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略略一顿,又道,“我原本没想要,是太太吩咐我接着……”
说着,有些懵懵懂懂又有些可怜兮兮地看着徐襄,愣是把徐襄看的心里软下去,连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软了下来。
“既然是大姐姐给你的,你就拿着,不用多想。”
“嗯,”江夏笑着答应了,语调轻快起来,一边用手指摩挲着盒子,一边又问,“大姐姐会给我什么?”
徐襄被她清澈的笑容感染着,唇角也不由带了一丝微笑,“打开看看不就知道了。”
江夏点点头,就在床边把上面的匣子打开来,然后,在看清盒子里东西后,瞬间瞪圆了眼睛:“竟然是……这么贵重的东西,我还是不要了吧!”
匣子里衬着大红的漳绒,上面整整齐齐摆着一套赤金头面首饰,发簪、花钿、钗子、手钏、耳环……一件件金灿灿明晃晃的,耀人耳目!
徐襄笑着摇摇头:“给你了,就留着吧!无妨的!”
江夏抬头看了看徐襄,见他一脸不以为然,她也就放松下来,笑着应了。将这个匣子合上,放在一旁,又伸手打开第二个匣子。
这一匣子是十二支堆纱宫花,造型精致唯美,鲜活灵动,仿佛刚从枝头摘下来一般。因为有之前那一匣子金头面打底,江夏也没再惊讶,只是伸手从匣子里拿出一枝最精细小巧的木樨花来,举到眼前细细地欣赏了一回,就又放进匣子里。
隐约记得《红楼梦》里,贾府里得了两匣子堆纱宫花,姑娘、奶奶每人只得两支……想来,能跟赤金首饰一起送过来的东西,也是极难得的。
于是,江夏就问:“这个,也不知大少奶奶那边有没有,我要不要给她送两支过去?”
徐襄的目光悄然冷却,淡淡道:“她不缺这个,你自己留着戴吧!”
不是人家缺不缺的问题好吧?
江夏暗暗腹诽着,却也不再多言,一边将两个匣子放到徐襄床头柜上——之前,鱼儿姑娘给的两个剔红匣子也放在那里。
看到这两个剔红匣子,江夏才想起来,又跟徐襄道:“那日,你病着,跟着王太医来了个扮了小厮的小姑娘,她们叫‘鱼儿姑娘’,我也不知道她是何身份……刚刚,鱼儿姑娘也让冯嬷嬷捎了两个匣子来,一匣子茧绸帕子,一匣子是两本医书。我蒸了一锅米糕做回礼,正好也要给大姐姐带一些呢,就当回礼,可好?”
“好!”徐襄想也没想就应了一声,就在夏娘怀疑他是不是没听清自己说的什么时,又听徐襄道,“暖阁东墙根柜子的钥匙,原来……如今在嬷嬷那里,你跟她要过来,往后,再有什么东西放进那里吧!”
江夏之前还想着,这么贵重的东西,拿回东厢去,连把锁头也没有,不安全呢。听徐襄替她想得周到,她自然欢欢喜喜地答应了。自然地把之前的小纠结给抛到脑后去了。
门外有声音响动,珍珠挑帘子进来:“夏姑娘,冯嬷嬷要回去了。”
江夏连忙答应着,关照了徐襄一声,匆匆走出去送行。
郑氏没动,吩咐江夏代她送送冯氏。
冯氏与芷兰明显梳洗过,却仍旧掩不住泛红的眼圈儿……她们母女应该暂时取得了郑氏的宽恕了吧?
走到小院门口,众人停住脚步,
冯氏笑着应了,又郑重福身下去。江夏微微侧了侧身,不知道这位要做什么,却隐隐知道,冯氏所言必定不是什么好事。
“嬷嬷慢走……”
冯氏不等江夏说完,打断她道,“姑娘宽待些个,老婆子也是没法了……这一回去,老婆子又是一年半载不得脱身,芷兰这个傻丫头,心眼儿实,自己一个人在这,却还总是惦记着我们两个老的,惦记着她哥哥兄弟……姑娘,芷兰是个实诚不通气儿的,一时糊涂做出什么傻事来,也不是她的本心……”
江夏微微笑着打断冯氏道,“嬷嬷这些话不该跟我说。”
冯氏却很坚持,继续道,“老婆子虽是初见姑娘,却知道姑娘是个有担待的。老婆子别的没有,在大姑娘面前还是能说上几句话的。太太最疼大姑娘,大姑爷也前程看好……老婆子也不求太多,只求姑娘在要紧时候说句话,别让这傻丫头没了下场……”
说着,忍不住又要落泪,胡乱抬手擦了,叉着手就要给江夏行礼。
江夏连忙伸手将她拉住,叹口气道,“我明白你爱女心切,但我自身尚且难保,这时候哪能答应你什么!”
略略一顿,又道,“太太既然肯看你的面子让芷兰回来伺候,就是没想太难为她……只要芷兰以后尽心尽力,忠心为主,相信太太也不会再追究什么了。如今,我也只能跟你说这些,至于旁的,自己不犯糊涂才是根本,旁人照应也只能是一时不是?”
