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户的娇妻-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逮着个空,俞家老二寻上了他堂哥,也就是五丫的亲哥,压低声音问了几句,这才得知了真相。
人家压根就没给闺女备嫁,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这一身的新衣裳就是俞大伯娘亲自去镇上买的好料子,又给亲自做好的。虽然说嫁衣应该是新娘子自己亲手做的,可乡下地头真没那么讲究,多的是闺女穿着一身打补丁的旧衣裳出门子的,像俞大伯家这样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起码比村里多半人家都好。唯一的问题就在于,五丫的夫家下的聘礼并不算少。
终究是隔了一层,俞家老二也不好说啥,尤其他跟五丫真没啥交情,连话都没说过几句。因此,他只面无表情的观摩了整场婚礼,当然也顺便蹭了一顿味道不错的喜宴。
喜宴结束后,他并不曾留下来闹洞房,这新娘子是他妹子,他脑子有病才会跟人其他人一道儿闹腾。转个身,他就脚底抹油开溜了,却不曾立刻离开镇子,而是去了俞承嗣那儿。
俞承嗣今个儿也来了,不过他只喝了一杯酒后,就提前离开了,说是还有正事儿要办。到底是秀才公,再说如今虽然过了元宵节,却仍还在正月里头,很多人也确实是忙得脱不开身,因此他的离去并未引起旁人的不满,甚至还有人提前恭喜他今年科举高中。
对此,俞家老二只剩下呵呵了。
就他还高中?做白日梦还快了点儿呢!
说来也是悲伤,尽管秋娘是唯一一个被俞母正面怼上的人,可跟她有着同样想法的人,还真是为数不少。外人就暂且不提了,俞家自家人里头,恐怕也只有俞母是真心觉得能当上举人娘的,旁的人心里头想的是啥,自然只有他们自个儿知晓了。
就拿俞家老二和俞小满来说,他俩的意见特别统一,就算明知晓俞承嗣中举的希望渺茫,也不打算正面触霉头,只这般看着俞母上蹿下跳的瞎折腾。
俞小满甚至还曾经说过,怕只怕俞承嗣本人都未必相信他扯出来的鬼话,也就是俞母了,坚定不移的相信今年秋日里,自己能够成为堂堂举人老爷的娘!
其实有时候,未必就真的是因为太信任,而是因为沉没成本太高,不敢相信也不愿意去相信那残酷到了无理取闹的真相。
……
不多会儿,俞家老二就到了地头,他大哥不在,他大嫂终究是因为男女有别,还是避开了点儿,只叫喜妞抱着孩子给他瞧。
俞家老二第一眼瞧的不是刚出生的小侄女,而是堂侄女喜妞,心下还暗道,没想到真叫他和满娘猜对了,五丫嫁了,下一步该轮到喜妞了吧?不过还行,比起秋娘嫁的那户人家,他对于五丫的夫家反而更有好感。对方模样是不起眼,可五丫也不是什么天仙大美人,再说男人嘛,家底有能耐有,长得平凡些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最最重要的是,俞家老二特地打量了对方一家人,见他们对于五丫没带嫁妆进门,并没有任何不满后,瞬间好感爆棚。
那喜妞,应该也差不多吧?
想了一茬后,他才将目光落到了新得的小侄女身上,只一眼,就被惊了一下。
“这闺女长得咋那么像满娘啊?”
‘生儿子像舅,生女儿像姑’这句话,他当然是听过的,可也没想到会这般相像。要不是事先知晓,他还道这小闺女是满娘生的呢,真没想到爹娘长得不咋地,小闺女却是个标志模样。
当然,最后那句话他也没说出来,到底他不傻,这种遭人恨的话,回头找满娘说就成了,没的当面说出来被人怼的,他又不是秋娘!
再留神一打量,见小侄女被养得白白胖胖,单瞧这小模样,就知晓她吃的一定比满娘小时候好。再看她身上的包被也是簇新的,口子里露出来的小袄子都是那种极是柔软的细棉布。想来,这孩子还是很遭人疼的。
俞家老二不禁对俞承嗣有了些许改观,原先瞅着他见天的跟俞母要钱,还道是个小气抠门只顾自己的,没曾想对亲闺女还是不错的,看来这人还有救。
抱着这样的想法,俞家老二很是好生夸赞了小侄女一番,好悬没把她夸出一朵花儿来。不过,这孩子模样确实是好,倒不是美若天仙,而是那种格外讨喜的长相,一看就叫人心头发软,恨不得摘下星星月亮送给她。
留了约莫一刻钟工夫,瞅着小侄女都已经睁不开眼睛了,俞家老二留下见面礼,也没等俞承嗣,就起身离开了。他大嫂倒是留他了,可惜没留住,他借口回村还有事儿要办,出了门就径自回了上河村。
这会儿时间也不算早了,他就没急赶着回家,而是打算再去跟老三挤一挤,明个儿一早出发也不迟。
对了,他还有些话要私底下同老三说一说。
作者有话要说:
临时有事耽搁了,本章5k,明天再日万吧_(:3ゝ∠)_
☆、第71章
第071章
俞家老二是想劝他三弟索性提前自立门户得了; 这真不是他故意挑拨父母和弟弟的感情,实在是他觉得再怎么拖下去; 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且不说俞家的家底已经被俞承嗣陆陆续续的掏空了; 如今剩下的除了几间大屋外; 也就是统共十五亩的水田旱地了。然而; 这些却跟老三没啥关系; 想也知晓,等俞父俞母百年之后,房屋田产必然都是留给俞承嗣的。
那老三咋办?要是他全然像了俞父,性子木讷却有一手极佳的篾匠手艺; 日子倒是还过得去,毕竟乡下地头最不缺的就是老实木讷的人,只要有能力养家糊口; 问题都不大。可偏生; 老三性子随了俞父,却不曾学到家传手艺。偏家里还因着俞承嗣的缘故,直到今个儿都不曾给老三说亲。
有时候; 俞家老二忍不住就开始悲观; 三弟他将来咋办?
