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盗宋 >

第309部分

盗宋-第309部分

小说: 盗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其余的准备也并不简单,毕竟这次据查济王在湖州一带纠集的兵马远超过了两万余人,其中有殿前司左右军将近万余人,湖州州兵两千余人,还有李全支援来了六千精兵,加上在湖州当地潘氏兄弟们纠集起来的地方武装、渔民等等,总人数远超过两万余人,高怀远眼下只有兵力一万余人,便想讨灭济王大军,显然兵力上稍微有点薄弱了一些。
    于是高怀远令华岳先前往德庆县陈驻,他自己则暂时留在临安城了两日,这两日里他再次找到史弥远陈以利害,从殿前司系统里面,又调来了金枪班、弓箭班、弩直班三班人马,共计两千余人,作为他的后军主力,同时征调临安城附近民壮一万人,作为运送粮秣辎重的后备力量。
    考虑到湖州背靠太湖,一旦济王兵败之后,很可能带着残部遁入太湖躲避,故此他又说服史弥远,将原本隶属殿前司的明州水军也调用过来,走运河水道朝湖州进发,并且准备事后进入太湖追逃所用,这才动身带着步军司的两军和三班人马一起赶赴了德庆县。
    虽然济王在上元节起事,但是济王也不是傻子,他眼下手中才集结起来两万余兵马,而且其中还有一支殿前司右军陈兵于嘉兴,以这点兵力绝不足以攻下临安城,临安城里面毕竟有殿前司和步军司两支大军共计四万多人,他们现在进攻临安,无疑是以卵击石。
    所以他按照手下谋士所提建议,在宣布起事之后,并未出兵攻打临安城,而是紧闭四门,派出大批投效于他的文人,前往全国各地,游说各地官员以及军队,转而接受他的调遣,一起讨伐在临安的赵昀。
    如此一来,湖州军也就作出了闭门不战的守势,短时间之内无力主动出击攻打临安城,倒是对临安城这边威胁不大。
    高怀远在完成了初步的部属之后,没有等明州水军和绍兴的殿前司后军来援,便带兵到了德州城之中,这三天时间里,贾奇为他收集来了大量的有关湖州军的消息,同时还收集来了大量的有关周边地区的军队乃是官员的反应。
    从济王宣布起事之时,两浙一带便已经乱了套了,在济王发难之前,便已经派出不少人到周边进行游说,要各地的官员乃至军队接受他的调遣,其中不乏有人支持济王,但是大多数人这个时候却选择了沉默,对于这种一国之中同时出现了两个皇帝的情况,让各地官员都有些不知所措了。
    于是各地官员纷纷选择了作壁上观,静待事态发展再说,这在他们看来,等于是一家里面的俩兄弟打架,他们虽然身为南宋名臣,但是这是人家自己的家里事,他们犯不着插一腿进去,故此镇江都统司和建康都统司都没有一时间派兵前往湖州讨剿,这也给济王了喘息之机,让他迅速的将湖州一带给控制了起来。
    而临近湖州的只有常州知府当即表态,不支持济王作乱,着令御下各县,不得支持济王兵变,并且派出兵吏,将太湖以北区域给封锁起来,断绝李全军对湖州的支援,这让事态总算是暂时稳定了一些,没有让济王继续坐大下去。
    高怀远在了解到了这些事情之后,便率军到达了德清县,并且立即率军出德清县攻向了湖州,只派出步军司的三千人马,前往崇德县(现在的桐乡市)防御嘉兴的叛军,其余大军尽数跟着他一起开拔向了湖州。
第一百四十二章 芮家村
    湖州的济王听闻临安朝廷发兵来攻,于是立即着令前来助战的李全的那支兵马在湖州以南的红介山布防,阻击高怀远军进攻,其余兵马都集中入了湖州城中,作出了背水一战的态势。
    而高怀远在率军出了德清县之后,便派出了大批硬探也就是武装斥候出于军前,在头前查探济王军的情况。
    很快硬探便回报高怀远,说在红介山一带发现了有叛军的行踪,高怀远于是立即提兵赶赴红介山方向,双方在红介山附近的一个叫芮家村的地方终于发生了接触。
    高怀远骑在他的黄骠马上,一身全新的陷阵甲,头戴一顶镶着狰狞青铜面具的兜鍪,手提他那柄孟珙所赠的偃月大刀,腰悬一把由周伯通为他量身打造的流云弯刀,马背上放着一张精工制作的两石硬弓,马鞍之侧悬着两壶雕翎飞羽箭,肋下更是配着新配齐的整套三棱飞刀,这里面还不包括他怀中的那把两管手铳,显得是威风凛凛几乎是武装到了牙齿。
    自从黄州之战以后,他便再未如此披挂上阵过了,作为一个武将来说,战场才是最吸引他的地方,而这几年之中,他却不得不在临安城之中小心翼翼的做那些他并不喜欢的勾心斗角之事,天天在一些官员面前说些违心之话。
    而现在济王的作乱,却给他了一个重新上阵的机会,不过这一次他的出征并不令他感到兴奋,他在战场上更愿意面对的是那些犯境的外敌,而眼下他却不得不带兵去杀那些同他一样身为汉人的同胞,但是这次的出征他别无选择,当他正在朝着理想一步步迈进的时候,绝不会允许济王将他的梦想给打破。
    虽然在心理上他同情赵竑的遭遇,但是事已至此,赵竑却领兵作乱,便是对大宋的一种威胁,赵竑可以说也是为了一己之私,这才兴兵作乱的,而他这么做,很可能会将南宋推入到一种分裂的状态下,一旦南宋为此演变成为一场旷日持久的内战的话,岂不更等于授人以柄,等着蒙古大军袭来全盘覆灭吗?
