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知青女配-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下楼过程中,难免遇到邻居的打探,江秋月全程微笑以对,什么话都不透露。等送到大门口,卫龙让她留步,转身一溜烟跑了,挥手说去坐电车找他家排长。
江秋月回到楼上时,楼道里已经有人家开始做午饭,油烟气弥漫在狭窄的空间内,在冬天干燥的空气中刺激的人眼睛鼻子难受。
楼道两边搁满了锅碗瓢盆煤炉子等杂物,只留中间一人走的小地方,前后两扇大窗户投进的日光照不到里面,江秋月走到三分之一时光线已经愈加昏暗。
楼房建成日久,白色粉刷的墙壁早已被烟火气熏黑染黄,天花板斑斑驳驳会落灰,如此逼仄的居住条件,还不如宽敞明亮的农家小院来的舒坦。
北方的冬天好像连空气里都是沙尘,江秋月摸索到家门口,抹了一把脸上的尘土,叹口气推门进去。
江父依然端坐在圆桌后方,听到动静看向她,严厉的眼神带着温情,示意她坐到他身边,好似有事要问。
江母已经开始在忙活着摘菜做午饭了,见此给父女两个端上来一壶茶,对江秋月说午饭马上就好,先歇会儿跟爸爸说说话。
江秋月看他们是想先问点什么,索性坐下给江父和自己各倒了一杯茶,江父问什么她回什么。
只是父女俩说了半刻钟,江父的话题一直都是插队时干活累不累、能不能吃饱、有没有受委屈之类的关心话,重点围绕着她的知青生活打转。
江父观察着她的神情,谈话一点点递进,最后问及刚才送东西的那个小战士。
江秋月挑眉看向他,直接说道,“他是我对象的警卫员,叫卫龙。爸爸,你到底想问我什么事?”不要绕来绕去试探了,想问就问出来呗,还当她是个小孩子一样。
“哦对了,爸爸,我在那里谈了一个对象,等过年后找时间领回来给你们看看吧。”江秋月特别补充了一下。
江父肚子里打好的草稿全被堵住了,什么循序渐进的问,什么不能引起女儿逆反心理……全在江秋月干脆利落两句话挑明的举动下泡汤了。
“你那个对象……”江父噎了一噎,即使提前有所猜测,此时听到还是个孩子的小女儿确实谈了对象的消息,仍然难免心中酸疼的厉害,自家还没长成的小白菜被猪拱了。
咚咚咚的敲门声打断了江父欲言又止的问话,同样让他脸色变了变,熟悉又规律的敲门节奏,代表那些人闻风又来了。
江父转头看向安静坐在下方的小女儿,心情复杂,江母在他的示意下,站起身打开了门。
第96章
家里突然涌进来一群老头子,江秋月一时之间有点懵然,只能随着江父站起身迎接,先看下是什么情况。
江入党拄着拐棍,带着几个老兄弟老姐妹登堂入室,进屋后自然而然地坐上主位,没有一点作为客人的自觉。
当然,江志国一家子都是他们的小小辈,他们这群老家伙还客气啥,况且事关家族荣衰,一听到信儿,几人连家族内部会议都不开了,正好转场到这儿。
“这个就是秋丫头?”江入党坐定后,看向站在江父身边的江秋月问道。
江秋月看了看江父江母,不知道这个老人家怎么称呼。
江父点了点头,“秋月以前喜欢待在家里看书,很少出去玩,除了父亲那边,族里一般都不知道她。”说完,他拉了江秋月一下,跟她介绍说,“这是大爷爷”。
其实按照族中排辈,不知道要叫什么太爷之类的,但现在不兴这个,族里人对这几个掌管一族事务的老人统一了称呼。
江秋月不知道那一岔,真以为是江父的爸爸的哥哥,弯腰鞠一躬,恭敬地喊道,“大爷爷好!”
然后江父又介绍下一位,“这是你二爷爷。”
江秋月鞠躬,“二爷爷好!”
“这是你五奶奶。”
“五奶奶好!”
……
等江父把一群老长辈介绍完,江秋月的腰弯的都酸了,直叹爷爷的父亲那一辈真能生。
本来看他们一群人上门的阵势,还以为是来找茬的,结果介绍完才知道都是江家一族的长辈,对小辈的态度还算和颜悦色,就是不知道过来干嘛的。
江秋月不知道内情,江父江母心里却是明镜儿似的,若说之前还忐忑着把小女儿牵扯进彭家那件婚事里,现在知道对方相中的八成就是她,好歹终于松一口气。
两相见过,江入党等几个年老成精的暗自打量过江秋月之后,纷纷点了点头,是个矜持文静的孩子,模样比她姐俊的多,看起来生活不错,长的白白嫩嫩,怪不得……
“那事弄清楚了吗?”江入党敲敲拐棍,问江父。
江父看了看江秋月,犹豫了一下,最后问她,“秋月,你找的那个对象叫什么?”
