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1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送了自己家的腊八粥,也接了好几家送过来的腊八粥,其中,景家不但送了腊八粥,还送了上好的腊肉、腊鱼,比往年要厚上不少。
对于景妱娘,江夏已经将其划出朋友圈之外了。当然,表面上,她该怎样还会怎样,基本的礼数往来还会保持。
吃过腊八粥,半下午时候,大门上报进喜信儿来,留在临清的红绫姑姑、刘水生,带着囡囡、小妹进京来了。
江夏刚刚午睡醒来,正赖在被窝里不想动弹呢,一听这消息立刻就坐了起来。
一边起身下床,一边扬声询问:“到了哪里了?”
彤翎拎着一件梅子红的丝绵小袄子上前,服侍江夏穿了,一边道:“刚刚送信的说进了城了,这会儿,差不多该到大门口了!”
话音未落,外头小丫头就传进话来:“临清来的车子进了大门了!”
彤翎刚刚把江夏的头发绾成髻,正要挑两只簪子攒上呢,猛地听了这一句话,江夏起身就要往外走,却被彤翎和芷兰两个人笑着拉住。
江夏恍然低头,才发现自己的腿上还只穿着一条薄丝绵的裤子……这在现代不算啥,在这个时代要穿这样跑出去,那跟现代的裸奔也差不多了!
在现代,裸奔最多是被抓进去行政拘留几日;这个时代若是年轻女子穿着中衣在大街上走一圈,这一辈的名声就算玩完了。没找婆家的找不到婆家,有婆家的也估计会被直接休弃!就是七大姑八大姨这些亲戚们,都会将你划出去,老死不相往来!
芷兰拎着一条靛蓝色掐牙精绣四季平安的八幅裙,给江夏穿了,彤翎也极麻利地拿了一根白玉簪子,一朵赤金攒珊瑚珠子的芙蓉花给江夏攒在发髻上。
然后披了一件大红猩猩毡斗篷,江夏匆匆出了门。
刚走没几步,越哥儿和齐哥儿也得了消息跑出来,江夏伸手拉住兴奋的小脸通红的齐哥儿,替这个小子收拾收拾衣裳帽子,这才一起往前头去。
她们走到前院,车辆已经停好,所有人,包括红绫姑姑和囡囡、小妹都已经下了车,魏嬷嬷正引着一行人往里头走。
“姑娘……”
“姑姑……”
久别数月,再次重聚,众人自然是欣喜不已。问候的、行礼的,热闹了半天,才安稳下来,江夏转身拉着红绫姑姑往里就走,一回头看见刘水生怀里抱着的小妹,蔫蔫地趴在刘水生肩头,一问才知道,小妹在路上受了点儿风寒,吃了药却仍旧不见好,每天发低烧。
江夏连忙让刘水生抱着小妹先去客房安置了。
又对红绫姑姑道:“姑姑一路辛劳,先让魏嬷嬷引着你去房间里歇息洗漱,我去给小妹看看,再回来跟你说话!”
江夏能将生病的小妹放在第一位,红绫姑姑并不觉得慢待了,反而由衷地安慰。毕竟,小妹的身份类似奴婢,江夏能够看重小妹,自然也能看重她们这些人,能有个这样的主子,是所有给人做奴婢的人,最为安心最为幸运的事儿。
跟着刘水生和小妹进了客房,江夏查看过小妹的病情,诊了脉,沉吟片刻道:“小妹低烧不退,咳嗽,痰不多清稀,体质消瘦,脸色苍白,两颧红……应该是肺阴虚加外感风寒,问题不大,我开个方子,抓了药给小妹吃上两日,大概就能好了。”
说完起身,拍了拍小妹笑道:“齐哥儿可是****盼着你来,你可要尽快好起来,才能跟齐哥儿、囡囡一起玩呢!”
小妹眨巴着乌黑的大眼睛,轻轻点着头。
江夏退出来,开了方子,又对刘水生道:“这孩子体质偏虚,药量上不能用的太猛了……过会儿,我让厨房里用川贝炖个梨子,你给她吃下去……以后,早晚都让厨房里炖一份,坚持吃上几日,对她的咳嗽很有好处!”
刘水生深施一礼,郑重道:“多谢姑娘!”
