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姜姬 >

第634部分

姜姬-第634部分

小说: 姜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的男孩更害怕一点。只有他成为太子,才能保护母后与弟弟。可父王的心思难以捉摸。父王看起来很喜欢他,可是他也喜欢其他夫人的孩子。他不知道要如何争取父王的欢心,让他立他为太子。
  他甚至觉得都是自己没有做好,才令母后陷入困境。
  魏王宫中是整个吴都台上最热闹的地方。
  乐工在殿前奏乐,丽姬带着一众舞姬在殿前翩翩起舞。
  殿内,魏王与他召来的亲信,王氏王山却都无心欣赏歌舞。
  王山比魏王年长十岁余,为人稳重诚恳,魏王想听一听他的意见。
  魏国中只怕无人不知魏王如今的难题了。
  王山沉吟良久,才道:“大王还是应该尽早召太子回国。”
  魏王既然要诚意求教,也吐露真心话说:“我怕此子不肯归来。”
  他与这个太子真是半分父子之情都没有。不是说他叫他回来,他就能回来的。
  王山:“那大王岂不是正好可以罢免太子吗?”
  魏王苦笑:“只怕现在这个太子扔不得了。”
  王山也早就听说过魏王太子跟着鲁国公主去了凤凰台,但现在连皇帝都变成了傻子,这个鲁国公主又有什么可怕的?更别提她还没有当上皇后。
  魏王一番细述之后,王山知道了鲁国公主已经成了安乐公主,现在凤凰台上的世家竟然还很信服她。
  这就有点为难了。
  反正不是自己家的王位,王山思索片刻就说了个主意:“大王若想取信太子,只能……将王位让给太子了。”
  他猜魏王不会愿意。
  果然魏王一听就哭起来。是啊,哪个当大王的愿意正值壮年的时候把王位让出来呢?
  王山道:“大王,既是父子,就有天生的缘份。大王不妨与太子多多亲近,等父子之情渐笃之后,再做出让位的样子来,太子感动之下,也自然会辞去王位。”他说出重点,“大王最担心的不正是与太子的父子之情吗?”
  那就先把太子给哄回来再说。
  王山跟着又提起一件事,“太子可曾娶妻?”魏王哪里知道?他在这几年根本没打听过太子的事。
  王山:“大王应速速为太子寻一房尊贵的妻室。”他听说鲁国现在这个大王就有好几个女儿,让太子娶鲁国之女,想必他是不会反对的。
  魏王故作扭捏之态,王山再三劝告,道鲁国这两个大王之间虽然看似感情亲密,但事实上两人之间必有嫌隙。现在这个鲁王以前还是太子时,在士子之间传说他的品格高尚、性情宽厚等等的说法,难道不是冲着当时的鲁王去的吗?
  魏王“恍然大悟”,道如果不是王山点醒他,他显然就要错过这件大事了!
  君臣二人把酒言欢之后,魏王就将提亲一事托给王山了。
  王山得了魏王的嘱托,回家就准备出使鲁国。他家中的亲友将这个消息传出去后,很快魏人就为太子将要与鲁姬成婚的事欢欣鼓舞起来。
  世家与百姓们都看得很清楚,鲁国已成了一个大国,甚至远胜魏国。不少魏人现在宁可去鲁地为官,都不会留在魏国,足以证明鲁国更贤明。
  王山造足了声势,带着许多自荐而来的世家贤人一同前往鲁国。
  可惜不巧的是鲁王重病,他们到了鲁国后才得知这个消息,鲁王紧闭宫门,不能见人。他们求见了鲁国王后,王后听说是要替她的女儿求亲,就让他们去问龚相与孙相。
  莲花台现在有两个丞相,左相龚獠,出身合陵龚氏;右相孙菲,有号芳菲子,人品俊逸出众。
  两人似敌非友,真假难辩,让王山等人泛起了愁。
  只好两边试探,结果果然惹恼了龚相与孙相!两人这个说“既然你登了龚相的门,那我就不好开口了”,那个说“此事当由孙相做主,我不好插手”。
  王山带着人在鲁国蹉跎了大半年,如果不是王后十分喜欢这桩亲事,千方百计替他出主意找门路,王山都要拂袖而去了。
  直到突然有消息从魏国传来,有人称,魏太子已归国,王山大惊,怎么他不知道?
  他连忙让人回魏国打听,一边更加紧探听龚相与孙相的口风。
  回魏国的人回来后说,魏王与太子的感情十分深厚,时常坐在一起痛哭,回忆先王后。现在的王后处境越来越尴尬,已经闭门不出了。
  王山听了就知道魏王与太子的感情已经渐渐恢复了!
  他要是此时能把鲁姬带回魏国,必立下大功!
  他更加努力去游说王后,王后也终于说动了龚相,他的人也说服了孙相不再阻拦此事。三方说通后,王后提出一个条件:魏国吴都台在上一代曾经发生了一桩憾事,太后与王后争斗,致使先王后殒命,王后不想让她的女儿遭遇到这样的惨事,她要求吴都台现在的这个王后必须离宫别居,不可继续住在吴都台。
  这可真是……太过分了!