    故此这次他不能原谅赵竑的这种作为,即便赵竑受了委屈,这次他也必须要以雷霆手段将赵竑给灭掉,否则的话,他的什么理想都将化为乌有。
    对于这次出兵攻打湖州城的济王叛军,高怀远虽然兵力不多,但是却信心十足,其它兵马他不指望,单凭他麾下所练就的五千护圣军,他就有充足的信心战胜济王的叛军,无论他数量上如何超过自己一些,这都不再他的眼中。
    当他勒马站定在一处高坡上的时候,抬眼朝坡下正在行军的护圣军望去,只见五千护圣军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发出隆隆的脚步声,如同钢铁洪流一般的朝着前方前进,每个人脸上都显出一种淡定,毫无临战时一般军队中的那种紧张慌乱的表情,这跟高怀远这一年来,在军中推行的实战对抗训练有着分不开的关系,长时间的对抗训练,使这些士兵们早已习惯了这种事情,故此显得军容镇定。
    包括护圣军之中的诸将,此时也都信心满满,从容淡定的跨于马上,押着自己队伍稳稳当当的朝前行进。
    如此军容,让随行的其它军队的将领为之侧目,和护圣军的军容一比,这帮随行出征的将领们于是各个都暗自心生惭愧之情,同时也不得不暗自佩服,高怀远练兵的本事。
    “高太尉,此次我等兵力尚不足以攻打湖州,为何高大人却致意要立即前来进攻呢?倒不如先等援军到来之后,集结足够的兵力再行进攻,以免有所闪失!”高怀远在高坡上刚刚站定,正在看他麾下大军的行进的时候,一个骑马的文官策马追到了他的身边对他问道。
    高怀远很不待见这厮,因为这个家伙乃是按照惯例,史弥远给他派来的所谓的监军,不用问就知道这厮是史弥远的手下,这次从临安出发,这厮就喋喋不休的在他耳边吵吵着兵力不足,生怕他不是济王的对手。
    但是这厮到底是名义上的监军,高怀远也不便太得罪他,于是摇头道:“钟大人莫要担心,虽然济王现在兵力看似多一点,但是其麾下大多都是乌合之众,而且仓促成军,相互之间并不协调,故此虽然本军兵力没有他们多,但是却并不见得就不是他们的对手!
    眼下情势钟大人也知道,兵贵神速,我等必须要尽快平定霅川之变,否则的话夜长梦多,很可能会演变成一场持久战!那样的话,对于咱们大宋来说,将会使大宋陷入连绵不休的战乱之中!
    有本官在,请钟大人放心好了!前面硬探发现有大批叛军出现,这里并不安全,请钟大人还是到后面压阵吧!看本官如何即溃这支叛军!”
    高怀远耐着性子给这个姓钟的家伙解释道,这厮一听前面有叛军出现,于是立即一溜烟的跑到了后面,再也不敢到前面来了,而这次他受命于史弥远到军中当这个监军,他也没敢太过指手画脚,因为他自己很明白,高怀远现在也是史弥远和当今圣上眼中的红人,打仗还是要靠他高怀远,而不是他姓钟的,所以他虽然有些担心,但是却并未敢太过份。
    高怀远看着姓钟的跑走之后,心中暗道胆小鬼,一吓就跑,靠这样的人监军,能打个屁的胜仗!幸好这厮倒是也不太过分,要不然的话,神仙都不见得能打胜仗!
    他深呼吸了一口清冷的空气,然后将马鞭朝前一指问道:“前面是何地方?叛军眼下在何处集结?”
    他身后的赵府堂立即提马来到了他身边,拉着马缰答道:“前方乃是红介山的山口,此地有一个村子叫芮家村,硬探来报说芮家村已经被湖州叛军所占,叛军在山口附近集结兵力,大致有六千人左右,试图将我等阻于红介山以南!”
    高怀远点头接着问道:“敌军乃是什么来头?敌将乃是何人可曾查明?”
    赵府堂立即点头道:“敌将是谁眼下并不清楚,但是据硬探观察,这支兵马应该乃是李全的北军,从敌军布阵情况来看,倒是也不容小觑,应该是个老手,他们已经控制了几个制高点,我们硬攻将会处于不利之地!”