江夏挥挥手:“这话你就不用说了。你只管安心照料小妹吧,抓药的事我打发人去。”
从客房里出来,江夏就琢磨起来,小妹的病情远比她告诉刘水生的严重,她基本可以判断,小妹染了肺结核……只不过症状初起,还不严重。
这个时期,肺结核被称之为肺痨,得了痨病就是判了死刑,这都是常识。
江夏之所以不说,就是怕刘水生心理压力过大……而江夏也开始琢磨,小妹的病情初起,紧着治疗的话,并非无药可医。但是,结核病的传染是个大问题。
回到屋里,江夏就将枝儿叫了过来,单独叮嘱了她一番,给刘水生和小妹兄妹俩的碗筷都单独清洗存放,并每顿饭清洗干净后,都要煮沸过。
接着,江夏又打发了人给刘水生兄妹俩送了两个炉子过去,如此以来,烧水、熬药,在客房里就能完成了,以尽量减少刘水生兄妹俩与众人的接触往来。
然后,江夏又将新蒸馏好的酒精给刘水生送了一坛子过去。让他每日早晚用这个擦拭屋里家具器物。
另外,江夏还准备了预防汤药,给刘水生喝,也给家里人喝,增加抵抗力,预防感染几率。
种种措施实施下去,江夏这才略略放了心。
接了消息,徐襄晚上仍旧住在衙门的值房,江夏就干脆又给徐襄送了些食材和汤料过去,让他自己在值房涮锅子吃。
晚上吃了汤药和川贝炖梨,小妹夜里咳的轻了,睡得安稳了好多。第二天一大早,刘水生就过来致谢。
江夏随着他又去了客房,给小妹重新看诊,确定病情有所控制,退出来之后,江夏斟酌着对药方子做了小幅度修改,又让人去抓了药回来,熬给小妹喝。
转回来,江夏就脱了身上穿的棉布衣裳,交给彤翎拿下去煮沸消毒。她自己也用酒精细细地清洗了手脸。
齐哥儿蹬蹬蹬地跑进来,扑过来搂住江夏道:“姐姐,小妹病了么?我想去看看她!”
☆、417。第417章 好茶(2更)
江夏将小小子揽进怀里,一边给他整理着衣裳,一边查看齐哥儿的身体,然后道:“小妹病了,不舒服,没有精力陪你玩,她要好好休息,病才能好得快……所以,你要乖乖的听话,等小妹的病好了,你们自然就能在一处玩了。你不是说,还要教小妹和囡囡认字么?”
“嗯嗯,我要教她们认字,等天暖和了,我还要教她们骑马……”不论大小都爱当人老师,齐哥儿也不例外,一提给小妹囡囡做老师,小家伙儿就兴奋起来。
哄好了齐哥儿,江夏又道:“今儿,誓师出征,赶紧吃饭,我带你们去看!”
借着看誓师出征的事儿,将齐哥儿带出了家门。
大庆朝军威不振,但朝廷出兵的排场却丝毫不差,文武百官列队相送,皇帝御驾亲临,亲授御用宝剑一把,又为皇长子宋闻先赐酒壮行。
皇长子一身红衣黑甲,大红的斗篷与当头的帅旗同样飘扬在风中,五百亲兵衣甲鲜明,列阵森严,齐声呐喊时,声震云霄!
江夏亲见许多送行的百姓心情激荡,泪流满面。
只是江夏却没有只是紧紧地抓住齐哥儿,看着越哥儿,只管着两个弟弟不被挤散,至于出师的军队,她是真的不怎么看好。
就她所知,京郊驻军中,大都是勋贵官宦人家的子弟,之所以投军,为的不过是寻找一条进身捷径。至于此次大皇子出征北边,这些人踊跃报名追随,也不过是想着出去一趟,跟着大皇子捞点儿军功回来,也好升官晋级。
至于北疆是什么状况,敌我力量对比、战地状况等等等等,大概没几个人会想到。
这也不是江夏武断地下的结论,今日跟随大皇子出征的亲兵,不乏四喜楼一楼二楼的忠实客户,这些人在四喜楼毫不避讳地说起出征之事,江夏自然大致有个了解,还真没有一个是做好准备去打仗的。
出征誓师仪式进行了将近一个时辰,以百官恭送大皇子和五百亲兵出德胜门为止。
这边出征队伍走了,看热闹的百姓就散了。
江夏拉着齐哥儿越哥儿就站在路边的屋檐下,静静看着人群缓缓散去,这才走到街口乘了马车,一路往四喜楼去了。
姐弟几个就在四喜楼里听书吃点心。下午还在专用的房间里休息了一会儿……这在一席难求的四喜楼里,大概也只有江夏有这个特权了,就是顾青茗和赵赫,都没有这个条件。
江夏小睡了片刻醒来,就见另一侧的暖榻上,越哥儿和齐哥儿仍旧睡的酣沉。她也不惊动他们,只略作收拾,就顺着专用楼梯下了楼,往厨下看看,之后就去了一楼大厅。
四喜楼是兼着娱乐、宴饮于一体的,特别是听了说书先儿在堂上激扬满怀,热情激荡的故事之后,听客们常常也会发表一番自己的评论见识,说书空当中,也常常会高谈阔论一番,交流一下小道消息,发表一下世情观点……
四喜楼的小伙计们见是江夏,自然殷勤招待着,引着她去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坐了,接着给她送了一只干鲜果子攒盒和一壶茶上来。
江夏拿了一颗两钱的银豆子放在活计的托盘里,小伙计笑眯着眼睛,连声道了赏:“多谢公子爷打赏!”
这才一脸喜气地退下去,招呼旁的客人去了。
江夏也不四下乱看,只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捧在手中,一边听着大堂中嘈杂混乱的谈话。
一个身穿靛青五六成新杭绸袍子的中年人凑过来,搭话道:“若是老朽没闻错,哥儿这壶茶来历不凡呐!”
江夏淡淡地抬眼看过去,“还请赐教!”
