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六零甜丫头 >

第65部分

重生六零甜丫头-第65部分

小说: 重生六零甜丫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的灶台,省柴、不倒烟、聚烟、烧菜的速度快。
  “搭灶台哩!”
  炊事员们心里都很激动,这可是他们以后工作的地方。
  大家伙都放缓手里的工作,透过门窗,或偷瞄或光明正大盯着,细看泥瓦匠师傅的各种东西。
  李师傅领着其他师傅,在厨房的一角铺上砖块作基础,然后再一砖一砖地边敲边打。
  他们不急不忙往上砌,时不时将砖块砸成圆型、方型等形状,用来砌灶堂、烟囱、烟台等部位的转角。
  好想堆积木玩具!
  甜妹儿看得手痒痒,眼里盯着剩余的转头,好想偷回家自己试试?
  旁边的三位砖头守护神,肯定不同意,他们心疼的看着转头一块块消失,化成崭新整齐的土灶。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抱紧仙女们么么哒~
  话说以前超喜欢孙燕姿的这首歌,哈哈,那时候好想有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落地窗,宠物,家人,爱人……现在嘛,那只是梦想。
  继续码字下一章……
  **
  叶子家里现在还在用土灶,外加天然气,噗哈哈哈,这种组合是不是很奇怪。
  天然气是最近几年迁过来的,以前弄的煤气。
  热水天天洗澡洗脸挺方便,但是烧火,叶子家太后还是喜欢用柴火烧土灶台。
  也就是说,家里头的天然气只有洗澡一用。
  话说仙女们,除了洗澡,哪里还用得上天然气?一脸迷茫中,实在不熟悉。


第96章 醪糟回锅肉
  “咱们的小高炉; 你们准备啥时候开始建?”
  李娇红点着旧砖头; 转过头对一脸黑脸牙白的泥瓦匠学徒; 迫不及待问道。
  “我们还得建碧土村公共大食堂呐?”被一长得挺好的姑娘注视; 泥瓦匠学徒脸一红; 挠头傻笑道,“我们得听师傅的。再说; 你们砖头不是不够吗?”
  一提起砖头; 李娇红紧皱眉头。
  她昨晚睡不好、今天吃得少; 十分不爽; 脾气越发暴躁易怒。
  从娘娘庙回来,李娇红肚子闹腾不说,还总觉得背后有一双眼睛盯着,心里毛毛的。
  但因怕被人说封建迷信,这可是十分可耻的事儿,她只能把害怕恐惧; 往肚子里,强行咽下去。
  “咱们先建炉使一下炼钢,再请求公社帮助; 那时候镇上窑场可能已经空闲。”李勇峰指着砖头道,“这里能剩下部分; 碧水村碧山村也是,足够咱们建两座炉。”
  甜妹儿把渴望的目光,从砖头移回来,心里一串疑问。
  砖窑是啥?
  怎么弄的?
  必须有砖头才能建新房子吗?
  她啥时候能在空间里头建房子?
