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姬-第3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和被说动了,但想起刚才成蚕看他的眼神,心中更添复杂。
旁人,尚怜惜他这条性命,他自己的父亲却……
段青丝的最后一句话才真正打消了成和寻死的念头:“成家,罪不致此。”
成和开始没反应过来,等想起段青丝是大王身边最受宠的值日后就明白过来了,顿时激动的仰起头:“你不会骗我!”段青丝点头:“绝无虚言!”
成和催道:“快把我放到我爹那里!”
段青丝:“你……”
成和:“我不会寻死!我是要去劝我爹!”
成蚕嘴唇干裂,头昏眼花,但他不能倒下。事到如今,在他身后的成家子弟中必定有人心生动摇。他如果倒下,成家子弟没了支撑,只怕会立刻崩溃。
他本不想把事情弄到如此地步的。
现在……
他悲愤的看向那些围观的人。
今日之后,成家还有名声吗?
或者说,还有成家吗?
月至中天,在不知不觉中,广场前庭已经被兵马包围了。
火把举起时,围观的人才发现自己身后全是森严的士兵,他们尖刀披甲,个个杀气腾腾。
为首一人坐在马上,不到而立之年,却有如此虎狼之师。
围观的数百人开始紧张起来,但看大将军的兵马没有上前围捕他们又都安静了下来。
跟着有人发现……姜大将军的下巴是光的。
大将军竟然不蓄须。
真是与众不同的习惯啊。
姜武摸着下巴,抬头看天上的月色,知道今天要闹到天亮了。
成家的人也累了,围观的人也不敢说话了,广场上一时之间变寂静了,只有刀甲相击的声音。突然,上方的将台火光大亮,数十侍人高举火炬把将台上映得像白昼一般。
然后,大王与太子驾临了。
成蚕被身后的成家子弟推醒,正不解就看到了头顶上的鲁氏王旗。
“大王来了?大王来了!!”
广场上群情激奋起来。
段青丝听了身边一人耳语几句后,走到成和那边说:“趁着现在,我送你过去。”
成和连忙称谢,被段青丝推到了成家那堆人里。
成和慢慢往前爬,爬到成蚕身边,小声叫:“爹,爹!”
成蚕低头看到成和,怒道:“孽子!你要有半分孝心就该立刻去死!”
成和心中一寒,强撑道:“爹,我听段青丝说,大王根本不想对成家如何!”
这与成蚕的判断是一样的,但真的听到,还是有点安慰,“当真?”成和:“是真的!段青丝是这么跟我说的!”
但那是以前啊,现在成家被揭出这么多丑事,甚至连朝午王时的事都有,大王还能放过成家吗?
成和:“爹!我家犯的本来就不是大错!爹!他们做的事比我们家的严重多了!”
——那就让所有人都比成家更坏吧!
第436章 恶人都披着人皮
天还没亮; 整个乐城已经被“吵”醒了。
绕着莲花台的八条路中的七条都已经满是车马,人们或自愿或不自愿的不得不起来; 乘车骑马来到莲花台将台前。
如果不是姜武早就带兵围了莲花台,这些涌入的车马早就把莲花台附近堵得水泄不通了。
现在; 通通只能弃车步行; 马也只能留在外面。
但现在其实正处在中场休息中。
将台上的姜旦在打瞌睡,还想让人送豆浆和煮鸡蛋上来,再来两个黄金饼。
姜扬小声劝阻:“大王,吃喝不雅,此处不是……地方。”
将台; 顾名思义; 是大王用来点将、阅兵的地方。
朝午王时曾作宴戏之所; 相当没规矩了。
姜旦现在在外面的名声好得很,姜扬觉得更该谨慎言行。不说平时; 就是现在这个场面; 也不能下面的人在争是非曲直,上面的大王吃吃喝喝。
姜旦挺听劝的; 反正也不是真饿,就是闲坐无趣; 找点事干。
不吃东西了; 他就往下看,下面乌泱泱全是人,一圈人,一圈枪尖林立; 再外还是一圈人,正慢慢往里挤,再往外就看不清了,天还是黑的,只能依稀看到车马来来去去。
将台上风大,姜智命人送上皮裘,给大王和太子都裹上,再命几个侍童坐在脚边,抱住大王和太子的脚,以免脚冷体寒。
下方,成蚕正在装昏,一边思考一下接下来要怎么办。
首先,还是不能认的。
但现在不认已经不是他一家的事了。他看了眼成和,沉默了一会儿,叹道:“你去找你叔父,道,我成家愿以千金之礼,求他高抬贵手,放我成家一条生路。”
成和一时没明白过来,成蚕往另一边一使眼色,成和就懂了,这是让他去找他前岳父。
成和犹豫了一下,从后面绕了过去,潜到前岳父身边,小声说话。
前岳父看了这傻孩子一眼,叹道:“既然到我这里来了,就别回去了。”
成和不解:“您若是答应了,我也好回去禀明父亲。”
前岳父笑了,难得温柔的说:“当时我给姮儿择婿,头一条就是人要简单点,你七岁到我家,我就认识你,我看了你十年,觉得你是个简单孩子,这才把姮儿嫁给你。如果没有这件事,你和姮儿一辈子连吵架估计都吵不起来。”
成和想起过往,也很怀念,低头喊道:“岳父……”
“但我忘了,人越简单,就越蠢。因为他不用心,什么事都是别人怎么说,他都信,连想都不想。”
成和被“骂”,感觉虽然复杂,但也乖乖听训。
“姮儿如果不是机智,当时就要被你杀了。你只想到要维护成家,却忘了姮儿是你亲手从我这里娶走的妻室,你杀了她,丑事不外泄不假,你成家预备要怎么赔我一个女儿?说她是病死的?剑伤怎么解释?遇上匪徒?在家中怎会遇匪?在外,护卫是如何保护的?如果连护卫都牺牲了,这等恶匪,是怎么出现在乐城的?”
