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完结-第7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报道之中,科林表示,“在经历了连续多部作品的巨大成功之后,雨果似乎被成功冲昏了头脑,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挑选作品也就越发剑走偏锋起来。从‘生死时速’到‘低俗小说’,再到现在的‘日出之前’,一部比一部个性,一部比一部怪异,一部比一部危险。之前几次大胆选择的成功蒙蔽了雨果的双眼,让他开始变得自大,认为自己的选择总是能够创造奇迹,观众总是会捧场,但他却忘记了,观众们渴望的是精彩的电影,而不是雨果的电影。电影本身才是核心,不是雨果。而雨果只是电影行业中的一个环节罢了。
当雨果一次又一次拒绝大型电影公司的合作请求,当雨果一次又一次无视一千万美元片酬的作品,这不仅仅是雨果自大的表现,同时还是一种破坏行业规则的举动。很难想象,一位坐拥连续五部票房过亿作品的演员依旧拿着十几万美元的片酬,电影公司又如何愿意支付其他演员动则上千万美元的片酬来拍摄电影呢?”
这就是科林的狡猾之处了,也是他的一贯手法:表现出替雨果担心、替行业说话的姿态,让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从而赢得读者的信任。表面上看来,科林其实就是在担心雨果的事业前景,每一句话都是在替雨果考虑,语重心长的语气就好像是长辈在关心晚辈一般。
但是话锋一转,内容就又改变了。
“关于‘日出之前’,我认为这部电影着实太过大胆,且不说好坏,但所有人都知道,伦敦时装周的衣服设计是天才的,但却不适用所有人,这就是事实。作为一部实验性电影,雨果做出了太多尝试,也显得太过激进,也许这将会成为一场灾难,也希望这能够为雨果敲响一个警钟。
由于电影的个性和小众,我们很难对电影的票房报以希望,单馆票房一千五百美元、总票房五十万美元才是更为明智的目标。
只希望,这场灾难不要太过汹涌。”
科林的确是吃一堑长一智,这一次的挑衅显然又比“票房赌局”时期更加隐蔽也更加有效了,同时也清晰地表达了“纽约邮报”的立场:全文通篇都在释放一个信息,“‘日出之前’要扑街”。
“日出之前”还没有上映,关于其电影票房的争议就已经喧闹非常了,这着实是一个怪异的现象。但,是骡子是马,终归还是要拿出来溜溜,最后交给观众来做决定。
科林对决雨果,第二轮,这一次又将会是什么结果呢?
第1083章 引爆口碑
二月三日,这是一个周五,“日出之前”在圣丹斯电影节落幕之后仅仅一周,正式登陆北美电影市场,在纽约和洛杉矶的七间院线进行点映。
这也是继“低俗小说”闯荡冷清秋季档之后,雨果第二次挑战冷清档期,“日出之前”登陆冬季档。目前,十二月到二月份都称为冬季档,由于颁奖季是在1997年之后才逐渐成型的,所以现在,虽然这个时段是各大颁奖典礼云集的时候,但人们依旧以冬季档来称呼。
在冬季档之中,包括了圣诞节和新年两个节假日,也包括了为了参加颁奖典礼而上映的艺术电影,所以虽然冬季档比不上夏季档、春季档热闹,但也说不上冷清。只是,由于这个档期的特殊性,相对应地上映电影也都比较特殊。
在十二月份,更多集中的是合家欢乐的电影,配合圣诞节和新年的喜庆气氛;同时艺术电影也会在颁奖典礼截止时间之前纷纷上映。但是进入一月份之后,节假日已经过去、颁奖典礼报名时间也已经截止、整个电影市场都冷清下来——为二月份的情人节和超级碗酝酿气氛,也为接下来的颁奖典礼酝酿爆发。当然,一月份的寒流也不可忽略,寒冷的天气会让大家都想窝在家里。
所以,冬季档里十二月和二月份会相对热闹一些,而一月份则是一大堆杂七杂八电影粉墨登场,票房走向总是飘忽不定。
二月三日,刚刚送走了一月份的冷清,全新上映的电影倒是有不少,可依旧是一群杂牌军。本周举行大范围公映的作品有三部,喜剧电影“潇洒有情天(Boys。One。The。Side)”、另外一部喜剧电影“捣蛋双宝(The。Jerky。Boys)”、惊悚电影“战栗黑洞(In。The。Mouth。Of。Madness)”。
这三部电影没有任何大牌,也没有任何明星,唯一值得一提的也只有“战栗黑洞”的导演,约翰…卡朋特(John。Carpenter)是曾经打造出“万圣节(Halloween)”系列、“纽约大逃亡(Escape。From。New。York)”、“极度空间(They。Live)”等佳作的著名恐怖大师。