  “你们去找三位队长吧!他们应该有安排的。”
  李师傅头也不抬道。收人钱财; □□。对于建小高炉,张队长似乎对此相当抗拒,这个他非常理解。
  李师傅的哥哥家离县城很近,他经常去县城学技,小高炉就是其中一种。
  他哥老屋门前的大树最粗,也最先被砍作燃料。这三位高中生,比县里几个队里来的,真的好很多。
  县里年轻小伙,现连地都不种,粮食懒得收,只想着小高炉能出铁水,天天乱跑淘铁砂,简直瞎闹,其他人还不敢去阻止他们瞎闹,怕挨批评。
  第一炉黑疙瘩出来。
  那大队简直跟过年一样,结果公社专业知识人员,说啥杂质太多,要不得的。
  到现在,他们的小高炉天天烧着,结果连铁水都炼不出来,因为铁器不够。
  现每家每户的必须无偿上交十斤铁,凡是黑色金属就砸烂称重拿走。不用的犁铧、铁锅、铁勺要上交,连门扣、柜子箱子锁扣都要拆下上缴。
  他妈有一个结婚时陪嫁的铜洗脸盆,妇女队长给整整做了四天工作,软磨硬泡,硬是拿走了铜盆,他妈伤心地哭了七天。
  哼,也不知道他们炼出多少无用铁疙瘩。
  据他所知,内部人员说过,公社里派那么多高中生,根本一斤有用钢铁也没炼的出。
  公社小干部们嘴巴都急出火,也有可能吃大食堂吃的。后来发现原来市里头也一样,大家都憋着一口气,想要炼出真正钢。
  关于这点,李师傅看在优秀同门张老爷子份上,昨天夜里,借着酒劲,跟张队长透露过一两句。
  这也是张队长,越往后越有恃无恐的原因,尤其今早开会。
  “全都炼不出来,还炼个屁钢哟!混着混着混过去算啦!”张队长偷摸摸,跟自己媳妇儿讲的脏话。
  张队长媳妇儿白他一眼,问道:
  “那吞口要不要还给杨神婆?”
  “抽个空,你上二碧山去帮我问问。我家媳妇儿最好——”
  当然,小高炉,他们村还是得建两座,钢也炼起来,以防公社派监督员进村。至于上交嘛,反正都不合格,甚至部分高炉连黑疙瘩都炼不出哩!
  **
  西边平坝,听到李师傅的话,三位新同志匆匆而去。
  “李师傅,幸苦你们啦!”见泥瓦匠们停下来歇息,白老太太领着炊事员们,端着凉白开,一一递上。
  “老太太客气!你看这里留的水灌位置,合适不?”
  “行行!太好啦!真的是幸苦你们!”
  在白老太太的建议下,铁锅与铁锅之间,留下一两个水灌位置。
  做饭时,先在水灌里添上冷水,饭菜做好后,水灌里头的水基本烧开,可用于做饭、做菜,或者泡猪食喂猪,都非常方便。
  寒冷的冬季,炊事员们还可以把水装暖水壶里,直接拎着它回家,洗手洗脸泡脚,这算是公共食堂的多余福利。
  等土灶建成,已经是下午四点。
  空空荡荡的新食堂正中,放着一张拼接的大八先桌。
  泥瓦匠们也没走,去清水沟里洗手洗脸洗工具,然后全部人坐在那张拼接的大八仙桌上,似乎在等待饭菜?
  “妈!咱们可以吃饭啦?”甜妹儿眼睛一亮,她知道晚饭黄连水不够,只有汉子们,像叶爸爸叶二叔叶三叔有的喝。
  “你才吃多久!贪吃鬼。得等你爷爷他们从地里干完活,才能吃饭。”叶妈妈一边紧紧搂着奶娃娃小五,弯腰帮他学走路,一边逗弄两句傻闺女。
  趁着现在有点儿时间,她把奶娃娃放在地上,让他踢啊踏啊跳啊走啊。
  “咿呀咿呀——”
  被放风的小五,奶声奶气吐奶泡儿,小胳膊小腿也在地上不停踏着,虽然站都站不稳,但很喜欢走路,比平时活泼好动多啦。
  甜妹儿很想帮妈妈照顾小五。
  但介于他们在外面,她强忍住冲动,只能轻轻戳戳小五的嫩脸皮儿。
  小五的身板,立马往前冲,软绵绵的小嫩嘴,刚好亲到她小酒窝处。
  这时,张队长带着一群干部们,以及部分村里头德高望重的老人们,呼啦啦赶到西边平坝。因为,按照碧山村的习俗,灶台建立后,必须要进行“热锅”仪式。
  虽然现在不能跪拜灶王爷,但热锅仪式还是被流传下来。一方面可以检验土灶的质量,另一方面也是对泥瓦匠们的尊重。
  “李师傅,让你们久等啦!”
  “哪里哪里,张队长太幸苦!”
