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姜姬 >

第392部分

姜姬-第392部分

小说: 姜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武带人献城,功劳可比得上开国了。姜氏七百年都没混上献城这回事……也是梁朝七百年和平嘛,诸侯国没有打来打去的。
  不过赵打郑,郑人倒先给鲁国献了十四座城,这可真值得大书特书一番了。
  姜武带兵进城,欢呼声山呼海啸一般。还有人直接喊出了“武王”这样逾越的称呼,实在是因为他这份功劳太大了。
  他进莲花台时,姜旦亲率王后、太子、百官相接。姜武下马,姜旦颠颠的跑上来拉住他,不叫他行礼,一口一个“兄长”“大哥”。
  以前大王这么叫姜武,这是大王重感情,如今大王这么叫,姜武已经是实质名归了。
  但姜武死活都不愿意跟姜旦一起上殿共受献城,他把姜旦送到金潞宫门口,自己就去了摘星楼。
  姜姬正在摘星楼里等他,身边还有奇云和他教出来的最好的两个徒弟,都是擅长医道的。
  一男一女,可见奇云多精明。这一个是给姜武的,一个是给她的。
  奇云今年看起来跟去年、跟前年没什么区别,脸上的皱纹还是那么多,又因为养尊处优,吃得好,没心事,脸吃圆了点,皱纹还少了几条,真称得上是鹤发童颜。
  两个徒弟,男的生得唇红齿白,女的生得膀大腰圆,二人还是一对夫妻!
  这世上外表不相配的夫妻多了,能成就夫妻还安稳度日,那都是在别的地方能配得上的。
  这一对,成亲好几年了,听说过吵架,但孩子也生了有五六个,她初见此女时吓了一跳,但听奇云说,刚领回来时瘦得只剩一副骨头架子,这啊,是喂孩子时补过了,就一直没瘦下来。
  女的且不说,男的是只要到姜姬这里来就脸蛋红红,头都不敢抬,也不敢看她,一个劲的往奇云和妻子身后藏。
  搞得姜姬都想摸摸脸,看是不是脸上就写了“大色狼”三个字。
  日后再见他,就叫蟠儿在旁边坐着,有蟠儿比着,男的就再也没有如此羞怯了。
  几个小侍童一溜烟的跑进来,“将军来了!将军来了!”他们今日都去看姜武归朝了,现在个个兴奋的脸蛋通红,还有几个跑到殿前就在台阶下做势比武:“我以后也要当将军去!”一个道,另一个说:“我要去给将军牵马!”
  不一会儿就把姜武身边的官给占满了。
  姜姬不禁站起来,扶着栏杆往外望,远远的看到一人骑马而来,她不自禁的就露出个笑,还特别傻的对他招手。
  那马上的人也一直看向她这里,见她招手,双腿一夹马腹,马儿就小跑起来,哒哒哒的到了楼下。
  刚才说要给他牵马的几个小侍童一齐上前深揖请安问好,其中一个长得最高的去牵马,不料马儿一扬脖子,打了个唿哨,不叫他牵。
  姜武跳下马,拍了马脖子几下,对侍童说:“它嫌你小了,等你再长几年再来牵它吧。”
  说罢,大步走进殿来。
  姜姬看不到他了,转身跑到楼梯口,听到一阶一阶更近更深的脚步声,他刚从楼梯口一冒头,她就探身去牵他的手:“信里没说,受伤了吧?”
  姜武一把握住她的手,一步跨上来,把她带到怀里,一下子就把她抱离了地。
  “没有。”声音沉沉的,“连矛都没动一下。”
  她发现他是洗过澡回来的,想来也是,估计是在凤城停了一下收拾过了。
  “那我也不信,我叫了人,你现在就去检查一下。”说着把人给推到了屏风后。
  那一对夫妻进去侍候他更衣,再一一诊视,最后说大将军有些疲惫,外伤确实没有。
  姜姬这回送他出去最担心的就是他会受伤,听说真的一点皮都没擦伤,高兴坏了,送了奇云师徒出去后,就拉他喝了点煮好的细羹,再到后面泡个热水澡。
  泡完出来,她先陪他好好的睡了一小觉再起来说话。
  她本来存了许多话要对他说,许多事要问他,可刚才一看到他的眼神,那么消沉疲惫,她就知道现在不能问。
  不能问打得怎么样,不能问那些城怎么样,不能问郑国和赵王怎么样。
  问了,人心就远了。
  这一觉睡得不多,天刚刚擦黑两人就醒了。姜武醒来后习惯先去练枪,这是他在战场上养成的习惯,在战场上时刻不敢放纵,哪怕是现在不在战场上,他也改不过来了。
  练完回来,殿里已经煮上了鼎食。
  打仗的时候吃的最多的就是这个,这个也好做,谷米不用洗,直接往釜里倒,加水,加酱,有肉干加肉干,没肉干就不加,这么煮出来一锅稠粥,大家一起吃。
  摘星楼的鼎食自然比军中的要精细许多。
  他走过去,面前已经有了一碗,滴了香油,切了腌菜丁,放了醋泡的黄豆和花椒油炸过的黄豆,喝到嘴里,发现不是粥,而是放酸的面条。这个面条也是米儿做出来的,她自己不知怎么捣鼓出来后,叫它“江面条”,这名字叫人想不通。宫里的人叫这“酸面条”,更贴切。
  盛夏酷暑,心情不畅,喝这个倒是挺舒服的。连喝了三碗,肚子喝得撑起来,却不会撑得难受,一会儿一泡尿一撒就没了。
  他坐在榻上,拿着炸黄豆一个个嚼着吃,不等她问,就把郑国十四城的事给说了。
  那九城真真实实的是他用粮食打下来的。
  这九城都在刑家辖下,先是被刑家搜刮一遍,再被来接管的王使搜刮一遍,最后又被不信城里的粮都不翼而飞的郑王搜刮了第三遍。
  姜武以粮攻城,称得上攻无不克了。
  而且他很守信,你开了城门,我接管了城,就发粮。仿乐城、凤城旧例,在大街上置鼎食,煮熟了以后,香飘全城,全城的人都能来吃一碗。
  虽然一天只有一次吧,虽然这粥里多是黄豆,虽然粥稀了点,但肚子里真的有东西了!!
