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盗宋 >

第359部分

盗宋-第359部分

小说: 盗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昀一听也不由得担心了起来,对高怀远问道:高爱卿只带这么多兵马,可否真的能将李全的事情解决呢?
    高怀远心知大家现在都不太相信他,于是立即拱手道:兵贵于精而不在多寡之说!这次微臣所点诸军,乃是我大宋精锐之军,岂非李全麾下的那些乌合之众可比的?而且微臣此次假如前往淮东的话,能智取便会智取,并非要做莽夫之举,故此半年时间,应该没有问题,为此微臣愿意立军令状,以项上人头担保,半年之内如果灭不了李全的话,任由陛下处置便是!
    听罢了高怀远的保证之后,朝中百官无不震动,这种事情放在他们身上,他们连想都不敢想,而高怀远居然要拿项上人头担保,可见高怀远这次出兵的心意已决。
    但是郑清之立即又说道:虽然高大人所说有理,但是兵家之事不比平常,这还牵扯着朝廷财力的问题,数万大军出征,每日所耗钱粮都是巨大数字,恐怕现在已经接近岁末,朝廷拿不出这么大一笔钱,来让高大人出征讨贼吧!
    高怀远有点生气了,郑清之今天这是摆明了要和他唱反调嘛!本来两个人前段时间配合的相当不错,怎么他郑清之才当上这个右相,便开始和他唱对台戏了呢?难道就为了他这次奏请圣上要出兵征讨李全,没有事先和他商量吗?
    高怀远觉得有这个可能,郑清之虽然在大义上这次辅佐赵昀诛除史党做的不错,但是这个人性格上还是有点瑕疵的,起码心胸不够宽广,而且善于见风使舵,这一点上同一些历史上的名臣相比,郑清之是有所不足的。
    想到这里,高怀远也不客气,立即答道:这个事情下官已经想过了,朝廷虽然这些年在奸臣的折腾下,国库空虚不假!但是这并非是关键问题,假如单单是说粮饷问题的话,首先说粮食吧!
    两浙以及福建、淮南、江南等地今年都算风调雨顺,粮食方面各个府库之中都十分充盈,故此只要调拨两浙路部分府库粮食,便足以应对此次起兵之用。
    而钱的方面,更是不必担忧,本次下官所请并非太多大军,而单单是从奸党家中抄没所获钱财,只要拿出一少部分,便足够这次下官出兵所用了!
    高怀远这次提及发兵攻打李全,其实是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的,提前便已经落实了粮秣的问题,接着他主持抄没奸党家产,单单是从史弥远的相府之中,抄没出来的家财,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加上史弥远家的那些田产,说这老家伙富可敌国一点不算过分,这些年以来,史弥远把持着朝政,单单是卖官鬻爵得来的钱财,就不下千万贯了,何况同时抄没的还有薛极、李知孝、胡榘等诸多史弥远亲信党羽的家产,这帮人各个都贪墨的脑满肠肥,各个都在家囤积了大批财物,加在一起快顶上南宋国库两年的岁入了。
    这些钱充入国库之后,立即便让本来已经被他们折腾空的国库丰盈了起来,根本不像郑清之所说的那样国库空虚,郑清之眼下拿这个事情说事,无疑是在故意给他设置障碍,高怀远心中大为不喜,当即便将郑清之的话给驳斥了回去。
第二百二十二章 左相
    赵昀看着高怀远胸有成竹的架势,心知这次不答应他也不行了,在这么下去,自己的兄长就要和自己的老师掐起来了,何况高怀远这是在替他去打天下,而且他在兵谏之前也曾经对高怀远保证过,只要他当权,便会极力支持高怀远做事,这次高怀远才提出来第一件事,他便不答应,岂不等于是言而无信了吗?
    一个明君起码说话要一言九鼎才是,他赵昀跟着高怀远这么多年来,倒是也历练的颇有点义气,于是抬手止住了还想反驳的郑清之说话,先点头道:高爱卿乃是为国为朕的将来着想,郑爱卿就不必再劝了!李全此人所作所为也确实该死,假如朕在放纵不管他的话,岂不让他更是无法无天了吗?
    高爱卿要征讨于他,也正合朕的心意,要让这些人知道一下,我大宋并非只知姑息迁就,既然归服我朝,便要为我所用,如此逆贼不除,不足以平民愤,朕便准高爱卿所奏便是,从今天起,高爱卿便为京东招讨使,代朕领兵北征李全军,年后发兵,半年之内定要将李全剿灭!
    郑清之张了张嘴,还想说话,但是看赵昀已经准了高怀远所奏,于是只得退入了朝班之中,不再多说什么了,毕竟高怀远提出的事情,也乃是正当的事情,李全这家伙迟早是要解决的,晚一点倒也不如早一点,就由高怀远去吧!
