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医妃有点毒-第6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群护卫拦在徐闻面前保护他,不准国子监的学子踏雷池一步。
为防止有人闹事,报名点常年备有数个护卫,确保学子们的安全。
闹事不分国子监,有家长闹事,有儿女闹事,有妻子闹事,有乡邻闹事,有其他书院的师生闹事。
以前报名点设在书院大门口,因为经常有人闹事,影响书院秩序,后来就将报名点改在大槐树旁边的公房。
专门腾出两间屋,用作书院入学报名。
国子监的学生才不管这里是不是山河书院的地盘。
他们扯着嗓子喊道,“徐闻,你出来。你背叛国子监,无耻小人。”
“如此小人,人人都可诛之。”
“徐闻,你对得起先生吗?你对得起祭酒他们吗?国子监培养你这么多年,你却选择了山河书院,你这个叛徒。”
“你偷偷报考山河书院,你父母知道吗?徐家上下都将以你为耻!”
“有胆子报考山河书院,怎么没胆子出来?躲在后面,当缩头乌龟吗?”
“徐闻,你滚出来。老子今天非收拾你一顿不可。”
躲在角落的徐闻,面色连连变幻。
每个人看他的目光,又是好奇,又是鄙夷。
唯有山河书院的学子,看他的目光充满了理解。
徐闻咬牙切齿,猛地怒吼一声,“闭嘴,你们全都闭嘴。你们凭什么骂我无耻小人?凭什么说我对不起国子监?
我上国子监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考科举。可是我已经考了三次,整整三次,全都失败了。我今年已经三十三,还有多少岁月可以蹉跎?还能考几回科举?
我告诉你们,离开国子监,对不起先生我认了。但是我对得起我自己,对得起我的父母。我不想每次都看到他们失望的眼神。你们没经历过那么多次的失败,你们根本没资格评判我。”
“呜呜……”
徐闻蹲在地上,痛哭失声。
一个大男人,一定是被逼到了绝路,才会不顾脸面,当众失声痛哭。
徐闻的遭遇,就是千千万万读书人的缩影。
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不甘心啊!
但凡有一丝机会,就要抓住。
很多人五六岁开始启蒙,读了几十年的书,除了读书,已经不会做别的。
不让他们读书,叫他们放弃科举,他们能做什么?
一大把年纪,还在科举的路上奋斗。
上对不起父母,下对不起妻儿。
一文钱挣不到,养不了家,还要靠家里花钱养着。
如今有一个学院,不仅有极高的科举上榜率,而且吃穿住用全都免费。
试问,读书人哪个不心动?
连鼎鼎大名的三元公都在书院教书,培养学生,试问谁不想做三元公的学生?
三元公名下一共有二十个举人学子,已经有六人考取进士。
这是什么样的教学质量?
这是神一般的教学。
多少教书先生,教一百个,一千个学生,也未必能考取六个进士。
更要命的是,三元公名下的学生,论读书天赋,只能算中等,绝非天赋型选手。
山河书院创办这么多年,所招收的学生,大部分都是资质平平。
惊才绝艳的学生,目前似乎,好像,就只有一个杨季。
资质中等的学生,经过三元公几年调教,二十人就有六人考取进士,试问谁不动心?
不少自问资质更好的学生,却始终考不上进士,而三元公名下资质中等的学生却考上了,谁甘心?
徐闻不甘心!
