去,留在食堂,坐在原位置上,眼睛瞄向八仙桌,期待着白老爷子他们的半夜山外故事会。
  连俩高中生都留下来,因为他们家在县城里,也有拖白老爷子回去带些口信。
  平日里很叶三叔玩挺好的几个小伙子,还向叶家人关心打听,他是不是生病,或者叶婶婆是不是不舒服,今晚咋见俩母子,被叶老爷子板着脸吓回去。
  他们心里担心占六层,打听占四层,可惜遇到油盐不进的长辈。
  张队长瞅着众人,尤其一些年纪大的老辈们,叹息一声道:“炭火再添一点,窗再开半边,大家把桌子板凳收拾一下,大家想听就靠过来吧!”
  听到这话,小伙子们脸上笑开了花,赶紧麻利行动起来。
  大食堂里,篝火闪烁,上百村民村民们层层叠叠,围着红炭,煮着一大锅姜汤,热气腾腾,绝对是最热闹的听故事场景。
  “咳咳——”
  叶安诚清清嗓子,消除紧张感。
  十几岁少年第一次担重任,成为村里故事会的主讲师。
  哥哥的小迷妹甜妹儿,十分给面子拍掌,激动大喊:“讲得好!”
  迷迷糊糊的思晓俩丫头,明显被带歪,跟着鼓掌叫好。连元起满满的叶小五,也蹦出一个“好”字来。
  叶安诚满脸黑线。
  他还没开始说呢!
  “说得好!”
  “叶家三姐妹花也太有趣啦!”
  “奶娃娃在给哥哥打气哩!”
  ……
  食堂里哄笑连连。
  有的人连眼泪珠都笑出来,好不热闹。也有人认真拍掌鼓励他,倒是让叶安诚的紧张感,得以缓冲。
  甜妹儿得意洋洋晃晃脑袋。
  她的小屁股在二婶腿上扭啊扭啊,被刮刮小鼻子,才撅起嘴巴安静下来。
  叶安诚喝一口姜汤,润润暖暖桑子,看一眼白老爷子与张队长,才开始用略微平静的声音开讲。
  “出村的时候,我们是跟张队长一起去碧山镇。那天太阳挺暖,风很小,不算太冷,驴车在山路上是真的很抖……一转弯,我们第一眼看见的是浓浓黑烟,好多村子都修了很多小高炉……”
  平日里就是话唠的少年,沿路观察特别仔细,讲述也很细致。有点像一本小人书里的语气,让村民们仿佛跟着他的诉说,一起出村,真的看见那些东西。
  连文景深都觉得,少年很有语言天赋,说不定是个当语文老师的好料子。
  甜妹儿关注点却不一样。
  她这才发现,变音期的大哥,清亮里带有一么子磁性,不像别家小伙的公鸭桑,特别好听,只是有好多小姑娘,听得眼睛亮闪闪,脸红彤彤的。
  哼——
  大哥可是她的第一个压寨夫人。
  甜妹儿‘狠狠’瞪向那些村姑们,却无人回应她,其他村民们,都沉浸在出村的故事里,随着他的话,起伏跌宕。
  当提到烂在地里的红薯、稻谷、萝卜、黄豆等粮食,村民们心疼肉疼,恨不得去把它们刨回家去。
  “还有白菜吗?现们还可以去偷偷挖点。”
  “哈哈哈哈,毛袜子你傻啊,去人家队那可是算偷窃!”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抱紧仙女们,亲亲亲。
  **
  写这个场景的时候,脑子里想到小时候,冬天半夜走十几里山路,为去看杂技表演。
  比如猴子骑车、踩鸡蛋轻功、乡村歌舞、烟草戏法、喷火表演……现在想起来简单到不行,尤其那些歌舞,大红大绿的。
  那时候看得可认真啦!
  至于印象最深刻的是。
  那些年纪轻轻的丫头娃娃,各种高难度动作,实在佩服得很,太不容易啦!
