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

第247部分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247部分

小说: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壶茶煮出来,老妈嫫一口都没给自己倒,而是给江夏、沈琥和几位管事倒了之后,就又去取了一罐奶回来,将剩下的二分之一茶末也熬成了奶茶。江夏看见,老妈嫫从屋子里拿出一个比拳头大不了多少的桦树皮小盒子来,从里头取了一撮演灰色的粉末放进茶壶中。
    江夏突然有些感动,茶粉对于老妈嫫无疑是珍贵的,她却办点儿没留,还无偿地拿出羊奶,和对他们来说无比珍贵的盐巴来招待……这份厚待,让早就习惯在做事之前衡量一下得失的江夏,暗自心生愧疚。她想起鲁迅大大书中的一句话:榨出我皮袍下面的小来!
    江夏将自己手中的奶茶喝完,笑着看向老妈嫫:“好喝,这是我喝过的最好的奶茶了!”
    老妈嫫苍老的脸上露出一抹欣慰的笑,点点头道:“好喝就多喝一些,早上挤的羊奶还有好多!”
    “好啊,好啊!”江夏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她转身从自己的挎包里摸出一个小包袱,从里头取出半块黑茶饼和一斤盐来,双手放在老妈嫫面前,道,“我喝了老妈嫫的奶茶,这是我送给老妈嫫的礼物,希望老妈嫫不要嫌弃!”
    老妈嫫欢喜地笑开了,露出黑洞洞的牙齿缺口。
    很快,彤翎陪着小姑娘转了回来,江夏一抬眼,就看见那小姑娘头上攒的是彤翎之前戴的堆纱花。发间陈旧的裹头巾,也变成了彤翎刚用开的一块粉红色湖绸帕子。