  王山和他随行的士子都吃惊的说不出话来。有人当即出口拒绝,还要当殿离开,被其他人拉住。
  “嘘,看王公如何说。”
  一群人都看王山怎么回答。
  王山思考片刻后说:“请容我等回去后商量一二再给王后答案。”
  龚王后点头:“诸君请回,我便在此等候诸位的好消息。”
  王山回去后写了封信,送回魏国。他虽然没对别人说,但他觉得魏王是非常有可能答应这个条件的。
  因为魏王的心目中,王后与亲生的那两个小公子根本就不重要。
  就如同当年的先王后与太子一样。
  王山随行的魏人无不义愤填膺,有人见王山不肯立即回国,认定他在辱没魏国,与王山大吵一架后自己走了。
  许多跟着王山一起来的魏人都是自动自发的,有人这样一走,带动了不少人。
  住在龚相家的魏人这一段故事真是吸引了不少眼珠,魏人们吵吵闹闹的,魏王的回信却很快就到了。
  王山打开回信,见魏王果然“泣别”王后与两个小公子,将他们一同送到了豫城。
  受“鲁人欺压”的魏王在国中受到不少同情。这让即将迎娶鲁姬的太子都受到了责难。
  王山带着回信去见王后,结果鲁王突然病重,龚王后无心谈论婚事,但为了以示诚意,她将她长女的王佩交给王山带回魏国,交给魏太子。
  王山带着玉佩回到魏国,一路风尘未及洗去就先去见了魏王,也见到了在魏王身边的太子。
  太子果然气势不凡,坐在魏王身边丝毫不见胆怯之意,反倒比魏王更显大气。
  王山一见之下,难免心折。
  如果太子继位,既能与鲁交好,也能与凤凰台交好,并非坏事啊!
  他心电念转之下,呈上装着玉佩的木盒,先递给魏王,道:“此乃鲁王后交托给臣的信物。玉佩上所载姓名之女,就是太子未来的妻室了。”
  魏王欣喜的打开木盒,脸色陡变。
  盒中玉佩已经裂开了。
  王山一看,连忙倒退三大步,叩首请罪。
  魏王抖着手大呼:“此事不吉!此女不吉!必会害死我儿!”
  阿陀当机立断夺过木盒,一眼看出此盒中玉佩与公主在宫中放的一样。
  他冷哼一声,拔出长剑抓住王山,“此佩为假!必是此人做怪!”
  然后一剑将王山捅死。
  魏王在王山抽搐着倒下时还没反应过来,殿前武士匆匆赶上来,也不知所措。
  阿陀将王山的尸首扔给侍卫:“虽犯下大过,但念及王家,就留他一分体面,将他的尸首好好的交给他的家人吧。”
  魏王刚才抖得更厉害,但现在的脸色却是真正的白里透青。
  阿陀看着侍卫将王山拖下去,将木盒捧在手中,对魏王道:“父王,此事如果传出去,对我国不利!为免与鲁交恶,此事只能是王山一意孤行所致!”魏王惊惧难安的盯着这个年轻的男孩,半刻后才叹道:“依我儿之言,该当如何?王山乃忠义之臣,突然说其不忠,只恐难以服众啊。”
  阿陀笑道:“就请父王交此事交给儿臣来办吧。”
  阿陀突然刺杀了王山,实在是叫魏王一时之间措手不及。
  更别提阿陀还带走了玉佩。
  等他得知阿陀出宫后,王山行事不端,竟拿假佩哄骗魏王与太子的故事已经传开了。
  倒是没人觉得太子本人不想跟鲁姬成亲。
  但也没人相信王山敢犯这么大的错。说亲不成就够了,还假称婚事已成,带回来个假的信物?
  说得不客气一点,是魏王的儿子要娶鲁姬,又不是王山自己的儿子要娶?说亲不成就不成,魏王也不能因为鲁国不答应婚事就怪罪王山啊。说王山因此造假,实在是难以取信于人。
  跟着就有零星的耳语在各种文会中流传。
  ——是魏王不想让太子娶鲁姬,才特意摔坏了玉佩。
  有当日在殿上的侍人言之凿凿地说,王山是先将玉佩交给魏王看的。
  所以魏王毁掉玉佩,想趁机离间太子与鲁国,结果太子顾念两国邦交,将罪责推在王山身上。
  这才合理不是吗?
  何况大家都很熟悉魏王了,这还真是他的做法。
  就连王家的人在收到王山的尸首后,痛哭之下也不恨太子,反而记恨魏王。
  魏王想害太子的事国中有谁不知?谁会相信魏王会好心的替太子娶妻呢?
  王山是被魏王陷害了!