江秋月左右看看,不明白他们打的什么哑谜,不过对于彭敬业没啥好瞒着家里的,于是说了他的名字和工作。
听到彭那个姓,族长族叔们已经确定了八成,彭老元帅当初对江志国暗示的人选是这个秋丫头,根本不关春丫头的事。
“既然这样,春丫头的婚事该咋办咋办,秋丫头这边咱就先顺其自然。”不能上赶着显得江家急功近利,拿着家里小女孩去巴结领导。
江入党一锤定音,给这段时间着急忙慌的族中大事定下一个基调,其实老狐狸心里狡猾狡猾的。
不管怎么说,水嫩嫩的小白菜在他们家菜园子里好好长着,既然有贵人看上了,那么跟人牵上线是早晚的事,何必乱了家族生存的步调,急慌慌地巴上去让人看笑话。
江父江母听大家长如此一说,脸上同时显现出欣喜之色,没有不应下的。
“秋丫头小小年纪去下乡劳动辛苦了,过年回来一趟,你们做父母的得给她好好补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三奶奶嘱咐江父江母,掏出一把票证塞到江母手里。
她老婆子看的长远,秋丫头样貌不错,白白净净的,就是年龄小,身板看起来有点瘦,趁着还在长个儿得多吃点好的养好身子。毕竟彭家目前就剩下一根独苗苗,到时候去人家当媳妇了,多生几个孩子才能更得夫家看重。
老族长老族叔们没她想的细,但是考虑到以后江家凭着这门姻亲找到了高层的靠山,此时出点血算什么,就当给小辈的压岁钱。
于是,江父江母在被几个长辈耳提面命一定要照顾好他们家小闺女之后,手里更是被塞满了粮油副食票证,满脸懵然,直到战战兢兢地把人送走后才擦了把汗。
夫妻俩对视一眼,缓过神,这次家里的危机算是机缘巧合地过去了。
然而,江秋月还在家里等着他们呢。
刚回来,家里一些列奇怪的事接踵而至,她再神经粗大不上心也看出了事情的不对劲,甚至诡异的源头貌似还在她自个儿身上。
关乎到自身的问题,江秋月是一定要问清楚的,江父江母送完长辈回来,江秋月就直言问出来了。
她不是原主,没有那些对父母亲人的爱恨怨怼,也就没有那么多顾忌,有什么做什么咱明明白白地说出来,不搞勾心斗角鬼蜮伎俩,不弄出什么狗血的误会。
江秋月对这一家人不怨不恨,不远不近,家里需要她做什么的,看在血脉亲情上,她尽力而为,但若是想在她身上打什么主意,那要看她愿不愿意配合了。
只是等江父江母吞吞吐吐,好似难以启齿地把乌龙事件讲清楚,江秋月无语至极,只感觉彭敬业口中高大上的老爷子也是个不靠谱的,看这办的是什么事儿。
要不是大姐江春华对包办婚姻十分排斥,坚决不妥协;要不是族中大佬插手发现了端倪,暂时拖住老爷子那边;说不定江父和老爷子就糊里糊涂把彭敬业和江春华的婚事定下了。
到时候,她和彭敬业两个真正的当事人回来,再挑出真相,或许又是一滩狗血,即使最后能换回来,江秋月估计也被呕的膈应死。
江父江母均是庆幸不已,还好没有走到那一步,好在最终的结果皆大欢喜,大闺女有了将要结婚的对象,小闺女自己都能创出一小片天,还给家里找回一棵大树靠着庇护,真是再好不过了。
三人坐在客厅里把事情和问题掰扯清楚明白,心里敞亮了之后,那些隔阂和疏离消散了些许,相处的气氛融洽了几分,不再那么处处透露着诡异的尴尬。
特别是江秋月打开行李包,把给便宜爸妈的礼物拿出来,暖暖的围巾手套送上,小客厅的气氛变得暖融融的。
江母捧着小闺女亲自编织的蓝围巾,贴在脸上只感觉软软的毛线如同贴在她心上,感动的眼泪汪汪,这就是她期盼的当妈的小棉袄啊。
江父虽然没夸什么,但是从他接过礼物后立马戴上去试试,神情明显和缓的态度上,也能看出其实他内心里同样是熨帖的。
做父母的,能收到孩子亲手做的孝敬,心里总归很舒坦。
江秋月见此笑了笑,其实便宜爸妈挺好哄的,他们心里本来对原身就有愧疚,她的疏离淡漠又让他们不知所措自责万分,于是送上点小礼物都让两人欣喜不已。
江秋月心情不错地把行李包翻了翻,将土特产拿出来交给江母处理,怎么吃看一家主妇的安排。
至于给其他四人的礼物先留着,等晚上他们回来再说。
气氛回暖,江父肚子咕噜叫了一声,在自家女儿面前闹了个大红脸,江母一拍脑门,差点忘记做饭了。
此时已到中午,门外过道里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和邻里之间的说话声隐约传进来,正是做晌午饭的时间。
