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娘子在种田 >

第344部分

重生娘子在种田-第344部分

小说: 重生娘子在种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修远正要解释,齐浩然就拉了一下他的袖子,凑到他耳边低声道:“大哥,求别解释,你要是解释,今天晚上谁都别想吃饭了,就让他自个嘀咕吧,一会儿他就忘了。”

    要是解释,一个答案中他能延伸十个问题出来,充分展示了什么是十万个为什么,偏阿灵从小教孩子就是“不懂就要问”,这孩子一向活学活用,从来是不懂就要问,如果有人作答,他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千奇百怪,让人接都接不上来,要是没人理会他,他自己嘀咕一阵就能玩忘了。

    现在大家都饥肠辘辘,可不是回答问题的好时机,虽然还是让他自个嘀咕吧。

    齐修远果然闭上了嘴巴,拿起筷子先夹了筷子菜,“吃饭吧。”大家这才动筷。

    等小熊啃完一个狮子头,他果然就忘了这个问题,小熊忘了,小宝却没忘,不过他谨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将问题压在心里,打算吃完饭后再求解。

    和齐浩然了解自家儿子一样,齐修远也深知自家儿子的秉性,所以才放下筷子,齐修远就率先道:“你们先自己玩,我和浩然有些事要谈。”

    拉了齐浩然转战到另一边,才要开口的小宝就咽回问题,父皇有正事要做,不能打扰,他转头看向母后和婶娘。

    做菜是厨房里的事,母后和婶娘会下厨,应当比父皇和叔父更了解这些才是。

    主意一定,小宝牵着小熊的手上前。

    齐修远见状松了一口气,招手让齐浩然坐下,他倒是真有正经事和齐浩然说。

    太子受封典礼结束,齐浩然他们就要准备去黔南了,毕竟边关也不能无主帅太长时间。

    而现在已九月中旬,如果不尽早启程,天气一冷就更不好走了,但小夏氏也快要生产了,这时候显然不好南下,而范家情况特殊,就算夏姨母现在想通了,他们也不敢单独将小夏氏留在京城,万一范思文把孩子接到范府,再想带出来就难了。

    齐修远因为身份原因,不好插手范家的事,所以他道:“先让子衿留下,黔南的事你先多分担些,而且,我给子衿找了个大夫,对方年事已高,不好离开京城,正好让他这段时间养养身体。”

    “子衿会答应?”他可是个工作狂,片刻清闲不下来的。

    齐修远笑道:“我自有办法,你只管将黔南的事管好就行,他也不是天生就爱劳碌,说到底也都是被我们兄弟给逼的,要不是我们这儿太缺人……”

    论起享受,兄弟俩加一块都不及范子衿一半,但这几年他苦行僧似的工作,为的是什么?

    还不是为了他们兄弟的基业。

 第758章 用人

    

    穆石比齐浩然他们更早启程,在太子受封典礼后第二天,齐修远就将诸位封疆大吏集中到宫里开了个座谈会,会上,齐修远表达了对他们的信任和期望,希望他们能到边关继续发光发热,为国效力,特别是对代表袁将军来京的袁照小将军,齐修远一再强调了袁家军在抗金战争中做出的卓出贡献,希望他回去后代皇帝和大齐向袁将军表示崇高的敬意。

    被召进宫的将领见皇帝没有卸磨杀驴的意思,隐隐还透出要精养兵,勤练兵,收复被西夏和大金所占故土的意思,所有人都觉得豪情万丈升起,兴奋不已,恨不得立时跪下表示愿为皇上肝脑涂地。

    皇上见状满意,就提起军中常见的吃空饷和侵占士兵粮饷的情况,皇帝道:“士兵为军队根基,你们都是随朕出生入死将领,也都当过小兵,应当知道士兵有多苦,大齐刚立,万里长城不过才打了根基,谁若是敢贪吃空饷,克扣士兵粮饷,毁坏我大齐的根基,哪怕他是朕出生入死的兄弟,朕也绝不容情!”

    皇上说完,“砰”的一下砸了手中的酒杯,众臣立刻在坐席上跪下,齐浩然同样恭敬的跪着,道:“皇上,臣等必不负皇上,不负大齐,不负士兵!”

    “臣等必不负皇上,不负大齐,不负士兵!”声音响彻云霄,回荡在皇宫回廊中。

    齐修远“嚯”的起身,拿起另一杯酒,举道:“众卿只要不负朕,朕,也必不负众卿!”

    知道齐修远重诺的将领隐隐都有些激动,虽不知齐修远当了皇帝后变了没有,但他以前重守信诺,此时既然刚当群臣的面许下这样的诺言,又让史官记下《起居注》,那就有八成的可能。

    这如何不叫他们激动?

    武将最怕的是什么?

    一个是没仗打,良弓被藏,二是遭帝王忌讳,兔死狗烹,史上建朝后被清算的武将有多少?

