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姬-第3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年委屈愤怒的看向母亲,却被母亲已经哭到干涸的双眼震住,吞下了所有的话。
“快答应他。”妻子木然又怜惜的看着丈夫,“他快撑不住了。让他安心的走吧。”
少年震惊的看向榻上的父亲,他的父亲还这么年轻!他还没有娶妻!父亲怎么就会撑不住了呢?
他第一次发现父亲的呼吸是那么的微弱,那么的轻浅,父亲往日清澈的目光早就变得混浊、呆滞,他看不到榻畔的妻儿,只心心念念要找大王讨回公道。
“去王城……找大王……”
少年膝行着来到父亲身边,握住他的手,沉痛道:“父亲!放心!我一定会去找大王……讨回公道!!”
榻上的男人转头看到了儿子,他欣慰的闭上眼睛,长长的吐出一口气,不动了。
涟水河还没有融冰,来自郑国的粮食就送到了,这只是第一批。
使者站在姜旦和姜武面前,笑得像朵花一样,说:“我王仁厚,愿赠给贵国一万石谷米。”
殿上还有很多人,这也是该有的排场,听说郑国愿意“赠”给鲁国一万石谷米,都忍不住发出惊呼。
姜姬也在场,她说要来,姜旦肯定不会反对,其他人看到的时候也来不及反对了,何况公主担忧大王年轻,替大王壮胆有何不好?
姜姬一皱眉,姜武就开口:“一万石?”
本来殿上此起彼伏的惊呼声瞬间消失。所有人都盯着使者看。
使者很平静的跟据说是鲁国据有最多兵马的姜武对视,“大将军有何不满吗?”
他开头就讲了是“赠”,模糊了郑王与鲁使丁强在大殿上的那番对话。
早在之前,姜姬就不止一次跟姜旦和姜武说过郑国赠粮的事,关于郑国该送多少粮食过来,她也有自己的判断,如果不存在难为郑王和郑国的角度,在二十万到二十五万石是最合适的,如果一定要逼郑王拿足,那就该是三十万石。
一万石,看起来好像不少?如果换算成人数,那就只是一个数千人的小城而已。
姜武道:“以一城为数,郑王竟然只送了一万石过来。我还没有到过郑国,难道郑国全是千人小城吗?”
使者胀红了脸,千人这个说法实在是太过份了,难道鲁国个个都是大肚王不成?一万石至少也够一座万人的小城饱食一日。
姜武道:“一万石,只够城下士兵吃一顿而已。”
使者一惊,照这么说,乐城藏兵至少也在五万人以上。
使者不说话了。
姜旦也知道郑国该送来多少,一万石,这摆明是在耍人嘛。他毫不客气的直接说:“贵使是在耍弄本王吗?”
使者这才道:“大王休急,我刚才话还没有说完,我王是说,第一批,一万石。”
姜旦道:“那后面的粮什么时候送到?”
使者道:“还请大王稍待时日,如今天寒地冻,我国百姓也在受苦,如果大王能多等半年,那……”
接下来就不用姜旦开口了,龚獠接话:“看来,郑国确实是看不起我国啊。”
使者连忙摆手:“不不不,大夫言重了!”龚獠因为面目有暇,现在在众人面前很少说话,但他只要开口,依附在龚家的人都会帮腔。
而姜旦周围的人现在都以段毛毛为首,他偏偏是个不爱出风头的,等龚獠开口以后,他才道:“我记得郑国刑氏不是有家有千钟粟的美称吗?怎么?难道刑家也无粮?”
刑家广有千顷这种事当然没人不知道,专门供给梁帝的郑国米就是出自刑家。
姜姬也趁机说话:“我记得,我爱吃的郑国梨好像也是刑家所出?”
使者连忙接话:“公主所言正是,这郑国梨在我国又称玉人面,是指梨肉玉白可爱,细腻多汁,恰似玉人。”
也就是说,郑国梨不是脆梨,而是肉梨,果肉紧实。
她其实不太喜欢吃。
不过这使者很聪明,早早的给她送上重礼,那她也必须要替他说两句“好话”才能对得起礼物,以后才会有更多的人送礼给她。
有了她的打岔,殿上对使者的攻击也变得和缓了。
龚獠看到公主发话,以为她有别的想法,就不再多提粮食,改口说起了诗书。
殿上最后谈诗书谈到了深夜,又办了宴会,才好好的把使者送了出去。
使者回去后抹了把冷汗。他就住在龚家,从宫里出来后,立刻就去求见龚獠。
龚獠却不在。
使者只得先回到自己的屋里。他的随从没能上殿,见他回来,连忙上前:“不顺利吗?鲁王难为你了?还是鲁国公卿不讲道理?”
在郑国人看来,鲁使只是到郑王面前大放厥词,郑王就要“输”给鲁国三十万石粮食,这怎么合理呢?明明是鲁国在欺压郑国!
