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长风 >

第98部分

长风-第98部分

小说: 长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不用冯下援湘令,这南北的战事就已经打得火热了,柳镜晓派在长沙的眼线报告说,第八师和湘军激战竟日,伤亡颇大,光长沙城的医院就收治了几百名伤员,当即就有报纸评论:“共和四十年故事重演?”
    所谓共和四十年故事,指的是共和四十年间,北方的那次空前规模南征,其时人评论为“外战宣而不战,内战战而不宣”,今日的局面,确实有点象共和四十年间故事重演。
    不过共和四十年间那次南征结局可不妙,最惨的是驻台湾的海军第二舰队,第二舰队是由共和初年的水师第二标改编而来,说白了就是当时觉得由前金水师收编而来的第一标不可靠,所以从陆军中抽调了一部分力量建立第二支水师,也可以说是真正的嫡系海军部队。
    后来第一标改为第一舰队,第二标改为驻台湾的第二舰队,在共和三十年间木铁侠的那次南征中,第二舰队是很卖力气,屡次袭拢两广,把两广的那支薄弱海军打得落荒而逃。
    知耻而后勇,两广全力投入海军的建设上,结果这次南征,第二舰队全军尽没,连条舢板都没逃回来,还好当时第二舰队在台湾留驻了一支陆战队,才没叫第二舰队绝了烟火,只是这时期的第二舰队是个连条小船都凑不出来的岸上舰队。
    陆地上的情况更掺,南征的六个师出去是完完整整的六个师,回来的时候总司令宣布还是完完整整的六个师,可事后查明,这六个师的兵员凑不足一个旅,更惨的是上海方面,当时北军晕了头,竟要进攻永久性中立地上海,结果让沈家出尽了风头,进攻的三个师回来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混成旅。
    但是眼下对于柳镜晓来说,最紧要的事情就是赶紧屯积盘尼西林。盘尼西林,这种神奇的药物,这种慕容兰珠用人命换取的东西,自从共和四十年间大规模应用以来,一直被海上商人垄断其生产,但是令人泄气的是,这种药物生产实在太困难了,只能进行少量的试验室生产,每年的产量也是固定的。
    而盘尼西林的价格,和战争的频繁程度很有关系,战事越是激烈,伤病员越多,需要的盘尼西林也就越多,价格自然也就越贵。柳镜晓一听说湖南战事频繁,立即下令收购盘尼西林和其它物资。
    现在战事虽然激烈,可对于真正的大战来说,这仅仅还是开始而已,柳镜晓可是深知盘尼西林的重要性,有足够的盘尼西林,可以让伤员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当初在羊楼司和湘军交战,王子春因为完全依赖自己,所以把库存的全部盘尼西林都发给自己,所以羊楼司的病员死亡率就相对较低,这批药材还用在了以后的宜昌之役,只是现在所存已经无多,仅够打一次中等规模的战斗。
    柳镜晓估计战事一开,非但价格会大幅上涨,很有可能会出现有银子也买不到盘尼西林的事情,这不是他杞人忧天,而是历史事实,盘尼西林的供给,一直是海上商人的秘密,一年到底能生产多少,谁也不清楚,只是根据经验来判断,只是略略多于需求,可战事一开,这时候的盘尼西林,就是你拿着黄金也买不到,因此柳镜晓不得不预做准备。
    事实上证明柳镜晓有先进之明,他将宜昌市面的盘尼西林搜刮一空之后,湖南方面派来抢购盘尼西林的代表也到了宜昌,看着空空如也的药柜,也只能空手而回。
    在征湘令下达之前,湘军已经三次击退了第八师的进攻,正所谓“无湘不成军”,湘人自有一种强悍的性格,第八师装备精良,士兵有素,可是湘军虽然死伤惨重,可硬是让第八师的先锋旅伤亡了六百多人还未得半寸土地。
    湘军到处寻觅强援,柳镜晓也是他们指望的对象,他们派说客来劝说柳镜晓沿江而下直取武汉,与湘军会师长江,到时候将南征鄂军斩成两段,湘军借机反攻,事成之后,湘军扶助柳镜晓坐上湖北督军的位置。
    想法不错……柳镜晓是这样回答的,不过想法毕竟也只是想法而已,现在湖北大军云集,在鄂南有陈云杰部的五万之众,鄂系的部队有四万多人,在长沙还有傅督的两万多人,凭柳镜晓的一万多人,想要沿江而下直取长江,他答应自己老婆还不答应。
    当然了,湘军又联络了川军,说是让四川出兵十万,作为柳镜晓的后援,柳镜晓根本就看不起川军的攻击力,川军守备有一套,攻击力就不行了,南津关一役,柳镜晓以一敌十,将六万川军杀得落花流水,自然是领教过川军的战斗力,至于退却那就是乱七八糟了,结果让柳镜晓捡了一个大便宜。