  ☆、572。第572章 合该着有事

听说南庆来了商队,部族里的人都来看热闹,也送来了自家产的奶豆腐、奶皮子和肉干鱼干。江夏注意到,留守的基本都是老人、女人和孩子,却几乎没有一个青壮年男人。
    她心中疑惑着,询问老妈嫫才知道,原来黑水河刚刚开化,族里男人都下河捕鱼了,家里就剩下老弱妇孺,养羊、养鹿,料理家务。
    江夏还挺奇怪,如此大规模的捕鱼,为何聚集处并没有闻到太明显的鱼腥味儿?
    问过之后才知道,这里的渔民捕鱼,并不带回鲜鱼,而是直接在船上就把鱼杀好,挂在船上风干,边捕边处理边晒,带回来的鱼大都六七成干了,也几乎没什么腥味儿了。
    老妈嫫引着江夏往屋顶上看,她才发现,树皮搭成的屋顶上密密麻麻晒满了鱼!
    当两壶奶茶喝完,锅里炖的羊肉也酥烂了,江夏招呼老妈嫫和小姑娘莱吉尔一起吃了饭,就商量着,让莱吉尔做向导,带着他们往江边去。
    说实话,自从过了南岔河卫所,江夏一行都是走到哪吃到哪,大多是吃些肉类,后来也采一些野菜搭配,但是也早就吃腻了,于是,就想着去江边买一些鲜鱼回来,改善口味。
    也是合该着遇上事儿,江夏等人到了江边不久,就突然变了天,一片乌黑的云从北方涌上来,瞬间遮蔽了半边天空。
    狂风赶在前头卷过来,飞沙走石,树枝折断了好多,咔嚓咔嚓作响。
    江夏等人寻了几株两人合围的大树,避风,每个人都用力拽着自己马匹的缰绳。好容易大风过去,江夏等人立刻拉出马背上带着的牛皮帐子,借着几棵大树搭起来。
    帐子还有一个角没搭好,噼里啪啦地响声由远及近,沈琥连忙喊搭帐篷的人固定住绳索避进帐子。几个人刚刚跑进来,噼里啪啦的声音已经到了近前,打在牛皮帐子上,更是发出嘭嘭嘭的声音,如击鼓一般!
    “好大的雹子!”走在最后的一个护卫回头一看,发出一声惊呼来。
    众人都感到帐子门口往外看,江夏也在其中。看着落在地上还有枣子大的冰雹,江夏心中不由担心起江上捕鱼的人来。
    在陆地上的人,还能寻大树、山洞之类的避一避,这边捕鱼的船她们刚刚看见了,连个棚子都没有,这冰雹砸下来,那些人怕是避无可避,躲没处躲吧?
    “哎呀,好大的冷子……我妈嫫自己在家,不知能不能将羊圈照应好……”莱吉尔与彤翎一起站在江夏身边,望着外面的冰雹,却只担忧家里的奶奶,并不担心江上的父亲和兄长。
    冰雹下的时间不长,不多时就停住了。江夏连忙招呼两名护卫,披了牛皮斗篷去江边看情况,不多时,两名护卫就转回来,还扶回了一老一少两个男人,正好是莱吉尔的父亲和兄长。
    江夏意外地是,这两个人浑身湿透很正常,却并没有被冰雹打伤……一问才知道,渔民自然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冰雹来了,他们就跳下水,躲在渔船底下去,除了水湿了衣裳,竟是半点儿都没有伤到。只不过,这个法子夏天用还好点儿,这会儿的河水可是刚刚开化不久,还冰冷的很呢。这父子俩被扶回来之后,脸色青白,浑身抖成一团,若是没人救,不说生命怎样,至少也得生一场病!
    江夏这边立刻拿出水囊给两个人一人喝了一口烈酒,又取了两张斗篷给父子俩裹了,暂时将湿衣服脱下来。
    护卫们又出去几次,带回了十多个人来,都是屯河卫来打鱼的百姓。
    江夏就寻思着去找些干柴来,看看能不能生堆火,给这十几个人取暖。
    莱吉尔的父亲却阻止道:“不必了,这雨时间长不了,一溜子,下过就停了!”
    他的话刚刚落下,外边的大雨竟然很快就停了,紧接着,竟是雨过天晴,西南方向还升起了一道彩虹来!
    这些汉子略略缓了一些,一见天晴,也顾不上自己的疲惫难过,赶紧出了帐篷,往河边去收拾自己的船只去了。
    江夏这些人都骑了马,回去时,就帮着这些人将收拾回的渔获带了一部分。其他人则两人一组,抬了自己的船,往回走。
    让江夏感叹不已的是,在这汹涌的大江上打鱼的船,居然都是桦树皮做的,极轻便,两个人抬着,竟是健步如飞。
    回到屯河卫,汉子们收拾自己的渔获,将最大的鱼收拾出来,恭恭敬敬地送去居住地中心的院子里。江夏知道,那是他们部族的首领宅邸。
    这一天,莱吉尔父亲去给首领送鱼的时候,也带上了沈琥。沈琥送过去的是一匹丝绸和两块茶砖。带回来的则是一筐鱼干和两斤奶豆腐。
    晚饭,江夏亲手做了鲜鱼汤,还用牛油做了香煎鱼块,一行人和莱吉尔一家人,都吃的极开心,收获赞叹无数。
    江夏还熬了一锅祛风散寒的药汤子,给所有落水的人都送了一碗过去,莱吉尔父兄自然也一人喝了一碗。
    当天晚上,江夏就在老妈嫫家的屋后扎了帐篷,留了彤翎和两名护卫,其他人则在老妈嫫家旁的空地上搭起了帐篷。
    第二天一早,就有好些人拎了鱼干、奶皮子送过来,向江夏道谢。感谢她昨晚送的药汤好用,落水那许多人,竟然一个受寒生病的都没有。
    吃饭的时候,江夏敏感地察觉到,随行的管事少了一名,还少了一个护卫。沈琥没有向她交待,江夏也没问,她大概也能猜到,那两个人的去向。
    这一天,江夏开始正式应诊,有了前一晚的风寒药,这一日来应诊的人自然就多了起来。半晌午的时候,竟然连屯河卫的首领也赶了。又过了三五日,屯河卫的三百多口人,就都没有不认识小江先生的了。
    这一天半下午功夫,江夏打发了一位上门来复诊的病人,正想着出去走动走动,看看景赏赏花,却听得远处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573。第573章 兀立海双城卫

