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古代升官日常 >

第107部分

古代升官日常-第107部分

小说: 古代升官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的测试范围不过是基础题,若是要真正地论道民生和时事,时策这一门倒是给了普通考生一个拉近差距的机会。
  瑞国公府,周齐烨看着上座的父亲,有些不解。
  张彦瑾此次动静这般大,在他看来已经损害到他们世家的利益,若是这朝堂之上世家人数递减,世家力量渐弱,皇上迟早有一天会对世家动手,这点父亲不会不清楚。
  “父亲,此次科举为何没有我们的人?”周齐烨问道,这张彦瑾短短时日已经升到礼部尚书的位置,可见皇上对此人的重视,这点让他不得不忌惮。
  “科举是张彦瑾此人全权负责,皇上虽然号召大臣辅助,却没有指明要帮什么忙,我们只待景观其变就是,这次初试名单已经工部,前头的都是我门世家门下人,那些后面的民间读书人不过是张彦瑾此人用来填数的罢了,你且不用担心。”周勤自然明白自家儿子的想法。
  他要让张彦瑾这小子长高一点,到时候摔下来的时候能一劳永逸,周勤要让张彦瑾这次没有翻身的机会。
  况且就算他不动手,迟早有人会忍不住。
  周勤这暗指的人便是几位皇子。
  如今张彦瑾明显是和太子交好,若此次科举成功录取的考生皆来自民间,那岂不是在给太子添加诸力。
  太子久病多年,在朝中只有少数几位的保皇派支持太子,其他世家莫不是分开各自为阵。
  ……
  三月初三,京城大盛。
  来自各地的考生皆由官府统一安排的马车到了城门口,张彦瑾作为主考官,与礼部众人在城门口迎接,一是为了表示对科举的重视,而是慰问这些千里迢迢来赶考的考生。
  张彦瑾之前就收到各地的快报,有一部分的考生因为水土不服在半路上就病倒了,能坚持的都到了进城,不能坚持的也在就近的城镇休息。
  历尽路途艰辛,来到京城,一是皇命,而则是为了这天下和心中的情怀。
  “诸位考生幸苦了,我是礼部尚书张彦瑾,也是这次科举的主考官,皇上已经命礼部准备好了住宿的地方,供诸位现行休息。”张彦瑾先是行书友之礼,后朗声道。
  “皇恩浩荡,我等必定尽全力,以荣圣恩。”
  齐声整齐,气势磅礴,等到科举盛行的时候,京城百姓对这第一现象还是久久不能忘还,每逢建中有子弟要去参加考试时,必定要把这要和自家的孩子说上以说,以勉励他们。
  等到把人都领到了贡院的宿舍,张彦瑾便离开了。
  贡院考生宿舍分南北两面,根据各地呈上来的考生名单而分布。
  张彦瑾同皇上报告了考生入京的情况,一共千余人参加考试,加上京城的考生,差不多由一千两百人不足。
  等张彦瑾回到礼部,屁股还没坐热,就见周浩急急忙忙地跑了进来。
  “怎么了,小心台阶。”张彦瑾上前扶了一把周浩。
  “大人,出事了,现在京城各个书局都在卖科举预测科目,今日很多刚入京的考生都去买了。”
  张彦瑾倒是没有想到这么快就有人发现了这科举的商机,不过周浩话里明显不是这个意思。
  “你是说考卷泄露了?”张彦瑾问道。
  “是啊,大人,那预测题中差不都有一大半和我们出的题目是一样的。”
  “你先不要着急,且让他们去看看。”张彦瑾在选题的时候让那些出题的大人每两个人负责一个方面,做了两套卷子,而且卷容量几乎是考题的十倍。
  泄题这事他早有准备,他让周浩坐下。
  问道:“这题事来自何处?”
  能出预测题且让这么多人去买的定然是在百姓心中有不可替代的身份在。
  “据说那位出题的夫子原是太学院的老师,后面不知何故出了太学院,在京城似乎颇有威望。”
  “我看不见得,真若是有威望也不会做出这等事情来,背后定是受什么人指示。周大人,李郢在哪里?”
