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六零甜丫头 >

第149部分

重生六零甜丫头-第149部分

小说: 重生六零甜丫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今日空闲没事做,但真正能睡懒觉到八、九点也不容易。大人们前脚一走,屋里细细碎碎的声音响起。
  包括叶小五在内的叶家小辈,全部穿好毛线衣棉衣起床吃饭。
  一张玉米红薯杂粮饼,一碗香甜暖人的南瓜汤,再加一小碟酸辣泡菜。
  吃得王溢希眼睛发亮,嘴角微翘。
  虽说这有可能是招待客人的饭菜,但它们也至少说明,大姑姑家海有一些余粮,并没有太过饿肚子。
  好吧!
  瞅瞅白白胖胖的小五娃娃,以及比起昨日,白豆腐脸皮嫩得可以掐出水的甜妹儿,还有三位俊俏的表哥表妹,可以明显看得出来,叶家生活过得不错。
  “不南瓜,吃泡菜!”
  胖嘟嘟娃娃嘴里蹦出一串话,竟然还‘挑食’。
  叶小五味觉已开,更喜欢酸酸辣辣的味儿,不喜欢过于甜的东西。
  当然,家里长辈们也教导他不要浪费粮食,他口里的“不南瓜”,不是不喝南瓜汤,而是别给他碗里盛南瓜汤,他已经吃不下。
  “吃成一圈络腮胡。”
  坐在小五左边的甜妹儿,弯下腰帮他用棉布擦嘴圈圈,因为只有他一个人是把凳子当桌子,用勺子舀着吃。
  “甜姐姐真好。”
  小五的圆脑袋瓜子马凑过去,想吧唧一下四姐姐,果然落空。他扁扁嘴,继续挥舞着勺子跟碗里的饭菜,做斗争。
  吃过饭后,思丫头晓丫头抱着胖娃娃,结伴上学去。
  自从去年小年夜躲猫猫、找粮食后,村民们对娃娃都不再那么吝啬,‘无形学校’也渐渐展开,甜妹儿的势力因此越滚越大。
  甜妹儿跟叶安诚一起,带着好奇的心,帮表哥整理课本,顺便详细讨论一下大学的事情,毕竟叶安诚真有这个想法。
  因王溢希是下乡职工,在碧山村可能要呆满六月左右,来年差不多,他把各种各样的书籍,都带到叶家,足足装满一个麻袋,外加一个小背篓。
  “这么多,表哥啥时候能看完?”
  学习用品多的超出甜妹儿想象,她仿佛看到穿越前的邻居家高三备考姐姐。
  叶家连作业本都没有,只有石板与滑石。而表哥除去课本与课外书籍,还有电磁类物理实验操作小器材,笔墨纸砚,钢笔墨水笔记本作业本等。
  单每一个年级的课本,语文、算术(数学)、物理、政治、英语、音乐、书法、手工制作本、地理……看得叶安诚心里反毛,对于考大学越发没底。
  总觉得比现代学生也少不到哪里去。
  其实,别看文景深办的学校课余生活很丰富,似乎这年代的学生们都很轻松,其实一点都不,干活学习两不误,单讲学习,压力一点都不比二十世纪的学生少。
  从建国后开始,咱们国家的学生一直都很努力,根据现在的统计,城里学生比农村学生忙,高年级比低年级忙,压力山大。
  而种花国的减负,是从五十年代初就开始。请注意一点,建国是四九年。
  第一份减负令是在五五年,由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其后不断讨论,不断喊减负。
  令人悲剧的是,除去红色悲剧时期,被各种嫌弃迫害,直到二十一世纪,学生们依旧没减负。
  甜妹儿拿起一叠保护崭新完整的中学课本,它们外表又红又专,里面是‘文理结合’,充满时代特色,处处都在歌颂祖国歌颂红星主义,打压地主阶级封建旧社会等。
  比如数学题,‘解放前,反·动的四大家族掠夺劳动人民血汗钱20亿美元,当时美元对银元折合率1:2。15……将这些银元一块一块堆积,是珠穆朗玛峰高度的几倍?’
  呵呵,算法虽不难,但它敢不敢把数字变得再人性化一点?
  另一边,王溢希已经开始给表弟普及必备的高考知识。
  首先一点,高考条件。
  从实际情况看,工农商学兵各种家庭出身的学生都有。
  “但大家伙儿心理都明白,大学会优先录取抗战扛过枪的、解放战争负过伤的、少数民族、以及有培养前途的调干学生等。其次是家庭出身好的,诸如贫下中农、工人、军人三类家庭。在这一点上,表弟也有优势的。”
  只要成绩不太差,在高校录取底线内,它会优先录取叶安诚,而不是文景深。
  甜妹儿小耳朵动两下,心里各种小九九,开始扒拉扒拉。这没办法,作为村里娃娃的老大,她操心的事儿就是多。
  调干学生?