可惜郑王懦弱,对赵国无能,对鲁国也无能。
使者摇头又点头,道:“我看那个摘星公主很有办法,继续给她送礼!”
龚獠是在受伤以后,第一次赖在了摘星楼不走,“公主,郑使就在臣家中,如有吩咐,某必替公主办到!”姜姬笑道,“这次不用大夫相助,大夫只要继续逼迫他们就行了。”
龚獠还要继续说话,就听到殿后有声音传来。他再看到姜姬只着里衣,一副洗漱过后就要睡觉的样子,顿时明白了什么,不敢再多说一句,立刻告辞了。
姜武从殿里出来,“龚獠走了?”
“走了。”姜姬说,“明天你去见那个使臣吧,朝他要粮。”
姜武坐下点头,“我会去的。”“可以逼一逼他。”她说。
姜武刚才也听到她这么对龚獠说,“我们都逼他,那他回头会来求你吧?”
姜姬笑着点头:“对啊,我会给他指一条明路的。”
有人就是会更相信自己花大价钱买来的内部消息。
她就“卖”给郑国刑氏一个内部消息。
第388章 不讲理
周平是郑国周氏出身,也算是老牌世家; 但从来没有大红大紫过。他从小也名声平平; 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没有一样格外出色的; 不管是容貌还是才华; 诗书画琴; 全都很平庸。就连他在家里也因为行二的关系,总被父母忽视。
但周氏毕竟是世家; 郑王继位后,雨露均沾,就想给周家一个官当当。但周家又不够重要; 也不上赶着郑王,显得很冷淡,在观望。这样两边下注; 两边又都不值下重注,郑王就扔出来一个平平的官职,周氏一看呢,不值得高兴; 但丢了又可惜; 就让周家子弟自己选。
周氏的大哥更愿意留在家族当龙头,就“谦让”给了周平,于是,他得以登龙门,居华堂; 成了郑王的身边人,一飞冲天——这是外人的看法。
周平自己却挺腻味的,可他习惯了沉默与顺从,权衡之后觉得要么在家里看亲人朋友的脸色,要么上殿看大王与公卿的脸色,怎么说也是后者更拿得出手,就上任了。
这回他能来出使也是托了他这个脾气的福。周平是后天养成的好脾气,软和人,能上能下,能硬能软,见风转舵,吐了吃、吃了吐,没他说不出来的话,也没他认不下去的错。
多么适合出使啊!就是要这样能吃得下委屈也能挺得起腰杆的人!
郑王选他出使都觉得是自己慧眼识英才。
周平自己……还是不大痛快。
人人都知道,这回出使不是个好差事。鲁国派个使者到郑国王驾前溜达一圈,赚了三十万石粮食;郑国难道就没人了吗?也派个人过去,不说把这三十万石粮食赚回来吧,好歹要把脸赚回来!
这是郑王给他的任务。
另外,刑家也给了他任务。在周平来之前,刑天香亲自带着礼物登门求见,替他壮行,这杯壮行酒可是喝得周平心惊胆战,一瓮青凌凌的望君眉,他愣是没喝出滋味来。
不过最后他还是领会了刑家的意思,刑家想知道,鲁国到底有多想要粮,又是为什么要粮。
周平虽然在父母兄弟先生同窗之间算不上脑子最好的,但基本够用,所以他知道了刑家在打什么主意:刑家这是想找个新买主。
粮食这东西为什么贱呢?因为它不耐保存,而且不像金银,越放越值钱,它是越放越不值钱。
何况,一个人人都要吃的东西,你卖出金子的价也不合适,真没人买了,存在库里就都便宜老鼠了。
所以,当刑家的粮食越种越多之后,他就迫切的需要买主。
刑家以前专卖郑国米时可没赚到一分钱——那是供给皇帝的!
刑家不但不能找皇帝和郑王要钱,还要精心侍候,花上百倍的精力,最后只求得一个没有过错就算圆满了。
所以周平在得知刑家在这次外商收粮时疯了似的搂钱,觉得也不能怪刑家,刑家毕竟曾经吃过很多年的亏,郑王没给过半点支持不说,皇帝记住的可是郑王和郑国,跟刑家没半点关系。
刑氏得势便猖狂,给人的感觉就是以前饿狠了,才会遇上好东西就想全搂到自己碗里,一分一厘都不肯放弃。
以前有燕国收粮,但只有一个买家,哪里比得上两个买家竞价?
