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1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即,又暗暗失笑,二爷病了,最焦急最上心的就是姑娘了,昨儿可是衣不解带地照料了一宿……眼看着二爷病情好转,才想起来跟二爷执气……嘿嘿,这样看,姑娘也有小性子,倒是像小孩儿一样呢!
江夏垂着眼,一脸没睡醒的样子。心里却在飞快地盘算徐襄的病情、药方……
收拾利落了,江夏还是去了西屋,看了看徐襄的情况。还好,虽然发烧,体温却不是太高。江夏随即微调了一下方子,让人煎了给徐襄服下去,不多时就微微地发出一身汗来,徐襄的烧也就退了。
江夏这一晚没有再陪床。其实是她调整完方子就转回了自己房间,再没去徐襄的屋里。
再过一天,就是小年了,徐襄的高烧终于彻底退去,病情真正好转起来。
小年这一天,宫中大祭,吃过午饭没多会儿,越哥儿和齐哥儿就回来了。
两个小家伙儿带回来一大车猎物,什么野鹿、黄羊、狍子都有,最多的就是野兔和锦鸡,装了满满几筐。
江夏就让人用大锅烧了热水,处理野鸡野兔,留一部分挂在屋檐下冷冻保存外,其他的都被江夏做成了肴肉和熏肉。
有了辣椒,江夏还特特地给自己卤了一锅麻辣兔。做好之后,剁成块儿端上桌,五香的肴肉几乎没人碰,倒是麻辣兔肉,被越哥儿和齐哥儿抢了个精光。齐哥儿的小嘴儿辣的红彤彤的,肿的老高,一边嘶嘶地吸着气,一边还吃得不停口……
而在姐弟三个美美吃着肴肉的时,西屋里,因为养病被江夏限制了行动的徐襄,却守着一碗稠糊糊的豆汁儿,一脸苦笑!
☆、437。第437章 年礼(1更)
腊月廿三,小年。宫内祭祀。
因为是祭祀家庙,也就是太庙,故而,参加祭祀的主要人员就是皇族宗室亲贵,官员则是太常寺和礼部。
在莱王世子宋抱朴盛大的献俘礼之后,据消息称,大皇子在两天后也回了京。只不过,大皇子灰头土脸的回来,没敢张扬,连皇子仪仗都没打出来,故而知道的人……不多,或者也可以说,知道的也会刻意不提及。
腊月廿三祭祀,乃是祭祀宗族祖先,大皇子悄然出现在祭祀队列之中。
只不过,往年是纵队排列的皇子,今年因三皇子伤病不能出行,两个皇子就排成了左右,大皇子为长,居左;二皇子为幼,居右。
莱王惯例告假,没有进京。
代表莱王府祭祀的只有宋抱朴一人。紧跟在大皇子和二皇子之后。却因为代表了莱王府,而位列正中。
徐襄的高烧已经退了,只是被江夏下令,不得出屋。
吃过早饭,江夏过来给徐襄检查身体,确定病情好转之后,略一沉吟道:“祭祀所用诸般,西边的院子里是做了准备的,魏嬷嬷亲自看着布置的,你穿戴厚实了,可以过去了。”
徐襄抬眼看看江夏,点了点头。
祭祀,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乃是头等大事。特别是祭祀宗族祖先,被视为大祭,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礼仪活动。
对于这一点,生于现代的江夏无法让自己真心接受,但她表示理解。
细想想也是,祭祀祖先,是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追思,同样也是对自己血脉根源的传承和延续,那是每个人的来处,是一个生命的根!
江夏这才将一条毛线织就的围巾递过去:“注意点,尽量别吹了冷风!”