  姜武以前饿的时候也曾吃过草,但他没想过,在郑国的大城里,产粮之地,竟然也会有百姓以干草充饥。他带兵入城后,就有人来以儿女乞草料,就守在他的兵的马前,不要别的,只要一捧草料,一个活生生、仙灵灵的孩子就能给你。
  他才知道锁在城中的百姓都没吃的,都在饿肚子。
  为什么不跑?
  当然是因为逃不掉。以前还有郑人能逃到鲁国去,晋江口那里收容的郑人现在已近六万人了。
  但他们都是跑得早的,各城发觉之后,就不许人逃了。百姓们逃了,来年谁种地?城里谁做工?
  哪一家都有饿死的人。
  有怜惜子女的父母甘愿自尽把粮食留下,有怜惜自己的把儿女关在屋中饿死,省下粮食自己吃。
  偷盗、拐骗、抢夺,种种恶行都在光天化日之下发生。
  城中大户也会缉凶,但凶人死了,他们的肚子还是填不饱。
  就算想以身为奴,换一家活命,城中大户也不肯收下全城的百姓当奴隶啊。
  鲁国大将军带着粮食来救郑人的事一传出去,各城轰动了。
  如果是传言还算了,但开门投降的城真的有了粮食,大将军真的把粮食给百姓吃了,而不是给世家大户占去了。
  百姓就都疯了。
  他们要去见大将军!他们宁可把身家性命都送给大将军,只求大将军活命,只求大将军带他们回鲁。
  各城世家从善如流,郑王跟赵国打了败仗,说不定又要来折腾他们,索性带城投鲁!等他们归了鲁王后,郑王再也折腾不着他们了。
  而且两位大王都继位有几年了,行事做风也都叫人看得清楚明白。
  郑王是个傻子,不懂爱惜百姓,爱惜国民的道理,只顾自己的口袋。
  鲁王是个聪明人,会治国,会治民,会治人。
  他们不愿意在郑王手下送命,不如在鲁王手中活命。
  这十四座城本来就都是刑家所属,除了离得太远的三座城没办法归附之外,这十四座城串通好了之后,一起向姜大将军献城了。
  姜武万万没想到会这么容易。但一切章程都是来的时候都制定好的,他夺了城,就要安抚百姓,安抚完之后,就要把城中文武职都给换上他的人,换完之后,就要百姓们开始种地。
  别看现在夏天了,不是春天,但不能种谷米,还不能种黄豆吗?黄豆是还来得及种一茬的,种完到秋天收获,至少这几城的人这个冬天不至于饿死太多人。
  所以他受了献城后,把多出来的几座城的著姓大族的男丁全都给“请”来,准备送他们去鲁国拜鲁王——你自己说要去当鲁人的,不拜鲁王象话吗?你说拜我就行了?我又不是大王,你你是不是想害我?你是不是想污我有不臣之心?
  等把这些人都给搓走了,他就一个城一个城的走一遍,先发粮,再让大家种地,就种黄豆。
  鲁人爱黄豆也传到郑国来了,但郑人从来没把它当粮食种过,就是随便种种,随便收收,不就是马料吗?他们还曾经笑话过鲁人连正经的谷米都吃不上,拿马料当粮食。
  但现在由不得他们了。
  姜武行的是军法,不是在同他们商量。他一声令下,城中百姓就要去田里除草翻地,他说你们给我种黄豆,百姓们就要好好的种下去。
  等十四座城走过一遍,他回来时,第一座开门的城中的黄豆已经冒出尺长的苗了。
  他这才班师回朝。
  “每座城里都留了三万人,这十四座城可以守望相助。暂时还需要运粮过去。”他道。
  他平平静静的说完,她还是不知道他为什么心情不好。
  是看到郑人的惨状觉得不安?不忍?