    不过让郑清之心里面有点不太舒服的是,像这等大事,按理说高怀远即便是当了枢密使,也总该先请示一下他这个左相,问问他的意见之后再拿到朝堂上去吧!可是高怀远居然没这么做,直接就奏给了圣上,这让郑清之心中颇有点不满,不由得有点生气故此才会在朝上当面劝阻这件事情。
    而且他对高怀远的不满还不止这些,在这次兵谏成功之后,按理说封赏大臣他这个右相的意见应该在赵昀面前更有一些分量吧!但是没成想高怀远居然先他一步,为赵昀举荐了不少大臣,纪先成就不说了,居然还举荐真德秀为左相,这不明摆着给他找了个对手吗?
    天底下谁不知道他郑清之和真德秀以前算是对头,现如今赵昀掌权了,高怀远却将真德秀举荐入朝当左相,这是何等居心?几十年没左相一职了,现如今好不容易扳倒了史弥远,却弄出一个左相,这不明摆着和他为难吗?偏偏还是真德秀,这件事让郑清之颇为闷闷不乐,觉得高怀远这次摆他了一道。
    故此这次高怀远提议出兵征讨李全,郑清之才故意站出来为难一下他。
    高怀远这一次倒是开始的时候真没有多想,在他干掉了史弥远一党之后,也彻底放松下来了,总算不用再夹着尾巴过日子了,所以他很想利用有限的时间,多做一些事情,而没有多考虑像郑清之他们的想法。
    举荐真德秀为相,他也是出于公心,并没有夹带私人的意愿,而是觉得真德秀确实乃是一个堪大用的大臣,放在相位上,对于南宋以后的发展会颇有益处,故此才会力推真德秀出任左相之职。
    而赵昀也想着以前史弥远独相的缺点,觉得不能再让一个人独相下去,故此便答应了高怀远的举荐,让真德秀出任当朝左相一职,倒也都没想着让真德秀牵制郑清之,但是这件事放在郑清之眼中,就变了味道了,让郑清之有点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这一次也是高怀远第一次在朝堂上和郑清之意见相左,但是赵昀最终还是支持了高怀远的请奏,高怀远算是小胜一局。
    而赵昀准了他的请奏之后,高怀远便立即投入到了战争准备之中,在殿前司点出了护圣军、左翼军、催锋军为这次他出征的主力人马,又从方书达手中选出了曾经用过的弩雄武营、左右虎翼营一同出战,共凑足了两万人的精锐,在城外集结,亲自统兵操演,同时派人到京西枣阳,调黄严亲率一万忠顺军精锐沿江而下,到镇江府集结,并且派人到镇江府传令镇江驻屯军做好随他一起出征的准备。
    除了兵力上的调配之外,高怀远还要在物资方面做足准备,一边着令两浙路为其准备钱粮备用,提前运至镇江府供他调用,一边令军器监为这次出征赶制各种兵器以及大批箭支,这样的事情一直忙到了将近过年,才算是基本安置妥当,只待年后便点卯出兵了。
    而这个时候有人告诉高怀远,真德秀回来了。
    原来兵谏之后,赵昀听从高怀远的举荐,破格将真德秀召回京师,并且委以重任,让他担任朝中左相之职,可谓是对真德秀十分礼遇,已经算是让他一步登天了,诏书下发到真德秀所在的福建路建州之后,真德秀闻之又惊又喜。
    惊的是原本他很不看好的这个皇帝,居然在上任一年多之后,便暗中发动兵谏,一举将史弥远一党逐出朝廷,这大大出乎了他的所料,而且以他当年曾经当过赵竑的授业老师,赵竑发动霅川之变的时候,他便已经做好了随时被捕入狱要么掉脑袋要么流放千里的思想准备,但是没成想朝廷讨平了赵竑的湖州兵变之后,却并未来找他的麻烦,还放着他在建州为官,现如今史弥远一党刚刚倒台,赵昀便将他启用为朝廷的左相,如何不让他大为震惊呢?但是喜的是,眼下朝廷终于将史弥远一党给诛除了,如此一来便不用再受这帮奸臣的祸害了,故此真德秀又十分高兴。
    虽然他也想立即赶到临安赴任,但是因为建州发生了一些事情,需要他在临行前处理妥当,故此才拖到了临近过年,才在建州卸任,赶至了临安府赴任。
    一路上真德秀一直在想这个事情,对于当今圣上对他的重用,他不相信是郑清之所请,幕后肯定会另有其人才是!这倒不是他觉得郑清之人品太坏,而是因为当年郑清之为赵昀的老师,他是赵竑的老师,两个人之间还是有一些矛盾的,而且郑清之当初乃是史弥远一党,真德秀曾经在人前耻笑过郑清之,笑他失了读书人的风骨。
    故此虽然郑清之不见得会落井下石,但是让郑清之出面举荐他为左相,这件事一定不可能,郑清之是不会在京中弄来一个和他不对路的人,当右相牵制于他的。
