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零甜丫头-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药井里的粮食蔬菜等,以及未来大灾难故事,今晚,叶奶奶全部告诉给自家三儿,第一因为他成熟稳重起来,第二让他可以转移注意力。
想到儿子亲事,叶奶奶脑海中,不禁浮现那个温柔体贴的年轻姑娘,那也是个好孩子,她也见到过几次。
可惜可叹!
俩孩子缘分不足啊!
但愿他们以后都各自幸福。
看一眼想各种生存问题的叶三叔,虽然脑洞幻想有点大,但总归不去盯着他怀里的那一支粗糙木钗,叶奶奶心里略有些安慰。
叶家老俩口一向靠谱,粮食蔬菜交给他们,全部人都很放心。
叶二婶也不过是想提醒一两句,见老爷子心中有打算,也就不再去纠结。
最近三姑六婆八大姨,果然闲下来没事做天天瞎闹,吵架比吃饭次数还多,天天闹得她脑门子疼。比如,最近有一个定亲人家,正在闹腾解除婚约呢!
对此,老狐狸张队长,背后偷偷抹掉额角的汗珠,这妇女队长选得好,选得妙,选得呱呱叫!
“爸妈,我没事儿,明天还要上山砍柴呢!”
吃饱喝足后,众人各回各屋,在有汤婆子的暖被窝里睡觉。叶三叔虽没露出笑容,但因肩膀上有担子,黑眼睛里也有光,让担心的叶家人放心下来。
而在入睡前,甜妹儿拿着一背篓草药种子与番茄植株,亲亲小五的嫩白脸皮儿,躲着他,忽然消失在房间里。
青山空间里依旧鸟语花香、果鲜菜绿,唯一的意外,让甜妹儿瞪圆眼睛,情不自禁惊讶叫出声来。
“这这这……不是文老师家的大纺车,还有那套红木家具吗?”
但见,在远处半草丛半菜园里,有两个特显眼的物品,一个是超大号红木八仙桌,另一个是超大超重的水利大纺车,上面虽有灰尘,但完整无缺。
从古至今,从棉花到棉布需要经过十五道工序:搓棉条,纺线,桄线,浆线,落线,扦线,晾线,顿线,上柱,刷线,卷线,栓机,做长穗,织布。
等布织好,再染色,然后才是裁剪缝制衣服鞋袜,做成被褥等,过程非常幸苦。其中纺线是一道重要的工序,而纺线的工具就是纺车,无论麻、毛、棉,都需要纺车。
而村里队里就算有纺车,也都是简单的手摇纺车、脚踏纺车、组合纺车,但从宋朝开始,出现一种水力大纺车。
一般纺车锭子数目是两到五枚,大纺车是几十个锭子。它有一个超大水轮,水流冲击水轮,可以带动大纺车运行。
普通纺车每天最多三斤,水力大纺车昼夜可纺百斤以上。
那天晚上,听到文老师详细介绍的甜妹儿,止不住心痒痒。
这水利大纺车全长九米、高三米,用好木做成,重量也不轻,占据文家地下室半边空地,不能搬走实在太可惜。
有它,以后家里织麻布、麻绳、棉布、棉线……借着空间溪水的动力,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只是现在有一个问题:
如何完好无损地将大纺车转移到溪水沟朝?
甜妹儿瞅瞅自己的小短腿,最后无奈摇头,她还不能将巨大纺车,轻松举高高,只能等第三套小人舞的完成。
纺车与八仙桌究竟咋进的空间?
应该是,次日清晨,她在冠山村村口处突然想起尝试的,因为先试图转移纺车,后转移红木八仙桌,而纺车实在太大,才会这么久,才出现在空间里。
所以她才差点一路睡到水湾县!
暂时放弃纺车,想通的甜妹儿,哼着轻快的小曲儿,开始一点一点清理,被纺车与八仙木桌损坏的小菜园。
再把番茄种在远一点的菜园里。
以及拔草割草、挖坑、下种、埋土……重新开垦一块小药园。
做到一小半时,甜妹儿的身影,突然消失在空气中,她带着一把小锄头与两把小镰刀,回到爸妈卧室。
“爸,大纺车到手啦!”
作者有话要说: 抱紧你们么么么哒,仙女们有木有忘记,文家祠堂的东西。嘿嘿嘿,以后可以试图找借口,给文家父子多做些棉衣棉被麻布啥的。
实在心疼甜妹儿撮麻。
叶子:别误会,我主要心疼的是麻!
**
半夜三更接到电话,拿起来没人说话,关掉,再次响起,吓死人惹。
三次过后,更吓人。
叶子把它拉入黑名单,顿时安静了………………原来不是鬼吧,鬼都是神通广大的,不会电话都不会换的。
**
第147章 松鼠村民忙
次日一早; 牛二家就载着一群活蹦乱跳的年轻小伙子出山; 去瞧瞧沿途村庄以及碧山镇; 回来之后; 所有人都沉默许久; 一副备受打击的模样,有人呢喃低语‘还是咱村好’。
镇上居民的生活; 是村人们一直羡慕不已的。没有眼见为实; 村民们心里依旧有些希望的苗子。
是不是张队他们小事说成大事?
