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来二去的,徐襄对徐宏的态度似乎也有些好转,不说多热络,至少徐宏有什么问题,他也能应答一二,而不是不加理会了。
到了告祭父亲祖先之时,徐襄堂堂状元郎,竟意外地把徐宏让在了前头:“大哥请!”
这简单的三个字,让徐宏震惊不已,甚至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有多久没听过徐襄叫他大哥了?
好像,徐襄小的时候也很喜欢粘着他,时不时地拿一些郑家送来的稀罕物送给他,再大些,徐襄得了什么东西都是先让他挑……
徐宏无声地攥紧了拳头,脸上却一派和气:“二弟三元及第,光耀门楣,理应二弟在前。”
徐襄却不说话,只侧身看着他,徐宏愣了愣,到底一笑往前去了。按照大哥二弟的排位,给父亲祭拜洒扫了。徐襄将自己写的悼文在父亲坟前焚化,看着跪在父亲坟前的徐襄,徐宏莫名地觉得焦虑、烦躁,却不得不压制着情绪,陪着徐襄拜祭完毕。
上过坟,祭扫毕,徐襄就仍旧守在郑氏床前尽孝。
徐宏没了那么多应酬往来,又借口查看稼穑之事,连日出门,往庄子上去。
看着早出晚归,一心为着庄子操劳,却其实,徐宏每日都在庄子上,与自己的几个心腹喝酒,酩酊大醉,睡到日落西山才回家。
如此过了两日,徐宏又一次喝醉,却在午后未时初就接到了消息,郑氏病情告急,让他赶紧回去。
一听这个消息,徐宏酒醒了一半,扶着小厮出门,骑了马就往家里赶。
他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没有暴露,但徐襄如今高中状元,入选翰林院,又钦点为给事中……早已经不是他能比拟的人物。不管怎样,徐襄没有发作,他就只能尽量往好了做……
徐宏赶得急,毫不顾惜地打马而行,借着酒劲儿,竟远远地将两个小厮丰年和收成都甩在了后头。
等丰年收成两人紧赶慢赶回到徐家,还没进门,门子远远地迎上来:“怎么你俩回来了,大少爷呢?”
两个小子登时傻了眼,对视一眼,暗叫一声坏了,收成转身就走,却被丰年拦住:“此事隐瞒不得,我折回去沿途寻找,你赶紧进去向二少爷报一声……好话儿求着些,让二少爷多打发些人出来寻找大少爷。”
平日里,丰年心思缜密,思虑周到,有什么事,都是他来拿主意。收成倒是习惯了听他的,二话不说,跳下马就往里头去寻徐襄禀报去了。
徐襄听了收成的回报,倒是二话没说,立刻安排大管家许安带人出去寻人,同时打发了长贵往济生堂去,又叫了十来个人,一起寻人,为的是四散开去,别有遗漏。
几十人一路寻过去,竟没有寻到。碰到一起后,刘掌柜和许安商议一下,连带着庄子上聚集起来的二三十号人,分散开去,细细地寻找……
这一找,就找到天色擦黑,才在五六里地外的一个村庄边儿的枯井里发现了徐宏。
众人七手八脚将徐宏救上来,许安探手一试,尚有鼻息,知道还有命在,众人齐齐松了口气,连忙抬了徐宏送回徐府。
赵一鸣检查了伤情,确定徐宏断了两条肋骨,大腿骨折,却好歹算是保住了一条性命。
临近天明,徐宏才缓缓醒来,睁开眼,糊涂了片刻,转头就看见吴氏躺在身侧的小榻上,和衣而眠,昏暗的烛光下,吴氏眼底一片青色,脸色也憔悴不堪。
徐宏张张嘴,努力发出一声呼唤来:“文娘……”
吴氏一下子睁开眼,看着徐宏醒来,连忙起身过来,关切地询问:“你觉得怎样……?你怎么掉到谭庄的枯井里去?可是有人害你?”
徐宏轻轻摇摇头:“没有……是我自己喝醉了……”
吴氏泪落如雨,紧紧握着丈夫的手,努力抹着眼泪,道:“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让我们娘仨可怎么活啊……”
徐宏动动自己的手指,试图安慰妻子,“别怕,……这样都能活下来,我就不会有事了。”
☆、351。第351章 四喜楼(3更)
临清全城热议新科状元、进士,才貌双全,国士无双之时,原来码头上卖羊汤的老常羊汤铺子转手之后,重新开张。
不同于原来老常羊汤的陈旧简陋,新铺子临街建成了三层的高楼,并且兼并了原来老常铺子左右的三家铺子,让这座新楼规模特别宏大,临街足足的十二间,一经落成,就成了临清码头的新地标。
这是一家高档酒楼,名曰‘四喜楼’。
楼内卖茶、卖酒、卖菜这些不必说,还卖唱,这个也不稀罕,比较新颖的是,它还卖说!