  **


第145章 孝字鸡婆鞋
  俩村民的瞎闹怼语; 引起公共食堂一阵哄堂大笑; 毕竟不是自己队自家地; 再心疼再可惜; 也有个限度。
  糙汉子爽利妇女们; 甚至用这事,纷纷开始“你要是能挖到一根萝卜; 我给你蹲下洗脚”; “人家队里粮食堆满仓库; 打死也不给你”类似的玩笑来。
  甚至; 有一个年轻小伙穿着灰扑扑的补定大棉袄,故意腰间缠烂麻绳,再牵着他家流鼻涕、黑黢黢的小破孩,拖着长调唱起来:
  “咱家过的苦日子,好凄惨啦,来给半块红薯哟……”
  一边唱; 一边往年轻姑娘堆里抛一个媚眼,引得村民们笑骂不听,全场似乎迎来第二个小高潮。
  在红通通的炭火中心; 俊脸被映得通红的叶安诚,表情却十分凝重; 不带一丝一毫笑意。旁边的叶爸爸伸手拍拍他的肩膀,亲眼目睹那些事那些人,他们心里感触太深。
  喝一口热姜汤,继续缓缓讲述。
  “……车子转过一道弯; 见到好多老大爷老婆婆,领着孙子孙女,挖梯田上烂掉的红薯。山娃娃们穿得破破烂烂,一个个盯着烂红薯,捂着肚子吞咽口水。队长下车,去询问一老大爷……”
  听到这里,气氛渐渐沉闷起来。
  有感性的老太太,甚至摸着眼泪珠,怜惜哀叹一句“可怜,幺娃儿遭罪哟”,汉子妇女小年轻们也停下搞笑,挠了挠头,似乎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讲到碧山镇食堂的限粮规定。
  一个镇一日三餐,竟然连红薯稀饭都不能全部供应,那可是碧山镇的公共食堂。
  “精壮劳动力还在继续炼钢,老人们饿着肚子犁地耕田。”
  此话一出,村民们面面相觑,立马你一句我一句讨论得热火朝天,尤其关于镇上公共食堂的事情。
  “镇上仓库不是很多粮食?也会被吃光?”
  “碧水村请的泥瓦匠就是镇上的,按照他们这个吃法,全县的粮食都不够吃!”
  “造孽哟,还是咱们村好,他们今年咋过呢!”
  ……
  讨论声比刚才激烈得多,不仅年轻人,各个角落里的老大爷老太太们都加入进来,甚至村里小破孩们,也在问外面山娃娃的事情。
  持续许久,声音终于一点点变小后。
  张队长才重咳一下,认真回道:
  “从碧山镇回来,我们就规定,咱村的食堂饭菜逐渐减少,除去外面镇村的原因之外,还因为咱队库里粮食同样有限。”
  “现如今,库里粮食本就不多,且每天都在一点一点减少。若是你们要一直胡吃海吃,吃饱吃撑,莫不是大家想过年喝稀饭??恐怕倒是连红薯稀饭都吃不起!”
  村民们立马摇摇头否定。
  一位年纪大的老婆婆叹息道:
  “当初要不是张队长坚持,咱村恐怕也跟外面村镇大食堂一样,咱应该多谢张队长啊!背后抱怨的人更应该道歉!”
  张队长摆摆手,阻止几个热血青年的道歉,给主讲人一个眼色。
  隐去胡萝卜交粮的事,叶安诚继续讲下去,路上猎得野兔的事,也堪堪引得几年轻小伙的赞声,直到说到夜宿冠山村的事儿。
  换个讲故事的人。
  冠山村生产队长,做得一系列事情,包括“砍树炼钢,修建大食堂,胡吃海吃”,其中文李家务事被简单描述一两句,这些都由文景深拿捏着说。
  这是他主动要求的,想给碧山村带来一点好影响。冠山村的故事栩栩如生,仿佛发生在村民们眼前。
  最后——
  文阳熙眨巴眨巴清澈大眼睛,特别害羞可爱,他用稚嫩的童音,去描述那些曾经悲伤绝望的事:
  “洋槐叶软,没味可以吃饱。桑树叶子硬,不难吃,吃下去想吐,但吐不出来。臭椿叶闻着就臭,吃它不敢闻气儿。只有榆树叶最好吃……”
  原来不止是碧山镇,外面很多村,公共大食堂都供不上饭菜。张队长刻意给村民们,留下半小时的思考时间。
  食堂里只有柴火,噼里啪啦燃烧的声音,在晃晃荡荡的火把光下,显得特别幽静,夹杂着几分悲伤。
  高中生父子都吃野菜树叶充饥?
  外面得闹腾成啥模样!
  咱们村会不会也变成那样?
  文阳熙腼腆地往文景深怀里缩,把爸爸的胳膊遮住小脸,不安瞅着周围人的反应。他看着村民们一个个泪如雨下,撅起嘴巴,觉得自己可能讲得很烂,心里头有点儿委屈。
  直到,甜妹儿回他一个超暖的鼓励笑容,以及大拇指比赞的手势。文阳熙小脸发烫,这次连眼睛都不敢露出来,直接把头埋在文景深的怀里,屁股对着炭火盆。
  甜妹儿像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