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之流放边塞-第1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肆!”
“知县出巡,你们是什么人?竟敢拦路撒野,不要命了吗?”
李启恭余光瞥了瞥马车,厉声喝令:“快,抓住他们!”
第211章 代耕风波
马车晃了晃, 停下了。
车内,姜玉姝忙抓住扶手, 稳住前倾的身体,诧异问:“怎么回事?”
“奴婢去问问。”翠梅起身掀开帘子,不消片刻,返回禀告:“前面有老百姓拦路喊冤!”
姜玉姝把地图搁在一旁, 打起精神问:“是什么冤情?”
“外头一群村民, 大哭大喊,乱糟糟的听不清楚, 但似乎是在指责‘霸占田地、仗势欺人’之类的。”
姜玉姝皱了皱眉, 猜测问:“难道有村匪恶霸横行乡里?”
翠梅不确定地答:“听起来像是。”
转眼,外头的呵斥声愈发严厉、喊冤声则愈发凄厉, 夹杂孩童的恐惧哭泣, 刺耳极了。
姜玉姝听了须臾,吩咐道:“老百姓敢拦路喊冤, 必定有缘故,告诉李典史,别不分青红皂白地抓人。我赶着办事,如非伤亡大案,叫村民先进城报官。”
“哎!”翠梅领命, 迅速传令给李启恭。
第一次出巡, 便遇见拦路喊冤的百姓。姜玉姝纳闷之余,责无旁贷地起身,食指挑开门帘, 定睛观察:
遥见队伍最前方,地上跪着十几人,分成两拨,互相指责,争相喊冤。
道路两旁,站着三五十村民,有的挽着袖子,有的卷起裤腿,纷纷扔下农活跑来看热闹,议论纷纷。
众衙役包围喊冤的百姓,卖力驱赶,或拔刀相向,或以刀鞘阻挡膝行挪向马车的村民,大吼:“退后,立刻后退!”
“闭嘴,别吵嚷!”
“冒犯了知县,你们担待得起吗?”
“有冤情,上衙门去报案,官府会主持公道。谁允许你们拦截知县大驾的?简直狗胆包天!”
“还不赶快让路?”
“让开!”
……
李启恭“唰啦”拔刀,喝令:“姜知县公务繁忙,赶着出巡办事,你们有冤就去报案,上公堂慢慢理论。拦路挡驾,撒野撒泼,休怪官府把闹事者统统抓起来!”
随即,姜玉姝扫视四周:道路两侧,地势平坦,田间种满庄稼,绝大部分是土豆,低矮植株延伸向远方的丘陵山脚。
她心思一动,稍加思索,顺势改变了主意,定定神,果断掀开门帘。
“夫人?”郭府护卫吓一跳,邹贵飞快招呼同伴们,策马靠近,团团保护。
李启恭及若干胥吏也吓一跳,“大人,您……?”他们回神,立即宣告:“这位便是新任知县,你们还不赶快拜见姜大人?”
“速速拜见姜知县!”
数十村民面面相觑,敬畏打量女官,紧接着,慌忙下跪,霎时一群人跪倒,恭敬磕头,七嘴八舌地说:“草民拜见大人。”
“小的见过姜、姜知县。”
姜玉姝站在车上,居高临下,神色严肃,俯视拦路的村民们,不疾不徐道:“都起来,不必多礼。”
“谢大人。”
众村民陆续起身,近处拦路的两拨人,抽抽噎噎;周围看热闹的,窃窃议论:
“又换知县了吗?之前的是姓刘?”
“刘知县上个月就调走啦,你没听说吗?”
“快秋收了,我家人手少,地里活儿多,忙得很,没闲功夫关心官家的事儿。”
有个村民眯起眼睛,嘀咕问:“奇怪,那个新知县,看起来,怎么像个女人?”
知情者乐道:“啧,什么叫‘像’?她本来就是女的,本月月初刚上任。”
“长得真标致。”
“嘘,小声点儿,别乱看,当心眼睛被挖掉!”
相距颇远,官府一行听不见窃窃私语。姜玉姝下了马车,缓缓踱近,威严问:“吵吵闹闹的,究竟谁是原告?谁是被告?有何冤情?”
拦路村民们顿时激动了,复又下跪,仰脸,争先恐后地答:“大人,草民是原告——”一老妇人刚嚷,便被对方打断:
“老虔婆,你胡说!”一中年男人膝行往前,红着眼睛表示:“大人,我们才是原告,求大人为草民做主啊!”
郭府八名护卫,个个高大强壮,警惕簇拥女官。李启恭无法靠近知县,侍立一旁,习以为常地拔刀,“跪就跪,别乱动,不准靠近!”
“是,是。”中年男子诚惶诚恐,忙不迭膝行后退。
姜玉姝从容不迫,改为问:“原告被告,称呼而已,不要紧,关键在于道理与证据。这样,谁先拦路,谁就是原告。说,谁先拦路的?”
老妇人生怕挨罚,不假思索地抬手一指,“他!大人,是他先拦路的!”她捶胸拍地,嚎哭:“唉唷,没天理呀,他家欺负孤儿寡母,霸占我家三十亩地,还、还恶人先告状啊!”