    他这个事情其实很有点微妙,郑清之现在是朝廷的右相,也是官家面前的权势极大的重臣和红人,而左相多年未设,现如今却让他真德秀来出任这个左相,暗中仔细想想,要么是赵昀不想让郑清之一人独大,要么就是另有其人在背后做这个推手,不想要郑清之一人在京城里面独大下去。
    是当今圣上赵昀吗?真德秀不怎么相信,这会是年纪轻轻刚刚掌权的官家所为!那么如果不是官家,又会是谁在做这个幕后推手呢?真德秀想想他在临安城早年为官之时结交的那些人,虽然他官风清廉,在朝中多受人敬佩,但是要让一个人站在背后推他当这个左相,真德秀想不出来会是什么人。
    想了许久真德秀也没有想出来个所以然,还是在听闻到有人说起纪先成的事情之后,真德秀才忽然间灵光一闪,想起了一件事。
    当年他因为辅佐赵竑,得罪了史弥远一党之后,被史弥远一党贬窜出京,最让他意外的便是在临安城外,遇上的纪先成那件事了。
    纪先成那个时候曾经告诉过他,在为一个人做幕僚,现如今史弥远一倒,纪先成便立即被朝廷擢升为左谏议大夫,主领谏院谏官,那么这件事便说明纪先成所辅佐的那个人,极有可能是个和当今圣上关系极其密切之人,要不然的话,纪先成也不可能一经平冤昭雪,便立即坐上谏议大夫这样重要的位子。
    想遍了朝中所有可能的人之后,真德秀最终才将高怀远给锁定,因为当朝文武百官之中,没有人比高怀远和当今官家关系更密,从高怀远这次被破格擢升为枢密使一职,便能看出当今圣上对高怀远的器重和宠信程度,但是要让真德秀从心里承认他出任左相一职,乃是高怀远在幕后做的推手,他还是不太相信这个事实。
    虽然真德秀也知道高怀远才是这次兵谏的首脑人物,这一点上天下没人表示异议,但是要是说纪先成这样的人,居然辅佐一个年纪轻轻的武夫,真德秀还真是绕不过这个弯,觉得这件事实在说不通,于是他便将这件事放在心里,打算在到了临安城之后,找纪先成聊聊,解开他心中的这个疑惑。
    而真德秀终于在岁末快过春节之前,赶到了临安城中,当即闻讯的文武百官纷纷结伴出迎,一起在十里长亭之处驻足等候真德秀的到来,而高怀远倒是也未能免俗,当然闻讯之后,放下了手头的事情,专程出城迎接真德秀的到来。
第二百二十三章 君臣相见
    当真德秀的车子出现在长亭之外后,他伸头到车外一看,心中不由得有些感慨,当年他被贬窜出京的时候,为他送行的人才有几个呀!而现如今一看,光是文武百官,就黑压压的站了一大片,这人还真是势力的很呀!
    于是真德秀赶紧下车,朝这些迎接他的百官走去,这一群人呼啦一下围上来,纷纷向真德秀见礼问好,一时间把真德秀忙的不亦乐呼,还礼都还不及。
    好一阵喧嚣之后,真德秀才在人群之中看到了他最想见到的几个人,其中既有他的故交,也有如纪先成这样的人,并且还在众多迎接他的人之中看到了一个身材高大的武将,也在迎接他的行列之中,只是他最终也没看到郑清之出现在人群之中,便更加笃信当初的猜测,他的入相绝非是郑清之举荐,肯定是另有他人才是!
    真德秀分开众人,先是和纪先成打了个招呼,扭头看看那个武将,他立即便想出了他的身份,以这样的年龄之人,却身穿着紫色的公服,放眼南宋,这样的人也只有一人了,那便是他这次很想回来见一下的高怀远了!
    说来真德秀早年和高怀远还算是在沂王府之中有过一面之交,但是当时高怀远还只不过是个贵诚身边的七品从侍,故此真德秀对他的印象并不深刻,没想到就是这个当年在京中毫不起眼的小小从侍,居然成功的领导着众多兵将,将史弥远一党给彻底扳倒,这种事情即便是神仙,恐怕也预料不到吧!
    后来虽然纪先成为真德秀摆酒送行的那次,高怀远也在纪先成身边,但是当时高怀远化了妆,弄得跟个车夫一般,根本不会引起真德秀的注意,故此直到今天,真德秀才算是真正第一次正式和高怀远见面。
    下官高怀远,参见左相大人!高怀远当看到真德秀注意到他的时候,便含笑主动走到了真德秀面前,对真德秀抱拳深施一礼道。
    真德秀确认了高怀远的身份之后,不敢托大,赶紧也躬身还礼道:高将军莫要客气,在下实在是受之不起呀!想来下官能有今日,也乃是高将军兵谏所赐,真某在此恐怕还要多谢高将军才是呢!
    连高怀远都亲自出城相迎他,真德秀还真是有些感到意外,在他看来,高怀远现在功成名就,虽然还未能位极人臣,但是只要等下去,那也是迟早的事情,而他完全可以不将他真德秀放在眼里,现在却也亲自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