  就算太子不杀王山,带回破损的玉佩,王山也难辞其咎。若魏王一意怪罪,最后还是会要了王山的性命的。
  此时,远在豫城的王后与两个小公子也频频传信回来,恳求魏王能允许他们母子回吴都台。
  魏王正焦头烂额,哪有空去管他们?
  还是阿陀在众目之下,“偶然”遇到侍人送信,看过之后,当即带人前往豫城,迎回王后与两个小公子,亲自送他们回到吴都台。
  魏王恍然大悟,知道这些风波必然都是太子在背后搞鬼。
  他便以退为进,当着众臣的面泣泪,将王位禅让于太子。
  众臣跪求他收回成命。
  阿陀也跪下了,魏王握着他的手泣道:“孤时常想起你母后。”
  阿陀:“我也时常想起母后……与父王。”
  魏王:“孤将这七百里魏国交到你手中,你要勤奋忠诚,好好为王。”
  众臣应声而哭:“大王三思!”
  阿陀握着魏王的手,“我必遵照父王之命行事,请父王放心。”
  魏王:“……”
  众臣:“……”
  ——太子!你说错话了!!


第777章 登基前琐事
  “阿陀不知现在怎么样了。”姜姬放下手里的书卷; 突然叹了口气。
  阿陀算是在她眼前长大的,久而久之; 也难免升起了一丝家人之间的感情。
  这还是第一次把小孩子送出去让他自己去闯; 虽说给了他带上了兵马,更多大军在鲁国边境策应,安全上应该是万无一失的; 他个人的成败也无关大局——区别只在到底什么时候把几个诸侯都给罢免掉。
  她这次送阿陀去魏国,是想解除阿陀的心结。让他亲手去了解这一段仇怨。
  如果不靠自己的脚走过这道关卡,阿陀这一生都会被它折磨的。
  侍人进来说姜谷求见。
  姜姬放下书卷,道:“请姐姐进来。”
  姜谷走了进来,她没有带她的三个孙女——真诡异。
  姜姬没想过这么快就要面对孙辈的人了。
  姜谷坐下后,好奇的看着她面前摆着的好几担书,以前周围的书架。
  “这么多书,都是你要看的吗?”她似乎连碰都不敢碰; 坐下来时也刻意远离了书。
  “是,每天都要看差不多这么多吧。”她不想看时就让侍人读给她听。
  “姐姐是有什么事吗?”她问。
  姜谷很少会在这时来找她; 因为她们每天都一起用午饭或晚饭,有时是早饭。总之; 这个时候来,肯定是有事的。
  姜谷看起来不像为难,只是有点小烦恼。
  “阿伟,就是最大的那个……她有了一个情人。”姜谷说。
  姜姬在脑海里把人对上了号; 是姜谷带来的三个女孩子中个头最高的; 体形最瘦的; 性格也是比较软弱的。
  三个女孩中,她应该正在发育期,开始长个子,但体型和脸还是小孩子的样子,毕竟她也只有十岁而已。剩下两个就是单纯的小孩子了。
  情人?
  姜姬叹了口气:“有人哄骗她是吗?”
  让她相信一个十岁的女孩子,胆子小,刚从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还离开了父母亲人,她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找到一个情人?
  姜谷掩着嘴笑,点点头:“是啊。不过我让两个侍女跟着她,不管她去哪里都跟着。毕竟她年纪还小,如果有了孩子,恐怕生不下来。”
  姜姬也笑起来。
  因为她发现不止是姜旦成长了,姜谷也成长了。
  她来告诉姜姬,恐怕是担心会坏了她的事。这种事在吃饭时当着众人的面说当然不好,为了维护阿伟的颜面,她才私下告诉她。
  姜姬道:“我知道了。你不必担心,阿伟要是真的喜欢他,想怎么对待他都可以。”
  姜谷笑着摆摆手:“能做什么呢?他们现在就是绕着宫殿散步,四处去看,阿伟胆子小的很,爱上他也只是因为他对她唱歌。”
  姜姬哦了一声,送走姜谷,转头看旁边的侍人。
  侍人笑着点点头,不到半个时辰就把那个“情人”给带来了。
  情人是一个年约二十许的清秀公子。这更让“恋情”显得可笑至极。
  清秀公子显然对此有所准备,一脸英勇不屈。
  姜姬盯了他一眼,笑一笑,就让侍人带下去了。
  经过侍人一番收拾,很快就把这人的底细给查清了。
  他是来寻找“正统”的。
  皇帝在宫中的消息还是流传出去了。比起来让一个女人当皇帝,有的人认为那还不如是傻子呢。
  于是抱着这样想法的人在一个文会上集结起来以后就半真半假的结成了盟约,然后文会上的人就都想尽办法钻到了各个“机要”之处。
  比如毛昭和白哥那里的文书——没成功;
  黄公带进宫的弟子——没成功;
  新博士的徒弟——没成功。这个是要考试的,不是谁来都收的,徒弟是要干活打下手的,连师傅说的是什么都不懂还能指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