成和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说:“是我对不起姮儿……”
前岳父叹气:“你现在跟当时比也没有半分长进。”
成和茫然抬头。
前岳父笑着问他:“你父亲说,他的儿子在家里,你是我找来的小人,现在你来找我说话,人人都看得清楚,一会儿你再回去,你觉得你父亲是咬定你是小人更简单,还是带着成家向我认错更简单?”
成和听懂了,目眦欲裂。
前岳父:“所以,你就别回去了。你回去要是死了,我就更说不清了。你在这里,好歹还能替自己正一正名,至于你是想当成和,还是想当无名小人,都看接下来的吧。”
成和恍惚起来,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格外的不真实,像做梦一样。
“……我还是要去见父亲。”成和说。
“想去就去吧。”前岳父说,“现在已经不是你一家的事了。”
这个成和也明白,但他……总不能在家族存亡的时候站在外面。哪怕回去是死。
成和回去后对成蚕说:“岳父说……只要你下跪认错就行。”
成蚕点点头,温柔的对成和说:“好孩子,去后面你兄弟那里歇一歇吧,一会儿再随为父上去。”
“是。”成和低声应着,回到堂兄弟中间去。
堂兄弟们三三两两的依偎在一起,看到他来,纷纷避开。
成和也不在意,经此一事,他们这一房想必就要交出手中权柄了。只要是为成家好,他也不在意。
以前,他觉得父亲也是这么想的。
但今天……
不远处,祖父停灵的卧榻上的白麻布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四面还用石块压住角。
何等凄凉?何等可笑?何等可悲?
祖父生前只怕想不到他死后会是这么个下场。
他曾经觉得祖父人老糊涂,在祖父相信姮儿会改嫁给他时最糊涂最可笑,他顺着祖父,当着祖父的面写下和离书后,姮儿连行李都不收拾,出门坐上车就回去了,祖父竟然还觉得姮儿说的是真的,她真的会嫁他,还对他很抱歉,留他说话,请他吃饭,送他礼物和许诺给他貌美侍女,还告诫他日后姮儿再回来就是他的长辈了,他要敬重礼貌云云。
成和陪了祖父两天才离开,十几天后,不见音讯,祖父还写情诗送给姮儿,问其归期,被辱骂后仍不相信,情诗都写了好几封了,才被家中其他人发现,才……
他当时觉得羞耻,又觉得祖父的丑态十分痛快,像报仇了一般。
但他万万没想到,这件事会被人告到大王面前。
带给成家灭顶之灾。
朱家是和八姓一起到乐城的世家之一,传承七百年,仍屹立不倒。
树大根深,支系上千。
现在朱家大门紧闭,甚至不得不命家人持棍在外巡查,把所有想翻墙进来的人都给赶走。
“这些人真跟蚂蚁似的,一群一群来!”一个护卫说。
“这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另一个也抱怨。
他们五人一队,执长棍绕着家中巡视,途经一个小院时,里面黑漆漆的,突然传出哭声。
五人一惊,不敢进去查看,转头就跑了。
朱庇坐在屋里,面前是他的叔叔们。他父亲早丧,他是叔叔们抚养长大的。
但今天他们不是来看望他的,是来逼他的。
“朱庇,这是你自己犯下的错,你自己去收场。休想让朱家替你受罪!”严厉的七叔说。
朱庇低头:“都是小侄的错,小侄知道,哪怕要了小侄的一条性命,小侄也在所不惜。”
说归说,但朱庇并不想死,不然他早死了。
朱庇的父亲虽然早早的死了,但给他留下了许多财产,有地有房子有奴仆。他的母亲在父亲去世后就回家去了,逢年过节都会见他,母子情份还在。
他有十几个叔叔,最亲近的只有两个,分别是三叔和五叔。他小时候就是跟着三叔和五叔开蒙识字,长大后,也是三叔和五叔替他求亲娶妻,助他安家立业。
朱庇自认不是个坏人,只是一时行为失当而已。
他娶得一妻,妻带有数个陪媵。其中一媵容貌出众,替他养下一女,母女极为相似。
那一日,他饮了酒,与陪媵戏乐,女儿突然闯了进来,他酒兴上头,二人面目相似,他想起此女长大后也会陪媵别家,到时这等绝色就便宜了别人了,便将此女扯到怀里。陪媵见势不妙,上前阻止,推搡间,陪媵用酒壶砸破了他的头,而他一时怒极,掐死了陪媵,侮辱了女儿。
之后,他离开了。
这固然是一件丑事,但一个陪媵有什么要紧?女儿还小,许她金银,好好哄她也就罢了。
不料女儿醒来见母亲惨死,自己身受侮辱,悬梁自尽,死前以金刀刺透小腹,可见取死之念坚决。
此事便事发了。
但……一个陪媵,一个幼女,难道还能砍了他的头来偿命吗?