江夏并没有在意,这里骑马是一件很普遍的事,不分男孩女孩,几乎会走路就被大人抱到马背上,大多数孩子七八岁上就能独立骑马,十来岁的小骑手已经能够做许多高难度动作了。
    她穿过院子,来到莱吉尔家的羊圈旁,羊圈外边的小围栏里,有一只母羊刚刚生了羊羔几天,一只只小羊走路还轻轻打着晃儿,毛色雪白雪白的,眼睛乌黑湿润,特别讨人喜欢。
    江夏每每空闲了,就会去院子外采一把嫩草过来给母羊加餐,又爱把小羊羔抱在怀里玩。
    今日也不例外,江夏逗了逗小羊羔,就径直往外走,木栅栏外头,有一片刚刚长出来的青草,翠绿鲜嫩,美味多汁,江夏每日过来割上一大把,竟几乎快被她割过一遍,快被她割秃了。
    江夏正盘算着,再走远些割草,就听得马蹄声隐约在前头停下,片刻后,脚步声响,一行人往后头走过来。
    彤翎原本在帐篷里收拾清理,听到脚步声,急忙从帐篷里迎出来。
    江夏回头看她一眼,径直沿着羊圈出了栅栏,往外头去寻草割草去了。
    走出去五六十步远,江夏就在一小片槐树林里看到了好几片上好的青草。她从靴筒里拔出匕首,弯腰割起草来,很快就割了满满一把。
    她把匕首在靴子底上蹭去泥土,重新插回靴筒里,拿了一蓬草转身往回走,恰恰好,彤翎也正匆匆走过来,隔着几步远时,对她回道:“主子,说是榦多伦卫的指挥使受了伤,请您过去医治!”
    江夏道:“榦多伦卫?远么?”
    彤翎道:“不远,向东一百里就到!”
    “是不远!”江夏点头应着,继续走了两步,突然转回头来看了彤翎一眼,却没有说什么,只加快了脚步,往院子里站的那群人走去。
    来到近前,为首一名十四五岁的少年往前一步,手扶左胸躬身行礼道:“这位就是尊敬的小江先生吧?鄙人兀立海,从榦多伦卫赶过来,诚恳地邀请小江先生能去一趟榦多伦,为我患病的父亲医治。”
    江夏拱手回了一揖,道:“承蒙看得起,我答应跟你去,给你父亲看病……只是,还请把你父亲的病情说一说,我好做准备,带上所用的药物和器具。”
    兀立海看着江夏微微有些愣神,回过神来,连忙将他父亲的伤情交待了一番,却原来是上山狩猎时,遇上了带崽子的棕熊,咬伤不重,只是滚到山崖下,摔折了腿和两条肋骨。
    游牧民族的男人,若是不能上山狩猎,不能下河捕鱼,就算彻底废了。兀立海的父亲刚刚三十出头,正是壮年,长子兀立海刚满十三岁,虽然看着个子不矮了,但终究年纪还小,还无法继承父亲的位子,于是,请医生给兀立海的父亲兀弥赤疗伤,就成了唯一和必须的办法。
    听兀立海介绍完,江夏立刻回到自己的帐篷里,与彤翎一起,很快收拾了药箱,又将之前制作的夹板拿了两副,然后就对兀立海道:“我准备好了,可以出发了!”
    看着江夏已经将长袍换下,穿了一件靛青色四开片骑装,脚踏了青缎子薄底快靴,头上戴了一顶软脚幞头,越发显得修长清逸,俊美斯文。
    兀立海的母亲就是汉人,他从小就听母亲提起过,中原人生的格外俊俏,细皮白肉,肌肤娇嫩,之前他还多有不屑,男人生的太过俊美有什么用,还是要英武勇敢,敢杀敢拼才行。
