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盗宋 >

第373部分

盗宋-第373部分

小说: 盗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命令无疑让不少人有些不太理解,要知道他们抓住俘虏的数量可是干系着他们军功的大小,于是有些将官便表示不太理解。
    只有华岳等一些有心计的将领立即便明白了高怀远的用意,不用高怀远去给手下解释,他们便将工作提前做通了!
    华岳对几个找他表示疑问的部下解释道:你等在这方面确实无法和大帅的远见卓识相比,大帅岂是在故纵俘虏呀!他现在可是在瓦解李全的军心,你等想想看吧!虽说我军曾经放言过只要李全军将士放下武器,便可获优待,不追究他们的过错,但是空口无凭,又有多少人会相信咱们的话呢?
    现如今我们俘获这么多北军,当即便遵守承诺,将他们就地释放,这些人只要回到李全军之中,便立即会将这件事告知他们的袍泽,我们说十句不见得能比得上他们说一句更令人信服,如此一来,北军定会人心浮动,无心和我们死战了!
    假如我们食言,不但不放战俘,还以酷刑对待他们的话,日后遇上敌军,定会让敌军同仇敌忾,于我等死拼到底,到时候倒霉的可还是咱们自己弟兄们!
    听罢了华岳的话之后,这些不太理解的将官当即便明白了过来,纷纷点头称是,说了半天高怀远所为还是在为以后着想,单凭这一点上,他们便算得上是目光短浅了,于是这些人再无意见,立即开始按照高怀远的指示去释放战俘去了,并且替高怀远给手下将士们解释这么做的原因,显得他们也很有脑子一般。
    高怀远处理过了这件事之后,便立即给护圣军以及李孝天记了一功,同时派信使立即将此次大捷的消息送回临安城去,禀报给赵昀得知,高怀远还特意嘱咐信使,沿途将这个消息还要告知地方百姓以及官府,尽可能的让更多人知道。
    他这么做还有一个心眼,就是尽可能让更多人知道他们获胜的消息,以此来振奋国内军民的士气,在舆论上更加支持他这次北伐。
    而李全当得知了冯大壮泛水镇一战命丧当场,全军覆没的消息之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着询问了三遍报信之人这才确定自己没有听错。
    要知道冯大壮乃是他手下又一员虎将,从他起兵造反开始,便随同他南征北战,恶仗打了不止十场八场,虽然次次受伤,但是却都没有遇上过惨败的事情,而这次本来他想要派冯大壮做先锋,狠狠的给宋军一个迎头痛击,却没想到冯大壮这次出去,却成了他亡命之旅,死在了宋军手下。
    于是李全赶紧查问冯大壮是如何战败身亡的,报信之人乃是从林中逃脱的冯大壮部下,于是他便一五一十的将所知的事情告诉了李全。
    李全听罢之后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他这才知道,自己这次还是小看了这支宋军,不得不重新审视眼前的这个宋军主将高怀远了。
    岂是李全现在对高怀远这个名字一点也不陌生了,自从这个人的名字进入到他的视野之后,他便加意留意了这个性高的家伙。
    为此他还特意命手下查访了有关高怀远的身世,详细的了解了高怀远成长的历程,在他的眼中,高怀远实在是个走了狗屎运的家伙,因为少年时期乃是当今南宋朝廷官家的密友,近年来跟着赵昀扶摇直上,最终爬到了这个位置上。
    在他的眼中,高怀远不过是个运气不错,又善于趋炎附势之辈罢了,湖州之战一战成名,不过也是运气的关系罢了,而今天来开,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起这个高怀远了,要知道他已经死在高怀远手下了两员虎将,一个是红介山一战阵亡的刘宝,另一个就是眼前刚刚战死的冯大壮了,一次假如可以说是运气的话,那么连续两次就不能说单单只是运气了。
    眼看朝廷大军就在眼前了,李全再也坐不住了,立即点兵派将,再次派出刘庆福帅一万兵马,陈驻于宝应县城,以宝应县城为依托,拖住宋军北上的步伐。
    刘庆福本来近一两年来已经被李全闲置了起来,只因为当初他攻打海州不利,后来又和李福闹出了矛盾,于是便被李全削去了兵权,闲置在了楚州城中,虽说没有明着处置他,实质上也等于将他软禁起来了,而刘庆福对此颇为不满,多次找李全诉苦。