  她想起村里的两位教授,对自家大哥的印象分都不错。要是大熊猫保护区真的会建立,当地职工可比外地职工强,这一点希望暂时保留,回头留意两下。
  而且读大学的费用,不仅学杂费全免,住学校宿舍不要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还可以申请助学金,助学金数额从每人每月五元至二十多元不等,调干学生另外还有补贴。
  甜妹儿眼睛瞪得圆溜溜的,原来读大学不花钱,竟还赚钱?!包分配工作,而且都是国企铁饭碗。
  叶家去年一年都没挣到二十块钱,就算不补贴家用,买笔墨类的还是勉强可以的,可以不花家里一分钱,上大学可以包吃包喝包住包未来。
  干嘛不上?!
  必需上啊!
  “大表哥,你有好多书,什么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我哥只有一套完整小学生课本,能有上的希望吗?”甜妹儿把哥哥心底的最大疑问,问出声。
  王溢希思考一下,拿出一个硬壳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历届高考题,语文算术历史地理等什么都有。
  “安小子,你先在石板上做这些页,不会就留着,这样可以知道你大约学到哪里,以后该怎么复习,考什么专业等。”
  关于专业问题,这年代可没有厚厚的专业选择册子,学生们获得大学信息只能从往届学长学姐,或高中老师那里。
  他们知道几个大约分类。
  比如,政·法系,主要学习党的政策和基本知识,专门培养干部的;
  又比如,科学技术研究系,学习气象、土壤、作物栽培,据说经常搞一些‘震惊世界’的试验。
  除此以外,还有农业系、建筑工业系,财会系、文艺系、卫生系等。
  理科生的选择多,文科生的选择少。
  幸好叶安诚他们能遇到同样备考的表哥王溢希等人,以及大学教授们,才能有此难得的机会。
  而且比旁的学生更加明确目标,而不是一头苍蝇,在知识海洋里瞎撞乱闯。
  “谢谢大表哥。”
  叶安诚如获至宝,抱着笔记本往屋子里走去,准备‘闭关做题’。
  王溢希把甜妹儿抱起来,给她讲解课本以外的课外书籍。
  在省城工作的一年多,他最常去的除去动物园,就是市中心的‘省城旧书店’淘书,那里比新华书店规则更宽松,对对主顾全部开架,以是能够一本一本抽上去翻看。
  因此来来往往的青年中年人很多。
  而且旧书籍真的很多很杂,还打折出售,比新书便宜许多。
  王溢希时不时就能便宜淘到好书,这些书都属于他,可以给弟弟妹妹看,而不是单位里借的那些书。
  在大灾荒来时,旧书籍越来越便宜。
  比如《宋词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唐诗选》,原价每本卖一元三毛,去年只卖五毛。
  而类似《人体心理图解》、《草本花卉栽培》、《本草纲目》、《人体生理病理学》、《石头记评说》等乱七八糟的印刷本,竟然特价两毛到四毛。
  看着书就不能走的王溢希,除去给家里寄物寄钱,把剩下手头的零花钱,全部花在乱七八糟的各类书籍里。
  而那类“大抵指开本小于三十二开,印张少,分量轻,便于携带的图书”,也就是口袋书,又叫小开本,便宜到一毛钱三四本,快跟小人书差不多。
  更不谈笔墨纸等学习用品。
  硬壳笔记本与铅笔,他都给表弟表妹每人准备一本与两支。
  也因此,他的书籍财富才越累积越多。
  甜妹儿拿起一本中医草药类的口袋书。
  书籍的大小,挺适合她轻松翻看,里面的内容虽远不及胡院长给她的那本厚砖书,但也有三、五种新品种草药,以及前人中医笔记的一些新知识。
  “甜妹儿,你看得懂吗?来告诉大表哥,这个字读什么?”
  王溢希哈哈一笑,准备教小表妹识字,他翻来覆去,终于翻开一页,指着口袋书上的‘叶’简体字,耐心询问道。
  甜妹儿回他一个无语的眼神。
  “上品药为无毒、久服不伤人的强壮滋补类药物,如人参……下品药是有毒而性烈,可除寒热,破积聚的药物……”
  软软糯糯的女童音,滔滔不绝地念出来,中间都不带停顿一下的。
  到最后,她还能说出草药在本地山林那些地方有,甚至指出其中一两点疑问,觉得是书里写错。
  王溢希整个人石化了。
  她家表妹竟然比他还厉害?!
  “大表哥,我是可有县城中医院长送给的中草药书籍的!”
  在王溢希石化的同时,甜妹儿已经将感兴趣的杂书大致看一遍。
  比如南朝《神农本草经集注》,唐《新修本草》,宋《开宝草经》、《本草图经》、《证类本草》,明《本草纲目》。
  除去医药书,近现代生物医学书籍,农业书籍等,还有所有的蓝色繁体字旧残本,也痛痛挑出来。
  “甜妹儿,你——”
  “看!抄!”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啾啾啾咪~
  红色时期消失不见很多好书籍呢!