  ……
  一番谦虚含蓄后,洗锅仪式正式开始。
  大食堂掌厨白老太太,用洋火柴、干树叶、干稻草、吹火筒,将轻轻松松点燃,炊烟袅袅升起。
  在这期间,所有人都大气不喘地看着灶台处,生怕火熄灭,或者没点燃。若是弄不好,那可能要拆掉重修的!
  这时候,张队长端起桌上的米酒,站起身来,笑眯眯赞道:“师傅们的土灶台砌得非常好,既不跑烟,又不浪费柴火。我代表碧山村生产队,敬各位师傅一杯。”
  谢罢,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泥瓦匠师傅们,听到赞扬,谦虚两句,将米酒是一饮而尽。
  甜妹儿舔舔下巴,扯扯叶妈妈衣角,认真道:“妈,我想吃小汤圆,甜酒没心那种。”
  “小汤圆是啥?汤圆变小的吗?没心的汤圆怎么好吃?”叶妈妈听得一头雾水,不解反问。碧山村的汤圆,通常分为甜与咸,甜的是花生芝麻心,咸指的是肉馅。
  “就是甜甜的,糯米酒那个——”甜妹儿指着八仙桌道。
  “醪糟啊!什么小汤圆,噗哈哈哈,明天你问问白奶奶才行。”
  两母子因年代不同,在讨论大小汤圆醪糟的时候,白老太太已经抹洗锅灶,清洗碗筷,一一弄好。
  然后是一道地方特色菜——回锅肉,以及香喷喷白米饭。
  传统回锅肉用的不是五花肉,而是二刀肉,也就是猪大腿或者坐敦肉,四层肥六层瘦。而火锅肉的‘回’字,顾名思义,它会进两次锅。
  第一次就是煮肉,将整块肉洗干净,冷水下锅,加入葱姜等料,增香去异。又可称白水煮肉,需要煮的时间较长。
  在等待煮肉的同时,白老太太在另一个锅里头,用蒸子与纱布,蒸白米饭。
  将米煮大半熟后,将锅里的水和米都倒进了筲箕,将纱布四个角提拢,米与水全部分开,然后上屉笼,盖上木盖,用文火蒸白米饭。
  若出夹生饭就是一种不祥。
  米饭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一次性没煮熟,那么不管怎么蒸煮,哪怕连续煮十次,大火烧,都很难再煮熟,焦糊倒是有可能。
  米的珍贵不能浪费与特殊性,让人们常常以熟米饭,作为大食堂的运势判断。
  因为是热锅仪式,包括张队长在内的所有小干部,以及在座德高望重的老人们,还有十几位泥瓦匠们,都那一根干稻草,一个接一个,放在蒸米饭的灶肚里头。
  想到上次米饭的稀糊,小干部们咽咽口水,那次可以说是几百人的饭难做,这公共食堂的饭,要是出夹生焦糊稀糊,那可真的一言难尽。
  毕竟,白老太太的厨艺他们都清楚,而且做饭的过程全部人都看得清清楚楚,绝对没有一丝一毫的偷工减料。
  若该是菜好饭不好,只能说明——他们村公共食堂不适合建立,恐怕会影响运势,或者引起老太爷发怒,什么都有可能。
  没过多久,喷喷香的米味儿散发出来,同样勾心人心。
  而白老太太已经开始炒回锅肉。
  传统的回锅肉都是蒜苗炒肉,没有白菜青椒洋葱。为蒜苗蒜白同熟,切蒜苗时,刀拍松蒜白,再斜着切蒜白,直着切蒜苗。
  最好的回锅肉,每一片约三四毫米厚,不薄不厚,每一片都像点油灯的方形碟子,四个角翘起,中间凹陷。
  摆盘必须将肉块一一斜放入白色的碟子中,与新鲜青绿色蒜苗,散发出诱人味道。
  完美!
  “白老太太这是大厨吧!”
  李师傅惊叹不已,就这一手刀功,炒肉的技术,令人瞠目结舌,县城的国营饭店都没这么好!
