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猎户的娇妻 >

第42部分

猎户的娇妻-第42部分

小说: 猎户的娇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两人也有商议过,在村里置办些田产,不去种倒是无妨,不是可以赁给其他人种吗?只是这样的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
  一方面是因为最近几年年景都不错,好年景卖地的人本来就少,一旦有人卖,往往也是高价,划不来。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到底离村子远了点儿,短时间内也没有回村居住的打算,虽说可以赁给旁人种,可总不能完全不理不管吗?
  展家出事前倒是买过几亩地,那是因为当时展母身子骨很不好,时常需要看病买药,住在深山里太不方便了,且她本就不易安睡,山中夜里常有野兽嚎叫,她往往几宿几宿的睡不着,后来干脆就带着当时还年幼的展易搬回了村子。若非有特殊原因,谁又愿意夫妻长久分离呢?小青山太大了,平日里拾柴砍柴倒是不用走太远,要是打猎的话,一天之内根本没法来回。以前,展父都是半月住山里,半月住村里,打的猎物少了不少,一个人住山里的时候,也常常随便糊弄一口。很难说,他后来出事就没有这样那样的缘由。
  俞小满胆子大,还是天生一副没心没肺的性子,哪怕外头野兽哀嚎声尽在耳边,她也一样睡得昏天暗地,且吃啥都香,还老觉得这深山就是个尚未开发的宝库,啥好吃的都有。
  你说去村里?算了吧,她既懒得应对人情来往,也不想跟展易夫妻分别,更舍不得这漫山遍野的美味。
  对了,真要是回了村子,天知晓她那奇葩爹娘会不会折腾出什么麻烦来。哪怕不故意寻她麻烦,要是离娘家太近了,近到抬腿就能到的地步,她总不能老是避而不见吧?
  乡下地头,因着都是知根知底的人家,反而最容易滋生各种八卦闲话。她虽然自认身正不怕影子斜,可也不想让自家成为别人家茶余饭后的消遣。
  所以,就这样吧。
  随着深秋的到来,天气也渐渐凉了下来,展易也开始停止了打猎,转而开始频发下山,购买米粮。
  自打开春时候,俞小满在自家院子里开辟了一片菜园子后,他们家是不愁新鲜蔬果吃了。可毕竟地方有限,哪怕有作弊器一般的指尖灵泉在手,增加了不少蔬果的产量,可终究还是杯水车薪,完全不够冬日里两人吃喝的。
  再一个,俞小满只种了蔬果,以及不多的半垄红薯,旁的米粮是丁点儿没种。就连那半垄红薯,也被她三不五时的一个烤红薯,或者熬粥做菜给吃得差不多了,可没法当存粮用。
  因此,展易很是往山下跑了好几趟,都是为了尽可能多的采买些米粮。
  兴许是因着今年的收成好,哪怕到了深秋,也没见米粮涨价,仍跟秋收过后差不多的价格。展易挑精细粮食买了不少,除了常见的麦子和稻米外,他还买了好些糯米和各色豆子。
  家里有石磨在,展易就没直接买面粉,倒是想着自家小媳妇儿喜欢吃面条,额外买了好些个挂面。他们这儿常吃的面条就只有挂面,倒是有外地人在县城里盘店摆摊卖拉面的,可拉面跟挂面不同,得吃新鲜的。因此,展易只买了容易携带保存的挂面,倒是想着面汤底子没秘方不好吃,他还特地花钱给人家摆摊的买了汤底子。
  因着汤底子配料复杂得很,人家倒是不怕他学了去,就是价格不便宜,可想着大冬日里热乎乎的吃一顿挂面味道极好,展易狠了狠心,不单买了汤底子,连卤子都没放过。
  其实,这些俞小满也会做,就是最寻常的做法,舍得用料的话,味道也不差,当然没外头做买卖的弄得那般精细好吃就是了。
  而在又一次买米粮上山时,俞家老二跟着展易一道儿来了,除了探望不爱出门的妹子外,他还有事儿同妹子说。
  “什么?阿娘叫二嫂拿嫁妆贴补大哥?”
  图省事,俞小满直接下了一大锅子的热汤面当主食,再将早先就已经烤好的一只烤鸡切好装盘,刚端上桌,才打算再去瓦罐里舀点儿辣泡菜来,就听得俞家老二的话,登时惊得忘了原先的打算,只立在桌旁,愣愣的看着她二哥。
  在这年头,尽管女子的权益是很没保障的,可有一点还是不错的,那就是嫁妆属于女子独有,嫁人后,无论是夫君还有夫家其他人,都无权动用。哪怕之后被休弃了,嫁妆也得原样奉还。而若是女子早亡,有亲生儿女则叫儿女继承嫁妆,要是没有生养儿女,嫁妆是必须交还给女子娘家人的。