以往,白天家里只有江父江母两个人,江母就随便做点饭对付,现在小闺女回来了,她得好好做一顿。
早上买的菜,江母刚才已经摘干净了,去水房淘洗干净就能下锅。
江母让江秋月在屋里歇着,她系上蓝围巾,用手帕把头发盘了一个好看的发髻,拍拍衣裳,端起盆哼着歌去水房洗菜淘米。
江秋月要去帮忙做饭,被江父叫住,他把桌上那一小堆,族长们临走时塞过来的票证,全让她收起来。
虽说这些却是江家长辈看在彭家姻亲的份上,对她的照顾,但要江秋月全部攥在手里不现实,实话说真让家里其他几个孩子知道了,难免会心有疙瘩吧。
江秋月有自己的身家和彭敬业在,对这些没什么好眼馋的,不愿意拿烫手山芋。江父坚持是她的她就应该拿着,收起来无论是花销还是傍身都好。
江秋月最后收起一半,另一半上交给家里办年货,江父见此掏出一沓大团结给她,抵上一半的票证。
过了这片刻,江母洗菜已经回来,江秋月跟江父说完事情之后,干巴巴坐着也没意思,就出去给江母帮忙。
本想打开门通通风,结果一出去就闻到一股子辛辣的油烟气,立马又把门关上了,实在呛得慌。
江母大概早就习惯了,在烟雾缭绕的过道里,手里侍弄着铁锅翻炒煎炸,一派欣然。她的心情看上去十分之好,脖子上的围巾绕了一圈后搭在后面,惹来邻里妇女们瞧着看。
江秋月一现身,就近的几家看过来,一边做饭一边跟她打招呼,她们脸上带着笑,眼里含着探究或好奇,江秋月微笑应对,落落大方。
有些想看她在农村养成一副土包子气的人大失所望,撇撇嘴羡慕江母好命道,生的孩子个顶个的好。
江秋月随她们评头论足,一派自然的去帮江母打下手。
江母本不想让她刚回来就沾上油烟气,但转眼看到邻里偷瞧的众多目光,转而骄傲地让江秋月剥了几瓣蒜、翻了两下勺,不愿让她们看低了她家小闺女。
然后,她又拿出江秋月带回的花生腊肉鱼干鱼头等物,特意放在煤炉旁敞开着口,等邻里们看到问起时就说是自家小闺女带回的,一边说着不值当什么,一边兴致勃勃地做了一道喷香的红烧鱼头。
湖泊里野生的鱼自然比人工养的香,铁锅里的鱼香味儿馋得大家纷纷问里面放了什么大料。
江母笑颜如花,道是闺女拿回的鱼好,做出来的味儿才香。
众人看到她显摆又得瑟的笑脸,除了羡慕嫉妒恨,只能看着鱼锅流哈喇子了,同时心里想,他们家的破孩子回来时除了把自个儿饿的人不人鬼不鬼,两手空空毛东西都没带回来,果然人跟人就是不能比。
江秋月动了两下手,江母就把她赶回屋里泡茶喝,不想累着她。江秋月回屋拿出一包茶叶泡上,在江父惊喜诧异的神情中给他倒上一杯。一边喝茶去油气,一边听着门外妇女们谈论下午去领供应粮和买年货的事。
江秋月来了兴趣,或许到时候,她能跟着凑凑热闹,看一下传说中的那个时代场景。
第97章
中午吃过饭,江母和相熟的妇女们果然要去粮油店领供应粮,江秋月以帮忙的名义凑上去看个稀罕,还被一帮子人夸着说长大了懂事之类的话。
买粮食是个十分郑重的事,关乎一家子的吃喝命脉,江秋月没有乱掺和的插手,只是老老实实跟在江母身边四处看。
粮站距离家属院不远,排队的人挺多的,江母一行人到后立即排在了后面,准备好粮本粮票和钱。
江秋月听江母说他们家的年货办了大半,剩下的就是把该领的粮油领到手,还有大年三十抢点肉和副食品。
不过江秋月带回来的农产品里面就有一些肉类花生南瓜子,完全可以应应急,所以江母现在心里有底,已经不着急忙慌了。
江秋月跟着排了一会儿,感觉无聊,其实就像后世在县城门市部排队买东西一样,没啥新鲜的看头。
江母见她等的有点不耐烦,抽出几张粮票和钱,让她到不远处的食品店买零食吃,前后的邻里侧目,觉得江母太宠孩子了,票钱说给就给。
江秋月没接,掏出几张崭新的票子摇了摇,示意自己身上带了,准备去食品店逛逛,看卖的有什么。
江母说的食品店就在距离粮店三四百米处,进去逛的人挺多,卖的基本都是油炸果子糖葫芦一类的小吃。
江秋月进去看了一圈,在售货员快要翻白眼的时候,称了一斤馓子和一斤白糖果子,还有几根糖葫芦。
这个时候的小吃做的正宗,不必担心什么什么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