“哎,哎,姑娘放心,我叮嘱这个傻丫头了,她再不会犯浑了。”冯氏又带着芷兰一起曲膝行礼。
江夏也不再拉她,只退开两步,将手上拿的匣子交给芷兰,笑着道:“这是我自己做的两匣子米糕,补脾开胃的,给大姐姐带去尝尝。嬷嬷慢走,我就不远送了。芷兰,你去送送嬷嬷吧!”
冯氏母女道了谢,想跟着一路去了。
江夏站在院门口,目送着二人渐行渐远,正要转身回去,却见一个婆子从二门处飞奔过来,大老远就扬声道:“舅老爷打发了容管家来探望二少爷……”
郑氏闻讯,喜气盈腮地站起来,招呼珍珠和魏嬷嬷,给她打水净面,梳洗更衣。
娘家人来了,自然欢喜。而郑氏这番郑重也能看出来,那位舅老爷应该与郑氏很亲近,两家关系走得也密切。
江夏是内眷,自衬着不好见外男,又想着徐襄一遍遍见人受累,就先走过去,小声询问,“二少爷坐了一回了,我扶你躺下歇歇吧?”
徐襄抬眼看了看她,突然勾着嘴角露出一抹笑意来,“舅舅最疼我。”
江夏很想给他个白眼。没见过这么不知好歹的。她还不是怕他累狠了,病情反复嘛!
伸出右手食指,在徐襄面前晃了晃。
徐襄微微诧异着:“何意?”
☆、31。第31章 西洋参
“我理解你与舅老爷感情深厚。但是,作为你的主治医生,我现在不是跟你商量,而是通知你,该休息了。”江夏说着,也不再等徐襄说什么,径直伸手扶住徐襄,将他身后垫着的两个大迎枕拿走。
徐襄微微愕然,随即竟失笑着摇摇头,任江夏施为。一边配合地躺下,一边打着商量:“我面向外躺,可好?”
至少,荣管家进来,他说话也方便,不用再费力翻身。
江夏倒是毫不迟疑地答应了,扶着他侧身向外躺好:“二少爷平稳心绪,切忌大悲大喜。”
“唔。”徐襄只是似是而非地应了一声,江夏却自动认定他答应了。替他拉拉被角,转身出去,到西屋门口,向里头的魏嬷嬷打了个眼色。
很快,魏嬷嬷挑了门帘出来。
江夏悄声道:“二少爷大病初愈,劳不得神,也经不得大喜大悲。”
魏嬷嬷本就是个透彻的,只需江夏一点,随即了然地笑了。
“姑娘放心!”魏嬷嬷看见枝儿手里捧了个竹笸箩来,忙道,“这许多都是米糕?”
江夏笑道,“是,我准备带给鱼儿姑娘和大姐姐的……正好要劳烦嬷嬷找匣子呢!”
魏嬷嬷自然答应着,带着枝儿往西里间里找匣子装米糕,又交代给翠羽带着枝儿,与给景家的回礼一起送到前头交待给冯嬷嬷去。
舅老爷打发来的是郑家的大管家郑荣,三十许年纪,瘦高身材,穿一身灰色茧绸直缀,行止有度,神态谦恭。
郑荣规规矩矩跪下,给郑氏行了大礼,郑氏叫起后,这才笑着告罪,在侧首下边儿的椅子上,欠着身子坐了。
“我们二老爷听说襄少爷病重,急的什么似的,奈何,二老爷在济南府有事情绊着抽不开身,只能打发了清风明月两个连夜赶回来……”
“二老爷淘换了一斤洋参,还有家里存的两支百年山参,让小的一并送过来。舅老爷说了,这洋参是刚刚传进来的物事,据说补益同老山参,却无温燥之弊,让姑太太问过郎中再给襄少爷用……舅老爷还说了,若是需用什么,让姑太太尽管打发人送信,他自会想法子淘换去。”
江夏听着这位荣管家只提‘二老爷’,就知道,郑家至少还应该有个大老爷……
她以为郑家兄弟分了家的,郑荣是二舅老爷家的,后来才知道,郑家大老爷郑荣贤是个老古板,潜心儒道书籍,不问人情世事。倒是二老爷郑荣良只比郑氏大一岁,自小一处长大,兄妹情分深厚。郑氏出嫁后,经商有成的郑荣良对她照应颇多,郑氏也把嫁妆入了二哥的船队,两人情分更是不同。
“哎,又让二哥操心了!”郑氏道了谢,又对郑荣道了辛苦,接着道,“襄儿这回倒是大好了,今儿一早都能下床走动了。”
“那真是大喜!”郑荣欢喜道,“这喜信儿,小的得赶紧打发人送信去,让我们二老爷也放放心!”
“呵呵,你一大早起来赶路,奔波劳苦的,哪里用你去送信?我刚才已经吩咐下去,让人去各处报信了,最多明儿一早,二哥就能接到信了。”郑氏说着,又轻松笑道,“你家惠成是不是要娶亲了?我之前听到个信儿,说是定了德文家的二丫头……叫清玉的是吧?”
