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穿成知青女配 >

第80部分

穿成知青女配-第80部分

小说: 穿成知青女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秋月耳朵动了动,听到隔壁传出孩子的哭声,大概是被王大妮的吵闹惊醒了。
  王大妮仍然像个疯子一样,蹲在养殖处门外撒泼叫骂,污言秽语,不堪入耳。
  她此时没有一点自家儿子儿媳讹诈人家的羞愧,反而认为她儿子竟然被一个无依无靠的小知青打的鼻青脸肿,必须跟人讨回场子,还要拿到赔偿,不然不罢休。
  所以她把儿媳妇接回家安顿好后,立马寻个养殖处只有哪个小知青在的空挡上门了,不把小妮子扯住头发抓花脸,让她跪地求饶送上一切,她就不姓王!
  但是过来后才发现,养殖处的大门忒他妈结实,从里面插上门闩,外面无论如何咣当都撞不开,王大妮心里打的啪啪响的算盘一下子夭折大半,只能对着门口骂骂咧咧了一通出气。
  然而没等她骂的尽兴,柳建国打着手电筒从隔壁出来了,后面跟着柳老太。
  如果只有柳建国一个大男人的话,即使他是大队长,王大妮豁出脸面也能跟他耍横几分,但是一看到柳老太,王大妮就如同老鼠见了猫儿,浑身一哆嗦,骂街的凶恶气势瞬间就萎了,看起来对这位老人家很是害怕的样子。
  这会子,天已彻底黑下来,半空中又开始落起了雪花。
  柳老太就着大儿子打着的手电筒灯光,平静地走到王大妮跟前,旁白的柳建国脸上黑压压的难看,嫌王大妮多事。
  “婶、婶子,大半夜的你咋出来了?”王大妮哆嗦了一下,不知道是冻的还是吓的。
  “你也知道是大半夜啊,瞎胡咧咧啥,把皮蛋都给惊醒吓着了。”柳老太直接训斥道。
  王大妮感觉可委屈了,全村人都欺负他们家,如今连这个该死的恶婆子都来管闲事了!
  “跟上,回家去说,让俺听听你到底有啥冤屈。”柳老太看她那一脸恶毒的表情,显然不是三两句能说清的,索性先把人带回家和大孙媳妇一起说道说道,别扰了邻里安歇。
  外面的声音消失后,江秋月在院子里静静听了一会儿,确定人已经离开了,这才开始收拾碗筷,准备明天去大队长家一趟。
  王大妮那一家子苍蝇,必须有人在上头压着,不然论不要脸和闹腾劲儿,江秋月还真不是他们的对手。
  而大队长家正好是个好选择,有靠山为什么不用,能借力解决的事,没必要自己迎上去死扛,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蠢事最好不要干。
  第二天吃过早饭,江秋月寻个合适的时间,提着准备好的礼品,敲响了隔壁的门……
  等江秋月从柳建国家告辞出来时,柳兰花一脸笑容地将她送出来,嘴上说着让她放心,没啥大事的话。
  江秋月同她寒暄过后,回到养殖处,看到刘爱英担心的样子,轻松地笑起来。
  一条香烟、两瓶二锅头和某些票,成功换得大队长家出手解决那件事,甩掉王大妮一家子恶心的狗皮膏药。
  “解决了就好,你最近还是呆家里躲躲吧,别出去转悠,以防他们私底下报复。”刘爱英听到江秋月请动了大队长家插手,方才替她松了口气。
  经过这事,刘爱英也知道了江秋月平时能不动手就不动手的原因了,实在是打人一时爽,打了小的来了老的,后续麻烦的解决办法要弄好,不然很容易惹火烧身。
  江秋月之后几天一直老老实实待在养殖处,大门都没跨出去过,有什么需要出去做的事,不用她多说,刘爱英先抢过去做了。
  在此期间,王大妮果然没再来寻江秋月的麻烦,不知道大队长家是怎么办到的。
  王大妮虽然消停了,但是她家里一直没消停。
  据刘爱英听的八卦,高云梅在家里依仗着肚子里的那块肉疙瘩,天天指使柳和平做这做那,还嫌弃他没本事懦弱不是男人,甚至向王大妮甩脸子给难堪。
  但是谁让她怀了宝贝蛋儿,柳和平母子为了未来儿子/孙子,只能供着哄着她,拿她没办法。
  几次交锋下来,高云梅自我感觉在家里找到了扬眉吐气的途径,开始不停的作妖闹事,折腾的柳和平快成了人干儿。
  王大妮同样被闹腾的精神萎靡,没心力再去悄默默报复那个被大队长家护着的小知青。
  只是吧,走夜路多了总会遇到鬼,作的太狠了也可能伤及自身,高云梅在通过压榨柳和平母子寻找人生快感的过程中,一个不小心把她自个儿的依仗给作没了。
  听说是在追打柳和平当出气筒时,高云梅踩到水摔了一跤,成功流产。
  当江秋月听到这条消息时,嘴里的瓜子差点掉下来,“流产了?”