说完,转身退了出来。
第二进的大厅上,案几上摆了江家的贺氏的牌位。越哥儿带着齐哥儿两个人,恭恭敬敬上香祭祀。
江夏带着囡囡站在大厅门外,跟着行礼。囡囡的户口被她正式落在了江家,江夏给她起了名字江秋,因为囡囡告诉她,自己的生日在秋天。
祭祀宗族祖先,只有男子能够入内。未婚的女儿和娶进门的媳妇,只能在门外行礼。
江夏过来祭拜,只是替夏娘尽义务而已,门内门外,她并不在意。
祭拜过贺氏,另一边又摆起了灶神像,仍旧由越哥儿和江哥儿行礼祭拜了,然后,旧的灶神像被焚化,烧之前,嘴巴上被抹了蜜糖。
与之前祭拜贺氏的肃穆不同,祭拜灶神的过程就有些游戏的成分了,齐哥儿更是从头到尾都乐呵呵的,他就盼着祭拜完成之后,拿了蜜糖跟囡囡一起吃去。
江夏则带着囡囡回了后院,女子是不能拜灶的。
很快,齐哥儿就捧着蜜糖罐子蹦跳着跑了回来,拉着囡囡上炕玩耍吃糖了。徐襄也转了回来。西院里的房屋烘得温暖干燥,但徐襄没留在那边,而是又回到了江夏的西屋里。江夏似乎也忽略了,对于徐襄回来未置一词。
或者可以说,她太忙,没顾上搭理徐襄。她带着丫头们收拾清理屋子——小年除了祭祖拜灶,另一个大任务就是打扫除尘。
从里到外统统清扫一遍,又有早就请好的匠人糊顶棚,糊墙。当然,这一天时间,所有房子糊完不可能,其他屋子都糊完了,只留着大堂正厅,放到这一天糊。
忙忙碌碌了一天,下半晌,日头偏西,江夏才忙完。厨房里已经用大锅烧了水,抬进各人的屋子里,沐浴!这同样也是风俗。
江夏几乎整个身体都浸在温热的水中,舒服地叹息着:看来,所谓风俗,也不过是常年习惯的积累。打扫完,洗个澡,再正常不过,也再舒服不过了。
过完小年,年味儿骤然浓郁起来。
该往来走动的,年礼已经在之前送出去。过完小年,则是邻里百舍之间的走动。
相对于平头百姓之间邻里的亲近,江夏居住的这一片,大都是在京任职的官员,宅子也大一些,邻里之间的走动往来,也就淡了许多。
年节走动,也只是打发下人,各家各户送上一份礼节性礼物罢了。
江夏进京之后,过了中秋、重阳几个大节日,她依照礼仪各家都送了节礼过去,但是回礼的却不到一半,回的礼也薄了许多。江夏并不觉得意外,毕竟她没什么身份地位,人家有所慢待也属常情。
眼看过年了,江夏也没操心,仍旧由红绫姑姑操心准备了节礼,腊月廿四上午,就分送到各家去。
意外的是,送礼的人还没回来,就有人上门回礼。
江夏最初都没在意,等红绫姑姑拿了好几个礼单子进来给她看,她才察觉到异样。与中秋重阳时薄的没法看的回礼不同,此次上门的几份礼单子,明显厚了不少,甚至有几份比她准备的节礼都厚不少。
她准备的节礼,可是存了交好的心,特意往厚了准备的,每份都不少于五十两呢!
而她手上拿着的几份礼单,最少的也得四十多两,最厚的一份是一匹缂丝一匹蜀锦,价值最起码得二百两银子!
诧异地抬头,看向红绫姑姑,江夏微微皱着眉头道:“姑姑,这是为何?中秋、重阳他们回礼可都是极薄的,恐怕连五两银子都不到呢……”
说到这里,江夏突然想到了什么,眼神一闪,再看向红绫姑姑,就见她也正好含笑颌首,“就是因为徐大人!”
自从红绫姑姑进京,就一直称呼徐襄为徐大人了。
江夏眨眨眼,然后颓然地将手中的礼单子撂到桌子上,半晌,道:“等越哥儿长大了……呵呵……”
话没说完,她自己个儿先摇头失笑了。
这个时代的女子地位低下,她又无凭无恃地,想要进身挣个身份也难……想要光耀门楣,提高身份,只能寄希望在越哥儿和齐哥儿哥俩身上了。
只是,这个没必要拿出来说说,除了显出自己的小心眼儿,也没什么用。
刚刚撂下礼单子,江夏正准备跟红绫姑姑商议商议过年打赏的事情呢,就听得门外通报:“莱王府大管家亲自上门,来送年礼了!”
江夏愕然着,连忙要了一件直缀穿了,戴了顶幞头,迎到前院,莱王府大管家异常客气地寒暄片刻,喝了杯茶方才去了。
等过了午饭,又有好几家邻居上门送节礼,礼单子又不约而同地厚了几分!
☆、438。第438章 除夕夜(2更)
年节礼上,江夏算是长了见识。
一眨眼,到了除夕。
徐襄的病也大好了,却还没办到西边的院子里去,或者因为过年,或者是忘了,江夏也没提这个事儿,只是自从徐襄病情好转之后,她就不再进西屋了,吃饭的地点也从自己的起居室,转到了前头的暖厅里。
除夕,过年,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国人最重视的节日。
在这个时代,逢大节日必祭祀,除夕自然也不例外。
这一次的祭祀,江夏就能参加了。她带着越哥儿、齐哥儿和江秋一起,祭拜了贺氏,转到后边,徐襄也从西院祭祀了徐家的祖先回来,会和在一起,江夏的目光笑眯眯地从几个人脸上转过去,然后扬声宣布:“下午,咱们一起包饺子,过年咯!”
几个小的欢呼雀跃起来,徐襄也含着淡淡的笑,转眼看了看,果然,有家业的丫头婆子都被江夏放了假,没有家业的几个丫头也摩拳擦掌,一脸的跃跃欲试。
还是红绫姑姑看不下眼,笑着道:“徐大人……”
江夏目光一转,拦住红绫姑姑的话头,笑微微地看着徐襄道:“徐大人可还有不适之感?若是还不适的话,饺子怕是不能吃的,我再让枝儿给你准备点儿豆汁儿,那个健脾开胃最是有效了!”
徐襄脸色微变,随即苦笑着向红绫姑姑拱拱手,很坚持道:“夏娘的医术精绝,我不过感受些微风寒,哪能拖到这会儿,早就好了,早好了!”