大厅里,有一高台,台上或坐或站一名说书先儿。上到三皇五帝,后羿嫦娥,下到市井百态、柴米油盐,无所不包,无所不容。
就一张嘴,就能天花乱坠,口吐金莲——欢喜处,能让你捧腹大笑;哀伤时,也能让你涕泪涟涟……
逞一条三寸不烂之舌,就能当百万雄兵,金戈铁马,血光漫天,杀阵震天,让你如身亲临,两股战栗,胆战心惊!
一般的说书先儿,不过是编几段才子佳人,英雄救美的小段子,四喜楼说的书,却极丰富。有的书能连续不断地说上一年半载;也有一两盏茶的精品小段儿,诙谐幽默,逗人发笑,引人深思。
这四喜楼听书还有个规矩,一楼大厅,只买点心、小食、糕饼、茶水和各色干鲜果子蜜饯诸般,这里消费没有限制,只要顾客上门,哪怕只是买一壶茶,也能坐在堂中听上半天书。
但这里的书,却只有小品段子和长篇巨制的开篇。这长篇巨制的说书规矩,还有个点牌的规矩,每天从早到晚拍场次,点牌最多的排在第一位,然后是第二位,以此类推……等到这点牌子的到了一定数目上,这篇书就上二楼了。
二楼,则是一张张排列规矩的方桌、圆桌,供应的在一楼诸般之上,又添了冷热碟子,荤素菜肴,还有一般的酒水;二楼的书仍旧有点牌子的规矩,点牌子的数目多了,就可以升到三楼。
到了三楼上,这就是一个个软席了,舒适干净的坐席,夏有冰,冬有火,而且,每一席都有专职的小厮伺候着,就是酒水也都是十年以上的陈年佳酿。当然,三楼的房间又有了变化,不再拘于大间,还有雅座和单间,供喜欢清静的贵客享用。
而这些,只是面对外客的所在。在四喜楼里边有个很大的院落,院落里又有屋舍院子数十,树木成荫,荷香兰幽。可供三五老友小聚、生意洽谈诸般需要,清净优雅,舒适惬意,还能够任意点书。只要四喜楼有的书目,这里的顾客就可以任意点,无限制。
四喜楼开业前三天,一楼大厅干鲜果碟子,又有数种新鲜冰碗子、凉茶供应,一壶茶最便宜的不过十文钱,能解暑解渴还能听上一回评书……码头上往来的客商、管事,甚至小厮伙计们都进去凑凑热闹……以至于四喜楼开业就出现了爆满,而且是从早爆到晚!
出面操持的是顾青茗和赵赫,消息灵通的却都知道,这四喜楼还有景家大公子和莱王世子的份子。至于最隐秘的,也是书本提供者,则是商记糕饼铺的东家江夏。
开业当日,顾青茗与赵赫就在二楼三楼设宴,宴请道贺的宾客。
四喜楼新奇又美味的菜色、主食、点心,也备受好评赞叹。好多饕餮客感叹,不说四喜楼绝佳的设计环境,就只凭这些菜肴,也足够留住无数回头客。
在道贺的客人中,除了莱王世子,最吸引人的莫过于新科状元徐襄和新科进士顾青兰。两人打马来到四喜楼前,众多消息灵通的百姓已经将周边围得水泄不通。
坐在三楼视线最好的单间中,赵宝儿指点着楼下的人山人海,惊讶道:“这些人还真是……真怕她们将状元郎和新科进士撕扯了吞下去!”
江夏缓缓走过来,瞥了楼下一眼,淡淡道:“也不过如此!”
江夏心道,该让宝儿丫头去现代看看追星族的热情,因为明星扶着邮筒照了张相,那些粉丝都能排出几百米的长队,就为了也跟那邮筒合张影!
景妱娘有些厌恶地回头看看,走过来将敞开的窗户关上,将楼下的嘈杂声浪隔绝在外,然后拉扯这赵宝儿坐下:“你就不能安稳坐下听回书,刚刚讲到‘黛玉初进荣国府’啦……”
景妱娘这话没说完,小鱼儿那边噗地一声将一口茶喷了出来。引得赵宝儿和景妱娘,下首坐着的说书先生都往小鱼儿身上看过来。
众人皆莫名,只有江夏懒散地横了小鱼儿一眼,淡淡道:“不就是个泪光点点、娇喘微微么,真是的,至于么……”
小鱼儿喷出一口茶后,笑了一回眼看就要收住了,江夏这么一说,却又勾得她一阵爆笑……
四个人在四喜楼盘桓到下午申初时分,这才离去。临行前江夏与其他三女道:“这间房就是咱们四个预留之处,再不给旁人用了。我已经叮嘱过掌柜伙计了,以后你们谁来,只需提前打发个人来说一声,该放冰、放炭盆子,提前放好了,咱们来了才玩的自在畅快。”
小鱼儿自不必说,景妱娘和赵宝儿也没有客气的,笑嘻嘻地答应了。景妱娘心里盘算着,改天一定带这母亲和大嫂过来听一回书,那《红楼一梦》,着实是精彩绝伦,引人入胜呢!
赵宝儿则暗暗叹息,娘亲已经回了济南,没法子过来体会……怪可惜呢!