    不过表面文章还是做的,川军和柳镜晓来来往往,十分亲切,就差把柳镜晓认作干爹了,没办法啊!征湘就是南征的前奏,而川中天府之国,自然是段铁民眼中的大餐了,现在柳镜晓的态度非常关健,他雄据鄂西,这万把精兵如果倒向鄂系,那渝万随时有失守的危险,就是一路攻城拔城直冲成都敢是有可能的。
    “成都非坐守之地”,守成都只能守外围几个要点,所以孔明才要北伐,可是这次援鄂之役,川军损失奇重,尤其是海陆空神四路大军几乎少了一半,这气势上就已经输了。
    让川军心烦的是,一听说柳镜晓有入川的可能,滇军联合贵州方面,向四川方面通报说:“西南一体,我军愿入川援助贵省……击退北军后,我军即刻回省……”
    西南一体?狗屁!狗屁!云南人从来不安好心,所谓大云南主义,不就是把四川作为他们的殖民地,当年的教训还不够吗!至于贵州?哼,不就是云南的一个帮手吗,四川人吃的苦头还不够吗!当年北军入川,空见云贵空喊不绝,不见一兵一卒入川,可北兵退出四川之后,滇军源源不断地开入四川,将川省变作他们的殖民地……
    不过真正紧急的时候,川军也会狗急跳墙,引滇军大举入境,和北军决一雌雄,柳镜晓正是看透了川军的这个想法,所以坚守不入川。不入川就是大大的好人,川军对柳镜晓是不停称赞
    在不入川这一点,柳镜晓是大大合乎冯总统的意愿,但是服从总统的命令就是反对总理,而柳镜晓现在又反对将他的部队调去南征,在段总理眼里,他又是十恶不赦的罪人。
    柳镜晓以上校衔出任镇守使兼中央师师长,这本是天下间的奇闻,段铁民也不想让他太难堪,所以将军府晋升他为中将的事情一直在操作之中,可现在出了这档子事,段铁民又让将军府将这事搁置下来,看起来柳镜晓的上校军衔还要挂上许多年。
    不过能维持现在这个局面,柳镜晓就是挂上一百年的上校军衔也是心甘情愿,何况部下们再替他弄了一副中将军衔挂上,不然的话,这几个团长只能挂挂少校军衔了,所以虽然将军府没有名义,可是部队承认就是万事大吉了。
    不过就是维持这个局面也是很难办到了,鄂军正在不断南下,一路直入长沙,另一路就作为吴新光压制鄂南鄂西两军的本钱,鄂南陈云杰的部队堪称宇内最强,兵力有两师三混成旅又一独立旅之多,又处于湖南的后方,吴新光自然不敢招惹。
    可是柳镜晓的部队就不同,十七师位居长江上游,虽有地利,但兵员不过万余,装备不能称之精良,而所部川省新兵甚多,所以吴新光就把目标盯在了柳镜晓身上,想借柳镜晓的人头来立威。
    想借我柳镜晓的人头?行啊!来吧,柳镜晓得知汉方有不利于自己的举动,当即全师动员,全副武装的官兵截断长江航运,随时准备动武。
    人都是欺软怕硬的,柳镜晓摆开这样一个架势,吴新光自己先软下去了,毕竟这本钱不是他的,而是段总理的本钱,有个闪失,虽然是内弟,也难保这个督军的位置。
    这“难保督军的位置”就大有文章了,别人如果犯了这种错误,不是掉脑袋就是坐大牢,可吴督军因为自己人,只需要乌纱帽不保而已,所以想要不犯错误,成为高官的私人即可,不要说是贪赃枉法,就是杀人放火也是问题不大,“朝中无人莫作官”就是这么一个大道理。
    再说了湖南战事正急,段总理的另一个内弟傅督军正等着大军救急,所以吴新光赶紧派人到宜昌说明,这是正常调动,请柳师长镜晓千万不要误会。
    既然不打柳镜晓,这部队只能往南调,长沙一带顿时大兵云集,大有灭此朝食之势。
    傅督的胆气就壮了,督军署莫说是长官,就是阿猫阿狗,也换成了傅督的自己人了,不是傅督的同乡就是段总理的亲信,傅督也一再声明,这绝非“任人唯亲”,而是“量才而用”。
    北方人在长沙城里也是越来趾高气扬,似乎就比湖南人高上一等,这时候柳镜晓走私川盐实在太厉害了,官盐一两也卖不出去,结果傅督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查办私盐。
    于是便有了湖南盐务稽查处,可是这稽查处可不好干啊,这卖私盐的,有一半是随傅督回乡的北方人,都和傅督有些牵扯,这个是傅督的老战友,那个是傅督在北方的好朋友,最后处长下了命令,凡是北方人卖私盐一律不查,湖南人卖私盐,给我查到死!
第二十一章 南北乱战
    既然处长下了命令,稽查处也扮起黑脸来查处湖南人的私盐,虽然说湖南人查湖南人,这脸面上实在过意不去,中国的公务员素来是深知集中优势兵力消灭弱敌的战术原则。可是当天中午,一大帮稽查员已经哭着脸回了盐务稽查处,处长赶紧问道:“怎么回事?哪个家伙这么大胆?”