    数都数不清楚,哪个皇帝在登基前不是许下重诺?有善终的,自然也有连累一族的,但不管是立下万世功业,还是与皇帝关系良好,在建朝后皇帝依然倚重立下大功将领的很少,多数是提拔副将或新人为将领分他们的权。

    荣郡王独自带了这么多将领驻守岭南是为什么?还不是为了培养新将领?

    可现在看来,皇帝或许有提拔新将领的意思,但也并没有雪藏他们的倾向,倒像是为收复故土培养更多的士兵。

    钱财虽好,却没有权势重要,有权有势后多的是捞钱的法子,皇帝说的也对,要是克扣士兵激起兵乱,不仅他们不保,只怕连家人都要受牵连。

    只要皇帝肯用他们,还愁钱财花用吗?

    更何况,大齐穷啊,现在军中除了士兵的粮饷还真的没有什么可贪的,总不能去贪军备吧,他们守着边关,现在边境还不算稳定,要是贪了军备,那就跟自杀差不多了。

    本来担心此次进京会是鸿门宴的将领纷纷高兴起来,和皇帝表达他们的忠心。

    袁照也抬头偷偷地看了一眼上座的齐修远,眼角的余光瞄向齐浩然,见他依然恭敬的低头跪在下方就微微叹了一口气,真是造化弄人,谁能料想当年见了他都要恭恭敬敬叫一声袁照兄的齐修远能当上皇帝?

    他本身的威望在那儿,加上齐浩然的支持,大齐的江山三十年内是不会出问题的,那他呢?

    一辈子在袁将军镇守国土吗?

    他身为将领,镇守国土是理所应当的,可别人镇守国土的时候还能建功立业,留下不世功勋,而他镇守国土就只是镇守国土,他是袁家军中袁将军的儿子,可又有谁还记得他还是袁家军的参将?

    袁照双手紧握成拳,深深地低下头去,所以他没看到齐浩然微微抬头,奇怪的朝他看了一眼。

    宴会过后,将领们就陆续与皇帝辞别回营,他们底下虽有副将和诸多参将主持,但他们也不可能离开军队太久。

    齐修远一一批准,穆石也要告辞了,他带着军师和十数护卫快马先走,舒婉娘他们两天后才启程,由护卫护送着慢慢回去,一路上有各地驻军帮扶,倒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穆石焦心的是穆博文的婚事,这一次带穆博文来京城,夫妻俩还打着给他找媳妇的主意,舒婉娘从舒家的事情解决后也出去走动了一下,但她提起儿子的婚事,愿意搭腔的人很少,还是穆扬灵叫人悄悄打听才知道缘由。

    愿意和穆家结亲的,多是看上了穆家和穆扬灵的权势身份,不然就是家中的孩子性格有问题,而舒婉娘看上的姑娘,其家一个都不愿意搭理穆家。

    穆家现在的身份是不低,但根基浅薄,穆博文虽是嫡长子,但他学文,再看他那身板,一看就知道以后不可能子承父业,武将之子去当文官,这意味着以后多半要靠穆博文自己努力,而在官场之中,只靠个人的,必定比那些有家族可以倚靠的人差得多。

    而且,都说穆博文文采斐然,多么多么厉害,但对方此时也还只是一个秀才,虽然十八岁的秀才也很厉害了,但只有考上了举人才有资格踏入官场,有的人光这一步可能就要走二三十年,那些人家还真的不敢赌。

    不过穆家的确是难得的联姻对象,别的不说,能和荣郡王府成为姻亲就是一个很大的诱惑了,但大家看着的是穆博文之下的龙凤胎。

    可嘉是姑娘,长得还不错,其母又性子温软可亲,其姐又是荣郡王府,她应该也不差多少,而穆博思,大家更喜欢,因为他虽才十岁,但就表现出了很高的军事能力,听说他一人就把舒家十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郎君给挑了,骑术更是跃居京城同龄人第一,没有意外,以后穆将军在军中的人脉资源都归他了,又有掌握了大齐半数兵力的姐夫做后盾,他的前途不可限量。

    所以大家都看不到年华正好,温雅爽朗的穆博文,全都盯上了豆丁身,豆丁心的穆博思。

    舒婉娘难免觉得愧疚,拉着大儿子的手道:“早知道前两年就不该压着你不让你去科举,若你早早有了举人身份,现在也不至于这么难了。”

    穆博文却很庆幸,笑道:“儿子还要多谢母亲当时的阻止呢。”

 第759章 期望

    

    穆博文成长的环境一直比较单纯,虽然他经历过贫困和战乱,但他一直被父亲和姐姐护在羽翼之下,身边的人虽然也有纷争,有自私自利的坏人,但大多数人友爱互助,长辈慈爱照顾晚辈,晚辈也孝顺长辈,虽有愚昧胆怯之人,但更多是勤劳勇敢的人,何况,他还一直处理育幼院的事。

    虽然见多了人间悲剧,育幼院中的孩子也有好有坏,但多数人都对他,对穆家抱有善意,所以博文心性简单,而他骨子里又有韧性和傲气,就算在世家子面前他也能从容应对,他从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差。