  当然,律法规定得再完善,也架不住这年头的女子本就很少有嫁妆。像寻常人家,都是叫闺女带着对方下的聘礼出嫁的,好一点儿的还会给做几床被褥或者两身衣裳,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
  像俞小满这般,就这么穿着一身旧衣嫁人的,多不甚数。而像她娘家大嫂、二嫂那样有厚重嫁妆的,十里八乡都难出一个。
  大嫂是家境殷实得父兄喜爱,二嫂则是家中图遭变故,可不管怎么说,她俩都属于幸运的,在这年头有一份独属于自己的财物,确实不得不说是一件幸事。
  可要说,女子的嫁妆婚后贴补了夫君和孩子,那是无话可说。然而,贴补大伯子……
  俞小满何止傻眼,她简直是脑子里一团浆糊。
  往好里说,这事儿传出去人家只道她二嫂子好拿捏,万一碰到个嘴上不留德的,说她二嫂跟她大哥有首尾,那又该如何是好?这天底下就没的当弟媳妇儿的,拿自个儿私有的嫁妆去贴补夫家大伯子的道理!
  又想到了俞母曾经去求人家冯家的心肝宝贝儿,俞小满只能说,冯家人确实有眼力劲儿,打一眼就看出了她娘是什么德行。这门亲没结,是冯家姑娘走运,只可惜了她二嫂……
  脑海里思绪万千,俞小满愣是懵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问道:“那二哥你是咋说的?”
  她二嫂已经很可怜了,要是她二哥再摇摆不定,才是人间悲剧。
  哪知俞家老二一扬头:“我媳妇儿的嫁妆凭啥给旁人花用?打从她嫁过来头一日我就同她说了,她的嫁妆,只有她爹娘弟弟还有将来我跟她生的孩子才能用,旁的人哪儿凉快待哪儿去!”
  之所以特地捎带上他媳妇儿娘家父母和弟弟,主要也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姑娘家出嫁是不可能有那么多嫁妆的。俞承嗣媳妇儿嫁妆多,那是因为家境富裕,真计较起来,所有的嫁妆加一道儿也不过占了家产不到二十分之一。而他媳妇儿的嫁妆,却是至少占了娘家家产的一多半。
  俞家老二觉得,既然是老丈人额外多给的财物,将来要是有需要,花用一下自是天经地义的,因为那些财物原本就不是他媳妇儿赚来的。可别人呢?
  “俞承嗣那脸哟,都有小青山那么大了!!”
  若非时机不对,俞小满真想笑出声儿来。不过,根据她对俞承嗣的了解来看,这事儿还真不一定是他干的,十有**是她那偏心眼儿的亲娘所为。
  当然,俞承嗣兴许原本没这个想法,可要是俞母真的将二儿媳妇儿的嫁妆弄到手,并且全部交给了俞承嗣的话,他一准儿不会反对的。
  非但不会反对,还铁定会当做毫不知情,回头哪怕真相暴露了,他也能装无辜,只道这是他娘给的,从何处来的就不知晓了。
  这人已经不是脸大的问题了,而是厚颜无耻!
  “那你咋上山来了?留我二嫂一人在家可以吗?阿娘她不会做什么吧?”尽管俞小满内心里也知晓俞母并非丧心病狂的人,兴许会骗取嫁妆钱,却应该干不来旁的坏事。可不是关键时刻,她二哥何必离了媳妇儿,特地跑上山来瞧她呢?
  “咋不可以了?她还能把我媳妇儿打死了,再抢走嫁妆?”俞家老二反问道,遂还不忘低头猛吃热汤面。
  展易也饿得不轻,大清早出门,在镇上跑了一圈,又背着米粮爬上山,他身子骨好,没觉得累却饿得很。闻言也只抬头瞧了他二舅哥一眼,随后大口吃喝起来。
  只一眼,俞家老二是没看出啥来,跟展易相处了一年有余的俞小满却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
  ——这亏得老丈母娘打的是他二舅哥媳妇儿的主意,要是敢怼上他媳妇儿……呵呵。
  跟俞家老二敬重他媳妇儿的娘家人不同,展易对于俞小满的娘家人,除了这二舅哥外,旁的一概不放在眼里。
  俞小满看懂了,却没吭声,反正她也不在乎娘家父母。正想开口再追问两句,却见俞家老二猛挟了一筷子烤鸡,恶狠狠的嚼了几下后,冷不丁的道:“我要分家单过!”
  作者有话要说:
  蠢作者觉得自己一定是遭了诅咒了……
  昨天锁了一万字,写完都快吐了,上传以后直接关了小黑屋,结果我忘记了小黑屋锁定字数是默认上一次的。于是,今天我打开小黑屋,手一抽就悲剧了_(┐e:)_
  而且今天是眼瞅着快到零点了,一万字还有两百字没写完,我赶紧打乱码先出来,结果复制到后台的时候又出错了,我……_(┐e:)_
  就这样吧,我就去把锁定字数改了,明天不想日万了。
  晚安〒▽〒     