  “是啊,听说还是个快成型的男孩呢,王大妮都快疯了。”刘爱英叹着气可惜,可惜了一个小生命,还没长成就夭折了。
  江秋月一时有点斯巴达,高云梅第一次怀上的不是双胞胎吗?或许是时间地点不对,怀的孩子变成一个了?
  再等几个月就要生了,真可惜。
  没等两人对此唏嘘上片刻,大队长家的广播突然响起,带来一个对江秋月十分惊喜的好消息。


第109章 
  “经主席考察批示,老一辈革命元帅的革命思想精神和觉悟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现决定对以下革命前辈们恢复原职……”
  广播里的女播音字正圆腔的播报着这条震动四方的京都时事,预示着这天,要变了。
  江秋月仔细倾听那些恢复原职人员的名单,上面的人其实没几个,当她终于听到有个姓彭的时,脸上情不自禁地涌现出开心的笑容。
  那个名字就是老爷子吧,他们那几位老人总算等到这一天了,真为他们高兴啊。
  虽然早就知道会有这一步,但是直到真的听到了结果,那颗担忧的心才算落到了实处。
  只可惜彭敬业现在不知道在哪儿,不然他们两个可要私底下好好庆祝一番,柳暗花明可喜可贺。
  “你笑那么开心干嘛,上面公布的名单有你认识的人?”刘爱英见她听了广播后的异样,想想她是从京都来的,家世貌似不一般,不由狐疑地问道。
  江秋月控制住表情,轻笑着摇摇头,没有回答她的问题,只指了指京都方向,说道,“这是一个信号,以后大家的日子应该会好过些。”
  刘爱英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识趣的没再多问。
  过了几天,江秋月终于踏出养殖处,想去拜访一下政委,送点东西,外加打听一下彭敬业的情况,结果没找到人。
  柳建国说政委是在傍晚被人接走了,江秋月猜测应该是京都来的人吧,毕竟好几位大佬都出山了,召回昔日的得力手下是正常的事,只是不知道政委是属于哪一方的人。
  或许政委走时对柳建国说过了什么,让他知道了一点彭老元帅和彭敬业的关系,在江秋月找上柳建国打听消息时,他轻易就松口告知了,还想把前几天她送的东西退给她,态度上有点将她奉为上宾的感觉。
  既然是送出去的东西,江秋月肯定不会再收回,直接推拒了,回去时想着政委真是给力,临走前还给她找个县官不如现管的地头蛇做靠山。
  江秋月心里感激,有点遗憾没有同人家告别,可能是走得急,静悄悄的走了,希望以后回到京都还能见到。
  稍后,江秋月就感受到上头有大佬庇佑的感觉了。
  以往江秋月招惹了什么麻烦,大队长家一般会旁观,等她解决不了了才会帮忙,然后江秋月还要欠人情,拿东西还人情债。
  比如之前村里传的那些似是而非的流言,柳兰花他们不可能不知道,但是同时他们也不知道江秋月到底做了没,所以先是置身事外看情况,不想惹得一身骚,之后等确定江秋月是无辜的,以及有礼品送上,他们才出手。
  当然,江秋月不是抱怨和记恨他们不及时出手帮忙,毕竟没有人该天生对谁好,人家有人家的考量和原则,能帮的帮,危害到他们家的也不想扎手不是。
  只不过是在保障双方利益的前提下,有点香火情罢了。
  而现在嘛,村里原本因为高云梅流产而起的对江秋月不利的传言,还没传开就被大队长家掐灭了苗头。
  前后的差别主要就是在于,柳建国从政委那里知道了点两人的身世,再加上广播上天天播报的那个熟悉的姓氏,终于知道他们身边原来有两位小祖宗,不伺候好了咋行。
  不管是畏惧大佬的官威,还是真心想照顾革命老一辈的后代,江秋月没有讲究那些,反正最终是她受到了实惠。
  只是江秋月去隔壁的次数慢慢变少了,以往交际的情分变了味儿,索性一心宅在养殖处等彭敬业回来。
  好在还有刘爱英说话作伴,两人继续喂猪打扫猪圈的工作,偶尔江秋月弄点好吃的,两人解解馋。
  屋顶上的积雪初融的时候,江秋月没等来迟迟未归的彭敬业,等到了一则钢铁厂的招工启示。
  临河村旁边不是有条河吗,顺着河往下走上几里路,就能看到到有座光秃秃的大山,山脚下临河建有几个高耸的烟囱,正是钢铁厂所在。
  大烟囱每天每夜无时无刻冒着浓烟,下方错错落落建有一片房子,外面围了一圈围墙,很是封闭严密的样子,出入都要拿证明。
  其实这个时候的工厂招工都是内部消化,有位置也是被内部员工介绍给亲戚占住了,所以这次放出的工位是临时的,只能拿稍许的工资和福利,不能把户口落进去,进而改变身份。