  **
  减负是一个恒久的问题,跟时代无关。
  从建国以来,一直斗争下去,也不见减了多少…_…#
  记得我们小学时候,学校就在讨论但不实施。
  原来我们爷爷奶奶小时候,就有减负文件出炉了,但是依旧越学越多…_…#
  **


第208章 山狗与刀剑
  王溢希笔记本上的历届高考题; 是在省城同事哪里搞到的; 他花二十多个日夜; 将它们一一记在本子上; 而且翻来覆去,将题目全部做过数遍。
  虽然只做小部分的题目,还会忽略一些东西,但叶安诚肯定得费尽脑力; 至少五、六个小时以上。
  因此; 整理好书籍的甜妹儿俩表兄妹; 跟沉浸在题海里的叶安诚道一句,然后结伴往白家走去。
  明日去四碧山的所有,都会在这里集合,包括叶爸爸叶三叔夏老爷子等; 早会过后,他们被批准‘带工分值’休假,好好休养一天,精神充沛保护外来客人。
  “汪!”
  “汪汪——”
  还未进院子里,甜妹儿已经听到大黄二毛; 以及两只不熟悉土狗的叫声,此起彼伏,像是在比拼。
  进院子一看,原来是大黄二毛对于突然出现在自家地盘里,这两只瘦骨嶙峋的土狗,很不适应。
  双方晃来荡去; 呲牙咧嘴,彼此威胁。
  这两只土狗她也见到过,碧土村袁家的。
  外貌土头土脑,个子还没二毛它们大,显得一副瘦骨嶙峋、营养不良的模样。往常见人,都会立马顺墙跟走,给她一种夹着尾巴的谦恭模样。
  “白爷爷,它们也要跟咱们一起?”
  甜妹儿皱皱小眉头,觉得她可能要多保护两只狗?人生实在太艰难。
  “纯山狗,以前老猎人进山一定带着,大黄二毛本就是山狗的土狗串子。”白老爷子笑眯眯解释道。
  这两条山狗是原生长在兴山和神农架的一种本地狗,学名“赶山狗”。
  它们在碧土村里的职责是赶牲口,看庄稼,夜晚看家守仓库,瘦骨嶙峋可能因为它们没吃饱。而正真能展示它们本能才艺的是山林里的追逐。
  它们本就是天生猎犬,在山林里每根神经都会绷得紧紧的,眼睛瞪得溜圆,短小的胡须像钢针一样竖起。在山间可以穿梭如飞,敏锐搜寻着一切可疑味。
  发现猎物,它们不会像狼狗那样虚张声势,而是四肢伏地,老老实实等待主人命令。好的赶山狗,哪怕眼前是黑瞎子或老虎,也会不顾生命执行命令,保护主人。
  可惜猎人一职越来越少,以后养种花田园犬的人都少之又少,更不谈这一类纯种的山狗,更加罕见。
  它们虽有灵性,但外观不好看,不进山养来也没用,村民嫌它们浪费粮食,因为它们还挺能吃的。
  甜妹儿眨巴眨巴大眼睛,好奇打量两只外村土狗。
  所以驱狼群夜,它们没上前帮忙,是还未接受到袁家老大的命令。她忽然对这两只猎犬,非常感兴趣,也不知道它们比起大黄二毛,谁更厉害。
  “汪呜——”
  大黄二毛像是不满她盯着两只瘦家伙,两只围着她的裤脚,张嘴咬鸡婆鞋,来夺回她的注意力。
  甜妹儿赶紧蹲下来抱抱两只‘师兄’的狗头,抚慰它们的不安情绪。
  进山是冬天,要找寻大熊猫的足迹,很有可能在山里过夜,这年代来没有卖帐篷的,夜里如何取暖成为第一要事。
  不仅仅是甜妹儿,那些学生助手、以及崔玉涛王溢希等年轻小伙子,才知道进山这么麻烦,真的是大开眼界。
  首先将取火。
  除去火柴,在山林里最好用的是火折子,可能后者更好用一些。
  用红薯蔓浸水中泡浓,取出捶扁,再泡加棉花、芦苇缨子再捶,晒干,加硝、硫磺、松香,樟脑等易燃物质制作而成,最后折成长扁筒,点燃吹灭封在长竹筒里。
  在山林用的时候,把竹筒打开,取出来随便一晃或者轻轻一吹即燃,吹灭可继续保存。这是老祖宗留下下来的智慧,在古装电视剧里,应该能看到过两三次。
  至于取暖,夜里穿着棉衣,外面还需要裹着一层挡寒风的干草帘子,坐在篝火堆旁边,缩成一坨睡觉。
  虽姿势有点别扭与难受,但基本不会感冒生病,毕竟不是人人都是武林高手。
  甜妹儿新奇瞧着几个绿色长竹筒,跟装水用的竹筒差不多一样,而院子里晒着好多张草帘子,携带它们的时候随意一裹就行。
  崔玉涛那张娃娃脸上挂着‘麻烦’二字,他从小到大没进过真正密林,自然不懂山里猎人,对深山的畏惧。
  那可是一不留神会丢失性命的地方。
  直到中午,山家袁家他们把弩·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