江夏嘻嘻一笑,一边摩挲着囡囡的小抓髻,一边道:“那徐大人一定会包饺子嘞?……擀饺子皮儿?……实在不行,你就摆饺子吧。若是不会,问问齐哥儿好了,齐哥儿做了好几回,已经做得很好了!”
一听说自己能够当徐大哥的老师,齐哥儿瞬间兴奋起来,两只眼睛灿灿发光啊!
他几乎是扑上去,抱住徐襄的胳膊,笑嘻嘻道:“徐大哥不用怕,我教你哈!”
徐襄暗暗苦笑,却不敢再流露出什么不满来,只能很诚恳地道:“那就要齐哥儿教我了!”
“嘿嘿,好说,好说!”齐哥儿挺了挺胸膛,答应着。
江夏还能忍住,红绫姑姑和几个丫头却已经笑成一团。
越哥儿上前拍了拍弟弟的头顶,道:“臭小子,在徐大哥面前,哪有你张狂的?”
说着,抬眼看向徐襄道:“徐大哥别听他的……摆饺子有啥好学的,徐大哥的才学,要学也是跟着我学擀皮儿呀,你说是不是啊,徐大哥?”
徐襄脸上的笑容凝住,然后,他缓缓转过目光看向江夏,就见江夏正递给越哥儿一个欣慰的眼神,目光回转,两人四目相对,江夏嘴角缓缓翘起来,眉梢一挑,递给他一个得意至极的眼神,拉着囡囡转身走了:“过年喽,包饺子去咯!”
囡囡和齐哥儿一边一个跟上去,唧唧咯咯地笑着,也跟着喊:“过年喽,包饺子去咯!”
因为徐襄的加入,这一顿饺子包的笑料百出。
若是这会儿让徐襄走出门去,怕是没有几个能够认得出,这个满脸面粉,包着头巾,穿着小碎花围裙的‘小子’,会是丰神俊朗的状元郎!
天色黑透,饺子才包好了。
徐襄累狠了,他觉得擀了一下午饺子皮儿,简直比写几十篇大字都累,整个膀子都木了,好像不是自己个儿的了。
人累狠了,也顾不上讲究了,丫头婆子们将饺子端去厨房煮,暖厅里已经摆好了一桌席面,是江夏带着枝儿做出来的,六个冷菜八个热菜,还有一个百菌汤,一个佛跳墙。
徐襄一动都不想动,就靠坐在暖榻上,等着开饭。
几个小的去洗了手脸,蹦蹦跳跳转回来,齐哥儿和囡囡扑上来,一边一个拉起徐襄就往外拖:“大哥,快走,快走,点社火,放鞭炮呀!”
徐襄被两个小的拖着,踉跄着一路出了门,江夏也正好洗梳过转回来,一看几个人的样子连忙喝住:“穿暖和咯!”
旁边石榴和金桂几个丫头也正好抱着衣服过来,给几个小的穿了大衣,徐襄也裹了大毛斗篷,就连江夏,红绫姑姑也递上来一件大红羽缎白狐皮斗篷,穿戴齐整了,这才一起出门,往前院里,放鞭炮,燃社火。
所谓社火,就是在院子天井里,用木柴搭一个宝塔样的柴堆,在除夕夜点燃,祈愿来年的日子红火兴旺!这还是到了京城才有的过年风俗,却被越哥儿和齐哥儿打听来。
这个时候又不怕大气污染,也没有什么PM2。5,燃社火的柴堆自然堆得高高的,而且用的是上好的油松,中间江夏还加了一些香味儿的木料,点燃之后,香气馥郁开来,不但不呛人,还挺好闻的。
鞭炮声震耳欲聋,社火熊熊,照亮了整个院子,也照亮了每一张笑脸。
几个孩子叫着跳着笑着,江夏隔着火苗儿,看着对面站着的徐襄,不知不觉地,满心平和安宁。
她下意识地想,以后每个除夕,都能这般,亲人欢聚,就足够了!
连她自己也没意识到,不知什么之后,她已经把徐襄当成了家人。
徐襄也隔着火焰看着对面的江夏。
他第一次见她是在花堂之上,穿着盛装却被两个婆子强按着拜堂的冲喜新娘。那样瘦小的人儿,是怎么能够有那么大的勇气,悍然赴死,一头撞到堂上的案角上,血染花堂!
再见时,她仍旧穿着一身红衣,头上包着布条,人却已经没了那份暴戾、抗逆,仿佛换了个人,不但有了一手精湛绝伦的医术,还对他尽心尽力地医治、照料……
后来,他渐渐放下最初的排斥,准备接纳她,不仅仅因为她治好了他的病,救了他的命,更因为她的伶俐聪慧,善良温暖。他愿意娶她为妻,共度一生。
再后来,她陪他去德州府参加乡试,并又一次救了他的性命。从那时起,他彻底交了心,把自己的身价交给她,还将沈琥和程琪也放在她的身边;
大比在即,他也不像怠慢了她,所以,他想着进京赶考,金榜题名后,再与她洞房花烛,成就秦晋之好。
可谁知,不等他高中,她已经被逼离开了。并独立门户,带着一双弟弟度日……
他原本想着回家之后,就去寻她,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