那人就站在江夏身旁,捋着下巴上修整的颇为有型的胡须,微微抬了下巴,却不答话了。
江夏失笑着摇摇头,伸手拿了一只茶杯,倒满茶,往对面的座位前一推,伸手道:“粗茶一盏,还望这位兄台不要嫌弃!”
那人这才脸色缓下来,倨傲一笑,大摇大摆在江夏对面坐了,端起那茶杯来,细细地闻了半天,才送到嘴边开始品尝……
江夏看了两眼就失了兴致……不过是一杯黄山云顶,虽说被列为贡品,在京里想喝一杯却不难。至少,江夏就从没缺过!
这人做出这一副形态来,装腔作势罢了!
“啧啧,刚刚就说此茶不凡,细品之下才发现,何止是不凡呢,这是极品的云顶黄芽,位列九大贡茶之首。也就是当今更喜欢君山银针,这才将它黯淡了,若是先帝时,这等茶是万万到不了茶馆、酒楼之中的!”
江夏对他完全没了兴致,淡淡一笑,只示意他自己倒茶。江夏自己,却不再碰那茶壶,只捏了几颗松子在手中,慢慢剥着,一边倾听者大堂中乱纷纷的议论,寻找可能对自己有用的消息。
对面那人连着喝了三杯茶,这才放下茶杯,然后,伸手从江夏面前的果盘里捏起一搓瓜子,咔咔嗑着,一边含混道:“小哥儿年纪轻轻,却这般沉静,实在难得。老朽观小哥儿脸有郁色,可是最近几日有什么烦心之事么?”
江夏正听着那边有个人谈及出征之事,眼前这人像只苍蝇一样嗡嗡嗡个不停,让她很是烦恼,忍住不皱起了眉头,转眼看过去,淡淡道:“兄台怕是看错了,小可家中平顺,上下无恙,没什么好心烦的。”
其实,她很想说,有,最烦人的不就是你嘛!
对面那人却咧嘴笑着摇头,道:“小哥儿这话口不对心呐!明明有心烦之事,还逞强不说……这样,旁人想帮你也帮不上啊!”
江夏点点头起身,对那人一拱手,道了声谢,就转身离开了。
遇上这么一个人,也没办法再听什么消息了,索性离开回楼上去。
江夏一走,那人登时露出一脸的喜色来,伸手就从攒盒里捏了两颗蜜桃脯丢进嘴里,美美地吃了,又倒了杯水喝了,然后高声招呼小伙计:“添水!”
旁边一个老者闻声回头,笑着道:“贺老二,看来你小子运气不错,免费茶和果盘子都有了!”
贺老二很是大方地从果盘子里抓了一把瓜子,回身塞进那老者的手中,很豪气地道:“往日多吃你的东西,今儿也让我请黄老兄吃点儿果子,喝杯好茶!”
☆、418。第418章 三两分相像(3更)
贺老二拉着那位老者入座,一边笑道:“这蜜饯味儿极正,严老哥尝尝!”
严家是祖传的粮食生意,严徽卿年轻时很有魄力,不但扩大了祖传的生意,还在四九城开了两家大酒楼,一家芙蓉楼,主营江浙菜淮扬菜;一家北方馆则主营鲁菜、京菜。因着与镇南王有些交情,故而,在四九城的生意做得极好,没有人敢打他的注意。
年纪大了,他就将生意交付给两个儿子打理,大儿子驻守京城,小儿子则接了南北运粮的生意。
严徽卿清闲下来,就爱每日泡茶馆,沏一壶茶,谈天说地,怡然自乐的同时,也能收拢京城的各种消息。
自从四喜楼开张,严徽卿就成了四喜楼的忠实拥趸,几乎是天天一早过来报道,风雨无阻。
贺老二就是严徽卿在四喜楼认识的书友,只知道贺老二家境不好,爱听书,却没钱买茶,只能每天寻摸着蹭茶,好在一楼听书不用花钱,不然,这位怕是连门都进不来。
不过,贺老二也不算太讨厌,但凡有了钱,就会买茶买果子回请书友。时日久了,其他人还罢了,只有严徽卿对贺二一直客气相待,贺二没钱买茶的时候,他还常常叫他一起喝茶听书。两个人谈起书中故事,或者时事来,贺二所言,在严徽卿听来,还颇有些见地,隐约地,他猜测,这位估计是哪家没落世家的子弟,要不然,没这份见识。
只不过,今儿严徽卿坐下,开口问的不是故事,也不是时事,竟然有些好奇道:“刚刚那位小哥衣着不俗,容貌却与老二你有两三分仿佛……是不是同族子弟?”
严徽卿这么一问,贺老二微微一怔,默默回想了一下刚才那小哥的容貌,随即笑着摇摇头:“严老哥这回可是看走眼了,小弟与那哥儿可是第一回见面,非亲非故啊!”
“非亲非故?”严徽卿沉吟一声,摇摇头不再说话,只笑着让小厮将自己要的点心茶水与贺二并在一桌,喝茶吃点心果子,再开口,两个人就议论起接下来要说的《镜花缘》了。
江夏没听到什么新鲜事儿,还遇上那么一个蹭吃蹭喝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