刑家想什么,不言而喻。
周平斟酌着答应了刑家,他也不敢拒绝。不过他愿意出多少力就是另一回事了。刑家,毕竟不是郑王,想使唤他这个郑王使者,也有些太不把他看在眼里了。
周平自然有些不快。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刑氏交托给他的“任务”竟然比郑王的任务更快达成了。
那天晚上,周平一直等龚大夫等到深夜,他手中握着一卷书,直到听到龚家大门外有动静时都没看进去几行。
但他连忙赶到龚大夫寝室门口时,被人拦了。
下人很有礼貌,却寸步不让,“大夫酒醉,已经歇下了。怠慢之处还请见谅。”
不见谅又能怎么样?他能冲进龚大夫的寝室里吗?
周平只能徒劳无功的站在门口,等了许久,被龚家下人给劝走了。
第二天——他回去根本没怎么合眼——一大早,他又赶来了。
龚大夫前面说在陪妻儿,后面说要读书写字,然后就出门访友了。
龚大夫不想见他的意思很明显了。就是太明显了,叫周平格外不安。明明昨天宴饮之前,他还来拜访龚大夫,那时龚大夫还是很好说话的,至少该客气的地方很客气,虽然也不亲热。
但现在人家连客气都不想客气了,这就很可怕了。
周平没有浪费时间,他回去后催下人尽快给摘星公主送礼,幸好这位公主的爱好举世皆知,一点也不难讨好,他虽然变不出美男来,但送些金子还是能出得起的,随他而来的郑商有不少都愿意出这笔金子,这些人都是刑家送来的,摆明了就是替他解忧的。
下人道:“已经让人送去了。”
周平问:“送了多少?”
下人道:“您说要重礼,那边给我说,把四千金都送过去了。”四千金饼,这绝对是大手笔了。这么说吧,郑王送郑姬来的时候,陪嫁中的金饼也才准备了二十枚。
下人觉得,这笔礼一送,摘星公主还不把他们家大人给供起来啊?
周平心中稍定,又不敢全靠摘星公主,就打算还是在龚大夫身上继续使劲。他让人备车。
下人问:“大人准备进宫?”
周平道:“我听说大夫去访友,不如我也去叨扰一番。”他打算直接去堵龚獠。
下人就去准备车马了。
但周平没能出去,因为门房来通传,道姜大将军来拜访了。
来拜访周平。
周平愣了。
门房比周平的下人还积极,已经叫了侍女来替周平收拾了。在侍女们围着周平转的时候,龚家的管家火速赶来,龚獠的从人也来了,两人一起教导周平如何应对姜大将军。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大将军说什么你都要应下,敢惹大将军生气,我们大夫也保不了你!
周平总觉得这个意思应该是他如果惹怒了姜大将军,龚大夫会先一步把他干掉只求大将军不生气。
——不是说龚氏在鲁国一手遮天吗?不是说龚大夫在鲁国是带令世家抵抗姜大将军的龙头吗?他怎么觉得龚大夫已经跪在姜大将军面前了呢?
不能叫大将军久等。周平被匆匆打理一番后,大将军已经被人请进来了。龚氏管家特意开了龚大夫平时最引以为傲的花厅待客,周平进去时,大将军已经在座,厅内琴声悠扬,桌上美酒佳肴尽有。
龚大夫的两个幼子也被拉来陪客,周平进来时看到大将军对龚大夫的两个儿子倒是很慈和,一点也不吓人嘛。
等正主到了,两个小男孩也一本正经的告退了。跟着龚氏管家也随小主人一道告退,把这里留给了大将军与周平。
气氛顿时变得险恶了。
周平镇定一番后,恭敬的问好,落坐。
大将军往琴师那里看了一眼,琴声就戛然而止,跟着琴师和乐工也退下了。
室里就只剩下给两人倒茶的小童。
大将军又看了一眼小童,小童也退下了。
周平紧张起来了。
他可真怕大将军是来杀人的。不是没有使者在出使过程中失踪,后续两国如何周全此事,跟死人是无关的。他不想当那个无关的人。
但他也确实是个无关的人。
周平迅速放低姿态,低声道:“大将军有何吩咐尽管直言!”反正郑王不会杀他,刑家……也没必要杀他,所以只要大将军不杀他,他什么都敢答应下来。
大将军也很直接,“郑国的粮几时能送到?莫不是要我亲自去郑国取吗?”
周平唬了一跳,但跟着瞬间明白过来。
这批粮是姜大将军要的。或者说就算以前不是,现在也已经落到姜大将军袋中了。所以他看郑粮迟迟不到,来催了。
周平犹豫几番,直言道:“我王掏空了三座城,也只准备了十六万石粮食。”
这远远低于姜姬的预期。姜武登时脸色一变,“郑国刑氏难道连三十万石粮都拿不出来?我可是听说,刑氏一座粮仓的存粮就有五十万石!”刑氏粮食多,各种传说也多,有些是吹牛的,周平也真没关心过刑家的粮仓有多大,不过他知道确实有这个传言。
周平道:“如果将军肯稍待片刻,容我请来一个人,此人或许可以解答将军的疑问。”
他是真不知道在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