    稽查员们赶紧拉住处长,大声说道:“去不得!处长,这绝对去不得!”
    询问之下才知道稽查员这么狼狈的原因,他们确实是去查了湖南本地人的私盐,可是湖南人的盐铺早有防备,雇佣了一大帮北方人作为保镖,一见面还没说话,就把稽查员给打了出去。
    现在在长沙城内,只要会说一口北方话就能高人一等,不要说是稽查处长,就是局长、厅长,只要是湖南人,他们照样把你打出去。
    在北京政府的眼里,湖南并非是中国的土地,而是他们的占领地而已,会说北方话,就把腰刀挎,现在连警察都要换上北方人了。
    湖南民风强悍,岂能受得这种气,所谓:“三湘同仇”就是这个道理,谈严在湘南的兵力不过于万余,可是给傅督这么一闹,他一下子就聚集起三四万人马。
    不过傅督在军事上还是大占优势,现在调入湖南的鄂军有八、二十两个中央师和一部分投北湘军,非但在装备上大占优势,兵力上也居于上风。
    此外后继而来的据说还有三四个师的兵力,此外还有关山河的第七混成旅,这个关山河的第七混成旅辖三个步兵团和一个补充团,此外还有一个炮兵团,总兵力达到九千多人,也很有战斗力,可是有个特色,就是历史上有抗命的传统,关山河屡次因此不服从上级而撤职,但是这个混成旅又只服从于他一人而已,最后只能把关山河官复回职,再说一句:“下不为例!”
    在中国的词典里,下不为例的意思就是再来一次,关山河就是所谓悍将的典型,不过这个旅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他的开拔费特别便宜,只是其它部队的三成而已,用这支部队就算是赌搏吧,运气好的话,当年在陕西,关旅与民军交战十分卖力,伤亡近两千人,运气不好的话,哼!他肯定是磨洋工不干活,最后让你血本无归!
    不过也有消息说关旅不入湘,而是配属给柳镜晓入川,段铁民南征肯定要开辟两条战线,一条是在湖南一线,另一条就是入川,入川有两条道路,一条是经剑门关入川,这是邓艾伐蜀的老路,只是现在陕西的局面仍然没有终局。
    陕西靖国军虽然在军事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现在靖国军余部仍尊西南国务院为正统,视陕督陈树良为死敌,宁战不降。
    这是有历史原因的,陈树良的江山就是靖国军的干部打出来的,可陈树良上台之后的所作所为却实在令他们齿寒,他们相互发誓死战到底,而平定陕西之前就冒然入川,这不是明智之举,再说这一路都是崇山峻岭,孔明北伐固然无功而返,邓艾伐蜀也不是照样大费周折。
    因为就有人把主意盯在自宜昌沿江而上入川这方面,徐定铮向段铁民献策说,柳镜晓所部不下万人,也曾经攻克万县威胁重庆,如果让柳镜晓师在前开道,而以同属杂牌的关山河混成旅在后督战,成则可收天府之国,败亦无损于鄂系实力。
    因此段铁民就不催促柳镜晓向南开拔,反而让他勘测入川路线,可柳镜晓的想法又于他不同,他的部队川人甚多,一旦回乡不知能否维持,历史上曾有过百战之师官兵返回故里,官兵思念亲人突然逃散一空,而且柳镜晓也知道派关山的第七混成旅在后是授以监视之职,很有可能辛辛苦苦打下川省,督军的位置却是一场空。
    所以柳镜晓的回答就是:“待来年再作打算……”这倒是一句实话,今年的春年来得甚早,再有二十天就要过春节,柳镜晓也知道大家远离故里,思乡情切,就下令进行一次大演习。
    这次演习十分辛苦,说白了柳镜晓是想练一练部队的行军力,就柳镜晓的认识,一个部队只要有锐气,能打能跑,那其它的问题都不在话下,自己的部队一向很有锐气,经过整改之后,战斗力也很有提高,唯一的缺点就是新兵的行军力弱了些。
    于是在鄂西的山野之中,胡博大声催促着:“快!快!跟上!”士兵一边气喘吁吁地背着三十多斤的负重,一边踩着山间的小道上拼命前行,胡博还嫌速度太慢,大声叫道:“快点!快点!”
    一个士兵小声地抱怨了句:“要命啊!”结果胡博耳朵尖,大声训道:“要早点放假的话,给我卖力点。”
    大伙儿都清楚,现在十七师是一师两旅的建制,李何一旅是李何一团和韩信海团编成,另一个旅则有陈策和萧如浪两个团,旅长暂时由柳镜晓代理,不过他也声明只是代理而已,旅长仍然是要从两个团长里选。
    两个团长也清楚这次演习可能对于柳镜晓对自己的看法也有影响,关系到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