  张彦瑾一阵见血道,对于此人所为,他定时要调查清楚的。
  “李大人现在还在贡院,我让人去叫。”
  “好的,幸苦了。”
  此事既然已经发现,张彦瑾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他现在要临时更换考卷,势必要得到皇上的同意。
  御书房内,皇上听到张彦瑾的陈情,面色恼怒,居然有人胆敢在他三令五申下还敢动手,这实在让皇上觉得威严扫地。
  “皇上,为今之计,只有才有考卷二”张彦瑾在一旁提出建议。
  “你不是说考卷二难度过大,不适合现在的考生?”皇上虽然生气,但是也知道科举进行到这一步,且不能大动干戈去让考生惊慌,不然就前功尽弃了。
  “考卷二虽然难度较大,但是大体内容确实差不多,只不过有些考题偏颇了些,不过也正好借机测验出那些有水平的人。”张彦瑾答道。
  皇上在意的不过是这科举的结果,是否能真正为大魏输送人才,现在天子门生齐聚,张彦瑾要做的就是帮皇上筛选出来那些事真正可当大任的考生,而哪些事来滥竽充数亦或者是来搅局的。
  “准。”
  “不过现在还不宜宣告,我想等考试临场的适合再宣布。”
  这样便可以看看那背后之主到底是谁。
  张彦瑾不用猜也大概能知道,这朝中见不得他好的除了那几个也没有谁了,眼下这科举之度能还算顺利,一时皇命,二怕是有很多人在等着看笑话呢。
  ““就按你说的去做。”皇上道,让张彦瑾尽管按照计划行事。
  “多谢皇上。”张彦瑾叩首。
  皇上自然明白这张彦瑾话里的意思,他看重张彦瑾的能力全是因为于皇家有利,而他给的这份信任确是因为张彦瑾此人品行。
  三月初九,科举开考,贡院外重病把手,贡院里面的书籍和执笔一律被礼部搜查集中。
  礼部专门为考生指定了考试的衣服,张彦瑾把他称之为学服,一是为了凝聚考生的信心,而则是为了防止考生作弊。
  张彦瑾记得以前科举考试似乎有因为考官搜身而使学生感到自尊受到了侵害而发生自杀或者使弃考的桥段,为了防止此类事情,他便专门在贡院设置了焚香换衣考试的环节,意图吉利。
  大魏百姓最吉利和天命很是看重,倒是没有人提出异议。
  三日大考正式开始,考生一日出一门,三餐由张彦瑾指定的营养厨师指定。
  这第一日,有一人在途中晕倒,张彦瑾让御医检查过后发现此人是由先天不足之症,在现代简称脏腑病,因为过于紧张和激动而倒在考桌上。
  这第二日,有两人因为作弊而被监考官周肃发现,而直接被周肃丢出贡院。
  这第三日,则是有人意图贿赂监考官而被巡逻的张彦瑾发现,张彦瑾把那名收了两千两银票的考官直接教到了刑部,由皇上定夺。
  这考场虽然不可带书本纸笔,可银票玉佩此类的东西倒是没有限制,张彦瑾把这些记在科举注意事项里面。这往后的科举中,除了本人什么都不能带入贡院。
  考生的每顿饭食和每碗茶水都是经过测验的,三日过后,贡院多了三十只老鼠和十来只小白兔的尸体。
  三日过后,贡院的大门才打开,不仅仅是考生,就是监考官出了贡院也不由地呼出一大口气。
  张彦瑾在贡院专门设置了一个改卷场,卷子一到这里,便全部被打上蒙步,个人相关信息全部被遮挡,凡是由做特俗记号的卷子全部单独领出来,由三个大臣共同审阅。
  千人的卷子不过是数十人在改,在又是整整五日过后,这科举考试的成绩才算统计了出来。
  其中个别优秀的答卷,被呈上御书房,供皇上审核。
  “来了来了”科举贡生聚集在贡院门口,等待揭榜。
  玉阳公主听到下手来报,心中恼怒不已,那个老东西竟然敢唬弄自己,真是不识好歹。
  “公主,那老夫子前些日子在自家家中自缢了。”
  玉阳公主听此便道:“倒是知道自己率先买好了棺材板,倒是便宜他了。”
  张彦瑾的人确是刚刚查到眉头便短了线索。
  受皇命来张榜的是皇上身边的徐公公等人,他们手里拿的是皇榜,自然是代表皇恩。
  考生倒是见徐公公等人气势不凡,倒是没有敢冲上去,等徐公公张贴好皇榜转身走了之后,才一峰窝地涌了上去。
  此次上榜有百余人,同等分数的并列名次,但是后面的名次确是来按人数排列的。
  “进士及第是周瑾,平生,赵平”
  “我上榜了,上榜了。”
  周郝高兴地喊道,他那灵活的肢体运动和不协调的体型,成功地吸引住大家的注意力。
  “兄台,你叫什么名字?”旁边人问道。
  “周郝”
  周郝高兴地指着倒数第二排的名字道。
  那人一看,周郝,第九十七,庶吉士,便转身不再搭理周郝,九十七那不是倒数第三。
  周郝也不在意,他要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爹。
  瑞国公府,周勤看重坐下的年轻人,满意地点了点头。
  “不错,不错,”
  而在坐下的便是这科举笔试的第一名周瑾。
  “多谢国公爷栽培。”周瑾道。