中年人愤怒剜了老妇一眼,含泪告知:“没错,大人,是草民先拦路,但错在她。唉,我们被逼得实在没辙了,碰巧听见‘知县出巡’的动静,冲动拦了您的驾,求大人宽恕。”
“究竟谁的错?”老妇人怒目而视,质问:“我家的三十亩地,难道不是被你霸占了?乡亲们都知道的事儿,休想抵赖!”
中年人一家焦头烂额,急切说:“大人,您千万别听她胡说八道,我们虽然种了她家三十亩地,但绝不是霸占,而是官府允许的。”
“听,听听,他自个儿承认了,他就是霸占了我家的地!”老妇人不停捶胸,泪流满面,率领儿孙嚎哭:“丧尽天良呀,欺负孤儿寡母,你们会遭报应的。”
“贪婪无耻的老虔婆,小心遭雷劈!”
双方开始争吵,脸红脖子粗。
姜玉姝耐着性子,朝下属使了个眼神,李启恭会意,抢在同僚之前开腔,不悦斥骂:“闭嘴,肃静!”
“大呼小叫,没规没矩!知县问谁,谁就答,知县没发问时,老实跪好。”
原告被告同时瑟缩,不敢争执,妇孺忐忑啜泣,挤成一团跪着。
姜玉姝略一沉吟,冷静吩咐:“被告,你先说,务必实话实说,不准添油加醋。一旦查出来谁夸大其词,或者恶意污蔑,本官决不饶恕。”
“是,我不敢撒谎。”老妇人身后,跪着儿女、女婿和孙辈,她抬袖擦擦泪,忿忿告知:“我们是荆镇顺沟人,前几年北犰贼杀进村时,跟随乡亲们逃难,途中,我家老头子和大儿子、两个孙子被敌兵杀害了。兵荒马乱的,我们一路逃到中原,投靠亲戚,日子过得非常苦,前几个月才回村。”
“谁知发现,家被贼兵放火烧了,田又被里正的侄儿霸占了,一大家子人,没活路了!大人,求大人帮我们做主啊!”
老妇人放开喉咙哀嚎,姜玉姝直头疼。她抬手阻止,皱眉问:“原告是里正的侄子?”
“对!”
李启恭插嘴问:“莫非里正偏袒亲戚了?”
“全村人都姓‘荆’,家家户户沾亲带故,根本没有‘偏袒’一说。”中年人脸涨红。
老妇人反驳:“呸!虽然同姓,但里正是你的亲伯父,而我们两家压根不同一个高/祖父,里正当然偏袒你们。另外,你表姑丈是举人老爷,在衙门当官,荆教谕给你撑腰——”
“慢着!你若是无凭无据,不准信口指责。”
姜玉姝不喜粗鲁聒噪,挥手制止老妇人,威严问:“原告,对于被告的‘霸占’说法,你有什么可解释的?”
中年人迫不及待,强忍怒火答:“大人,草民冤枉!兵荒马乱期间,草民一家也逃难了,前年年底回村,官府发了赈济粮和粮种,同时吩咐:‘良田不可荒废,准许村民耕作本村闲置土地,但需上交七成粮食给官府’。另外,当原主人回乡时,必须物归原主,并给予适当补偿。”
适当补偿,是应该的。
但,多少才算“适当”?
姜玉姝一听便明白了争执的根源,扭头,轻声问小吏:“这道命令,是不是衙门颁布的?”
小吏躬身答:“是!当时,全县人口锐减,良田荒废,刘知县为了振兴图宁,特地琢磨出这一道‘代耕令’。”
姜玉姝恍然颔首,旋即不解地问:“此等民生大事,县衙档册上为什么没有记录?”
“这、这……”小吏低下头,含糊解释:“咳,近年衙门事情多,人手却不足,但正在查缺补漏了,卑职回去一定禀告黄县丞,尽快把‘代耕令’详细补上!”
姜玉姝心生疑虑,却面不改色,严肃问:“既然官府吩咐补偿,原告,你补偿被告了吗?”
“补偿了!”
中年人一家憋屈不平,七嘴八舌道:“乡里乡亲,岂敢白占便宜呢?今年七月初,庄稼出苗的时候,她一家子回村,里正立刻叫上我们登门解释,当天,她家不仅领到赈济粮,还得到我家补偿的一千斤土豆。”
“里正做主,双方商定:秋收后,我家再补偿一千斤粮食,然后把田地物归原主。”
“不料,她家贪得无厌,隔三岔五地要粮、要钱,经常拉着我们上山伐木、挖石头帮忙盖房子……唉,林林总总,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忒叫人恶心!”
“唉,还有更过分的。”中年人扭身,抬手遥指庄稼地,接腔告知:“那儿,下个月可以挖土豆了。谁知,她家狮子大开口,张嘴讨要一半的收成。大人,草民一家累死累活,七成粮食上交官府,自己得三成,她家没出过半分力,凭什么占我们的一半?”
老妇人理直气壮,“因为田是我们家的!你家霸占近三年,多收了几万斤粮食,眼下我们日子困难,只要求分这一季的一半,又没叫你补上前两年的,仁至义尽了!”