但是客观来说,这三部作品都只能算是一丘之貉,上周以五百万美元的超低成绩完成三连冠的“燃情岁月”本周到底是继续以令人不忍直视的周末票房完成可有可无的四连冠,还是新作品异军突起夺走北美票房冠军宝座,其实各大媒体并不是那么期待。
相对而言,反而是本周在七间艺术院线举行点映的“日出之前”能够取得什么样的票房成绩还更加具有话题性。
事实也证明了媒体们的先见之明,三部全面公映的作品口碑都差强人意——或者用一塌糊涂来形容会更加恰当,相反,“日出之前”在票房出来之前,就抢先在影评人之中开出红盘,引发了一系列的热烈讨论。
“日出之前”登陆独立电影圣地圣丹斯电影节时,还引起了一些争论,主要还是因为电影的拍摄手法,比起电影来说,更像是小说,或者是舞台剧,不少观点都对这种手法秉持观望甚至是怀疑的态度,认为根本没有拍摄成为电影的必要,而且观众也不见得都能够接受。
不少人也都预测到,电影在北美举行点映或者公映时,影评人的意见将会五花八门蜂拥而至,势必让电影面临更大的争议。
但出乎所有人的猜测,“日出之前”举行点映之后,首批十三篇影评虽然褒贬夹杂,但整体评价却十分高,“电视导视”和“娱乐周刊”的七十分居然是最低分,这实在是一个完全意外的局面。
“电视导视”的影评写到,“电影的重量全部都维系在了兰开斯特和塞隆的肩膀上,而他们两个都奉献了令人难忘的表演。”在具体评论之中,“电视导视”还专门称赞了一下雨果的演出,虽然“辛德勒的名单”为雨果拿下奥斯卡小金人,成为了一个短期内无法逾越的高峰,但是雨果却依旧在“低俗小说”以及“日出之前”里奉献了舒服、流畅而令人称赞的演出,确实是让人不得不侧目。
另一方面,同样给出七十分评价的“娱乐周刊”则认为,“这部电影几乎没有可以拿出来说的东西,除了两位演员细腻而真实的演出,以及导演林克莱特多层次的丰富拍摄手法,但是,这一切也就足够了!”
可以感受得到,虽然评分不算高,但至少“娱乐周刊”还是给予了正面评价。
这就是“日出之前”首批评论之中的两个最低分了,其他所有评论都是众口一致的称赞,这着实是十分罕见的,要知道,即使是“辛德勒的名单”,当初也还是有不同看法的。现在“日出之前”这部洋溢着大胆而尖锐个性的作品反而是让挑剔、麻烦的影评人站到了同一阵线,这……实在是很奇妙的一个局面。
“旧金山观察者报”打出了七十五分,“兰开斯特和塞隆的随意和自然是如此真实,在林克莱特的营造之下,就彷佛是坐在我们对面咖啡桌的一对情侣一般,他们联手塑造了魅力十足、聪慧机智、妙趣横生的两个角色,让观看电影的过程成为了一种享受。”
“综艺”杂志在八十分的评分之后,附上了如此评论,“雨果…兰开斯特和查理兹…塞隆是如此的迷人而富有魅力,但这部电影最有趣最吸引人的部分,却是通过神奇而平凡的语言传递出来的思想和灵魂。”
而“综艺”的同行“好莱坞报道”则如此评论到,“这是一部几乎像是现实生活的作品,就好像用独立摄像机拍摄出的纪录片,以至于能够唤醒我脑海深处的记忆,在一段又一段的对话之中发现自己的身影,从而深深地陷入其中。”八十五分的评价足以表达出他们的态度。
“帝国”杂志的评价倒是趣味横生,“这部电影实在是太过机智以至于让人无法走神,这部电影着实太过美好以至于让人无法忘怀。”当他们形容“美好”时,加上了“他。妈。的”足以的副词,着实让人忍俊不禁,八十九分的评价更是难得的高分。
最为特别的是,在首批评论之中还出现了三个一百分满分的评价。
首先是来自于“旧金山纪事报”的完美赞誉,“‘日出之前’就是那种看起来很简单,甚至有些无聊,但是认真投入进去之后,引爆你的思想狂潮的电影。你会爱上它的。”简单却有力的评价,可以清晰感受到他们对电影的喜爱。
而来自于“华盛顿邮报”的感叹也十分直接,“这是一个可爱而机智的电影,它巧妙地在年轻、时光和瞬间之间找到了连接,并且将生活之中最简单却又最完美的一天呈现了出来,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却又让人回味无穷,你知道,这将是你一辈子都会铭记的时刻。”
最后一篇满分评价则是由“纽约时报”奉上,这份缺席了圣丹斯电影节的报纸,自然不会错过“日出之前”的电影。显然,在此之前对雨果屡次挑刺的阿蒙德…坎比自从经历了“辛德勒的名单”之后,摒除偏见之后,对雨果的才华就赞不绝口起来,他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宝藏。