万一俞承嗣这辈子都没能中举; 俞父俞母难不成就不给老三说亲事了?就算说了,只怕也是将俩口子拘在身边; 一个干活养家一个忙活家务。等哪一天,俞父俞母一阖眼,老三俩口子只怕就要被扫地出门了。毕竟; 家产由长子继承,说破天去也没辙儿啊!
一路上,俞家老二那叫一个忧心忡忡,只恨不得立马给老三娶一房媳妇儿,最好是性子脾气厉害点儿的,然后直接分家单过。至于俞父俞母会如何,他是压根就没去想。就跟家产都是由长子继承的道理一样,长辈那也是由长子来赡养,他们这些次子三子啥的,最多也就是逢年过节来瞧瞧父母,再给些孝敬钱。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哪怕俞家老二都盘算好了,打算将他这一年来攒的钱都借给老三娶媳妇儿以及安家,却架不住老三自个儿不情愿。
俞家三兄弟两姐妹,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脾性,唯一的共同点大概就是执着。俞承嗣执着于科举一途,俞家老二执着于自立门户,俞家老三却是执着于听爹娘的话,当然主要还是他娘的话。至于满娘和秋娘姐俩,前者两辈子都执着于远离人群死宅一生,后者却是拼了命的也想过上奢华无比的好日子。
尽管追求完全不同,可他们皆是认定了目标死不回头的性子。
劝了大半夜,最终俞家老二还是放弃了。
不放弃也没辙儿啊!甭管他说了啥,老三都不吭声,逼急了也就是“嗯嗯啊啊”的点头应好。关键是,老三虽然答应了,却完全没有改变的意思,真就跟俞母说的那般,木愣愣的任人摆布。
说真的,就老三那性子,真要是分出去单过了,反而更叫人操心。最起码,俞父俞母还不至于往死里坑他,万一分家了,天知晓他会不会自个儿跳坑里去。
没辙儿……
次日起身后,俞家老二垂头丧气的拉着老三去山上砍竹子,他能做的事情真的很有限。如今也只能尽可能的帮老三分担一些活儿,好叫他轻松一些。
忙活了大半日后,俞家老二才回了山上,那会儿他已经累得完全不想动弹了,也没往妹子那头去,连晚饭都是他媳妇儿端到炕上叫他吃的,吃完直接倒头就睡,可见是真的累坏了。
又一日,待展易外出后,赵玉兰来寻俞小满说话。其实,说话倒是次要的,只要还是帮着一道儿做些家务,毕竟俞小满要照顾小宝,头一次当娘,她能适应下来已经算是很不错的,手忙脚乱却是难免的,尤其随着小宝渐渐大了,已经无法满足于躺在小摇篮里了,而是逮着机会就满炕乱爬。
偏生,因着年岁还小的缘故,经常爬着爬着就力气一抽空,啪叽一声趴在了炕上,半晌没个动静。再譬如,冷不丁的往旁边一歪,然后就跟个小乌龟似的,手脚乱蹬就是翻不过来。
俞小满最近很是犯愁,这还没到学走路的时候呢,等这小东西学会了走路,还不满屋子乱窜啊?再算算日子,只怕他开始学走路时,天气已经很热了,到时候山洞都未必能满足他,保不准这小东西还能上山下海的闹腾。
呼——
“叹啥气呢?”赵玉兰一面帮着做家务活儿,一面分神瞧小姑子和小外甥,神情里皆是艳羡。
她也想要个大胖小子,不然先来个软软的小闺女也好呢。算一算,她嫁进门也有快一年半了,比大嫂也就晚进门了半个月,可大嫂的闺女再过段时日就该满百天了,她的肚子却毫无动静。
“我这不是犯愁小宝太活泼了吗?”俞小满认真的想了想,她只记得自己从小的评价都是乖巧听话,再不然也是安静一类的,咋生的儿子就这么好动呢?简直就跟多动症一样,除了睡觉那会儿,见天的不老实。
“小孩子不都这样吗?他要是不爱动弹,你才该担心了。”赵玉兰随口安慰着,忽的想起她男人说的事儿,抿嘴一笑,“真该让大家瞧瞧你如今这模样,这得多闲才会犯愁小孩子闹腾?啧啧,你知道不?村里人都在可怜你呢!”