    而这次宋军讨伐李全,也给了刘庆福一个机会,毕竟李全手下堪用的大将并不是很多,而刘庆福始终在他麾下军中颇有一些威望,一直以来也算是对他忠心耿耿,于是便重新启用了刘庆福,让他做自己的副将,而刘庆福这次能重新被李全中用,甚为兴奋,决心要好好作为一番,让李全军上下都知道他刘庆福并非庸才,故此得令之后,立即便点兵进驻了宝应县城中,将宝应县城之中的百姓留作人质,帮着他一起守御县城,并且在城外提前构筑起来了数道防线,做好了坚守的准备。
    刘庆福要说也并非一个庸才,此人最早也是自己拉了一杆人马起兵造反,后来归附于了李全,成为了李全手下一支强兵,这些年来一直跟着李全南征北战,立下过不少的战功,大大小小也经历了百战之多,算得上是一个身经百战之将了。
    在李全手下之中,他算是数得着的几个元老级人物,故此在李全军中享有盛名,不少部将都是出自他的手下。
    和李全不同的是,刘庆福这个人还是相对要谨慎一些的,自从经过海州一败之后,他便被闲置了起来,于是利用这段时间,刘庆福倒是抽出了时间,详细的分析了局势,对于这次宋军来伐,刘庆福始终都没有太敢小觑宋军。
    在他看来,南宋自从史弥远一党倒台之后,风向已经大变了,武将掌权在南宋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而且高怀远这个人少年从军,算得上是打小就行伍,其能坐到现如今枢密使的位置上,除了运气之外,自身也一定有点本事才行,而且刘庆福趁着没事,还收集了有关湖州一战的详情,对高怀远用兵的手段有所了解,更对高怀远麾下的军队的战力也有所了解。
    所以这次他重掌兵权之后,并未小看高怀远所率宋军,知道这次高怀远定会调集宋军之中的精锐之师,对李全进行讨伐,所以以他麾下李全的兵马,其精锐程度一定不会超过这次北伐的宋军。
    故此他接令之后,便放弃了主动进攻,采取被动的防御,来尽可能的拖住宋军北上的步伐,将宋军拖成一支疲兵,然后慢慢的消磨掉这支宋军。
    也正是打定了这个主意,他率军一到宝应县城,便立即亲自督促手下北军将士,加固城墙,构筑各种防御设施,在城墙上准备了大量的滚木礌石,还有不少的砲车等物,做出了死守的架势。
    高怀远在泛水镇休整了一天时间之后,便立即挥师继续北上,兵锋直指宝应县城,作势要一举攻占宝应县,拿下这个楚州的南面门户之地,打通通往楚州的道路。
    当护圣军率先抵达宝应县城外的时候,刘庆福得知宋军已到,于是立即关闭城门,收起吊桥,并且传令不得任何人出战,违令者斩。
    李孝天气势汹汹的领兵赶到宝应县城下,立即摆开了战阵,列兵于城外,派人开始骂阵,要守城的北军出来一战,分个高低。
    可是刘庆福站在城头上面,就是不肯出城和宋军一战,而是仔细的观瞧着城外的这支宋军,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看罢之后刘庆福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被城外这支宋军的气势所惊吓到了。
    他已经料到,这次姓高的领兵来伐,一定会调用宋军最精锐的兵马,但是他却没想到城外出现的这支宋军先锋军居然精锐到了如此程度,所有宋军将士无一例外,全都是一身精致的轻质铁甲,其中还不乏有一营重甲步军,手中所持武器更是明光闪闪,刀枪斧钺样样精良,弓弩齐备,士气如虹,而且这支宋军军纪严明,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难知如阴;不动如山,动如雷霆。
第二百四十三章 铁桶围城
    如此一支宋军,在他的印象之中从来就没有见到过,即便是以前他们长年和金军对阵,就连将他们打的落花流水的仆散安贞当年麾下的花帽军,也未曾有过这等军容,看罢之后,让刘庆福顿时觉得有些手脚冰凉,再扭头看看自己手下这帮身穿各式服色的北军,人家宋军如果算是正规军的话,那么他手底下这帮兵将只能算作是一帮乌合之众。
    别看到达城外的宋军只不过数千人左右,但是他自认为即便自己尽起城中一万多守军一起出城与其对阵,也绝不会是城外这支宋军的敌手,最终崩溃的还只能是他的北军,于是他更加坚定了不能出战的决心,严令下去,任何人不得煽动出城和宋军对战,违者立杀无赦。
    李孝天到了宝应县城外面之后,列阵讨战,同时登上一个土台,定睛观看宝应县城的御守情况,不由得也微微皱起了眉头。
    从城外看去,他看出守城北军将领已经做好了据城御守的准备,看来根本没打算和他们宋军野战分个高下,这和他们当初计划的明显有所偏差,而且敌军已经利用手头的资源,尽可能的加固了宝应县城的城防,各种御守设施可以说已经基本完备,假如他们想要如同预想中的那样,一扫而过,估计是可能性不大了。