他不愿意继续蹉跎岁月,下一次会试只剩下不到两年的时间。
所以他来报考山河书院,他要考三元公的学生,到三元公那里读书,争取文德九年的会试,能够榜上有名。
徐闻哭得很惨,不能自已。
不少有相同经历的人,都红了眼眶。
他们替徐闻不平,对国子监的人怒目而视。
“徐兄想报考山河书院,关你们屁事。”
“没吃你们家的米,也没喝你们家的水,你们有什么资格过问徐兄的事情。”
国子监的人大怒,“他这是欺师灭祖,是叛徒,令人不耻。”
“荒唐!我就不信,你们自小读书,只拜过一个先生?谁敢说自小到大,只拜过一位先生,我把头拧下来当球踢。”
“就是!还不许人多拜两个先生,是何道理?你们国子监未免太过霸道。”
“要是你们国子监也有三元公那样厉害的名师,我们也愿意报考国子监。”
“国子监可没有免费的笔墨纸砚,免费的书籍和四季衣服。”
国子监可以免费住宿,吃喝。但是其他开销,就得自己掏钱。
山河书院则是全包。
学子在校期间,小的鞋袜,大到笔墨纸砚,书籍辞典,全都包了。
书院还设有一个超大型图书馆,收集天下藏书。
书院学子可以随时进去阅览,抄写书籍。
对于书院学子来说,图书馆是他们最爱的地方。
这年头书籍太贵太贵。
谁家要是有一书柜的藏书,那绝对是大户人家。
珍本,孤本,无数学子连听都没听过,更别说见到,甚至抄写。
但是在山河书院,这一切都不再是问题。
无数的珍本,孤本,就摆在图书馆。
只要是书院学子,就可以阅览。
当然,阅览之前,得带上特制的手套,得有专人看着。
即便如此,已经让无数学子激动得泪湿衣襟,整夜整夜睡不着觉。
为此,学子们自发排队,每个人都有一个序号,按照序号阅览珍本,孤本,手抄本。
书院根本不用担心学子为了争抢谁先阅览珍本而打起来。
读书之人,才会爱书。
爱书之人,才知道山河书院提供的条件多么珍贵。真想一辈子畅游在书院内,成为书院的一份子。
两边人马吵翻了天。
学子们仗着人多势众,驱赶国子监的学生。
幸好有护卫维持秩序,两边人马才没打起来。
国子监学子铩羽而归,心有不甘。
“徐闻,休要做懦夫。有胆量报名山河书院,就要有胆量同先生解释清楚。不要让人看不起你。”
徐闻擦掉眼泪,越过人群,面对昔日同窗。
“诸位放心,我会亲自向先生道歉,解释我的所作所为。不敢奢求先生谅解,但求能问心无愧。”
“呸!小人!”
“无耻!”
“以后休要说你是国子监学子,我们羞于和你同窗。”
国子监的学生一人一句,徐闻面色苍白。
等到他们离去,他还站在原地,魂不守舍。
王学成走上前,拍拍徐闻的肩膀,“别难过了。你不是第一个报考山河书院的国子监学子。”
徐闻吃惊,“竟然有人在我前面吗?”
他以为他是第一个背叛国子监的学子。
王学成偷偷说道:“我悄悄告诉你,你可别说出去。在你前面,已经有十几个国子监学子报考山河书院。不过他们运气好,报名的时候,没有被同窗发现。你既然下定了决心,就赶紧去文青书局购买习题集。”
徐闻却说道:“我早在三个月前已经买齐了所有习题集,并且做完了所有题目。我要争取一次考取山河书院。”
“哇!”王学成一脸惊讶,又十分佩服,“不愧是举人老爷,你比我当年强多了。当年我报名的时候,可是什么都不懂。考了十次才考上。”
徐闻嘴角抽抽,资质是有多差,考十次才考上。
如果山河书院的学生,都是王学成这样的资质,徐闻对于两年后的会试又多了几分信心。
第720章 爆款
“山河书院竟然敢从国子监抢生源,欺人太甚!此事不能就这么算了。”
“我早就说过,山河书院会成为心腹大患。这才几年时间,已经能从国子监抢生源。若是继续坐视不管,再过几年,就要硬生生压国子监一头,成为北地第一书院。”
“做梦!”
“和做不做梦没关系。山河书院的势头之猛,大家都看见了。背后有诏夫人支持,财力雄厚。很多学子最初都是冲着免费才去的,生源质量堪忧,所以大家一开始都没将山河书院放在眼里。”
“然而现在,山河书院在科举上面已经有了建树,未来会有很多条件好有天赋的学生主动报考山河书院。到时候还有国子监什么事?”
“那怎么办?”
“决不能眼睁睁看着山河书院压下国子监一头。”
“山河书院背后是诏夫人,想要打压山河书院,可不容易。”
“不容易也要做。”
“别忘了三年前大家弹劾诏夫人那回,结果是我们损失了蔡钟山,许成业二位大人。难得大家还想重沓覆辙。”
“我听说诏夫人在新民县办了两所女子学堂。”
“正是!”
“或许可以从这里入手。”
“朝堂内外都在关注南边的灾情,以及平乱一事。现在动手,时机不对。”
“那你说什么时候才是好时机?”