“姑太太还记得那臭小子呐……对,就是叫清玉的,不是二丫头,是大丫头。自小性子爽利大方,我家德文是老大,娶媳妇就得要个泼辣爽利的,以后才能侍奉我们老两口子,照应弟妹们……”说起家长里短来,郑荣就放松下来,絮絮地说着,很是详细。
郑氏含笑听着,等郑荣说完,使了个眼色,珍珠送上一个荷包来。
郑氏道,“这是我给惠成添的私房,不多,你别嫌弃。”
“哎哟,姑太太这话儿说的。小的替惠成给您磕头了!”说着,郑荣真的跪下去给郑氏磕了个头。
郑氏抬手虚扶一把,笑着道,“你也是要当公公当祖父的人了,还总称自己是‘小的’,咱们都老了,不小咯!”
“哈哈,在主子们跟前,小的永远都是‘小的’!”郑荣笑的一脸淳朴憨厚。
江夏本来在郑氏身后老实垂首站着的,听闻郑荣送来的有洋参,不由好奇起来,不住地拿眼睛瞟那匣子。
郑荣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面生的女子,看她的衣着打扮,都不同于丫头,穿着虽然简单,气度神情却落落大方,心里先暗暗赞了一回。又见她关注那药匣子,心里更加笃定这位的身份。
说话得了空,郑荣就笑道,“这位,想来就是精通医术的江姑娘了吧?”
郑氏顺着郑荣的目光看过去,恰看见江夏略带尴尬地从洋参盒子上抬起头来,笑着打招呼。
“那个……我曾在医书上见过‘西洋参’,言其补气养阴,最合适二少爷使用,却不得见。听荣管家说‘洋参’,夏娘一时心喜难耐言行失状,让荣管家见笑了!”
“夏姑娘是为了襄少爷的病尽心尽力,有何失礼的……小的都替姑太太和襄少爷欢喜呢!”说着,郑荣又对郑氏拱手道,“有这等佳儿佳妇,姑太太以后只等着享福吧!”
郑氏也正心情大好着,抬手示意江夏,“想看就大大方方看,郑荣也不是外人,不妨事!”
郑荣不是外人……还是郑家的都不是外人?
☆、32。第32章 静候佳音
江夏脑子里打了个问号,却暂时没心思理会,只欢欢喜喜曲膝应了,捧了匣子就打开来。黄白色的樟木匣子,雪白柔软的棉絮衬底,整整齐齐码着一层矮矮胖胖的药材,虽然个头比现代所见的略小略瘦,纹路也深些许,但江夏一眼就断定,此物就是西洋参!
而且,这些洋参质地坚密,皮肉紧凑,香气芬芳浓郁……江夏判断,至少是十年以上的野生西洋参!乃西洋参之极品,现代已极少见!
“江姑娘,此‘洋参’可是姑娘所言之物?”郑荣端详着夏娘的神色,询问道。
“嗯,嗯,是,是的,这就是西洋参!”江夏连声肯定。
说了会儿话,郑荣进屋看望徐襄,徐襄却已经抵不住身体的虚弱疲倦,睡沉了。郑荣看了一眼就退了出去,随即跟郑氏辞行去了。
待郑荣一出门,郑氏就回头询问江夏:“这……洋人参你确定比人参更好么?”
江夏连连点头后,才意识到自己表现的似乎有些太过笃定了……如她自己所言,仅仅只是在医书中看过,而没见过实物的话,不应该那么确定……
“太太,其实此物与人参乃……同宗。正如‘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同是参类,只因生于外洋蛮夷之地,田土、气候不同,药性也有所不同。医书记载与舅老爷所言相同,此洋参补益同于人参,却无温燥之弊,最适合用于久病体虚耗损了津液之人。”
“你能确定就好。”郑氏似乎放下了疑虑,颌首道,“我让人去请赵先生,你们一起参详参详!”
连着接待了两拨上门探望的,天色已近巳时末。
江夏欢欢喜喜把一匣子西洋参收起来,两支老山参暂时不用,则由郑氏带回去了。
“阿弥陀佛,真是佛祖保佑,舅老爷恰恰就淘换了这稀罕物送过来,该着二少爷这病要大好了呢!”每每有什么好消息,魏嬷嬷是笃定要先祷告感念一番佛祖的。
江夏心中欢喜,也跟着笑道:“这就是所谓的否极泰来!以后,二少爷定会万事顺意,岁岁平安了!”
一句话说的满屋子人都跟着笑起来。
说笑一回,时辰不早,彩霞与芷兰去拿午饭,江夏随着魏嬷嬷进了东暖阁,将几匣子首饰和西洋参放进柜子里。
转身出来的时候,江夏貌似随口道:“嬷嬷,你看能不能给我屋里添张床?丫头们总打地铺终究不是长法子。”
魏嬷嬷看着她一笑,好不迟疑地点头应下了。
吃过午饭,江夏回屋,头挨着枕头就睡着了。
一梦酣甜,醒来已近黄昏。
刚起身,翠羽和彤翎就笑着上前行礼,“多谢姑娘体恤!”
江夏目光一转,就见屋角多了一张简陋的平板床。两个丫头的行李卷儿已经搬过去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