    高怀远点点头,到底他还是要和李全的兵马会上一会了,李全这厮也真是个投机主义,居然来蹚这趟浑水,想要帮着济王夺得天下,也不想想济王能不能成这大事!
    “传令下去,全军加快速度,下午赶至芮家村,令汤振率军先夺下芮家村,待我们看罢情况再说!告诉咱们护圣军的弟兄们,这是他们一次上阵杀敌,务必要他们临阵不得慌乱,听从军令行事,此战关乎护圣军以后的声誉,任何人不得怯战裹足不前!违令者杀无赦!”高怀远随即下令道。
    赵府堂领命之后,立即策马下坡而去,开始将高怀远的命令传达下去,很快护圣军便传出了一片高呼之声:“我军威武!”
    数千人同时高呼,顿时声浪如同滚雷一般的在大地上席卷而过,隆隆传向了远方,连跟在护圣军后面的诸军闻听护圣军的呼声之后,也跟着叫了起来。
    于是本来稍微有点沉闷的行军,顿时活跃了起来,同时也令大军上下士气一振,行军速度也加快了一些。
    而受命首先出击的小将汤振,也乃是卧虎庄出身的一个年轻人,听说让他首先率军出击的命令之后,立即招呼了他麾下四百步军,高喝一声:“前锋营弟兄们都听了,高大人有令,令我等午间之前赶到前面的芮家村,并且一举夺下芮家村,此乃高大人对我等的信任,弟兄们敢不用命者,便是和自己的脑袋过不去,都给我打起精神,咱们走了!”
    言罢之后,前锋营这几百人立即振臂高呼了一声,随即将甲胄整理了一番,紧随汤振的背后跑步朝前面而去。
    不多时在汤振的率领下,前锋营便到了芮家村外,汤振看罢芮家村的情况之后,随即着令手下分成三队,从三条路同时攻入芮家村,左右两路分别由他手下的两个都头率领,而他自己则亲率中间一路步军朝着芮家村大喝一声便杀了过去。
    芮家村是个小村子,但是自从昨天被叛军占领之后,叛军怕他们走脱之后通报他们的情况,村中之人便被叛军尽数所杀,此时除了叛军之外,早已没有了任何村民。
    而驻守芮家村的乃是李全军的两都人马,这些人只是作为前哨被布置在芮家村之内,他们利用芮家村外围的房屋,布置下了一条防线,试图在此阻挡一下朝廷大军的进攻,当然他们也没有自不量力到觉得他们区区二百多人,便能挡住朝廷大军,只是想再次阻挡一下,便撤入红介山之中,同时也想见识一下朝廷这边南军的战斗力如何,在他们看来,南军虽然装备精良,但是却并不骁勇善战,比起他们这些跟着李全在血泊里面打滚出身的老兵来说,南军并不可怕。
第一百四十三章 叛军屠村
    当朝廷的官军发动突击的时候,也被这些李全手下的兵将发现,于是他们带着轻敌的念头便立即也都冲到了村边,在村口开始列队准备迎敌。
    在汤振率军冲向芮家村的路上,他们这些前锋营的将士们看到了村外沿着道路两侧出现了大量的老百姓的尸体,其中许多人都是背后中刀或者中箭,被杀在村外,这样的情况表明这里的村民发觉有叛军来袭的时候,集体出村试图逃走,但是却被叛军衔尾追杀,全部杀死在了村子内外。
    高怀远治军十分严格,平日里便要求护圣军上下不得扰民,这次出兵之后,更是三令五申军纪,沿途要爱惜百姓,不得出现任何扰民的情况,故此看到芮家村的老百姓遭此屠杀,汤振和他的手下兵卒们顿时火冒三丈,这本来就是他们大宋子民,即便是两个皇帝争夺皇位,这些老百姓又有什么罪呢?为何要受到如此对待和屠杀呢?
    故此汤振将手中大刀一举,怒道:“叛军该死,如此杀戮老百姓,弟兄们都听了,一会儿看到他们,任何人不得手下容情,给我杀光他们,让他们为此也付出代价!”
    他手下的那些兵卒虽然稍微有些紧张,但是看到这样的惨状之后,也各个义愤填膺,大声答应着,便紧随汤振身后一起扑向了芮家村。
    当他们刚刚进入到离芮家村一箭地左右的距离,便看到村边的矮墙后出现了一些身穿北军服色的人,已经列阵做好了防御准备,于是汤振立即令刀斧手举盾上前,随即令营中弓箭手列队其后,排成横列一起推了上去。
    “放箭!”随着叛军头目的一声令下之后,驻守在芮家村的这些北军的弓箭手立即上前一步,将弓弦拉开,随即开始朝冲来的护圣军兵将射去。
    于是一阵箭雨立即洒落在了护圣军之中引起稍许的慌乱,几个运气不好的兵卒随即中箭扑倒在地,但是汤振举刀磕飞了一支雕翎之后,大声喝令道:“不要停,继续给我冲,弩手放箭,给我压制住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