“待到大殿下立下功勋之时,就是我们动手之时。陛下同大殿下之间嫌隙颇深,我们利用此事做一做文章,就不信不能打压山河书院。”
“此言有理。”
“不错,不错。既然诏夫人是个硬骨头,那就从浑身软肋的大殿下下手。”
……
王学成忙了一天,收拾收拾,拿着一摞报名表,坐马车回山河书院。
自马政放宽后,书院一口气置办了二十辆马车,给教职工使用。
马车晃晃悠悠爬山。
王学成趁着这个时间,翻看报名表,想看一看有没有熟悉的人。要是能碰到一两个老乡也挺好的。
他老家很穷,算是京畿一带最穷的地方。
能养得起读书人的家庭极少。
大家有钱了,都忙着修房子娶媳妇。极少有家庭花钱主动送孩子去读书。
王学成很幸运,有一个开明的爹。他才有了读书的机会。
翻完了一摞报名表,也没看到一个老乡,他挺失望的。
同时他又很高兴。
因为这次报名的举人和秀才,明显多了不少。
先生说山河书院的名气与日俱增,此话果然不假。
马车上了山,直接进了书院。
偌大的书院,到处都是学子。
有人端着饭盆急急忙忙跑去食堂吃饭。
有人三五成群,吟诗作赋。
有人将自己关在号舍里面,体验着科举的冷酷。
有人在山坡上练习骑射。
也有人在池塘边吹拉弹唱,抒发心情……
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氛围,让王学成很满足。
身为书院的一份子,他由衷感到自豪。只想长长久久,一辈子都待在书院里。
他拿着一摞报名表,来到教务处。
“小王回来啦!忙了一天辛苦了,报名表就放在这里,赶紧去洗漱用饭。”
“多谢先生关心。”
“别客气了,快去吃饭吧,别饿着。”
“谢谢先生。”
王学成回到宿舍,严辞正在埋头苦读。
二人现在同住一间宿舍,继续做难兄难弟。
“严兄可有吃饭?”
严辞抓着头发,“读书忘了时间,都不记得自己到底吃没吃。”
“严兄别抓头发,当心秃顶。”
严辞一听,赶紧松开双手,一脸懊恼。
“王兄,后年的会试,我恐怕不行。”
“还没考,严兄就开始灭自己威风,不妥不妥。”
“并非灭自己威风,我有几斤几两,我心头有数。能考上举人功名,已经是祖上积德。”
“无论如何,严兄也要试一试后年的会试。若真考不上,再想出路。”
严辞脸色灰白,估计中午也没吃。
“严兄随我一起吃饭,有什么问题我们慢慢商议。或是等陈兄回来,请他帮忙出主意。”
严辞一脸萎靡,被王学成拉着前往食堂用饭。
递上饭票,选了两菜一汤,找个位置坐下开吃。
书院学子,每人一天三张饭票,管早中晚三顿。这些都是免费。
若是嫌大锅菜不好吃,或是想多吃几个菜,就得花钱另买饭票。
书院如今多了许多家庭条件不错的学生,买卖饭票的事情也随之多了起来。
两人刚坐下,就有人上前来问,“师兄,有饭票吗?账房关门了,能不能卖两张给我?”
王学成嘴里包着饭,连连摇头,含糊说道:“没有饭票。”
他顿顿都在书院吃,生怕错过一顿,哪有多余的饭票。
严辞翻了翻口袋,“我这个月剩下两张,都给你。”
“谢谢师兄。”
学子递上一串铜板,价格都是账房定的,公道得很。
学子拿了饭票,同小伙伴们汇合,一群人兴高采烈跑去小食堂开小灶。
王学成吞下嘴里的饭菜,“严兄这个月到底错过了多少顿?我记得你已经卖了四张饭票?”
严辞一脸灰白地说道:“不如人啊!心情抑郁,没心思吃饭。”
“严兄已是举人功名,比我强多了,何至于如此。”
严辞长吁短叹,“王兄,我打算报考术数科目。真要考不上进士,就学前辈到吏部做个算账的小吏,或是到新民县县衙做个税吏。好歹也是一个出路。”
“严兄可以考虑学工程科目,亦或是学律法科目。我听教务处的先生说,工部和刑部都会到书院招人。”
严辞摇头,“我一看到厚厚的大周律,头都晕了。律法科,我是没指望的。工科我也不行,也就术数还有点指望。但是考不上优秀,也进不了户部,更别指望进入少府钱庄。”
“严兄一定可以的。”王学成给他加油鼓劲。
严辞苦笑一声,“努力吧!实在不行,我跟着你去干报名工作,争取留在书院。”
“那敢情好。就怕严兄觉着委屈。”
严辞连刨了几口饭,将嘴巴塞得满满的,“若是陈兄,他会怎么做?”
“他一定不甘心做个小吏。”
陈壮实是三人当中,最有志气的人。
虽然只有秀才功名,却比举人老爷严辞更有野心抱负。
以秀才身份,混成书院的风云人物。不得不承认,陈壮实的个人能力很强。
唯一弱点,就是在科举上没什么天赋。
“也不知陈兄在西北过得怎么样?已经好几个月没收到他的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