三楼有专用的楼梯,四人下了楼,来到后院里登车离开。江夏作为东主,自然要落在最后,景妱娘自称与江夏比邻而居,要结伴而行,也先照应着小鱼儿和赵宝儿登车……眼看着众人簇拥着两辆马车出门离开,江夏笑着一抬手:“多谢妱娘相陪,请登车吧!”
景妱娘端着架势缓缓登车,在车厢里坐定,又挑起车帘子来与江夏告辞,可眼睛一抬,她的目光越过江夏的肩头,却看到了后边的楼梯处,突然,对着江夏戏谑一笑,无声地道了一声:“珍重!”
随即,在江夏的惊讶目光中,这妮子甩下车帘子,吩咐车夫,即刻启程,匆匆去了。
“这妮子搞什么怪,被狗撵了嘛!”江夏有些莫名其妙地嘀咕一句,转身也要等车……只是回头,她的目光却定在了楼梯口,那里有一道清瘦修长的身影,正缓缓走出来。
☆、352。第352章 姑娘出门么?(4更)
青砖、小院,古藤架。
江夏一身素淡青衣,高髻竹簪,通体上下,不沾半点儿脂粉气,干干净净,清透怡人。
徐襄则是一身灰蓝道袍,头戴方巾,脚踏青缎云头薄底轻靴,面如冠玉,脸如敷粉,朱唇皓齿……
江夏突然就想起那一句‘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忍不住莞尔展颜。
“你回来了!”
“我回来了!”
两个人同时出声,又同时顿住,目光相对,会意一笑。
“这是要离开么?”徐襄看向江夏身旁的马车,得到江夏点头应是,徐襄自然地俯身,扶了扶车辕下的脚凳,然后向江夏伸出手,“上车吧!”
江夏目光微闪,还是将手放在了徐襄的掌心,任由微凉的大手包住了她的小手,踏凳上车。进了车厢,江夏正要转身道谢,却看见徐襄已经转身往旁边走过去……
挑了挑眉梢,江夏放了车门帘儿,吩咐一声:“走吧!”
马蹄踏踏,出了四喜楼的后门,绕了个弯,就回到了进城的大路上。
“这个点儿,城门口总有人卖鱼卖虾的……”彤翎一边说着,一边挑起了车窗帘子,然后惊异出声,“啊,二少爷……”
江夏也是意外,凑到车窗上往外一看,果然,徐襄骑了马,缓缓随行在车子一侧。
看到江夏,徐襄淡淡道:“我送你回去!”
江夏眨了眨眼,又眨了眨眼,对着徐襄微微一笑,放下了车窗帘子!
江家大门,已经从最初的单薄的墙垣式黑漆大门,如今改成了如意门,大门的门漆也刷成了胡桃色。
门楣上精巧的砖雕,两侧的鼓牙、户对、门当,都极精致玲珑,既显示出主人家的审美情趣,又不会违制,看得出很是花了些心思。
徐襄在门首下了马,缓步走到江夏车旁,低声道:“今日一天忙碌,你定然累了,早些回去歇息吧。”
江夏默然片刻,挑起车窗帘子看出去,对上徐襄的漆黑的眸子,心头微微一颤,江夏就扯着嘴角露出一抹笑来:“你回去也一路小心……”
徐襄颌首答应着,眼看着江夏放下窗帘子,马车重新启动,从大门里驶进去,然后大门关上,隔绝了内外。
徐襄当晚住在景家。第二日一大早,起身,在院子里走动走动——自从上一次大病痊愈,他就养成了早晚走动锻炼的习惯。
程琪抱着一只匣子走了进来。
徐襄无声地看过去,程琪闷声闷气道:“我们姑娘让给爷送过来的药丸子,药膏子……我们姑娘说了,爷的病虽然大好了,但还是不能太过劳累,也不能喝酒。”
徐襄淡淡一笑,点头应着,吩咐程琪将匣子送进屋里去。
“你们姑娘今日可要出门?”徐襄询问。
程琪回头看看徐襄,闷声道:“姑娘已经出门了。”
“哦,这么早!”徐襄应着,微微一顿问道,“还是四喜楼?”
程琪定定地看着徐襄,突然叹了口气道:“姑娘乘船北上……小的也不知姑娘去哪里!”
徐襄愣住片刻,突然道:“你怎么未跟上?”
“小的这就走!”程琪搓搓手,转身走了几步,又回头补充一句,“姑娘让小的送完东西,骑马追上去……”
徐襄点点头,看着程琪转身大步去了,他却默然静立,没有动作。
骑马追上去么?又能如何?
他如今立足未稳,自顾尚且不暇,又哪有静立护住她?倒不如放她自在随心,过几日舒心日子去!
运河上,帆影点点,舟影重重,一轮夕阳,如红透的大柿子,挂在树梢之上。
一艘很不起眼的棕盖棚船顺河而上,在一片繁忙的河面上,半点儿不起眼。
船头,一张小几,两位年轻公子相对而坐,一位青衫,一位绯衣,却都面目如画,仪容不俗,正是江夏和小鱼儿。
端起桌上的一杯茶,递给小鱼儿:“喝一杯奶茶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