    只是,今日一见,他竟不由自主地从心底生出些仰慕来。他大概明白,母亲每每无人处那丝怅惘从何而来……想必,身为犯官之女,被流放到北地来的母亲,心中最挂念的仍旧是中原的一切吧!
    这边收拾好了药箱子,另一边,护卫们也将江夏和彤翎的马匹收拾妥当,牵了过来。
    江夏认镫上马,一套动作做的很是熟练了,虽然谈不上多威武,却很是轻盈利落。
    兀立海自然而然地驱马过来,与江夏并辔而行。
    江夏也自然地与他聊起来:“榦多伦卫也是临河吧?到海边远不远?”
    兀立海倒是有问必答,一脸愉快道:“榦多伦也临河,却是黑水河的另一条分支,叫前岔河!离着海却还远了,过了榦多伦再向东,过查木干湖,再向东就到了海边的双城卫。”
    江夏的呼吸微微一滞,随即挑眉问道:“哦,那还很远咯?”
    兀立海一扬马鞭,笑着道:“也不远,自榦多伦至双城卫,也就二百多里,若不是查木干湖那边儿有一片水泡子,需要绕路,一日都用不了。不过即便要绕路,只要催马跑的快些,一日也到了!”
    江夏轻轻地吐出一口气来。她知道,兀立海口中所说的双城卫,后来又称为双城子,还有一个满语名字——海参崴!
    到了现代,那一座港城,连通它北边大片土地,却已经成了别国的疆域,无数现代人,只能隔河相望,怅然叹息!
    之前,她在屯河卫停留数日,一直没做出决定,是向北还是向西。今日,因为兀立海意外到来,江夏突然对自己的旅程有了新的安排,她要去双城卫,她要踏上那一片土地,亲自去走一走,亲眼去看一看。若是可以,她愿意为这座港口的发展繁荣尽自己一份力量,或者,将来再遇上国势衰微之际,因为这里大量的人口,繁盛的经济,就不会让朝廷政府,那么轻易地就放弃掉了。
    沈琥留在了屯河卫,江夏要在屯河卫建一座四喜客货栈,给南北往来的客商一个落脚之地,也争取成为黑水河畔部族百姓售卖鱼干、奶制品、肉制品、药材山货的商行,也能够从这里换取油盐酱醋米等生活物资。
    建客货栈是第一步,江夏还想着在黑水河畔修建自己的码头,为两岸通上摆渡,再以后,她还想着在地势平整的所在开荒种田。这里大片大片的黑土地,还在沉睡着,等待人将它唤醒,焕发出巨大的活力,也创造出巨大的经济财富。
    将来,这里的百姓种的庄稼不但自己粮食吃不完,还能够运往关内。若黑水河两岸成为富饶的大粮仓,将来中原百姓说起来,还会说是极北苦寒的流放之地么?

  ☆、574。第574章 发配之人

因着一行人出发时已经是半下午,走了没多久天色就黑了,兀立海一行人不需要照明,护卫上前来询问,是否照亮,江夏看了看旁边的兀立海,微微笑道:“我相信兀立海兄弟会带着我们安然到达的!”
    兀立海畅快笑道:“是的,是的,小江先生尽管放心跟着我,这里吗每一个水洼,每一棵草,我都记在心里,绝不会让你们伤到!”
    尽管兀立海这般说,但考虑到江夏一行并没有骑马走夜路的经验,队伍还是放慢了速度。
    原本三个时辰能到的路程,因为放慢速度,延迟到子夜时分,才到达榦多伦卫。
    众人已经是疲惫不堪,江夏却只要了水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