  ……怪她?
  她不是头一遭经历,却仍觉得从头顶心凉到脚底心。
  她一条计策,意在郑王,结果郑王不仁,转头坑了世家,世家不仁,坑了郑人。说到底,是她的计太毒?还是人心太毒?
  她不否认自己做过的事,如果亲临郑地,也会心痛难忍。
  但倒回去,她仍会这么做。
  她能承受任何结果,不惧怕。
  她唯一怕的,是亲人因此怕她。
  她没说话。
  姜武就继续往下说:“郑王已经立了赵王后之子为太子。但赵王也没有再往前进一步,因为赵王后赋诗召告天下,请赵王退兵。她说之前赵王派兵进郑是爱护女儿,现在女儿已经没事了,他再不退兵就不是爱护女儿,而是要行不义之事了。”
  赵王军队没了继续往前打的大义名份,只得先停下,等赵王的话。
  姜姬点头,道:“郑王还不知道鲁国要了他十四座城的事。我已经让人去斥责他了。”
  这个敢死队队员,是个突然冒出来的人。


第471章 自取其祸
  那天宴请诸媛; 姜姬只打算见范姝一人。至于姜奔是不是娶了个假世家女,这个她听过、笑过,就忘到脑后了。
  冷不丁冒出一个男子说想投效“隐王”,蟠儿二话不说就将人拿了。
  问清来历后禀报于她,不过就算是建城世家之子; 要杀也没什么。
  但姜姬起意想见一见; 主要是这个人的话很有意思。他似乎认准“摘星公主”与“隐王”有关,蟠儿的脸又实在太有辨识度,所以他见着蟠儿就先畅谈一番; 赞“隐王”的数项措施实在是有千古之功的。
  比如“隐王”陷樊城得四十万流民,可充军备;
  比如“隐王”激怒庄苑得双河城; 将铜矿、铁矿握在手中;
  比如“隐王”以大兵压城轻而易举的得到涟水城,建涟水大关; 从此手握晋江与涟水两条要道;
  比如……
  这既是在夸耀他的眼光,也是在威胁幕后之人。
  ——你敢不出来见我?我可是知道你这许多隐秘!
  蟠儿把他拿了,他也不喊叫不反抗; 好生生坐着,等蟠儿去“请示”。
  “是个狂人。”姜姬笑道。
  狂人,通常自持才高; 遇上不能降服他们的主君时; 拆起主君的台来那是毫不客气的; 而且这类人最擅长的就是背叛。我觉得你不够好,不足以令我信服,我遇上一个比你好的; 我就去找他了,临走再坑你一把,当做是给新主的投名状——这种事他们做起来是没有一点心理压力的。
  如果爱惜人才,自然可以慢慢收服。但她现在觉得身边的聪明人已经够用了,聪明人又不是越多越好?事实上一个环境中的聪明人越多,越容易出矛盾。
  于是,她接见了王姻,不等王姻想明白他要见“隐王”,为何是“摘星公主”出来前,就问他可否愿意去郑王,完成一件必死的事。
  王姻对找死没兴趣,但他对公主要说的事有兴趣,就不置可否,要先听听再说。
  姜姬就说,大将军要回来了,斩城十四,未费一员兵卒,不过郑王忙着跟赵王打架,到现在都没发现!于是,出于道义,鲁国需要派个使者过去提醒郑王:哎,你家南边的十四座城我看着好,我先收走替你管管啊。你说什么时候还你?这个我们再商量。
  姜姬:“你要让郑王同意此事。”
  这种一听就不合理的要求,王姻却听得心潮起伏,激动了。
  “非凡人不可为啊……”他说,这一般人都做不到啊!
  基本就是答应了,他愿意去试试。
  这可比在姜奔家替他准备个假妻子有意义多了!
  姜姬:“你做不到?”
  王姻:“某若做得到,如何?”
  姜姬:“等你平安归来,可在殿上有一席之地。”他要真有这个本事,那当个大夫还是够格的。
  办这么危险的事,才只能混个大夫当当。
  王姻觉得这酬劳太小,不值得。但不是不值得去,这份差事的危险和奇异性就值得他跑一趟了!就是他觉得大夫这官配不上他。
  王姻正想领命,姜姬接着道:“准你在郑国……便宜行事。”
  王姻从刚才进来就好奇为什么是公主在此,现在对上公主的眼睛,听到她的话,他才仿佛明白了什么。
  姜姬怕这个聪明人钻牛角尖,特意点了一句:“赵王使应当也在郑国。”王姻试探了一句:“赵王年高……”
  姜姬笑了一下。
  ——当真是在暗示他可以挑拨郑赵的关系,在其中添油加柴!
  王姻这才相信!隐王,正是摘星公主!
  他马上想起街上的传言,毫不客气的问:“公主可欲为皇后?”如果公主当真是隐王,那她就不能离开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