  瑞国公这次让周瑾和周平去参加科举,就是想展现世家子弟的力量,周平虽然是在第五,但是有了周瑾这张王牌,让张彦瑾和皇上的如意算盘落空,便是他的目的。
  “还有殿试,届时你直说是周家人,莫谈其他。”周勤道。
  “是。”周瑾答道。
  周瑾长着一张方正脸,为人看着很是端正和严肃,实则内心周,处事细腻,能得到周勤的赏识,一是他确是有点本事,而便是周瑾为人善于伪装和欺骗。
  张彦瑾听到李郢和他说线索断了,也不在意,皇上前些天把这个案子接了过去,想必是已经有些头目了,他现在要做的便是准备后日的殿试。
  殿试的科目倒是由皇上钦点,礼部没有参与,关键是这进士及第的三人身世,张彦瑾得先打听清楚,以免皇上有人有疑虑。


第134章 
  “父皇; 此次进士及第三人; 分别是周瑾; 平生,和赵平; 此三人文采斐然; 其中气骨各异,周瑾然是京城人士,平生来自江南; 而赵平来自西北。”
  太子将张彦瑾传送给他的消息原话传给皇上,在太子看来; 这周瑾文采虽是最为精美,但其中设计过多; 不够真实; 而平生此人的文章敦厚,最为得他心意。
  张彦瑾此前曾和太子说过,科举进士乃为天子门生,他自是不做多评论,用人取人; 全看皇上的定夺。张彦瑾这话一时摆明了自己的立场; 二则是为了给太子提醒。
  如今皇上最是在意朝中大臣结党营私; 几位皇子也是蠢蠢欲动,太子本就乏力,支持者较少,与其他皇子相比; 太子最大的优势便是皇上的支持。
  太子倒是对此看的很开,能为大魏治理天下的良臣便是他钦佩的人,如张彦瑾,如李濂等人。
  “人来了没有?”皇上手里拿着的是三人的答卷,心里却是在想这京城的周瑾,虽说案卷上没有写明这周瑾出身,可这周瑾答卷上所言莫不皆在暗指朝中形式变化,这倒是激发了皇上的好奇心。
  此人若不是在朝中有认识的人,所以才把时策分析到这么透彻,简直是说到了皇上的心中。
  “回皇上,诸位大臣和三位进士已经在殿上等着了。”徐公公在一旁答道。
  张彦瑾和众人站在朝堂的两边,中间是三位新出进士。
  周瑾站在两人中间,站姿挺拔,似乎毫不怯场,而平生则是一目光看着地上,看起来不善言辞,赵平脸上摆满了笑容,性子看起来跳脱。
  一个稳重,一个低调,一个好热闹。
  张彦瑾也是头回见这三人,观察自然细致,只觉这三人各有特点,其中高低如何,怕是要等殿试才知道。
  “皇上驾到!”
  来了,张彦瑾在心里道,这殿试不单单是做文章,更加看重得是个人谈吐修养和见识,且看这三人表现如何。
  皇上出的题是关于江南洪荒过后,该如何安置民生。
  周瑾的回答是开仓放粮,安抚百姓。平生的回答是实施工事,让百姓接受朝廷的雇佣。赵平的回答是修建堤坝,号召百姓同心齐力,居安思危。
  皇上听了三人的回答,并未立即给出评论,而是道:“既然你们都有此想法,那朕便拍你们去试上一试,你们可有这个胆量?”
  三位进士闻此,不由都面露喜色,齐声道:“臣等为大魏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皇上这么快就下了决定,倒是让张彦瑾有些疑惑,这朝中虽缺良才,可此等大事,按照皇上的性格是断然不会如此草率的。
  不过皇上接下来说出派遣三人所在之地,倒是让张彦瑾懂得了皇上的意图,这真正的考试,才不过是开始而已。
  第一批进士名单出来之后,排名前三的三位进士被封为次三品官员,分派江南各地,而倒是后面的数十位进士留在了京城任职。自古帝王心思难猜,张彦瑾在科举过后是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
  这皇上套路玩起来,简直比张彦瑾也不遑多让。
  周勤见皇上此举,心中不由恼火,他费尽心思的安排就这么黄了,这叫他如何冷静。
  “皇上,三位进士虽然才华横溢,可毕竟是初涉官场,只怕是经历有些不足。。”周勤上前一步,异常诚恳。
  这瑞国公心里打的什么算盘,张彦瑾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
  “国公言之有理,三位进士确是经验有些不足,难免在突发状况时处理不当。”张彦瑾的话让周勤脸色一变。
  这张彦瑾定然不是在替自己说话,周勤转过头,看着张彦瑾,脸色阴晴不定。
  “不过有江南提督大人在一旁提点,三位进士刚好乘机学习经历,不可谓是不齐全。”张彦瑾话一说完。
  皇上拍着手掌道:“不错,朕正是此意,新晋的大臣正是应当好好去学习学习,以免将来在朝中就职时不分主次,此事暂定。”
  皇上让三人即日上任,宫中早已备好官服,等到殿试出来,三位进士穿着长袍官府,带着紫金头饰,从城中骑着骏马走过,惹起了不少的骚动。
  百姓看着眼里除了羡慕,便是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