中年人急赤白脸,“当着官府和乡亲们的面,你说,你哪只眼睛看见‘多收几万斤’了?”
“我——”老妇人一口咬定,“总之,你家就是占了我家的便宜!”
中年人怒不可遏,“哼,仔细算算账,谁占谁便宜还不一定呢!庄稼马上成熟了,你们眼红,连偷带糟蹋,故意毁了一大片土豆,简直太过分了!”
糟蹋庄稼?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姜玉姝深知务农的艰辛,一听就不痛快了,沉声问:“被告,你是不是故意毁坏庄稼了?”
“我、我没有。”老妇人脖子一缩。
中年人一家同仇敌忾,“今天不单我们,附近乡亲也看见了,人赃并获,休想抵赖!”
正巧,我本就打算摸查估算秋季收成。思及此,姜玉姝抬脚走向田间小路,吩咐道:“带路,去瞧瞧现场。”
“啊?”所有人面面相觑,大为意外。
翠梅始终寸步不离,搀扶她并催促原告:“原告,别愣着,快带路!大人查了证据才能主持公道。”
“哦,是!”原告一家火速起身,小跑带路,满怀期待,毕恭毕敬。
“哎——大人?”老妇人一家自知理亏,慌乱无措,硬着头皮尾随。
于是,姜玉姝领头,官府一行、原告被告一行、看热闹的村民一行,百余人浩浩荡荡涌向田间,悄悄议论女官将会如何判决。
与此同时·赫钦郭府
府医方胜眉头紧皱,全神贯注给郭晓嫣诊病。
王氏皱眉问:“大夫,怎么样?要不要紧?”
女婴四个多月大了,仍是一副瘦弱模样,双目紧闭,小脸雪白。
“姑娘……不太好。她先天体弱多病,是药三分毒,婴儿禁不起药力,很多药都不能用。”方胜叹了口气,隐晦提醒:“老夫人,您快想想办法。”
作者有话要说: 家庭与工作,鱼和熊掌……
第212章 病弱千金
几人围着粉雕玉琢的女婴, 均流露忧虑之色。
面对孱弱的孙女,王氏一筹莫展,气闷说:“你是大夫,你都束手无策, 我能想出什么办法?”
府医方胜清了清嗓子, 满脸为难之色,试探问:“要不、将此事告诉二爷或夫人一声?听听姑娘父母的意思。”
“弘磊忙着呢!征战沙场, 险象环生, 可不敢让他担心, 家里一贯报喜不报忧的。”王氏想了想, 无奈说:“看来, 是应该告诉玉姝一声了,叫孩子母亲拿主意。我这个做祖母的, 实在是头疼, 唉。”
方胜合上药箱,第无数次端详女婴的气色, 凝重道:“四个多月大,龙凤胎的哥儿会抬头、会翻身、能灵活动弹,姑娘却至今不会翻身,连抬头的力气都不太足,还在喝奶便开始喝药了。”
“眼下刚入秋不久, 她已经病了三场,一病就不吃奶,那等到寒冬腊月时, 恐怕会更——”方胜仓促停顿,不敢把话挑明,“咳,我只是觉得,姑娘身体弱,平日应该更用心地照顾。”
王氏叹了口气,伸手摸了摸孙女额头,被烫得犯愁,“我经常叮嘱奶妈和丫鬟,生怕她们不用心,饮食起居,所有的好东西,三个孙子有,孙女必定也有,甚至给她最多。原本以为她会慢慢长结实,谁知道,这丫头接二连三地生病,一点儿不见长胖。”
“愁,真愁人。”祖母烦恼叹气,催促道:“孩子反复发热,好几天不肯乖乖吃奶了,你倒是快想办法啊!”
方胜硬着头皮应答,“我、我再琢磨琢磨。”顿了顿,他郑重提议:“如果实在不行,还得像以前那样,请管御医出马。”
“这……”王氏眉头紧皱,迟疑说:“管御医仍在图宁卫服流刑,请他看一次病,忒麻烦。”
方胜正色劝说:“姑娘千金之体,是长辈们心坎里的宝贝,只要能使她康复,再麻烦也是值得的!”
王氏耷拉着眼皮,转了转腕间玉镯,叹道:“这是当然。弘磊特别疼女儿,常写信关心,生怕丫头不好。”她无计可施,扭头吩咐:“立刻叫阿哲写信去图宁,记住,此事暂时别告诉弘磊,先知会他嫂子一声,听听玉姝的意思。”
“是。”仆妇领命,快步去寻找郭弘哲。
紧接着,王氏起身,叮嘱道:“务必好生伺候姑娘,有事儿随时上报。”
奶妈和丫鬟纷纷应“是”。
片刻后
下人簇拥并搀扶,王氏返回自己住所,更衣洗漱后,扬起笑脸,迈进间厢房,欣慰望去:
“弟弟,来,快来呀!”郭烨坐在矮榻一角,拍手招呼:“爬过来!”
然而,郭炅只有四个多月大,尚不会爬。婴儿翻身趴着,双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