  叶妈妈也是佩服不已。
  论厨艺,她只是尽量把菜与调料做好,而白老太太,做得如此好看好吃,这才是真正的色香味俱全。
  至于甜妹儿,恨不得变出白胡子白发,也当一位老婆婆老头儿,去八仙桌入坐。
  此刻,甜妹儿终于下定决心,长大后的理想目标,不是泥瓦匠不是木匠不是大夫不是裁缝,而是生产队长!
  多霸气啊!
  此刻,她还没考虑到啥时候生产队会没了。
  点好一截红蜡烛,再然后,一大盘热气腾腾回锅肉,上八仙桌中心。
  白老太太将蒸子里的白米饭,揭开木盖,微微皱眉,米饭还是稀糊啦,这简直——太过怪异,想到自家老伴的话,莫非接下来真的有大灾难?
  那么他们要不要带大海宝,去亲家那边呢?
  “饭!又稀糊啦!”
  作者有话要说:  长长长叶子:写完写完……
  **
  明天去外婆家吃回锅肉……
  有人喜欢吃醪糟小汤圆吗?以前完全不知道小汤圆是啥,以为就是馅少一点的汤圆。
  醪糟——家乡话。
  特别好喝,吃倒是无所谓,汤好喝啊!
  想起来,捂脸,家里好久没做,一定要让老爸做一次。
  现在我们家做饭,也不喜欢用电饭煲,经常有米汤,用蒸子煮,特别喜欢喝米汤与斗鸡菇汤,最爱这两样,还有炖得猪蹄汤也行——喜欢猪蹄配红油辣椒,白水煮肉配也可以,但是要是瘦肉……叶子吃货。
  问一下,仙女会吃苦瓜吗?
  **


第97章 霉娃子算盘
  热锅仪式结束后; 所有菜刀菜板、铁铲汤勺、簸箕筲箕、桌椅板凳、粮食蔬菜等; 一一被搬进大食堂。
  “听说咱食堂的饭又稀糊啦!”
  “说不定明年收成不太好; 咱得多多准备。”
  “别说明年; 可能今年天气寒冷; 我爸妈准备早一点存干柴、烧木炭,不用备着再说; 你呢!要不要一起晚上偷偷上山。”
  “行; 去年的木炭坑就是我挖的; 熟练!”
  ……
  农村没有秘密; 稀糊饭菜的事儿,暗地里传来来,岁没闹得沸沸扬扬轰轰烈烈,但还是偷摸摸改变一些东西。
  大食堂这边,炊事员们带着忐忑的心情,在白老太太带领下; 开始煮饭烧菜,准备做全队的晚饭。
  食堂外头摆了个长桌,上头有一个算盘; 两本硬壳笔记本,一支半截的碳铅笔。备好之后; 年轻的记工小伙,坐在长桌后头。
  记工小伙姓梅,绰号霉娃子。因当地有风俗,山娃娃起名得请神问庙; 霉娃子早产儿,据说要反着起小名,骗过阎王爷,于是被一直称呼霉娃子。
  他不到二十岁,人很瘦却非常有精神,一双小眼在作帐的时候,总是习惯咪着,更看不见啦。
  但见,霉娃子左手拨弄着算盘,啪啪啪作响,右手握着铅笔,嘴里念叨有词,眼睛还在瞄另外一本翻开的笔记本。
  霉娃子的左右手,竟能同用,还是同时做这么精致活儿,一副极厉害的模样。怪不得叶三叔啥小干部都没混上。
  闲得发慌的甜妹儿,轻轻搬来一小板凳,悄无声息放在高桌下,现在板凳上,悄悄地瞅他的笔记本。
  “甜妹儿乖乖的,别打扰梅哥哥忙活。等下教你学写字哟!”霉娃子抬头一笑,扯扯她辫子,拿起铅笔继续登记。
  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很多东西,看得甜妹儿头晕呼呼的。听说霉娃子只是小学毕业,却比她这个小学四年级肄业生,强的不要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