  ☆、第50章

  第050章
  古时有“父母在不分家”的说法; 俞小满还依稀记得历史上某几个比较奇葩的朝代,对于百姓分家一事格外得严格苛刻。别说子女提出分家的要求; 就算是父母主动要求儿孙分家也一样会受到责罚; 严重的甚至还会入刑。
  幸好; 她如今所在的这个朝代; 没那么不通人性。
  单说俞家; 早在二十多年前,俞家爷奶还在世之时,就做主给下头三个儿子分了家。祖宅、田产以及绝大多数的米粮钱财等等,都归了俞大伯所有; 至于俞父和俞三叔,仅仅是带走了几袋子米粮以及不多的几贯钱,叫他们自个儿带着媳妇儿过日子去。
  对于俞家爷奶来说; 将儿子养大成人; 又帮着娶了媳妇儿,这就已经尽到了为人父母的职责。当然,他们二老自是由俞大伯一家子负责赡养的; 俞父和俞三叔只需要每年给点儿米粮钱财作为孝敬就可以了。
  像俞家这种做法的人家; 在上河村很常见; 毕竟儿孙大了,又各自娶妻生子; 强行留在家中,房舍不够不说,还容易滋生矛盾; 以及养出懒汉来。横竖他们这边都是寻常农家,又不是什么大家族。万一真不幸出现了不肖子孙,实在是没能力养活自己,那也只能怪他自个儿没用,怨不得爹娘狠心。
  幸而,俞父和俞三叔都是能耐人。俞父凭着篾匠的手艺不单养活了一家子,还攒下了不少家业。俞三叔更是了不得,能在府城置办下宅子、铺子的人,想也知晓有多能耐了,要知道他可是真正的白手起家,从小货郎开始干起的。
  甭管怎么说,分家单过一事搁在上河村里根本就不是什么稀罕事儿。所以,应该行得通吧?
  俞小满低头琢磨了一番,却越想越心里没底,她娘家那情况同二十多年前爷奶做主分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二哥,不是我泼你冷水,我总觉得分家没那么容易。”想来想去,俞小满还是决定实话实说,起码把最坏的结果先摆出来,也好叫她二哥心里有个谱。
  二十多年前,俞家爷奶是将绝大多数的家业都给了俞大伯,可俞大伯这一辈子最远也就只赶过场子,甭管他是否有赚钱的能耐,最起码他人品还是过得去的,老实本分的守着这份家业,给俞家爷奶养老送终,也将儿孙都拉拔长大。从这方面来说,他这个长子当得还是挺称职的,就连俞父和俞三叔逢年过节孝敬给爷奶的吃食,也绝不会昧下,尽数都孝敬给了老人。
  俞大伯只是本身没啥能耐,可他并非败家子,他已经尽其所能照顾好父母、妻儿,别说外人了,就算是近亲也没法太过于指责他。
  可俞承嗣……
  就一点,他还会回村吗?若是他将来俞父俞母年迈了,他仍像以往那般,一年回家一次,每次住不到七八日就走,还能指望他给俞父俞母养老送终吗?换句话说,这些事儿俞小满看透了,其他人真的就看不透吗?
  “……不是我恶意揣测阿娘,我怎么就觉得,她的打算是让你和三哥拼命赚钱供大哥继续念书,然后叫你们俩的媳妇儿照顾家里家外,伺候他们二老。”俞小满的声音越说越轻,心下也愈发不安了,如果真叫她给说中了,二哥还有三哥将来的日子才叫暗无天日呢。
  一时间,山洞里的气氛有些凝结,谁也没有开口说话。
  足足半刻钟后,俞家老二才恨恨的道:“满娘你说对了,他们就是那么想的!”
  什么都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什么将来老大出息了他这个当弟弟的一样可以享福,还有什么俞家就靠俞承嗣光宗耀祖了……
  “满娘,爷奶还没过世时,那会儿你年纪还小,大概已经不记得了。”俞家老二忽的岔开话题说起了旁的事儿,“有那么一两年,地里的收成不大好,咱们家主要是靠阿爹做篾器赚钱养家的,倒也不至于没吃没喝的。可大伯家,人口比咱们多,还要养爷奶,偏那时阿爷病重了,家里的余钱都拿去给阿爷抓药了,家里几个小的饿得嗷嗷大哭。大伯娘实在是没法子了,就跑到咱们家来节粮食。我清清楚楚的记得,阿娘跟大伯娘说只剩下口粮了,没法借,可那时明明家里不单有粮食,还有头几日阿爹刚卖掉一批篾器赚来的钱。”
  俞母的心思很好猜,无非就是不平衡当初俞家爷奶的偏心眼儿,可同时也证明了一件事儿,即便兄弟是亲兄弟,可娶的媳妇儿呢?
  很多时候,你把对方当成至亲的家人,可对方却未必真就把你放在眼里。
  “阿娘当时说,她不指望跟着大伯家发财,也别指望对方落难了自己会救一把。我这会儿也是一样的想法,就算将来大哥他真的当上了大官,我也绝对不会死皮赖脸的上前去求富贵,可我也不想卖命供养他。”俞家老二原本还没想的那么清楚,直到他娘瞄上了他媳妇儿的嫁妆。
  不就是因为这几个月里,家里办了不少喜事,钱财花销颇大吗?可就算这样,口粮也是留得足足的,加上阿爹和他整日里忙着编篾器,老三手艺虽然不佳,可但凡是粗活累活,哪样不抢着干了?自家的日子绝对能过得去,还过得比寻常人家都好,偏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