只能不了了之。
他事后许下重礼,重重赔偿了妻家,妻家见此就原谅了他。他又对着妻子百般赔罪,提及二人子女,妻子也只能忍痛接受。
之后妻子带着陪媵与子女与他别院分居,两人虽然在一个家里住着,却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边,除了过年祭祖,不然一年都见不到一回。
儿子们只在院门前对他磕头问安,女孩子根本不叫他见。
妻子道女大避父,女孩子长大了,当然不能再见父亲了,连兄弟都不该见,于是除了同母所出的兄妹,异母兄妹也被隔开了。
朱庇自己的错,他哪有脸去找妻子理论?只能在外说妻子家规森严,他万分敬佩!
这件事已经过去快十年了,居然被人揭发出来,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人,跑到大王面前告了朱家一状。
朱庇恨极了此人,却半点办法都没有。
朱七叔说:“现在外面都是人,要拉我们家的人去殿上亲自辩一辩此事。阿庇,你去吧。”
朱庇不想去,但朱家显然没人愿意出头替他去。
朱庇甚至还想过要逃走,可朱家的人似乎猜到了,早早的就看住了他,只等到时候就把他推出去送死。
本来殿前自辩的日子还没订,成家突然来这么一出,就把事情逼到了如此地步。
朱庇跟叔叔们僵了半夜,天将明时,朱三叔和朱五叔一起叹了一声,“阿庇……”
“去吧。”
“叔叔……”朱庇哭道。
“你自己犯的错,就要自己收场。”朱五叔说,“两条人命,你已经逃了十年了。”
朱庇哑口无言。
他离开前,想去与妻子告别,还想说服妻子与他一起去。他想,只要妻子肯替他说话……替他做证,就说那对母女是急症而死的不就行了?
可他来到妻子门前,妻子拒不开门,在门后对他说:“奴奴恭送朗君。”
朱庇柔声道:“你能舍得我吗?”
妻子的声音颤抖了起来:“……我没有一日,不想起阿桃的眼睛,她一直在看着我。”
阿桃?
对了,那个媵的名字叫香桃。
女儿呢?叫什么名字?
朱庇直到出门坐上车都想不起来,他其实早就忘了这两人了。
“唉……”为什么要有人提起来呢?这是他家的事,他的妻子和岳家都不过问了,这跟别人有什么关系呢?
“只怕今天要丢脸了。”朱庇以袖遮面,偷偷的溜进了人群中。
此时,有一义勇之士上前,当面质问成家是不是家有丑事。
成蚕大声说:“我成家百年声誉,怎能容你污蔑?”
此人就把这十天状告的人的罪行都给背了出来,背一个,当着围观之人的面质问一遍。
朱庇发现了,如果人群中无人开口应答,这人连说三遍——好像就等于那一家承认了啊!
于是当这人说到朱家之事时,他仰头走出去,云淡风轻的说:“我就是朱庇。”
身后一阵哗然。
朱庇:“只是你所述的小女,乃是急症而死。我当日不曾见过小女,事后才得知她与其母食过晚饭后突发恶疾,第二天才知二人过世。”
他目视此人:“所以并非是传言中的小女受辱惨死,而是恶疾。我听说有人污蔑小女名声,不能忍受,这才特意前来,告知大家真相!众所皆知,我父早丧,我母归家再嫁,我是叔叔教养长大,从小不敢有片刻懈怠!我与妻子成亲后,夫妻恩爱,我妻持家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