    那些人家觉得他差,他倒也不生气,他自个有姐姐和妹妹,自然知道家人担心女儿所嫁非人的那种感觉,但他也有些庆幸,受父母和姐姐姐夫的影响,他认为婚姻就是像他们一样相濡以沫,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他希望他未来的妻子和岳家更看重的是他这个人,而非穆家的家世与荣郡王府的关系。

    而京城的这些人看到他首先看到的是穆家,然后是他姐姐,最后才是他,这同样让穆博文不愿与他们结亲,所以他很庆幸他们的拒绝,不然他还得花费时间去说服父亲和母亲。

    舒婉娘却有些自责,犹豫道:“不如回去后你就准备乡试吧。”

    穆博文一愣,就笑道:“娘,您不是让我再等三年吗?”

    大家都羡慕少年成才的,但舒婉娘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且自家儿子自家知道,如果博文受过大苦磨练,心性坚定,做一个少年英臣并无不可,但他心性单纯,尚欠磨练,这样的他年纪太小就推上政治舞台,就算他有父姐照顾,在官场上也施展不开手脚。

    官场,不是有才华,心性好,够坚韧就能混下来的,舒婉娘虽愚钝,但从小在世家长大,听得多,见得多了,也就明白了一些世事。

    这世上前半生顺风顺水,突遭打击性情大变的人不在少数,也许在大多事情上她不够坚强,也不够自信,但对孩子,舒婉娘的心却始终如一,她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遭受这些,所以压着他在年满二十之前不能参加乡试。

    可现在舒婉娘又担心儿子没有举人功名娶不到好媳妇。

    事业和家庭,事业固然重要,可要是在家里过的苦闷,儿子也一定不会幸福。

    穆扬灵见母亲犹犹豫豫的样子,就明白她的想法,拉住她道:“娘,弟弟的品貌才学摆在这儿,难道您还怕他娶不到好媳妇吗?京中的闺秀看博文多是看他背后的穆家,到底美中不足,还不如回北地去找,知根知底,关键是弟弟喜欢,对方也喜欢弟弟才行。”

    舒婉娘拧着眉头,道:“话虽如此,但我在北地一直没找着合适的,京中优秀的闺秀多,我还以为能找到……”

    “娘,弟弟还小呢,慢慢找就是了,难道你还愁弟弟娶不到媳妇?”

    舒婉娘哭笑不得,“你弟弟都十八了,你这么大的时候小熊都出生了,不算小了,要不是你来信说不让你弟弟早娶,我早两年就给他说亲了。”

    穆石听女儿那么说,心里就转过所有属下家中适加的闺女,他摸了摸下巴,难道回去后要儿子和她们相亲?

    可儿子手无缚鸡之力,也不知道吵架后是谁欺负谁。

    “行了,既然在京城找不到,那就回北地找,正如阿灵所说,难道我们的儿子还愁娶不到媳妇吗?”穆石看着端雅清丽的妻子,自豪的笑道:“当年我家无恒产都能娶到一个好媳妇,更何况他?”

    舒婉娘本来还有些担忧的脸瞬间红透,嗔怪的瞪了他一眼,当着孩子们的面这是说的什么话?

    穆扬灵和穆博文抿嘴一笑,乐呵呵的看着,博思和可嘉还没开窍,但见兄姐乐了,他们也跟着瞎乐,让舒婉娘瞪了一眼,然后伸手去推穆石,“赶紧上马出城吧,晚上你们还得住驿站呢。”

    穆石笑着应下,伸手捏了捏舒婉娘的手,转身上马,低头嘱咐了博文一句,就对阿灵道:“带你母亲回去吧,别在这儿站着了。”

    齐浩然忙上马,亲自送岳父出城。

    也许是曾在齐浩然手底下当过兵,穆石平素虽端着岳父的架子,但对齐浩然也有一种隐隐的敬畏在,还是这次入京齐浩然跑上跑下的伺候他才让穆石对齐浩然亲切不少。

    此时俩人并肩出城,顾忌就要分别,穆石语气也更好,他对齐浩然道:“阿灵脾气有时候有点急,但心是好的,以后你多多包涵,说起来也是我们做父母的不好,她从小就要养家,出嫁又早,许多事情她母亲都没来得及教她,一些事上难免有些疏忽,以后她要是做错了事,你该骂骂,该斥斥,她要是不听,只管给我写信,我叫她母亲教训她。”

    齐浩然连忙为穆扬灵说话,说她哪哪都好,手心却有些冒汗,和岳父告妻子的状?

    齐浩然自问还没那个胆子。

    穆石却是真心这么说的,他想,女儿脾气急,女婿的脾气更急,这俩急凑一起不吵架才怪,女婿要是告诉了他,他还能从中调解,要是不说,以女儿报喜不报忧的性格,他们远在北地,只怕女儿受委屈了都不知道。

    夫妻俩吵架总要有劝和的人,他们相距虽然远,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