  但就是这样,也有很多人瞄准了位置,打着先进去再说,以后说不定能有机会转正的主意。
  然而要真是这样,那些眼尖的内部职工早就给自家人或者亲戚哄抢瓜分了,哪里轮到向外发告示招工呢。
  说到底,还是那些工位要求高,需要有学识有技术,也就是肚子里要有真货,靠关系靠嘴皮子是不能胜任的,所以才把招工启示发到了周围几个村的生产队长那里,主要还是想找几个能用的知青顶上去。
  柳建国把知青们召集到一起,给他们把里面的道道掰扯清楚,想去的人可以找他开证明去报名,至于能不能进看个人本事。
  知青们面面相觑,都想去。
  虽然不能迁户口,不能从农民身份转成工人身份,但也是一条往上的途径,说不准进去后眼界更宽、机会更多,万一转正了呢。
  即使转不了正,也算半个工人了吧,比在地里掏笨劲儿,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强。
  知青们全部开了证明,第二天一早借来驴车,一起去钢铁厂打探情况,十来个人中有的紧张无比,有的不在意无所谓,有的局促犹疑。
  等到了钢铁厂大门外,众人发现还有其他村的知青比他们来的还要早,大家一个村一堆的站一块,在寒冬的早上,迎着北风冻的直哆嗦。
  但是即使被冻的打喷嚏流鼻涕,也没有一个人退出想走,都在忐忑紧张地等待钢铁厂职工的上班时间,等大门口的小窗口里有人了,到时候就能报名。
  江秋月他们还好,陈中华找到一个避风的转角,距离门口不远,他们每个人穿的也厚实些,不会冻的太狠。
  只是在冰天雪地的室外,寒风吹啊吹,避免不了手脚冰凉,所以门口一片地方除了大家小声的讨论,就是搓手哈气跺脚取暖的声音。
  江秋月包裹的严实,羽绒服围巾帽子耳暖全戴上了,还穿着厚棉靴,手上戴着兔毛手套,捂着暖热的水壶,时不时喝上一口热水暖和一下。
  刘爱英捂着脸偎在她身边,正在庆幸出门时听了她的话把装备都套上了,不然这会儿不得冻死。
  刘爱英也戴了手套耳暖子围脖,都是兔皮缝制的,白色毛绒绒的看起来很不错,挺暖和。
  相比于江秋月对于这次招工进不进都可的态度,刘爱英是希望能被招进去的,毕竟是一次机会,能进就离回城进了一步。
  不过进不去也没啥,大不了回去接手养猪的活,她感觉江同志应该是能进的,凭直觉。结合之前江同志透露的大队养猪的打算,到时候养猪也不错,同样不用下地干活,说不定还能跟王晓红同志学上几招。
  想清楚前后退路后,刘爱英就坦然了,和江秋月靠在一起有说有笑,不再忐忑不安。
  等到日头升起,江秋月看了看表,大概八点多时,钢铁厂陆陆续续有工人或走路、或骑着自行车来上班,堵在门口避风的知青们赶紧让到一旁,在工人们的白眼中不敢多说什么。
  又等了大半小时左右,上班的工人大概进去的差不多了,钢铁厂的大门啪地重新关上,这时旁边的小铁窗口才打开,让知青们开始报名。
  听此,无论是距离小铁窗近的还是远的人,纷纷一拥而上,争抢工作人员丢出来的报名表,最后在对方的喝斥下才一个个排起了队。
  江秋月最后领到一张,没有去争抢小铁窗口的笔,而是从包里拿出一支钢笔,把纸垫在包上,蹲在那里开始填写。
  姓名、身份、籍贯、关系、特长……每一项是一栏,排在前头的是报名者的身份和组织关系,如果是成分不好的估计都要被刷下去。
  江秋月很快写完,把钢笔递给等在一旁的刘爱英,之后他们这堆全部就着钢笔中的墨水,尽快地把表格填完。
  填完的要亲自去小铁窗那里交上去,江秋月去交的时候,明显能感觉到里面的人在观察交上表格的报名者。
  等到在场的人交了大半,小铁窗突然收回了笔,不收了,大概是收够份数了吧。
  有其他村的女知青跑到江秋月这边借钢笔,江秋月看了眼关上的小铁窗,在对方哭泣不止之下,把钢笔借给了她。
  没用的,人家说不收就不收了,不是笔的问题。
  果然,那个女知青和她那堆没填完的人借着江秋月的钢笔把表格填完,匆忙去敲铁窗想要补交上时,里面根本没人理她,小铁窗没有打开的意向。
  其他同样没来得及上交的人见此,只好纷纷失落的不再上前,留在原地舍不得走,想看看后续还有没有机会。
  女知青几人或许也是这种想法,抱着表格就站在小铁窗边上,等着里面的人露面。
  但是无济于事,在场的所有人感觉等了很久的时间,小铁窗才重新打开,却对女知青递上去的表格无动于衷,直接扔出来了,散落了一地,直言不收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