可怜她?
俞小满愣住了,上辈子因着年幼失双亲的缘故,哪怕爷爷奶奶格外得疼惜她,也难免会被人同情。可这辈子,她不觉得有啥问题,毕竟父母偏心这种事儿,在村里很常见的,跟村里其他人家相比,她起码不曾挨饿受冻过。更别提,她如今都已经嫁人生子了,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有滋有味,怎么就又被人可怜上了?
见小姑子一脸的茫然,赵玉兰笑着道出了实情。
说白了,还就是因着五丫嫁人之事。
一样都是俞家的闺女,满娘还是俞承嗣的亲妹子呢,长相也是姐妹里头顶顶出挑的那一个。结果,满娘被半卖半嫁的弄到了深山老林里,偏处处不如满娘的秋娘却嫁到了镇上的富贵人家,过起了阔太太的日子。这也罢了,如今轮到五丫了,明明只是俞承嗣的堂妹,嫁得却极是不错,也许夫家的家境是比不得秋娘夫家,可人家却是未及冠的儿郎,怎么看也比两度丧妻的秋娘夫婿来得好。
当然,村里人其实并不大知晓石家究竟是怎样的人家,只道一样都是镇上的,一样家里都有铺面,就算有差别,又能差多少呢?
这么一琢磨,可不是所有人都开始可怜满娘了吗?
比不上亲妹子,如今连堂妹都不如,加上换了芯子后的俞小满在怀孕之后,宅属性瞬间爆棚,足足一年多不曾下山,愈发叫村里人怀疑她是不是在山上过苦日子。
俞小满:…………原来不管在哪个时代,人民群众的脑补能力都是如此之强悍。
一旁的赵玉兰见小姑子被自己说懵了,忙安慰她:“横竖日子都是自个儿在过,你觉得高兴就成,管旁人咋想呢!对了,闹了这一出后对你来说倒是不错,往后你无论做了啥,都没人说道了,谁叫他们这么待你。”
顿了顿,她又提了一嘴秋娘,“你看秋娘,同样不常回娘家,村里人只可怜你,却说秋娘是个白眼狼,嫁得那么好都不知道感恩,不是白眼狼是啥?”
“嫁给一个跟自个儿亲爹差不多年岁的男子,那人还死了两任妻子,有好些个儿女不说,连孙子孙女都有了……这还叫嫁得好?”俞小满真的无奈了,突然发现,不被宠爱真好啊!
就这样啊,都偏心去吧!
“话不能这么说。秋娘嫁的人年纪是有些大了……”见小姑子瞪圆了眼睛,赵玉兰又改了口,“是很大,都当阿爷了嘛。可你想想,石家人丁多兴旺呢,听说本家人就有百来个。再看看你家里,连小宝算在内,你们一共仨!”
俞小满很想说,你们家还俩呢!转念一想,不对,按着这里的说法,俞家可不止俩,哪怕已经分家了,近亲还是算在内的。就不说俞家本身了,大伯和三叔都会算在内,只有出了五服,才不算是自家人。
展易家里……
还真别说,直系亲眷一个都没,这已经不是人丁单薄的问题了,很多人家在给儿女说亲之时,都是很忌讳这种人家的。好像是怕子嗣不丰,又或者干脆就是怕被克。
问题是,她本人很享受这种人际关系简单的人家,真要是叫她跟秋娘似的,嫁到了一个本家人都超过百人的大家族,只怕没俩月,她就可以把自己逼死了。
不想跟陌生人打交道……
“用老人家的话来说,你们家这样的,那是连打架都寻不到帮手。”赵玉兰很是爱怜的瞅了眼还在愣神的小姑子,“其实这也没啥,日子是自己过得,我瞧着你每日里倒是挺高兴的。真要是叫你嫁到了妯娌一堆的人家,我猜,你大概会哭出来吧?”
回答赵玉兰的,是俞小满生无可恋的哭脸。
——毫不夸张的说,她真的会。
其实,村里人对于重男轻女这事儿,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毕竟闺女迟早是要嫁出去的,早晚都是别人家的人,干嘛这么重视?可俞家的作为却并不能让人接受,毕竟满娘和秋娘都是亲闺女,却如此的区别对待……
只能说,若非俞承嗣是个秀才公,村里人不敢当面说点儿啥,这要是换成其他人家,早就成了旁人茶余饭后的消遣了。
然而,村里是村里,山上却是山上。
即便山脚下的上河村天天热闹无比,可小青山深处,却依然平静安详,只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很快,正月过去了,二月来了。俞家老二嘴上说着不乐意,可等到春耕前夕,他还是下山去了,去帮家里春耕。这一趟之后,他回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