是不是他们说得太夸张啦?
是不是他们只想减少咱村大食堂的饭菜?
可是; 真的等到见着了——
比如; 瞅着几个穿棉袄的小屁娃,面露凶光,追着一只麻雀或一条没来得及秋歇冬眠的毒蛇,震撼太大。
队里的牛差点没被瞪出骷髅。
不说镇上,其他乡村的震撼更大,在深秋已有冻死人的消息; 这对此年代寒冷的冬季来讲,不罕见也不多见,可现在还未进入冬季。
某些消息; 是他们千幸万苦暗地里打听来的。
现在才是秋天,部分老人扛不得寒冷; 随着天气温度一天比一天低,肚子填补饱,屋里不能烧碳,仅一两天; 家里就挂起白巾,而白事做得也很简单。
除去证实坏消息,他们还带来一个天大坏消息,跟村民们人人都有关。供销社里的东西越来越贵,尤其是关于吃的穿的,油盐酱醋、粮食肉粮、棉布棉花毛线等。
这简直坏得不得了!
村民们一天到头忙活下来,就为过个好年。吃的咱们管不了,单单说这穿的。
幸幸苦苦一年,全家每人工分换的钱,可能只够两尺布左右。种花国鼓励生育,生孩子的妈妈有单独的补贴,可以多得到五尺布票,但没有钱补贴,等于无。
这些还只是上头年底结算,发的布票,不算同时花的钱。可这衣服涨价,村民岂不穿不了新衣裳,还有可能涨价?
买,赶紧得买!
果断一点的人家,将存好几年的布票,统统拿出来,带着钱去镇上把棉布棉花,通通买回来。
从这一天开始,村民们突然变得十分敏感,稍微一场秋雨一阵寒风,都能让他们对外哀声叹气一番,转过头往家里头搬东西,一个个跟老鼠差不多。
张队长也不反对,牛大家可以随时借用,但是用的人必须给村里牲口准备部分口粮。不仅如此,他还拉着全村人一起上山,趁着现在还有青草啥的,赶紧多割一些。
超限量的肉粮上缴以后,队里的牲口,还有两头牛两头驴,一头成年过年猪,十只小猪崽,五只成年鸡鸭,以及二十只小黄鸡小黄鸭小白鹅。
今年秋天特别冷,按照黄老爷子推测,不出意外,今年也是难得一见的寒冬。
虽然碧山村地处南方,很难见到山下雪,但不怕万一,就怕一万,况且山上下雨,牲口们照样没得吃。
总之,进入十一月。
村民们忙得跟农闲差不多,恨不得一个人掰成两半用,在寒冬来临之际,将一切备得好好的。
天刚亮,各家各户忙碌起来。
老人们将旧被褥被套被盖拿出来晒太阳,妇女们忙着以旧补新、去夏裁缝家里排队制衣服棉被。娃娃少年们去队部上工晒红薯类,喂猪喂鸡喂鸭鹅,清理粪便等。
果然,夏老爷子成为村里最忙的一个。
喜得白老爷子某天多喝了两杯高粱酒,晕晕乎乎的,被嫌弃臭味大的白老太太,直接攆去客房睡觉。
甜妹儿偷乐许久,把这件事,一笔一画记在她的笔记本里头。
既然供销社过冬衣被贵,而今年布票还没发,得年底十二月份。冻死老人的消息,真的让村民们感触太大。总之,冬天需要取暖的柴火肯定需求量很大。
没布没被,天天烤火总行吧?
汉子们小伙们去立马起床去二碧山三碧山,在树林里烧土碳、捡柴火、砍枯枝、割草,有的还能找到肉粮野菜等意外惊喜。
各家各户院子里厨房里,柴火密密麻麻堆积如山,木碳一麻袋一麻袋封得严严实实,全都用厚麻布遮挡包裹起来,免得被风吹雨淋,没有柴火烧。
有老人瞅着木炭笑叹:“别说咱们家不开火,就算开火,天天烧火取暖,这木碳柴火也够用半年以上!”
老实说,青山确实是个宝啊!