“‘日出之前’的台词精彩绝伦,发自内心深入灵魂,电影里的许多瞬间和对话几乎是毫无阻挡地就将我们惊醒,这是一场来自思想的风暴。仅仅是这一点,就将电影轻而易举地与所有浪漫爱情电影划分开来。兰开斯特和塞隆两个角色就像是真实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一样,他们不是电影塑造的完美形象,就是我们的邻居、我们的朋友——甚至就是我们自己,他们的每一个感受都是如此真实可信,让整个观影过程成为一场我们与电影的对话。
随性自由但却真实的对话,简单惬意但却不做作的镜头,让这一切都变得如此平凡却又温暖,兰开斯特和塞隆的表演细腻而真实,彼此之间的眼神交流让这部电影成为了经典。
作为一个第一次尝试编剧工作的菜鸟,兰开斯特在这部电影里寄托了太多太多,属于他个人的价值观,属于他对于生活的理解,属于他和朋友对于一些哲学问题的探讨,但这些高深而无聊的话题,却通过那浪漫而随意的对话一点一点渗透出来,成功地引发了每一个观众深深的回想。这对于一名编剧来说,无疑是惊艳的登场。
林克莱特站在导演的位置上,他对镜头的调度和情节的推进有着无与伦比的敏锐,甚至不逊色于两位演员和一位编剧,将整个故事行云流水地呈现了出来,令人称道。
继‘低俗小说’之后,独立电影又带来了一部堪称经典的佳作,这一次,‘日出之前’将台词的魅力推向全新高度,值得深思。
虽然电影精彩非常,但更加不可思议的是,观影过程的轻松和愉快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当电影结束之后,脑海深处产生的风暴才是这部电影最迷人之处。”
从最低分两个七十分,到三个一百分满分,“日出之前”点映之后完成了一个全垒打,在十三家媒体的评价之中完成了横扫,在首批评价之中就抢占了先机。这似乎又进入了雨果节奏:影评人交口称赞,那么接下来呢?观众点赞,然后票房爆发!
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雨果作品的如此模式,那么这一次呢?
第1084章 点映票房
当“日出之前”的首批评论火热出炉时,科林…迈勒直接就被噎到了,撇开票房不说,“日出之前”在影评人口碑的比拼之中再次先下一城,这对于科林来说着实是一个郁闷的结果。
科林不由好奇:雨果到底是怎么回事,似乎在经历了两年低谷之后,金酸莓奖就把雨果所有的霉运一扫而空,从那之后雨果就战无不胜!
不止是科林,其实几乎是所有人都在好奇和惊讶,截止到“日出之前”为止,雨果连续七部作品都在口碑上占据了优势,从未失手,绝对可以称得上是老鹰般锐利而准确的慧眼。雨果的挑片眼光之毒辣,让每一个行业内部人士都啧啧称奇。
各大媒体、圈内人士众说纷纭,猜测的原因五花八门,甚至还有一个荒诞不已的“巫师传言”,有人说雨果每次挑选作品之前都会邀请印第安土著的巫师进行占卜,得到了明示之后,才愿意接拍剧本,这才使得雨果七部作品次次成功、节节攀升。
如此荒谬而可笑的传言,在“日出之前”登陆圣丹斯电影节之后就达到了巅峰,居然还有不少人相信!当时,约瑟夫在帕克城接到来自尼古拉斯…麦克伦的询问电话,还以为尼古拉斯是在开玩笑,可随后就有人向里克旁敲侧击了。里克和约瑟夫沟通这件事的时候,两个人的表情都很是诡异,成为了雨果这群人过去一周最为搞笑的谈资。
虽然说“巫师传言”实在是太让人无语,但从侧面也可以看出,如今雨果挑选作品的眼光确实是得到了整个娱乐圈的认可。
“日出之前”在首批评论得到了众口一致的称赞,虽然让人惊讶,但也算不上意外。只是,科林看着媒体综评八十三的高分,实在是笑不出来,而影院分数也折射出了观众对“日出之前”的喜爱,“A…”的评分依旧保持了相当高的水平。
当然,影院分数并不能算客观,因为目前只是在艺术院线进行点映,愿意走进电影院的观众都是专业爱好者,也就是说电影是符合他们口味的,评分自然不低。真正的观众反馈,还是要看扩映之后分数的浮动水平才行。
可即使如此,科林还是觉得头疼。在这种局面之下,“纽约邮报”在最新报道之中,也只能是硬着头皮坚持下去了,一方面批评“日出之前”的冗长和无聊,仅仅只是文艺青年的无病呻吟,没有任何深度也没有任何广度,只是单纯将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