    于是他令手下立即不断的在城外讨敌骂阵,想要激城中守军出城一战,结果他们从上午骂到黄昏,除了招致城中守军回骂了半天之外,一个敌军也没有出城应战,让他只能选择在城外扎营,等候高怀远率大军到来。
    高怀远第二天便率主力大军赶至了宝应城外,听罢了李孝天的汇报之后,不由得也有点挠头,这和他们当初的计划可就有点不同了,本来他们是没打算在宝应县打一场攻坚战的,但是没成想李全军刚刚经过一败,便变得开始小心了起来,居然据城而守,不敢出来和他们正面相抗了。
    如此一来,他就必须要调整一下计划,考虑该如何应对眼下的局面了。/
    于是高怀远亲率手下主将,绕着宝应县城走了一圈,结果发现此地城外一马平川,而且沟壑纵横,溪流遍布,基本上没有多少可以利用的地理优势。
    查清了没有,城中敌军守将乃是何人?今天骂阵对方可有什么反应没有?一回到大营之中,高怀远便立即对李孝天问道。
    李孝天赶紧回答道:启禀大帅!卑职已经从附近百姓那里查问清楚了,这次李全派来守御宝应县城的乃是他麾下大将刘庆福,此人前几日到达这里之后,便将城外二十里之内的民壮尽数抓入了城中,协助防守宝应县城,并且连日构筑各种防御设施,以备防御我军攻城,故此附近现在只剩下一些老弱百姓,我等即便是攻城,也很难就地征调民夫协同我军攻城。
    这个刘庆福甚为狡猾,甚至连附近河面上的大小船只也尽数掳去,使我军昨晚一晚夜未能找到多少可以搭建浮桥的船只,故此只能等到大帅率军赶至这里!
    高怀远皱眉思索了起来,刘庆福这个人他也算是如雷贯耳,自从他觊觎李全开始,便着令贾奇开始收集李全军中主将的信息,刘庆福当然是其中最值得关注之人,楚州兵变便是此人所为,算得上是个贼首,对于他的性情高怀远还是比较了解的。
    但是这次刘庆福的表现显然出乎了他的所料,不知何时刘庆福居然变得如此谨慎了起来,这么一来,宝应县城就真的不太好办了。
    高怀远立即下令升帐,将营中诸将召集到了帐中商议对策,大家一起决定如何对付宝应县城这个问题。
    大帅,以卑职之见,既然刘庆福紧闭城门不肯应战,那么干脆我们留下一军,盯住宝应县城,主力绕过此地,直击楚州,一旦我们解决了楚州之后,刘庆福即便将这里经营成铁桶,也孤木难支了!赵府堂琢磨了一阵之后,出列对高怀远提议道。
    但是他的话刚一落地,华岳便立即摇头说道:不妥!虽说这么做会加快我军攻取楚州的速度不假,但是却等于在我们的身后埋下了一个隐患,刘庆福现在麾下有一万多北军,这股兵马数量已经和我们主力兵马数量相差不多,虽然他这次不敢迎击我军,但是不见得刘庆福就是胆小怕事之辈,我军一过此地,刘庆福很可能掐断我们的退路,一旦前方战事不利,刘庆福又在我军后面插上一刀的话,那么我军处境将会十分危险,故此宝应县城不能不取!
    众将听罢纷纷点头称是,宝应县城的位置确实很是关键,绕过此地虽然轻巧,但是这么做实在太过冒险了一些。
    高怀远和华岳的意见也相仿,沉思了一下之后点头道:不错,宝应县城确实不能不取,看来我们的计划要调整一下了,取楚州之前,就现在这里拿宝应县城练练手吧!假如我们连宝应县城都攻取不下的话,那么楚州也不必再去了,那里眼下是李全军的大本营,防御将会比这里更加严密,如此一来,我们权当宝应县是我们第一个要强取之地,吃掉刘庆福这支兵马,对李全军来说也是一场很大的打击!
    看到高怀远心意已决,诸将纷纷要求首攻宝应县城,为大军打开县城城墙,而高怀远立即摇头道:不必,眼下我们先不要急着动手,宝应县没大家想象的那么容易攻取,还是先等罗将军将重型攻城器械运送过来之后,再发动强攻,否则的话,我军久攻不下定会士气大跌!
    不打就不打,如果打的话,我们就必须一鼓作气拿下此地,现在我们先将宝应县城围死再说,任何人都不能放他们出入此地!
    于是当天宋军便将宝应县城给围了个水泄不通,彻底切断了宝应县城和楚州方面的联系,城中的北军当看到更多宋军如同潮水一般涌来,将宝应县城给包围成了铁桶一般,顿时都有点慌了手脚。
    宝应县城说起来确实算不上大,这里即便是被南宋近年升为了军,但是终归还是一座县城,城中住户不过数千,他们北军一万人进驻此地,加上原本这里留守的两千守军和这些天从城外强征来的民壮,城中连妇孺算上也不过是三万多人,确实不足以持久,而且刘庆福在来的时候所携带的军粮并不算多,加上城中储备的兵粮,最多也只够城中之人吃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假如宋军给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