尽管深秋,山雀蛇鼠,还不少,有时遇到还挺好捉。像折耳根类的四季野菜也有,有时还能遇到冬季野果,家家户户,都偷偷存下不少粮食。
每当看着麻布盖着的背篓箩筐,村民们相视一笑,都露出心照不宣的默契笑容,擦身而过,准备去找比‘他家’更多的粮食。
一点一点攀比,东家西家猜测,倒是让村民们忙里找到不少乐呵事。
黄家老大逮麻雀的本事逆天,郝家小子年纪不大,特别会逮兔子山鼠,黑洞一烧一个准。张家大婶最搞笑,竟然捉住一只吃野鸡的黄鼠狼,这还真是逮一送一……
这忙活的日子虽然很累,但看着粮食与柴碳一点一点增加,此时心里的安全感与满足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因为要备冬,文景深的小学,只能等着开年再建。如今他的学生,只有文阳熙、大海宝、小二黑、叶安诚、叶思思、叶晓晓,唔,奶娃娃叶小五也被叶奶奶抱着听课。
叶安诚因备冬与学习的事情,倒是躲过年轻小伙子小姑娘们的‘县城新鲜故事后续’的追问,心里狠狠松一口气。
所有学生里,被夸奖最多的是——叶小五,喜得他每天吐几个奶泡儿,小胳膊小腿折腾不停,甚至能扶着板凳走几步。
白家老俩口心里稀罕到不行,有一种从新样儿女的感觉。
奶娃娃小五除去学走路,如今他嘴里能蹦哒出‘笨’‘傻’‘呆’‘聪明’‘可爱’几个词语,而且,他似乎明白自己是聪明可爱,学姐学长们都是笨傻呆子。
以叶安诚为首的学生们:…………
甜妹儿:哇,小五干得好,有你四姐姐的风范!
学生里,晓丫头与小二黑这一对难兄难弟,天天愁眉苦脸。
这文老师太厉害啦,一言不合就罚人一动不动、面碳思过,他俩属于被骂得最厉害、罚得最多的两个。
学得最快的是叶安诚,其次叶思思。
最好的是有基础的文阳熙与大海宝。
几人在一块比拼,学习劲儿越来越高,文景深也越来越满意,除去俩学渣——晓丫头与小二黑。
至于甜妹儿,她超级忙,虽然文景深不知这丫头在忙什么。
只需要每天用滑石与石板完成作业,打拳走步跳小人舞,看胡院长的草药书。其余时间,基本用来逛二碧山,与爷爷三叔一起,偷偷摸摸帮杨婆婆准备过冬物质。
村民们都在忙,叶家人自然混在其中,一起忙活。这时候,村里劳动力多的人家,其作用就展现出来,然而卵用,叶家人还是忙得团团转。
他们自己准备的同时,还得帮夏老爷子、白家老俩口、杨婆婆准备。
而且叶二婶还得处理三姑六婆事情,叶妈妈是炊事员,的亏食堂如今饭菜特别简单,红薯、玉米、南瓜、洋芋,基本无人抱怨。
虽然甜妹儿有青山空间,里头木柴粮食棉花啥得都不缺,甚至还有大纺车。
叶老爷子叶爸爸却总有一种不踏实感,有总不劳而获的感觉,而与村人们一起忙碌,帮夏老爷子杨婆婆他们准备物资,可以将这种感觉将低。
啥事都不能搞特殊。
夏老爷子瞅着自家多出的柴碳堆,卧室里全都是野菜野味野果,‘不知好歹’骂一句,“太占地方儿”。
叶家人替外人备碳柴这类举动,倒是赢得大部分村民们‘尊老敬老,尊师重道’的美誉,当然也有少部分骂他们傻的。
提到杨婆婆,某天得空的时候,甜妹儿与叶奶奶一起去瞧她老人家,却发现杨婆婆的小木屋实在简陋破旧得很。
超出人的想象!
茅草屋倒出都是小洞大洞,歪歪斜斜,简直处处漏风。仅站一会儿,叶奶奶觉得自己脚都快生出冻疮,不停抖动,才能得到些温度,跟在外头坟林也差不了多少。
也就遮雨效果好一点!
山间寒风一直冷得厉害!
但没想到才过去几天,木屋子咋就变成如此破模样!
但见,杨婆婆嘴唇都洞得靑肿,她眯着眼睛打量着他们好一会儿,才张嘴露出三颗黄牙,吐出淡淡一句:“你们来啦!”
叶奶奶皱眉问道:
“杨婆婆,这木屋子——”
“前晚风太点,木屋被吹倒了,我这才把它立起来。”她说得十分风淡云轻。
叶奶奶:…屋子倒了,屋子倒了,屋子倒了…
甜妹儿保证,杨婆婆的声音都是颤抖的,而且木屋似乎感到抖动两下。
“放心,今天这风吹不倒它。”
……杨神婆果然牛!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么么哒仙女们。
**
话说叶子在碳火盆旁边写的,真的特别暖和,还能烤东西吃,美哉美哉,我先睡会儿觉。
第148章 青山与白雪
深秋夜山风; 能将杨神婆的木屋; 吹倒数次; 这木屋肯定需要重建。否则寒冷冬天; 简直没法子过。
关于建简单的木屋土屋; 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叶家人自然不怕。只是屋子要修建的稳稳当当; 不倒不歪; 还是得寻求张老爷子的帮助。
至于怎么求帮助法?
杨神婆睁开眼睛; 叹一口气; 把叶家人攆回去,“叶家本就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别丫头,跟神啊仙啊再扯上关系,更过于特殊,这不好,不好; 不好!老婆子自有办法!”
虽不知啥不好,甜妹儿懵懵懂懂点头,回家焦急等着消息; 那屋子跟睡在林子外边,差不多也没啥区别了。
次日; 关于木屋的消息传回村里,而传消息的人变成‘偶然’上山逮兔子,瞅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